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方法:筛选符合标准的广西壮族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8例,分为血瘀证组30例与非血瘀证组58例,进行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检测,观察中医证型与SNP的关联性。 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800位点基因型在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509位点基因型在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间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转化生长因子β1 基因-509 位点TT 基因型相比,携带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509 位点CT基因型者患血瘀证的风险较高 (P < 0.05)。 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相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体外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1可以促进蛋白多糖合成,延缓椎间盘退变,但体内实验鲜见报道。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兔退变腰椎间盘髓核蛋白多糖表达的影响。 方法: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造模12周,经X射线证实退变后,随机选择6只模型兔及6只未造模正常兔,处死取材。分别向剩余24只模型兔L4~5椎间隙注射转化生子因子β1和生理盐水。末次给药2,4周取材,间苯三酚法测定兔椎间盘髓核内蛋白多糖的水平。 结果与结论:造模12周,兔退变椎间盘髓核中蛋白多糖水平明显降低(P < 0.01)。经局部注射转化生子因子β1后,兔退变椎间盘髓核中蛋白多糖表达明显增多(P < 0.01)。说明在兔椎间注射转化生子因子β1 可以促进髓核蛋白多糖的合成,延缓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3.
背景:影响脊柱融合的因素很多,但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变化与脊柱融合相关关系的报道较为少见。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第一外显子29T>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脊柱融合的相关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基因多态性观察实验,2007-07/2008-05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子中心实验室完成。 对象:山东半岛汉族人200名正常人和210例颈腰椎植骨的手术患者。 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210例脊柱融合患者和200名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29T >C单核苷酸多态性情况,并根据影像学的表现对植骨融合状况进行分级,分析其与脊柱术后植骨融合疗效之间的关系。 主要观察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29T >C单核苷酸多态与脊柱植骨融合是否有相关性。 结果:脊柱融合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均存在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29T >C单核苷酸多态性,其多态性在脊柱融合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707),但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29T >C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差异与颈椎前路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P=0.001),与腰椎横突间植骨融合程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647)。 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29T > C单核苷酸多态性中TT基因型可能是促进颈椎前路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的一个重要遗传因素;而腰椎横突间植骨融合影响因素较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摘要 背景:纤维蛋白凝胶主体胶与催化剂未混合前为液态,具有可注射的优点,注射混合后凝固成凝胶状,与髓核相似,并且凝固时间可控性强,作为间充质干细胞的载体植入到椎间盘内有诸多优点。 目的:观察可注射型纤维蛋白凝胶转化生长因子β1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抑制椎间盘退变的可行性。 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退变模型组、纤维蛋白凝胶组,骨髓干细胞+纤维蛋白凝胶组。3组采用针刺法诱导建立退变模型后,纤维蛋白凝胶组及干细胞+纤维蛋白凝胶组分别移植入纤维蛋白凝胶转化生长因子β1复合物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纤维蛋白凝胶转化生长因子β1复合物,于植入后2,6,10周行CR、MRI及病理检查。 结果与结论:退变模型组与纤维蛋白凝胶组椎间隙高度下降明显,并与时间呈正相关,干细胞+纤维蛋白凝胶组下降较缓慢(P < 0.01)。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学检查显示,退变模型组髓核细胞的数量及Ⅱ型胶原含量进行性减少,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纤维蛋白凝胶组与退变模型组相似,干细胞+纤维蛋白凝胶组髓核细胞数量及Ⅱ型胶原含量较退变模型组及纤维蛋白凝胶组明显增多,细胞凋亡率下降。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纤维蛋白凝胶转化生长因子β1能很好抑制椎间盘退变,而单纯纤维蛋白凝胶转化生长因子β1移植不能抑制椎间盘退变。 关键词:纤维蛋白凝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椎间盘退变;兔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03.024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表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与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目的:检测腰退变椎间盘组织和正常腰椎间盘组织中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方法:选取经手术切除的36例退变椎间盘组织和10例正常椎间盘组织为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中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并应用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腰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椎间盘组织 (P < 0.05),证实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呈高表达。  相似文献   

