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探讨肝炎的流行规律及流行因素,制定有效防治对策。[方法]对德州市德城区1990~2003年肝炎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3年年发病率为19.22/10万~106.92/10万,年均35.64/10万;病死率为0.17%。1990~1997年发病率逐年下降,1998~2003年为波浪式上升。各型肝炎中。乙肝占61.01%,甲肝占26.61%;年均发病率城区为52.56/10万,农村为17.49/10万。[结论]德州市德城区肝炎发病呈下降趋势,1990~1993年以甲肝为主,1994年后以乙肝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都兰县病毒性肝炎(肝炎)的流行趋势和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都兰县1990-2004年报告的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4年肝炎年均发病率为85.01/10万;甲肝发病率波动较大,乙肝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肝炎病例中,乙肝占56.93%。年均发病率男性为94.73/10万,女性为74.81/10万(P〈0.01);肝炎的高发年龄为10-34岁,其中甲肝为30岁以下,乙肝为20-44岁。[结论]都兰县肝炎发病以乙肝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濮阳市病毒性肝炎(肝炎)的流行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濮阳市1995~2004年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5-2004年肝炎年均发病率为78.59/10万。甲肝发病逐年下降,近2年有上升趋势;乙肝在各型肝炎中所占比例最大,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甲肝发病有明显的夏秋季高峰,乙肝季节分布不明显;甲肝的年龄分布以0~2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乙肝以20~45岁年龄组为主;甲肝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6.84/10万,女性为7.98/10万,乙肝年均发病率为112.62/10万,女性为44.76/10万;病毒性肝炎的地区分布呈现市区高于农村。[结论]乙肝是濮阳市肝炎的防治重点,甲肝发病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4.
温州市1990-1999年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毒性肝炎 (以下简称肝炎 )是一种传染性强 ,流行广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传染病。近 10年来 ,温州市甲、乙类传染病中 ,肝炎发病率稳居首位。为探讨我市肝炎的流行趋势和规律 ,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对温州市 1990— 1999年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发病强度温州市 90年代发生病毒性肝炎 86 0 98例 ,年均发病率为12 3.94 / 10万。其中甲型肝炎 (简称甲肝 ) 30 391例 ,年均发病率为 4 3.75 / 10万 ;乙型肝炎 (简称乙肝 ) 4 6 2 96例 ,年均发病率为6 6 .6 4 / 10万 ;非甲非乙型肝炎 4 0 6例 ,年均发病率为 0 .5 9/ 10万 ;未…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肝炎)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烟台市牟平区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0年累计报告肝炎病例1 227例,各年发病率分别为43.76/10万、34.88/10万、44.17/10万、40.94/10万、35.14/10万、34.10/10万、27.83/10万,年均发病率为37.30/10万。2004~2010年年均发病率,男性为50.72/10万,女性为23.63/10万(P<0.01);<15岁为1.19/10万,15~39岁为31.01/10万,40~59岁为75.57/10万,≥60岁为8.04/10万;城区为54.41/10万,农村为30.03/10万(P<0.01)。1 227例肝炎中,乙肝占62.10%,戊肝占19.48%,丙肝占3.42%,甲肝占2.20%,未分型肝炎占4.77%;农民占75.71%,工人占14.51%,学生占2.69%,其他人群占7.09%。甲肝2~6月发病的占62.96%,戊肝1~3月发病的占40.58%,乙肝的发病季节不明显。[结论]2004~2010年牟平区肝炎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以甲肝和乙肝降低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许昌市魏都区病毒性肝炎(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魏都区1999-2008年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8年.肝炎合计发病3685例.年均发病率为101.65/10万。1999-2005年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2008年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10万).甲肝为4.03.乙肝为78.84,丙肝为13.93,戊肝为0.71。未分型肝炎为5.77;男性为123.16.女性为79.74(P〈0.01);0~9岁、10~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岁分别为23.60、57.82、112.61、107.90、128.88、146.49、107.99、135.22、101.55(P〈0.01)。发病高峰.肝炎、乙肝、丙肝、未分型肝炎不明显,甲肝、戊肝为2~4月。[结论]魏都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的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甲肝发病率下降,乙肝、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安阳市1990~2003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杰 《预防医学论坛》2004,10(5):609-610
