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324例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京航  张黎明  梁伟 《中国药物警戒》2006,3(3):138-140,144
目的 对324例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分析,评价报告可利用性,探索安全使用医疗器械监测手段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模式。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为安全有效使用医疗器械提供了有意义的启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模式初步形成。结论 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是确保安全使用医疗器械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2.
苟艳艳 《中国药事》2012,26(10):1096-1099,1111
目的分析东营市2010年1101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提出完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相关措施。方法使用Excel软件统计数据,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主要来源于使用单位,一次性使用无菌输液器、宫内节育器等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发生较多。结论应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保障公众用械安全。  相似文献   

3.
王伟姣  胡剑 《中国药事》2011,25(3):256-257
目的力求更好地开展基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方法研究分析基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应采取加强立法、保证监测经费、普及培训等措施,切实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促进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最大限度地控制医疗器械潜在的风险,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地使用。  相似文献   

4.
3 123例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3 123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分析,为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提供建议.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湖南省2007年收集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及其质量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我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及其它使用单位,宫内节育器、外科缝线和金属接骨板等不良事件发生比例较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数量地区间存在不平衡. 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宣传培训,提高监测质量,为保障公众用械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2007年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萍  汪海孙 《安徽医药》2008,12(9):867-869
目的通过对安徽省2007年全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使用Excel软件和表格对2007年收集到的1427份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安徽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橡皮膏、宫内节育器和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结论应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培训,提升报表质量,使之成为公众用械安全的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6.
赵胜利  钟露苗 《中国药物警戒》2007,4(2):104-106,117
目的通过对湖南省2006年全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使用Excel表格和Foxpro软件对2006年收集到的1330份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湖南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及其他使用单位,宫内节育器、骨科植入材料和医用缝合线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结论应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培训,提升报表质量,使之成为公众用械安全的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7.
苟艳艳 《齐鲁药事》2012,31(6):369-370
当前,我国已进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高发期。研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形成原因,分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不良事件监测机制的有关措施,保障公众用械安全。  相似文献   

8.
刘希顺  白冰 《首都医药》2004,11(23):24-25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器械上市后的监管体系,保证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有效,促进医疗器械事业健康发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开展了为期一年多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试点工作。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州分局医疗器械科参与了这一活动,通过实践提高了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监测试点工作内容此次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试点工作,主要是针对医疗机构使用的心血管内支架、人工瓣膜、角膜塑形镜、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及骨科植入物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发现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和外单位使用医疗器械发生不良…  相似文献   

9.
239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239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分析,为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山东省2006年收集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及其质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骨科植入物和宫内节育器引起的不良事件所占比例最高,且程度严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覆盖范围窄,质量有待提高。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骨科植入物和宫内节育器的监测。建议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监测网络,开展宣传培训,加强日常监管,推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维护公众用械安全。  相似文献   

10.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保障公众安全用械的重要手段。通过研究新疆地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基本情况,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强法规建设、机构建设、风险控制、宣传培训及安全性信息的沟通,以促进该地区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市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是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疗器械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重点讨论淄博市药物警戒中心在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指导下,利用省级平台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专项监测和风险信号挖掘,探讨省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合作新模式,为市级监测技术机构高质量开展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动监测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使用植入医疗器械情况的调研统计,了解目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现状。针对辖区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率低的现象,结合现行的监测管理模式,查找并分析原因。对当前所存在的普遍问题,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监测工作、完善各种机制的建议,以规范这一领域的法制建设和行业建设,推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已成为上市后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重要研究方向。使用错误是与医疗器械使用相关的潜在风险,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医疗器械使用错误及其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以期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评价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山东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现状;总结了山东省启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以来的主要工作;思考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北京市三级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北京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方法确定北京市三级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的评估指标,制定评价方法,自拟调查问卷,通过走访北京市54家三级医疗机构、查阅文件及相关资料与访谈等方式完成问卷,分析监测体系现状及差距,提出改进措施。结果与结论医疗机构还需从制度建设、人员建设、经费支持、课题研究等方面继续完善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体系建设,并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强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水平。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加强对医疗机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尹爱群  阮健 《中国药事》2011,25(5):462-464
目的引导和推进药械安全性监测工作健康、良性、快速发展。方法调研我市药械安全性监测工作现状以及各项工作制度,分析和探讨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基层药械安全性监测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市药械安全性监测工作发展前景良好,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尹东 《中国药物警戒》2009,6(11):680-683
骨科植入物是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重点。骨科植入物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脊柱、关节、创伤等植入物在骨科疾病治疗中必不可少。与此同时,骨科植入物并发症逐年增多。通过分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产生原因及加强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必要性,指出医疗机构应重视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并探讨了医疗机构加强此项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对医疗器械重新注册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放 《中国药物警戒》2010,7(10):601-602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医疗器械重新注册是其上市前后不可分割的两个监管阶段,两者相互作用是其全寿命风险管理的内在要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其重新注册的必要条件,其目的是发现上市后产品的隐患,补充上次注册未尽的风险材料。医疗器械重新注册时,申报其不良事件的评价内容,有利于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第一责任人——生产企业的责任意识,有利于提高重新注册后产品的安全性,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各级医疗器械监管部门的职责,它既是对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促进,也是重新注册自身的需要。两者的中心目标均是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