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几乎都会出现意识障碍,不能自主进食,可引起新陈代谢亢进,高血糖症,免疫功能改变等全身性的代谢反应及营养不良,影响治疗和预后。近年来,早期予以肠内营养治疗已成为共识。加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治疗效果。作者曾对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04年1月~2005年1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药膳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在肠内营养中添加自制中药流质营养支持,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参数。结果:实验组营养状况、胃肠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且并发症减少。感染率及白蛋自在两组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膳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降低感染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总结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对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给予鼻胃插管分次灌注或缓慢滴注流质营养液,观察其效果及总结护理体会。结果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能改善营养状况,维持电解质、氮、液体平衡,较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营养途径,但必须加强管饲的护理,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两种不同肠内营养途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经鼻肠管和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一条更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方法将5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采用鼻肠管,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ICU时间,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ICU时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h肠内营养理想热量达成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h肠内营养理想热量达成率为活动主题,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h肠内营养热量现况进行调查,分析热量达成率低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ICU医务人员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更加重视,颅脑损伤患者72h肠内营养理想热量平均达成率由19.71%提高到76.44%,并发症由83.33%降至50%,ICU的住院日缩短了0.73d。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h肠内营养理想热量达成率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2005年7月-2007年7月对神经外科60例重型颅脑损伤(SHI)住院患者施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旨在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两种鼻饲法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兴云 《护理与康复》2011,10(2):170-17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泵持续恒温泵入鼻饲液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的效果。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日单双号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注射器推注鼻饲液,观察组应用肠内营养泵恒温持续泵入鼻饲液。结果两组患者鼻饲并发症发生率比较,x2=4.344,P<0.05。结论给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采用肠内营养泵持续泵入,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行肠内营养时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1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行肠内营养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观察效果。结果 116例患者中,腹泻16例,便秘10例;反流现象4例,堵管1例;经积极的治疗护理后,患者均无不良后果。结论应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肠内营养时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胃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4例,随机分为2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69例在入院或术后24 h内插管鼻饲进食,延迟肠内营养组(DEN组)65例在术后24 h后插管鼻饲进食.比较2组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 EEN组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低于DEN组.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早实施胃肠内营养,可以减轻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意识障碍不能进食,且机体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急增,尤其是蛋白分解代谢,使病人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增加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依靠静脉营养不能完全满足机体需要,故早期胃肠内营养就显得极为重要。我科从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现将鼻饲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营养支持及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8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并对每例病人的胃液、粪便进行不同时间段的隐血情况监测。结果:86例病人中发生消化道出血11例。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改善营养及促进病人康复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置管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5月对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早期经皮PEG置管行肠内营养治疗。结果 32例患者均在颅脑损伤或开颅手术后第3~7天内实施PEG;全部置管成功,无操作死亡病例。并发症包括造口区皮肤渗血2例,红肿5例,感染1例,吸入性肺炎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胃造口营养管保留时间7~185天,平均31.6天;32例中成活27例,死亡5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经皮PEG置管肠内营养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且操作安全、舒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对比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成3组,输入同样营养液,A组采用肠内营养泵持续12小时输注,B组采用间歇性重力滴注,c组采用一次性空针推注。结果A组与B、C组比较,在腹痛、腹胀、腹泻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泵输注法可减少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肠外组单纯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护理,肠内外组则进行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ICU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效果,肺部感染、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营养指标。结果:肠内外组总有效率高于肠外组,P<0.05;肠内外组肺部感染、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肠外组,P<0.05;治疗前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营养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肠内外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营养指标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管饲膳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剧增,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增加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病残率。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颅脑损伤后的能量高消耗,所以多以胃肠内营养为主要营养方式。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0 0 3年1月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两种鼻饲法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合理应用营养输注泵对降低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将89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6例,伤后早期即通过营养输注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43例,按传统的方法给予鼻饲相同流质饮食。结果实验组胃肠功能障碍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可以较好耐受早期胃肠道营养。实验组肠内营养并发症,如腹泻、呕吐返流、血糖升高、误吸和堵管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营养输注泵实施持续滴注的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营养支持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肠内营养临床营养支持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国外应用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比例已由8∶2转变为2∶8。肠内营养是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但若实施不当,易发生腹泻、腹胀、呕吐、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其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而易导致胃肠功能障碍,实施肠内营养时更易发生肠内营养的不良反应[2],因此,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规范化实施肠内营养、防止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对其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5~8分)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入院48h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B组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及预后等相关指标。结果 A组其营养指标、中晚期并发症及预后均优于B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营养状态,减少中晚期的并发症,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两种肠内营养方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持续和间断2种肠内营养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5例,分别采用间断和持续2种不同的肠内营养方法,观察并比较2组的不良反应和效果.结果 采用持续肠内营养的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明显轻于采用间断肠内营养的对照组患者.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持续肠内营养方法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够达到满意的肠内营养疗效,且疗效优于间断肠内营养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316例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6例患者中,除14例因严重并发症停止或暂时停止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外,其余患者均较顺利地接受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便、经济、并发症少,不仅可以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要素,而且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