[目的 ]探讨安阳市 1990~ 2 0 0 3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 ,掌握其流行规律 ,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分析方法 ,对安阳市 1990~ 2 0 0 3年细菌性痢疾疫情、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 1990~2 0 0 3年细菌性痢疾发病率波动在 41 0 3 /10万~ 13 9 12 /10万 ,年均 75 87/10万 ,平均死亡率为 0 0 3 /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2 0 0 3年比 1990年下降了 66 2 0 %。疫情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 ;发病高峰为 6~ 9月 ;高发年龄为 0~ 3 9岁 ;男女性别比为 1 5 4∶1;以农民、散居儿童、学生和工人居多。 [结论 ]水源污染是菌痢暴发流行的主要因素 ,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2004~2009年巴马县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巴马县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巴马县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9年合计报告肝炎病例1 315例,年均发病率为86.77/10万,死亡1例,平均病死率为0.076%。肝炎发病率,2004年为32.75/10万,2005年为56.69/10万,2006年为92.67/10万,2007年为93.54/10万,2008年为101.46/10万,2009年为138.02/10万。年均发病率(/10万),甲肝为2.38,乙肝为75.94,丙肝为7.26,戊肝为0.20,未分型肝炎为0.99;男性为732,女性为583;0~14岁为104,15~34岁为652,35~54岁为388,55~74岁为155,≥75岁为16。年均发病率最高的为巴马镇、甲篆乡、东山乡、凤凰乡、燕洞乡。1 315例肝炎病例中,农民占69.89%,学生占7.22%,流动人口占1.29%。甲肝2、3、9、10月发病较多,乙肝主要在7~12月发病,丙肝高发在2~4月和8~9月,肝炎合计发病高峰在3~4月和7~12月。[结论]巴马县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逐年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同安区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趋势和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厦门市同安区1992~2003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2~2003年肝炎平均年发病率为76.99/10万;甲肝发病率逐年下降,乙肝1996年始有所上升,乙肝在各型肝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甲肝高发年龄为0~9岁,乙肝为20~29岁,其他型肝炎为50~59岁.[结论]同安区肝炎发病以乙肝为主,乙肝是肝炎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甲型肝炎 (甲肝 )是我县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 ,为了解和掌握甲肝在我县的流行状况 ,并为今后制定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特对 1990~ 1999年甲肝的疫情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绍兴县卫生防疫站疫情统计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绍兴县统计局统计年鉴。2 方法 按自然年度计算发病率 ,并对患者年龄、性别等进行统计。结  果1 发病率  1990~ 1999年共发生甲肝 4 2 70例 ,年均发病率为 4 4 6 7/ 10万 ,最高为 1990年 ,年发病率为 74 0 0 / 10万 ,最低 1999年为 2 0 5 5 / 10万 (见表 1…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赣州市病毒性肝炎 (肝炎 )的流行规律及流行因素 ,掌握肝炎的发病规律 ,为制定进一步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现对赣州市 1990~ 2 0 0 2年肝炎有关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来源肝炎发病资料来源于赣州市 1990~ 2 0 0 2年法定传染病订正年报表 ;人口资料来源于赣州市统计局。2 结果2 1 发病与死亡情况  1990~ 2 0 0 2年合计报告肝炎4 7793例 ,死亡 10 6例 ,年均发病率为 4 8 5 7/ 10万 ,病死率为 0 2 2 %。年发病率最高的是 1991年 (5 9 4 8/10万 ) ,最低的是 1995年 (33 2 4 / 10万 )。见表 1。2 2 地区分布  1990~ 2 0 0 2…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湘西自治州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湘西州1990~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10年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2种171 269例,年均发病率为325.87/10万,呈明显下降趋势;合计死亡680例,年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1.29/10万、0.40%。年均报告发病率,肠道传染病为170.03/10万,呼吸道传染病为102.85/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46.67/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为5.90/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呼吸道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与痢疾、伤寒、甲肝等肠道传染病发病数减少和肺结核、乙肝、梅毒等发病数增加有关。[结论]1990~2010年湘西自治州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是当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区 1996~ 2 0 0 0年甲型病毒性肝炎 (简称甲肝 )、乙型病毒性肝炎 (简称乙肝 )、其他及未分型肝炎疫情的三间分布进行分析 ,以了解病毒性肝炎在我区的流行趋势及特征 ,为我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病毒性肝炎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1996~ 2 0 0 0年疫情年报表和肝炎病人个案调查表。2 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三间分布方法。3 人口资料 来自鹿城区统计局。结  果1 报告发病率  1996~ 2 0 0 0年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在2 8 0 5 /10万~ 130 42 /10万之间 ,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6 6 10 /10万 ,占全年传染病平均总…  相似文献   

14.
