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田涛  孙明华   《放射学实践》2012,27(3):294-29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评价颌面部动静脉畸形(AVM)内血管结构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照DSA诊断结果,回顾性地分析48例AVM患者的MSCTA原始图像以及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的影像表现。观察内容包括畸形血管团的数目和部位、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数目和方向等。结果:MSCTA对畸形血管团的检出率为100%,对供血动脉的检出率为89.6%(43/48),对引流静脉的检出率为91.7%(44/48)。其中对1、2级供血动脉的检出率为81.4%(35/43),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均被检出者为42例(87.5%)。根据病变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数目,将42例病人分为3型:单纯型(14例)、单多吻合型(16例)和复杂型(12例),CTA对3种类型AVM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10%、90.48%和90.48%。根据病变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方向分为同侧吻合(25例)和双侧吻合(17例),CTA对两者的诊断准确率均为97.62%。结论:MSCTA能显示大多数颌面部AVM内的血管结构,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在肺动静脉畸形(PAV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PAVM的多层螺旋CT三维肺血管成像的影像表现,1例为多发,6例单发。2例经手术证实,5例经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及随访证实。结果:7例PAVM均清晰显示瘤体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供血动脉、引流静脉数目、走行、直径。单纯型4例,复杂型2例,弥漫型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可以明确PAVM的瘤体、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空间关系和解剖细节,可作为PAVM的首选检查和随访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CTA)意外检出肺动静脉畸形(PAVM)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5年5月临床怀疑冠心病行CCTA检查的381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意外检出PAVM的部位、形态及大小.结果 意外检出PAVM 8例,占0.21‰.共发现9个病灶,全部为单纯型,其中,病灶位于左肺上叶舌段3个,左肺下叶3个,右肺中叶2个,右肺下叶1个,且病灶多较小,直径5 ~ 22 mm.结论 CCTA上PAVM的意外检出率为0.21‰.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CCTA检查冠状动脉未见有意义狭窄,扫描野内见肺静脉提前显影和/或畸形的肺血管时,影像医师应常规扩大扫描野评价是否存在肺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不同重建方法在肺动静脉畸形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例肺动静脉畸形行胸部64层CT平扫及血管造影成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显示肺动静脉畸形结构.结果 CTA发现肺动脉畸形在10例中9例单发,1例多发,共发现13个病灶.单纯型8例,复杂型2例.结论 综合应用64层CTA不同重建方法能提高肺动静脉畸形诊断的准确性,并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3D-MSCTA)对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3例同时行3D-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脑AVM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DSA为金标准,评价3D-MSCTA诊断准确性,评价指标包括病灶检出率、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显示,畸形血管团的部位、形态、大小以及脑内合并病灶。结果 33例患者,3D-MSCTA检出32例35个AVM,1例未检出AVM;DSA检出33例36个AVM,3D-MSCTA检测AVM总的诊断敏感性为96.9%,假阴性率为3.1%。3D-MSCTA在显示AVM血管团、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方面与DSA没有显著性差异,诊断基本一致;3D-MSCTA同时显示24例DSA无法显示的脑出血。结论 3D-MSCTA是一种基本可以替代DSA作为诊断颅内AVM的无创性的常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道血管畸形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证实的肠道血管畸形患者的CT表现。7例均行腹部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结果所有患者MSCTA像上均表现为局部血管丛增多、增粗、紊乱,粗细不等,其中2例增粗的血管局部呈"瘤"样改变,同时可见增粗的供血动脉及早显的引流静脉,1例见对比剂向肠腔内溢出,1例合并肠壁外血管畸形。