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上并不少见,约占颅内血肿的10%,硬膜下血肿的25%。CT检查广泛应用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现更趋增多。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多数采用颅骨钻孔引流的方法。笔者自1992年6月起对传统引流方法进行改进:改用颅骨锥经皮颅骨锥细孔置管引流。至2005年6月用这种方  相似文献   

2.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首选钻孔引流治疗。本院2001年7月至2010年11月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8例,钻孔引流52例,服用中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2114-2115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110例,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钻孔组(55例)和锥孔组(55例),分别采用传统钻孔术与微创锥孔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前后腔内积液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钻孔组和锥孔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2.73%(40/55),90.91%(50/55);锥孔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钻孔组(P0.05);锥孔组患者术后腔内积液量显著优于钻孔组、术前(P0.05);锥孔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钻孔组(P0.05)。相较于传统钻孔术,微创锥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可有效缓解症状体征,提高血肿清除效果,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3097-3098
选取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90例,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行改良式单孔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穿刺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式单孔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亚急性、慢性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神经外科微创治疗效果。方法:对126例亚急性、慢性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行微创置管抽吸引流术。结果:126例亚急性、慢性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无继发性脑出血、偏瘫、失语、消化道出血及颅内感染。结论:微创置管抽吸引流术治疗此类血肿安全、有效、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经济实用等,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颅骨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经验和教训。方法颅骨钻孔引流术。结果治愈率达90%以上,但出现了血肿复发、硬膜下积液,乃至死亡等并发症。结论大多有明确的外伤史,病程相对短、血肿量少、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8.
我院自1994年~2000年10月,运用锥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病病人46例,失败6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0~76岁,平均58岁。5例有较明确的头部外伤史,1例精神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颅骨锥钻孔多侧孔硅胶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探讨一种便捷、创伤小、费用低、疗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钻孔引流是首选的治疗方法[1]。金溪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2月至2011年7月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50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7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术中可控下持续生理盐水冲洗后,加入尼莫地平注射液排空,术后低渗或等渗液体维持脑灌注压。结果:2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经上述措施处理后,经随访均达到满意临床治疗效果。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加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冲洗、排气,及规范化术后处理措施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4例采用钻孔引流术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Bander分级:Ⅰ级16例,Ⅱ级41例,Ⅲ级5例,Ⅳ级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53例气颅和2例脑脊液漏,拔管后自愈。结论:钻孔引流术创伤小,疗效确切,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单孔钻颅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用单孔钻颅引流术治疗的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颅脑CT复查示脑组织复张良好,随访中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病例。结论:单孔钻颅引流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确切,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寻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征象特点,对本病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材料与方法:对11例无明显外伤史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平扫及增强征象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颅骨内板下新月形、半月形的高、低、等密度影。结论:CT检查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可以作出及时而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并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homic Subdural Hematoma,CSDH)钻孔冲洗引流术(Burr-hole drainage BHD)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提高CSDH的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4年5月我科经钻孔冲洗治疗的114例CSDH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治愈98例,无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16例。其中血肿复发7例,癫痫发作2例,张力性气颅2例。颅内出血5例。结论 BHD是治疗CSDH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仍有一些并发症。术中应采取一定的方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向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186例,其中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56例(血肿组),未转化130例(无血肿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总结,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向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肿组较无血肿组伤后发生硬脑膜下积液时间早、额颞部发生率高、早期手术率低、伤后硬膜下积液厚度厚、积液CT值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额颞部硬膜下积液、伤后硬膜下积液厚、积液CT值高为硬膜下积液向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额颞部积液、积液较厚、积液CT值较高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7.
吴建波 《华西医学》2009,(7):1623-1624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及诊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术中大出血死亡,其余137例均治愈出院。术后硬膜下积液2例,脑内血肿5例,张力性气颅2例,癫痫发作3例,3例复发。结论:头颅CT平扫是诊断CSDH的首选检查。对于有症状的CSDH患者,应根据血肿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术式,而积极防治手术并发症是治疗CSDH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8例。【结果】全部3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此方法均一次治愈,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此方法能提高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联合经锥颅微创置管引流术与单纯行经锥颅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经锥颅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置管引流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疾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经锥颅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内窥镜下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38例60岁以上手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18)和对照组(n=20).治疗组在CT引导立体定向内窥镜下清除血肿;对照组则采用常规钻孔冲洗引流术.结果对两组出院时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治疗组显效率为94.44%,明显优于对照组(65%),P<0.05;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日为(11.72±2.56)d,对照组为(22.17±3.29)d,两组比较治疗组亦明显缩短(P<0.01).结论立体定向脑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可在直视下操作、止血,清除血肿较彻底.疗程缩短、效果好,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及血肿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