6.
背景:椎间失稳能导致软骨终板的退变,是椎间盘退变发病机制中的基础环节。 目的:观察退变椎间盘内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后,椎间盘软骨终板的组织形态学变化。 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预防组和治疗组。所有兔均建立L5~6,L6~7椎间失稳模型。预防组在完成椎间失稳建模后立即于损伤侧L5~6,L6~7椎间盘内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治疗组于椎间失稳建模后3个月行相同方法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 结果与结论:建模后3,6个月,预防组较对照组软骨终板软骨细胞分布均匀,潮线清晰。Mankin评分降低(P < 0.05)。建模后第6个月治疗组较对照组软骨终板表层光滑,细胞排列均匀,潮线清晰,染色均匀,Mankin评分降低(P < 0.05)。结果证实,在兔椎间盘内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可延缓椎间盘软骨终板的退变。  相似文献   

7.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血管形成等方面具有广泛的作用。研究证实,TGF-β1在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中表达明显增高[1],介导病理性血管壁重塑,可能参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颅内动脉瘤组:共121例,男性43例,女性78例,平均年龄(53.4±13.2)岁,来自于我院神经外科,经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与内皮素转换酶-1b基因多态性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感性的关联情况。 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31例脑梗死住院患者为患者组,同期社区健康自愿参与研究者231例为对照组,运用PCR及单核苷酸多态性技术分析2组成员转化生长网子β1基因与内皮素转换酶-1b基因多态性分型,比较2组间基因和基因型差异。 结果患者组和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的rs51695112位点基因和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20、6.890,P=0.045、0.033),G等位基因和G/G基因型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感性的高危因素(OR=1.320、1.410);患者组和对照组内皮素转换酶-1b基因rs32570233位点基因和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20、7.180,P=0.041、0.022),A等位基因和A/A基因型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感性的高危因素(OR=1.470、1.530)。 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内皮素转换酶-1b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联。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癫痫患者外周血中MDR1(多药耐药)C3435T位点基因分型,分析C3435T基因多态性与患者血药浓度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服用卡马西平的癫痫患者80例,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和耐药组,同时测定其血药浓度;采用PCR-RFLP(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其MDR1C3435T位点的基因型。将有效组和耐药组的CBZ血药浓度及基因型进行比较。结果有效组与耐药组基因型进行χ2检验(χ2=2.825,P=0.244),无统计学差别。结论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抗癫痫药CBZ的血药浓度及疗效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 目的:全面综述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与蛋白质组学相关的研究。 方法:检索万方、清华同方等中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2001-01/2010-12的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中医证型、蛋白质组学、腰椎间盘突出症”,英文检索词为“syndrome typ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tcomics,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k protrusion”。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及蛋白质组学、中医分型与中医药3者关联的研究,排除重复研究及Meta分析类文章。 结果与结论:计算机检索得到361篇文献,中文79篇,英文282篇,阅读标题与摘要进行筛选,排除与此文无关的文献。对29个符合要求的研究进行综述。研究认为,部分疾病的中医分型与血清蛋白质组学有关,机体某些特异性标志蛋白表达可能与椎间盘退变相关。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中医血瘀证、湿热证、寒湿证等证型的关联性得到了部分实验及临床的验证,但缺乏蛋白质组学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背景:通过基因转移方法研究某一外源性基因在细胞中的作用是目前分子生物学常用的技术手段,与病毒载体相比,应用pcDNA4.0-TGF-β1真核表达质粒的转染方法无遗传毒性和细胞毒性,有更高的安全性。 目的:通过克隆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观察构建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细胞为观察对象的体外实验,于2007-03/2008-02在河南省高等学校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完成。 材料:2月龄清洁级健康SD大鼠,雌雄不拘,用于分离细胞中RNA。 方法:从大鼠骨髓细胞中分离提取转化生长因子β1的m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克隆入pGEM-T载体,PCR鉴定重组子;酶切下目的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1,再亚克隆入载体pcDNA4.0质粒,酶切鉴定亚克隆重组子并进行DNA序列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TGF-β1cDNA、pGEM-T-TGF-β1和重组子pcDNA4.0-TGF-β1的表达。 结果:经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得到TGF-β1 cDNA条带;PCR扩增鉴定得到pGEM-T-TGF-β1。酶切鉴定得到亚克隆重组子pcDNA4.0-TGF-β1,经测序鉴定证实插入DNA序列与设计完全一致。 结论:成功克隆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并构建出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制备包裹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壳聚糖微球,并分析其各种特性。 方法:将壳聚糖溶解在2%乙酸中,利用吐温-80作为乳化剂,多聚磷酸钠作为交联剂,以乳化交联法制备载有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壳聚糖微球;同时制作空壳聚糖微球以及包裹牛血清白蛋白的壳聚糖微球作为空白对照和实验对照。对获得的3种冻干微球的形态,直径大小进行观察,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壳聚糖微球的分散情况及所载药物的体外释放情况进行检测,并测定空壳聚糖微球及包裹牛血清白蛋白壳聚糖微球的吸水膨胀率。 结果:冻干后的微球经过扫描电镜观察后发现:空壳聚糖微球直径约15 μm,表面光滑,有较多微小孔隙,而包裹了牛血清白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壳聚糖缓释微球直径约为1 μm,大小较均一,表面光滑。包裹了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壳聚糖微球在释放实验中前12 h内释放速度较快,随后趋于平缓。6 d内微球的转化生长因子β1释放率为53.5%。壳聚糖微球及包裹了牛血清白蛋白的壳聚糖微球在1 h后增加的质量基本达到平衡,均超过700%,且发现微球越是在酸性环境中,吸水膨胀率越高。 结论:实验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包裹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壳聚糖缓释微球的方法简单易行,成球性好,得率高,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且壳聚糖微球的超强吸水膨胀率对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提出了孔径大小及强度的要求。 关键词:壳聚糖;缓释微球;转化生长因子β1  相似文献   