结论肠道血管畸形的MSCTA诊断明确,具有简便、安全、无创、准确的特点,同时能发现肠壁及其他伴发病变,是肠道血管畸形有效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在胃肠道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638例有消化道出血症状患者行全腹部MSCT动态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诊断为胃肠道血管畸形的2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1例患者进一步行DSA及动脉栓塞治疗,2例行手术治疗,另2例行保守治疗.结果 25例血管畸形位于胃3例,十二指肠4例,空肠2例,回肠7例,结直肠8例和阑尾1例.21例行DSA检查和治疗的患者中,MSCT血管成像对胃肠道血管畸形的定性和定位诊断均与DSA检查结果完全一致(100%),2例行手术治疗也证实了MSCT血管成像诊断.参照DSA检查结果,MSCT血管成像对21例胃肠道血管畸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显示率分别为76.2%和42.9%,对动静脉瘘的显示率为80.0%.结论 MSCT血管成像能对胃肠道血管畸形作出准确的诊断,可作为血管畸形所致隐匿性胃肠道出血的常规筛查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体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1例疑似体表血管瘤的患者进行MSCT扫描,然后对所获取的图像进行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遮盖容积重现(SVR)等多维重建技术进行血管的显示.结果 真性血管瘤13例,动静脉畸形19例,静脉畸形24例,静脉曲张2例,3例为阴性.MPR三维重建技术、MIP及VR能清晰直观地显示体表血管瘤的范围及与周围组织毗邻的空间解剖关系;其中有20例能较好地显示其供血的动脉及回流的静脉.结论 MSCTA后处理技术对体表血管瘤的诊断、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128例患者均行螺旋CT椎动脉造影,原始数据经CT工作站后处理,应用横断面、多平面及曲面重建方式观察图像,分析椎动脉狭窄的病因类型、节段分布、狭窄率及相关因素。结果:128例中,动脉硬化性狭窄23例,占18.0%,共有32处狭窄,V1段24处,其中18处位于椎动脉起始部;骨质增生性狭窄55例,占43.0%,共有狭窄95处,86.3%分布于C4~C6水平。中度以上狭窄,动脉硬化性占53.1%,骨质增生性占30.5%,动脉硬化性狭窄的中度以上狭窄率较高(P<0.05)。结论:动脉硬化和骨质增生是老年人椎动脉颅外段狭窄的主要病因,椎动脉起始部和C4~C6水平是狭窄的好发部位,狭窄程度与狭窄部位、病因类型及骨质增生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56层CT血管成像(CTA)在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CC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300例256层CT检查的冠状动脉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由三名医生共同确定。结果 300例中,共发现CCA76例,其中:起源、分布异常3例;终止异常2例;结构异常71例。结论 MSCT能够无创、准确诊断CCA,尤其在评价起源、走行、结构异常方面,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脑静脉系统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A减影技术对脑静脉(窦)的显示能力及优势.方法 采用64层螺旋CT双能量同步扫描CTA技术,先行平扫,再行CTA容积扫描的动静脉同期显示全脑血管成像.随机抽取50例血管显示正常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常规CTA和减影CTA脑静脉(窦)的显示率.结果 减影CTA中上矢状窦、直窦、大脑大静脉、透明隔静脉、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横窦、乙状窦、蝶顶窦、岩下窦、小脑幕窦、大脑浅静脉、Labbe静脉显示率为100%,下矢状窦为99%,Trolard静脉为95%,岩上窦为90%,海绵窦为60%.除岩上窦、岩下窦、海绵窦外,常规CTA和减影CTA在上述脑静脉(窦)显示率上并无明显差别,但在显示程度方面有所不同.结论 减影CTA是显示脑静脉系统影像可行、有效的方法.常规CTA与减影CTA恰当的互补,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MRA对脑动静脉畸形的再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总结脑动静脉畸形 (AVM )的MR征象 ,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显示AVM各征象的准确性。方法 MRA和DSA诊断脑AVM 3 6例 ,从AVM的大小、输入动脉、输出静脉等方面对比分析其MRI、MRA及DSA表现 ,分析病灶大小与其动静脉支数的关系。结果 AVM发生部位遍布脑组织各个结构。其MRI征象主要有 :病灶部位呈蜂窝状线样流空低信号 ,病灶周围增粗血管的流空 ,病灶周围的脑萎缩和梗塞等。MRA征象包括畸形血管团以 2~ 5cm为多 ,占 5 5 .6% ;输入动脉来源于该部位原有供血动脉增粗而成 ;输出静脉以病灶为中心向四周引流入相应的静脉 (窦 ) ;血管支数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 ,但分布较分散。MRA与DSA对比显示 ,MRA显示的病灶明显大于DSA(t=2 .65 ,P =0 .0 3 ) ,输出静脉支数多于DSA(t =2 .5 3 ,P =0 .0 4)。结论 MRA能够显示脑AVM的所有征象 ,在诊断上不次于甚至优于DSA。其MRI表现在脑AVM的检查和诊断中均有重要作用 ,应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14.
15.
