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非基因法检测地中海贫血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地贫)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病,为世界常见的遗传病之一。其发生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珠蛋白肽链生物合成障碍,引起一种或几种珠蛋白肽链合成不足或完全缺乏,临床上表现为溶血性贫血。根据受累珠蛋白基因不同,地贫可分为α、β、δβ、δ等类型,临床常见为α-地贫和β-地贫两种。  相似文献   

2.
广东广西交界地区地中海贫血发生率及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两广交界地区地中海贫血的检出率及其基因分布,预防地中海贫血重症患儿的出生,减少出生缺陷。方法采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脆性试验及血红蛋白电泳三项联合测定对2503例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用单管多重PCR(gap—PCR)及DNA芯片反向点杂交(RDB/PCR)检测技术,分别对初筛阳性者进行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2503例受检者中筛查阳性502例,初筛阳性率为20.06%。502例接受地贫基因诊断,411例确诊为地中海贫血,检出率为81.87%。总检出地贫基因携带率(包括仅和B地贫)为16.42%,其中α地贫基因检出率为9.44%,基因型-SEA/αα、--SEA/αα^cs、SEA/α^3.7这三种类型的比例最高,共占72.38%;B地贫基因检出率为8.15%,共检出8种B地贫基因类型,其中CD41—42(-TTCT)、TATAbox一28(A→G)、CD17(A→T)、IVS-Ⅱ654(c→T)及CD71—72(+A)5种突变类型占98.04%。检出α和β地贫双重杂舍子32例。结论两广是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区,应加强对人群进行地贫的血液学筛查和基因诊断,本研究同时进行仅地贫的缺失型与非缺失型及β地贫的基因诊断,有效地提高地贫的检出率,对优生优育、干预重症地贫儿出生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河源地区地中海贫血筛查及基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统计河源地区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的发病率及其类型分布情况,增强本地区人群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意识,提高该地区人口素质。方法对来我院行产前检查或婚前检查的育龄人群共6470例常规做地中海贫血筛查,检测项目主要是血液常规检测、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和全自动琼脂糖血红蛋白电泳试验,综合三者的结果判定被筛查者是否患有地贫及其地贫类型,对其中976例地贫表型阳性者进行基因诊断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470例育龄人群地中海贫血筛查中共检出各种地中海贫血携带者1545例,检出率为23.88%(1545/6470),其中!–轻型地贫1104例、HbH病27例、"-轻型地贫414例、异常血红蛋白病27例,基因诊断结果分析显示:!-地贫筛查的诊断符合率较低只有73.23%,而"-地贫筛查的诊断符合率较高达95.83%。结论河源地区地中海贫血发病率高,且!-地贫明显高于"-地贫,河源地区应加大地中海贫血筛查力度,通过合理婚配、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等一系列配套措施避免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1243例育龄人群α-地中海贫血筛查及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α-地中海贫血(简称α-地贫)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溶血性遗传病,东南亚缺失型(-SEA/)是最常见的缺失类型,其纯合子为致命的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本文通过1243例临床筛查和基因检测的结果的分析。表明该方法简便、实际,为α-地贫基因携带者的检测及产前诊断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手段。是一种实用的防止HbH病及Bart‘s水肿综合征患儿出生的系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一种缺失型δβ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探索进行β地贫复合该缺失型突变高风险胎儿的快速产前诊断方法。方法:以表型和基因分型进行家系分析。表型分析采用红细胞指标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用跨越断裂点的三引物聚合酶链反应直接分析法检测δβ地贫缺失突变;用反向点杂交技术筛查β地贫基因突变;并对一例该型地贫高风险胎儿进行了产前基因诊断。结果:先证者(重症地贫)为一种缺失型δβ地贫与β地贫双重杂合子,其δβ地贫基因遗传自母方,在该家系3代9名成员中共检测到4例携带了这一基因,其表型和基因型结果相互吻合;β地贫基因(密码子41-42-CTTT移码突变)遗传自父方。对该家系的重症地贫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的结果显示,胎儿的基因型完全正常。结论:在国内首次报告由缺失型δβ地贫基因与β地贫移码突变双重杂合导致的重平地贫高风险胎儿的产前诊断结果。采用的技术简便、快速,可用作同类事件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1620例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1620例就诊者α,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探讨海南地区α,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特点和频率。方法采用跨跃断裂点PCR(GAP—PCR)技术检测α-地中海贫血(静止型,轻型,中间型)基因变异。