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浅谈《灵枢·根结》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颜志强关键词灵枢·根结根,指四肢末端的井穴处;结,指头面躯干的有关部位。根结理论说明了经气上下内外间的密切关系。六经根据虽然只举六经,但从井穴与头面胸腹的关联意义来理解,手六经根结当然也是与足六经类同。...  相似文献   

2.
<灵枢·天年>是<内经选读>教材中的主要篇章,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教学,本文着重对"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和寿夭等标志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分析《灵枢·本神》中“神”的不同内涵,针对神伤致病的不同脏腑及其虚实的变化,选择不同的饮食调护措施,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达到养生防病祛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从古到今,中外医家都把体质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去研究。不同体质的人针刺感觉,效果是不同的,更需要结合体制辨证施针。在《灵枢·行针》中把人分为5种人,对于指导针灸临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灵枢·本神》曰:"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历代注家从杨上善到张志聪,多持"阴阳各从其类"等理论加以释证。今由北京大学所藏西汉竹书《反淫》篇中魂和魄子主客对话形式所体现的魂魄二元观对比可知,《灵枢·本神》篇认为,形魄俱生无有先后,魄内阳气之神者为魂,此与《左传·昭公七年》中子产解释厉鬼作祟一事时所表达的魂魄观有类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灵枢·经筋>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文献<黄帝内经>中的一篇系统论述人体筋部的专著.经筋是十二经筋的简称,它隶属于人体筋的概念,并且是以人体手足三阴三阳共十二经对其进行分部归属的.十二经筋的排列次序有2类,一类是按照手足三阴三阳的相关顺序,另一类是十二经筋病对应的十二月痹的顺序.十二经筋在人体的走行呈向心性,大多发出分支抵止于关节部位,并基本符合<黄帝内经>人体三阴三阳的分部规律.经筋病候的表现,可分为感觉上的、运动功能上的,以及某些重症.经筋之病主要指的是寒邪为痹,通常的治疗方法均是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同时<灵枢·经筋>也指出了治疗经筋病时需要识别寒热急缓的辨证论治思想.完善地整理和继承该篇的医学理论精华,并借助现代医学技术,是当今中医骨伤科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8.
《灵枢·行针》是《灵枢经》的重要篇章,主要论述了由于人的体质不同,在进行针刺操作时会出现6种不同的反应,并对不同反应的原因和机理做了深刻的探讨。本文从整体审查,调和阴阳、体质各异,针感迥然、辨证施治,指导临床等方面浅析针灸学术思想,这些为指导后世针灸临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黄帝内经》与《灵枢》,《素向》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起源于《黄帝内经》的"五脏相音"理论,把五脏与五音对应联系在一起,通过了解五音的变化来判别脏腑气血的盛衰、阴阳邪正的消长。以"五脏相音"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五音闻诊"更是闻诊的核心内容,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发展,"五脏相音"理论与现代科技结合,在诊断与治疗上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就"五脏相音"的理论进展与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概述。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七方"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少卿 《江苏中医药》2004,25(10):46-48
“七方”指大方、小方、急方、缓方、奇方、偶方和复方,是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而提出的7种处方原则,指导着中医临床各科辨证施治、处方遣药,在针灸临床,对于处方取穴和施术,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七损八益"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损八益"是<黄帝内经>的不解问题之一,历来注家时此争论不休,本文根据"益"字考据,认为"七八"代指男女,"损益"是同义对举,"七损八益"一词是对人体生理现象的描述.  相似文献   

14.
王卫  任路 《光明中医》2010,25(3):475-476
中国平衡针灸学是以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并吸纳现代科学理论知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学,其理论是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核心。而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在中医七情活动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故此笔者欲阐明两者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望此论述能给临床针灸医生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上以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5.
郭林轩  李明 《河南中医》2022,42(3):353-357
人体脏腑中,脾胃、肝肺、心肾三个"轴心"脏腑构成了人体的气机运动中心。脾胃轴心的生理功能体现在调节气机升降出入上,当其出现异常,由脾胃轴心维系的正常生理功能就会失常,也会导致其他相关脏腑疾病及营卫失调。治疗当谨守病机,把握好具体疾病的标本缓急、虚实寒热,注重气机的调整,应用药物的升降浮沉以调治气机的升降失常。肝肺轴心在调节气机升降,推动气血运行、津液代谢方面发挥了紧密的协同作用。当肝肺轴心出现紊乱时,气机升降和气血运行、津液代谢方面会出现相应的问题,脾胃升降也受到其影响而失常,出现脾胃轴心的病证;肾中阳气借助肝气生发不能升腾至上焦,心火也不能借助肺气清肃下潜至下焦;肝病及肺;出现血液、水液代谢失常的疾病。应针对主要病机进行治疗。心肾轴心机能可以概括为水火既济、君相安位,心肾轴心出现紊乱,因其升降的相因性,往往二脏同时出现病变。如心阳不足,不能下降暖肾,肾水不温;或肾阳不足,阳虚水泛,水饮上冲于心;肾阴不足,不能上滋心阴,导致心阴亏虚,心阳偏亢;肾阳不足,不能蒸腾阴液于上,心阴不足,心阳偏亢;或阳气上亢于心,不能潜敛,肾阳失温,则为上热下寒之证。应先判断其主要病机,之后仔细分析阳气阴液在心肾中的偏亢与不足。脾胃、肝肺、心肾三对轴心脏腑在生理上虽各司其职,却有着密切的协同关系,应分清主次,兼顾彼此。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七情变化对消渴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把糖尿病归为与生活方式有关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并强调心理应激在其发生中的重要作用。糖尿病常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及各种心理障碍,因此,从心理角度结合健康教育来提高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已逐渐为大家所共识,而中医历代医家对此已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文通过论述五音疗法的研究现状及其联合中西医临床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探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策略。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论述失眠的中西医发病机制,梳理五音疗法研究现状及其联合中西医疗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对比中医五音疗法与西方音乐疗法的异同,分析五音疗法应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医理论尝试提出可行的解决策略及未来展望。结果 目前中医五音疗法联合中西医疗法改善失眠是当前临床研究热点,能弥补现代医学治疗失眠的不足,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西方音乐疗法相比,中医五音疗法具有独特的中医理论与文化优势,但目前尚未形成五音的“理、法、方、药”体系,阻碍了临床的规范应用与推广,可通过简化五音选曲及扩充曲库、灵活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式,来弥补不够完善的五音“方”、“药”理论,规范五音疗法改善失眠的临床应用。结论 中医五音疗法改善失眠具有独特优势,值得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及应用研究,可根据中医理论逐步优化中医五音疗法的理论体系及改善失眠的临床应用模式,鼓励多学科交叉的发展与应用,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继承与发扬五音对失眠等疾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七药"植物资源及研究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陕西“七药”的名称来源、独特的理论体系、原植物资源及分布特征、入药部位及民间临床应用简况,并对当前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9种"藏茵陈"原植物中的7种有效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杨慧玲  刘建全 《中草药》2005,36(8):1233-1237
目的研究藏药市场上9种“藏茵陈”植物中有效化学成分,根据所含成分的差异及其生理活性,确定这些植物的药用价值。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7种成分的量。结果9种植物的有效成分差异很大。结论针对不同的化学成分用途,选择不同的植物,有效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20.
程传浩 《河南中医》2008,28(11):9-10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中有"七伤"之病名,其内容后人众说纷纭,联系1972年甘肃武威发现的汉代医简中相关内容,认为其真正含义为男科疾病,只是由于后世脏腑观念的盛行,才使"七伤"真正的内涵湮没不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