15.
Eight patients with midline cervical disc protrusion at the C3-4 intervertebral level showed unusual clinical signs: numbness in the finger tips and palms, clumsiness of the hands, and a tightening sensation at the midthoracic level. The proprioceptive and cutaneous sensory afferents essential for motor control of the upper limbs were preferentially involved, tactile discrimination of passively given stimuli being spared.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ubsequent to median nerve stimulation showed conduction failure through the fasciculus cuneatus, as evidenced by absent or delayed and attenuated medullary and scalp potentials. The potential originating in the lower cervical cord (N13a) had a low amplitude, indicative of the caudal extension of the lesion. On the basis of the functional anatomy of the intraspinal pathways, especially of the dorsal columns, it is concluded that involvement of the central cord at the C3-4 intervertebral level and its caudal extension is responsible for the syndrome.  相似文献   

16.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psychosis show increased blood and fibroblast total polyamine levels. Spermidine/spermine N1-acetyltransferase (SSAT-1) and its coding gene (SAT-1) are the main factors regulating polyamine catabolism.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SAT-1 -1415T/C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and schizophrenia. A case-control design was used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genotypes for the SNP between schizophrenia patients (n = 180, 83 females and 97 males), other non-psychotic psychiatric patients (n = 413, 256 females and 157 males), and healthy controls (n = 251, 101 females and 150 males).  相似文献   

17.
背景: 转化生长因子β1是一种重要的调节骨构塑的细胞因子,其是否能作为反应骨转换的敏感因子尚不清楚。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与骨形成、骨吸收指标,以及腰椎正位骨密度间的关系。 方法:实验共纳入来自长沙的健康妇女663名,年龄20~80岁。采用ELISA法测定空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的水平,同时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正位的骨密度。并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与其他各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检测结果显示30~39岁,40~49岁年龄段妇女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最高,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无相关。校正体质量指数后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1与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负相关,校正体质量指数和年龄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与腰椎正位骨密度正相关。说明转化生长因子β1能动态地反映骨转换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