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35岁)的发病趋势、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并与中老年宫颈癌(>35岁)进行比较。方法:对126例年轻宫颈癌(研究组)以及随机选择的同期200例中老年宫颈癌(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和5年生存率。结果:年轻宫颈癌新增病例所占比例呈逐年递增趋势,由1997年的7.8%至2002年的10.9%,研究组以接触性阴道出血为主要症状,占57.1%(72/126),对照组仅18.5%(37/200)(P<0.01),腺癌所占比例研究组为21.4%(27/126),对照组为12%(24/200)(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两组分别为31.7%(13/41)、11.3%(7/62)(P<0.05),卵巢转移率为0,Ⅰ、Ⅱ、Ⅲ期5年生存率研究组为75.0%、61.2%、32.7%,对照组为88.1%、81.3%、68.7%,两组对照Ⅰ期无统计学意义而Ⅱ、Ⅲ期差异显著(P<0.05)。结论:年轻宫颈癌发病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与性传播有关,年轻宫颈鳞癌患者手术时保留卵巢是安全可行的,年轻宫颈癌患者预后差与腺癌比例增高,淋巴结转移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年轻宫颈癌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是否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以及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1996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年龄≤35岁宫颈癌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组),并随机与同时期>35岁宫颈癌患者110例作对照研究(对照组)。结果:年轻宫颈癌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临床分期上,研究组以早期癌(临床分期≤Ⅱa期)居多,占80.88%(55/6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二组差异无显著性,均以鳞癌为主要病理类型,但研究组中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术后5年存活率,≤Ⅱa期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b期患者研究组5年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病有明显年轻化趋势;年轻组患者临床分期以早期癌(≤Ⅱa期)所占比例高,接触性阴道流血为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危险信号,诊断上应提高对年轻妇女宫颈癌的警惕性,尽量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年轻患者的5年存活率,主张提倡对已婚妇女的普查,及时发现及诊疗癌前病变和早期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的病理特征和治疗预防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62例35岁以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收治的35岁以上早期宫颈癌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和组织学特征、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治疗特点。结果两组临床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以接触性出血为主(P<0.05),两组组织学分级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分期、病理学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生率逐步升高,要针对其高危因素和临床病理特定,进行规范的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对2003-01~2008-12我院收治的年龄435岁宫颈癌患者38例(研究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与同时期〉35岁宫颈癌患者34例(对照组)作对照分析。结果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研究组孕次、产次均较对照组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表现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以接触性出血为主,其次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在肿瘤类型方面,两组均以外生型为主,但是研究组以巨块型为主,占63.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上,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以早期癌(临床分期≤Ⅱa期)居多,分别占94.7%(36/38)、91%(31/34),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中分化鳞癌为主要病理类型。研究组38例,予手术治疗34例,30例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并移位于同侧上腹部(P〈0.05),34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淋巴结转移率为20.6%,以闭孔淋巴结为最常见。对照组34例,予手术治疗31例,10例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并移位于同侧上腹部(P〈0.05),31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7例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22.5%,以闭孔淋巴结为最常见,两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病有明显年轻化趋势;研究组患者临床分期以早期癌为主,接触性出血为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危险信号,淋巴结转移较少见,诊断上应提高对年轻妇女宫颈癌的警惕性,尽量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主张提倡对已婚妇女的普查,及时发现及诊疗癌前病变和早期癌。治疗时应注意保留早期患者的卵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年轻妇女宫颈癌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特征变化等.方法对1998年-2003年我院收治的67例年轻宫颈癌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择同期有完整随访资料的82例年龄大于35岁的宫颈癌患者作对照组,分析两组资料间临床特点、病理及预后之间的差异.结果 1998年-2003年6年间年轻宫颈癌的构成比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分别为11.11%、13.63%、15.21%、17.28%、20.89%、23.58%;研究组以接触性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占79.10%(53/67),与对照组的40.24%(33/8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初诊时67例患者中30例(44.77%)曾在基层医院以宫颈炎、宫颈糜烂行对症治疗,12例(17.91%)以月经紊乱行调经治疗,1例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术后病检证实为宫颈癌;病理特点研究组内生型比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理类型及组织类型上二者无明显差异,均以鳞癌为主(97.01%、95.21%),但术后淋巴病理检查显示对照组淋巴转移率高于研究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年轻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宫颈癌年轻化趋势明显;年轻宫颈癌临床症状较为隐匿,容易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探讨年轻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案.方法 对比分析本院1998年~2007年诊治的34例(年龄<4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研究组)和50例(年龄≥6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对照组)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结果 研究组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占2.9%,有子宫内膜癌家族史者占29.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早期(Ⅰ期)病例较多(88.2%),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病理类型以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94.1%),非子宫内膜样腺癌少见,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织学分级为高中分化者占94.1%,浸润肌层深度<1/2或局限于内膜内者占72.4%,均高于对照组(P<0.05).然而,研究组淋巴结转移率低于对照组,但5年生存率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年轻患者以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临床分期早、预后好,多数患者能够长期生存.治疗应遵循个体化、人性化的原则,可以尝试保留其生育功能的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52例绝经后妇女宫颈癌与232例同期未绝经妇女宫颈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绝经前后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没有差异,绝经后宫颈癌患者以阴道不规则出血及分泌物增多为主(70.40%),而绝经前以接触性出血为主(59.91%)。宫颈局部体征中,绝经前明显肿块多于绝经后(P<0.01),绝经后宫颈糜烂比例较高(P<0.01)。