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肝 )是一种常见、多发的传染病。为了掌握甲肝流行规律 ,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对山东省 1990~ 2 0 0 1年甲肝有关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来源1990~ 2 0 0 1年甲肝疫情资料来自山东省历年疫情报告 ,人口资料来自山东省统计局的人口统计分析。2 结果2 1 发病动态  1990~ 2 0 0 1年山东省合计报告甲肝2 0 382 5例 ,死亡 6 9例 ,平均年发病率为 19 6 1/ 10万 ,病死率为 0 0 3% ,均为散发病例。甲肝发病数占同期病毒性肝炎发病总数 4 6 84 6 4例的 4 3 4 9%。甲肝发病率 1992年为 5 4 31/ 10万 ,此后呈下降趋势 ,2 0 0 …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炎)的流行情况,为当地政府制定相关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靖西县2004~2009年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0年累计报告肝炎7 859例,年均发病率为222.16/10万,年发病率(/10万)分别为143.35、131.20、196.24、198.27、308.12、343.94。7 859例病人中,甲肝190例,乙肝7 257例,丙肝116例,戊肝4例,未分型肝炎292例;农民占71.56%,学生占10.01%,公职人员占7.90%,工人占2.77%,家政、家务及待业占2.44%,散居儿童占1.58%,商业服务人员占1.09%,托幼儿童占0.62%,其他占2.03%。肝炎年均发病率(/10万),男性为279.10,女性为162.25;0~14岁为89.02,15~34岁为411.35,35~54岁为206.36,≥55岁为145.77;19个乡镇为108.36~485.21。[结论]靖西县2004~2009年肝炎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仍然以乙肝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博白县病毒性肝炎(肝炎)流行规律,为制订科学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6~2005年博白县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6~2005年博白县肝炎发病率在10.24/10万~28.15/10万,年均平均17.13/10万;流动人口较多的7个乡镇为23.40/10万,其他21个乡镇为13.45/10万(P〈0.01);男性为23.49/10万,女性为9.72/10万(P〈0.01);15~39岁发病率最高为23.56/10万,其次40岁以上为16.60/10万,其他年龄人群为4.69/10万~10.60/10万(P〈0.01);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分别占41.12%和18.50%;乙肝占70.18%,甲肝占20.89%,其他型占8.93%。[结论]甲肝和乙肝是肝炎防治的重点,农村、学校及流动人口聚集地区为肝炎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1959-2000年福建省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福建省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59—2000年全省的肝炎疫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年间我省肝炎疫情经历动荡、持续高峰、持续下降与回升4个阶段,其死亡率与病死率均有下降,但死亡率仍居法定传染病的榜首。90年代甲肝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乙肝发病率盘升。甲肝:乙肝由1990年的1.8:1逐步倒置成2000年的1:5.35。1996—2000年123 560例报告肝炎疫情分析:甲肝以25~34岁组为多,乙肝以20~34岁组为多。两型肝炎均以农民、工人和干部职工为主;男:女,甲、乙肝分别为2.38:1与2.82:1;甲肝病例以3~5月较多,乙肝病例以5~8月较多,未出现明显的季节高峰。各地报告的肝炎年均发病率表现为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征。为此应加强对肝炎防治工作,密切注意疫情动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湘西自治州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湘西州1990~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10年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2种171269例,年均发病率为325.87/10万,呈明显下降趋势;合计死亡680例,年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1.29/10万、0.40%。年均报告发病率,肠道传染病为170.03/10万,呼吸道传染病为102.85/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46.67/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为5.90/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呼吸道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与痢疾、伤寒、甲肝等肠道传染病发病数减少和肺结核、乙肝、梅毒等发病数增加有关。[结论]1990~2010年湘西自治州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是当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德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腮腺炎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对德州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2008~2011年腮腺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德州市2008~2011年合计报告腮腺炎1685例,年均发病率为7.41/10万,各年发病率(/10万)分别为1.47、2.79、6.75、18.57,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年均发病率(/10万)以临邑县、德城区最高,分别为31.78、12.23,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发病率(/10万)分别为9.64、5.09(P〈0.01)。全部病例中,〈15岁的占82.20%,学生占57.15%,幼托和散居儿童占31.27%。4~7、1和12月发病的分别占49.02%、18.93%。[结论]德州市200842011年腮腺炎发病率较高,〈15岁儿童少年是发病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昆山市近几年乙肝的发病水平、病例构成、流行特征,给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有效的乙肝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昆山市网络直报系统中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0年昆山市累计报告乙肝1703例,死亡3例,年均发病率为20.35/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3/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城区为21.20/10万,其他乡镇为15.19/10万(P<0.01);男性为27.63/10万,女性为8.25/10万(P<0.01);<5岁为0.73/10万,5~19岁为6.01/10万,20~34岁为32.89/10万,35~54岁为21.67/10万,≥55岁为7.88(P<0.01)。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结论]2004~2010年昆山市的乙肝年均发病率低于全国其他多数地区的同期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