功能性微小胰岛细胞瘤动脉造影CT诊断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经脾动脉血管造影CT对两例功能性微小胰岛细胞瘤(直径≤1.0cm)的定位诊断。1例肿瘤位于胰体尾部交界处,另1例位于胰头钩突处。两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它影像学检查如US、造择性血管造影、常规CT平扫和动态团注增强CT,均未能发现肿瘤确切部位。笔者旨在介绍经脾动脉血管造影CT在功能性微小胰岛胞瘤的定位诊断不失为一种有实用意义的影像诊断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SCTA)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临床可疑下肢TAO的43例患者行MSCTA检查,扫描范围自膈下至踝关节水平,扫描原始图像经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显示该病变的特征性CT表现.9例同时行DSA检查,25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43例MSCTA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肢动脉狭窄、闭塞,周围见侧支动脉,其中15例显示小腿动脉内血栓,27例显示TAO所特有的螺旋状动脉.结论 MSCTA可以清晰显示TAO的下肢动脉病变,通过后处理技术能显示该病的特征性CT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肺动静脉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7例肺动静脉瘘行多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采集的全部数据在独立工作站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三维血管重建,观察病灶的空间解剖关系.结果 "血管蒂"征的显示,6例有1支供血动脉和1支引流静脉,为单纯型;1例有2支以上供血血管,为复杂型."动脉瘤"征的显示,4例为典型的结节状,3例为不规则形.结论 MSCTA对诊断肺动静脉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低kV扫描可以明显降低CT的X线辐射.利用双源CT(DSCT)双能量采集头颈部血管造影的数据,研究其中的低kV采集的数据图像质量,进一步分析低kV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的20例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病例纳入研究,平均年龄63岁(44~ 75岁),全部采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DSCT 机,行双能量扫描;回顾性重建高千伏、低千伏以及融合双能量图像,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分叉部水平的动脉和胸锁乳突肌的CT值,并记录标准差(SD)作为噪声值,计算血管造影的图像对比度、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当低kV图像噪声较高时,回顾性重建低通滤过图像进行比较.上述数据在工作站上进行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重建,比较颈动脉三维重建图像质量(优秀、良好、差).统计采用两两配对t检验.结果:低kV图像能获得最好的血管强化程度和对比度,但图像噪声较高,SNR、CNR以及血管三维图像总体较好.低通滤过可明显降低图像噪声(t=8.36,P<0.01).结论:低kV扫描结合低通滤过可以获得优秀的头颈部CTA图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并与冠状动脉造影(ICA)结果比较.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临床疑似和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的影像资料,行256层螺旋CTA和常规ICA.管腔狭窄程度≥50%作为明显狭窄的诊断结果,检查结果与常规ICA结果对比分析,共分析了93例患者的372支血管共1349个可评估血管节段,ICA共发现215处狭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CTA相对于ICA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基于患者分析中,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AUC为0.767(95%可信区间为0.578~0.956),敏感性为98.8%,特异性为54.5%,阳性预测值(PPV)为94.2%,阴性预测值(NPV)为85.7%;基于血管分析中,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AUC为0.921(95%可信区间为0.888 ~0.954),敏感性为93.4%,特异性为90.8%,PPV为83.1%,NPV为96.6%;基于血管节段分析中,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AUC为0.948(95%可信区间为0.927~0.969),敏感性为93.0%,特异性为96.6%,PPV为83.7%,NPV为98.6%.CTA对心率>70次/min和心率≤70次/min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AUC分别为0.951(95%可信区间为0.929 ~ 0.974)和0.964(95%可信区间为0.927 ~1.000).结论 256层螺旋CTA作为无创的检查对血管狭窄诊断的敏感性高,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检查受心率影响较小,无需控制心率,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早期筛查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一种改良型颅外段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扫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52例患者经股静脉注射造影剂、自头侧向尾侧扫描行颅外段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获得颈动脉图像用以评估颅外段颈动脉各段的成像质量及病变检出情况,并在小样本内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照.结果 (1)152例中仅见4例颈内静脉显影,颈内静脉显示率为2.63%.(2)改良型颈动脉MSCTA中颈总动脉起始段、颈总动脉中段、颈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窦部及颈内动脉颈段最佳显示率分别为97.69%(297/304), 97.69%(297/304), 97.69%(297/304), 95.62%(284/297) 和97.64%(290/297),小样本内与DSA比较,中、重度狭窄程度判断结果一致.结论 改良型颈动脉MSCTA可以更好地全程显示颅外段颈动脉,克服颈静脉的干扰,提高颅外段颈动脉疾患的无创性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