两组宫颈癌患者癌组织病理类型均以鳞状细胞癌为主,组织学分级均以中度分化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盆腔淋巴结转移高于绝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妇女宫颈癌筛查,并且能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预防妇女宫颈癌的发生、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以下简称年轻宫颈癌)的发病趋势、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因素。方法对20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轻宫颈癌临床表现以接触性阴道出血为主要表现,分期以ⅠA~ⅡA期为主,非鳞癌比例高,以手术治疗为主,ⅠA~ⅡA期年轻宫颈癌的2年复发率高于中老年组。结论年轻宫颈癌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及病理特征具有特殊性,预后差,较高的误诊率及复发率提示加强对年轻妇女的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1004例宫颈癌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和绝经期宫颈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04名宫颈癌患者的年龄分布、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2~77岁,平均(46.56±9.76)岁,患病高峰41~50岁。临床表现以不规则阴道出血(50.80%)和接触性出血(28.49%)为主。绝经期宫颈癌以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73.84%)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分型以鳞癌为主(89.74%)。病理诊断浸润癌占88.94%,年轻患者原位癌与早期浸润癌比例高于中老年患者,绝经期宫颈癌与之相反(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1.50%。年轻组和绝经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轻组和绝经期组宫颈癌在临床表现和分期上分别与其他患者有所差异,在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方面没有差异。应该重视这两类人群的发病特征,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年轻妇女子宫颈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玉丽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78-79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颈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1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138例年轻妇女子宫颈癌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162例中老年宫颈癌患者(对照组)相对照,观察两组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年轻妇女子宫颈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观察组临床表现以接触性阴道流血最显著,占59.4%(82/1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4%(25/162)(P〈0.05);观察组腺癌发生率38.4%(53/138)高于对照组的12.3%(20/162)(P〈0.05);观察组Ⅰ、Ⅱ、Ⅲ期三年生存率分别为75.0%、61.2%、3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8.1%、81.3%、68.7%(P〈0.05)。手术切除是治疗年轻妇女子宫颈癌的首选方式。结论年轻妇女子宫颈癌发病呈上升趋势,可能与性传播有关。接触性阴道出血是年轻妇女子宫颈癌的主要临床症状,可能与患者处于性活跃期性生活较频繁有关。年轻妇女子宫颈癌腺癌比例增高及淋巴结转移率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采取子宫切除术联合卵巢移位术对治疗年轻妇女子宫颈癌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预后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妇女的发病趋势、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3例年轻宫颈癌≤35岁(研究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同期收住的420例中老年宫颈癌(〉35岁)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二者的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结果 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年轻宫颈癌构成比逐年上升。年轻宫颈癌临床分期中早期所占比例(I~IIa期)高于对照组,肿瘤病理类型两组存在差异,年轻宫颈癌非鳞癌患者所占比例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年轻宫颈癌4年内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年轻宫颈癌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年轻宫颈癌病理类型发生变化,短期内复发率较高,需采取综合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2月-2005年4月收治的≤35岁的118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机选择同期收治的>35岁的20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Survivin、P27蛋白表达的差异,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青年组早期宫颈癌(Ⅰa~Ⅱa)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青年组瘤体≥4 cm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青年组腺癌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青年组的淋巴结转移率、深间质浸润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urvivin的表达量青年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以上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病理分级和脉管累及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27表达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病例和中晚期病例中,青年组的5年生存率和2年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宫颈间质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累及脉管、Survivin表达为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35岁以下宫颈癌患者具有临床期别早、病理恶性程度低、瘤体大、腺癌比例高及易转移浸润的相对高危临床病理因素.临床分期、宫颈间质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脉管累及和Survivin免疫表达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代英 《吉林医学》2011,(20):4086-4087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方法:以≤40岁的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27例为试验组,以同期收治的>60岁的患者4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结果:两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试验组高分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ER阳性率及PR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以全子宫切除及一侧或双侧附件切除为主。随访5年,两组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分化高,及早发现并治疗,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280 例宫颈癌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追踪目前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因素、临床特征、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本院2006年12月~2011年12月的28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为青年组(年龄≤35 岁)40 例,中老年组(年龄>35 岁)240例,并且对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青年组与中老年组的构成比在2006~2008年为19.33%(23/139),2009~2011年为12.06(17/1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怀孕次数的调查发现,中老年宫颈癌中孕次>3次占53.75%(129/240),产次>3次占55.42%(133/240),与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青年组中主要为接触性阴道出血67.50%(54/80),较中老年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青年组中原位癌占10%(4/40),Ⅰ期占40%(16/40),两者的比例达50%与中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宫颈形态、统计学分析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总生存率低于中老年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临床表现年轻宫颈癌患者的特点主要为接触性阴道出血,临床分期以早期为主.而中老年宫颈癌患者则以孕次和产次为特异性的发病因素.分析比较年轻宫颈癌总生存率无明显下降,年轻并不是宫颈癌预后恢复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5.
车艳红  卢爱妮  廖予妹 《重庆医学》2013,(28):3427-3429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65例年龄小于或等于35岁宫颈癌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130例年龄大于35岁宫颈癌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两组在发病高危因素、临床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年轻宫颈癌发病率上升。年轻宫颈癌患者初婚年龄较小,孕产次较少(P<0.05),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P<0.05),临床症状以接触性出血为主(P<0.05);病理特征以鳞癌为主(P>0.05),组织浸润深度以小于1/2肌层为主(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以闭孔淋巴结最常见。免疫组织化学法(+)年轻宫颈癌患者以P63最常见,而中老年者以CK5/6最常见。结论年轻宫颈癌发病呈上升趋势,应重视年轻妇女行宫颈癌筛查,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表征,并对其病理特征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接收诊治的年龄不超过35周岁的宫颈癌患者8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年龄不低于35周岁的宫颈癌患者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探究两组在临床表征、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征均以接触性出血症状为主,且两组对应比例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病理诊断分析,可知两组患者均为鳞形细胞癌,以非角化型、中分化为主,两组对应比例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轻妇女宫颈癌与中老年妇女宫颈癌情形在临床诸多方面均具备显著性差异,且患病人数呈现逐年提升趋势,需提升对年轻妇女宫颈癌筛查、防治的重视程度,以便实现及早发现、及时诊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李萍  彭莉 《当代医学》2011,17(19):54-55
目的探讨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0月妇产科确诊为Ib2-IIa期,局部肿瘤直径〉4cm的宫颈癌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1例,其中研究组术前行顺铂+5-氟尿嘧啶化疗,结束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均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研究组的近期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例化疗后宫颈局部肿瘤平均直径缩小为1.97cm,与化疗前的肿瘤平均直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71.4%,完全缓解率19%。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化疗副反应。研究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脉管癌栓阳性率分别为9.52%和19%,低于对照组的38%、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近期临床效果显著;能改善手术质量及减小号不良病理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观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18例宫颈癌病例资料,其中39例35岁以下宫颈癌为观察组,其余宫颈癌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学和临床分期。结果:年轻宫颈癌所占比例明显升高,两组在宫颈形态和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宫颈癌以接触性阴道流血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P<0.01),早期患者比例高(P<0.05)。结论:年轻宫颈癌有一定的临床特点,有年轻化趋势,加强普查工作,达到早诊早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特点,为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Ⅰ B2和ⅡA2期132例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研究组(完成TP方案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的患者)62例,对照组(直接手术的患者)70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年龄、FIGO分期、组织病理学及细胞分化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浸润肌层≥1/2研究组50.0%,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脉管癌栓率研究组11.1%,对照组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淋巴结转移率研究组5.6%,对照组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Ki67阳性率≥70%研究组占27.8%,对照组占68.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2).结论 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短期、局部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肌层浸润、脉管癌栓率、淋巴转移率和Ki67阳性率.其长期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以41例青年乳腺癌患者为试验组,与同期45例中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组织学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ER、PR、HER-2表达情况等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比较两组预后。结果:试验组非浸润率占17.07%,与对照组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实验组80.49%,对照组5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及HER-2阳性表达率试验组分别为41.46%、39.02%、68.29%,对照组分别为64.44%、66.67%、42.2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Ⅰ、Ⅱ期占36.59%、Ⅲ、Ⅳ期占63.41%,对照组分别为64.44%、3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Ⅰ、Ⅱ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有不同于中老年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发展快,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