PCR-膜反向点杂交技术(RDB)检测B-地中海贫血的17个位点基因变异(41—42M、654M、IVS—I-5M、IntM、-28M、71—72M、17M、BEM、IVS—I—IM、27/28M、43M、-29M、31M、-32M、-30M、14-15M、CAPM)。结果1620例就诊者中地中海贫血基因变异总检出率达到23.46%(380/1620)。其中α-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检出率为17.35%(281/1620),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检出率为6.11%(99/1620),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的检出率为0.95%(16/1620)。结论海南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检出率中α-地贫(17.35%)高于β-地贫(6.11%),且要重视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检测,做好婚前地中海贫血筛查和孕检的产前诊断工作,以防重症地贫患儿出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惠东地区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分型及分布情况。方法用红细胞一管定量法筛查受检人员,对筛查阳性的标本送广州金域检验中心进行地贫基因检测,采用PCR法进行α地贫1基因和2基因检测,用PCR结合反向杂交法(RDB)进行β地贫基因检测。结果地贫筛查阳性者149例,均进行了α和β地贫基因检测,检出α地贫基因携带者56例,检出率37.5%;检出β基因携带者55例,检出率36.9%,α地贫复合β地贫基因携带者4例,检出率为2.7%,均未检出α地贫和β地贫基因有34例,占22.8%。本组56例被检出α地贫基因,以--~(SEA)、-α~(3.7)、-α~(4.2)突变类型为主,构成比分别为91%,3.5%,1.7%共96.2%;从临床分型来看,静止型、轻型、中间型构成比为5.2%,91%,3.4%,轻型在临床所占比例最多。进行β地贫基因地贫基因诊断共发现6种基因突变类型,10种基因组合形式,共55例。惠东地区β地贫最常见的四种突变类型为β41-42(-TCCT),βIVSⅡ-654(C-T),β-28(A-T),β17(A-T),共占86.6%;同时携带α和β两种地贫基因占2.7%。结论 (1)惠东地区α地贫以α_1地贫为主,临床分型为轻型α地贫,突变类型为--~(SEA)/αα。β地贫最常见四种基因突变类型分别为β41-42(-TCCT),βIVSⅡ-654(C-T),β-28(A-T),β17(A-T)。(2)地中海贫血为我国南方高发区,尤其是广东和广西籍的对象,对婚前检查和产前地中海贫血筛查工作可以直接上升到分子水平,以防止静止型α地贫漏诊和重型地贫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2010—2012年产科门诊及住院孕妇地中海贫血基因筛查情况,为本地区地中海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方法,分析我院2002例妊娠妇女筛查结果。结果筛查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共341例,占17.03%。其中α-地中海贫血217倒,占10.84%;β-地中海贫血117例,占5.84%;α-地中海贫血复合β-地中海贫血7例,占0.35%。结论本地区地中海贫血发病率高,加强产前筛查,能够减少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率,有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14例β—地中海贫血的突变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地中海盆血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常见于我国南方地区。本文应用突变引物延伸扩增PCR技术对来自于福建省不财了区的14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突变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本组病例中IVS-Ⅱ-654突变最常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育龄青年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的表型特征,探讨表型特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血细胞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对117例经基因诊断为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的佛山地区育龄青年进行MCV、MCH和HbA2等指标的检测,并对其均值及处于正常范围的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17例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中,MCV、MCH和HbA2分别为(83.55±5.60)n、(26.10±1.03)pg和(2.84±0.29)%;其中MCV、MCH和HbA2处于正常范围的例数分别占52.99%(62/117)、59.83%(70/117)和92.30%(108/117)。右缺失组的MCV及MCH均值分别比左缺失组的高,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4.17 vs 82.02,t=2.180,P=0.032;27.06 vs 26.10.t=-3.642,P=0.000)。结论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表型特征不明显,应用表型特征进行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初筛存在较高的漏检风险。右缺失的表型特征比左缺失更轻微,其筛查漏检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健康儿童和成人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儿童和成人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和绝对数量的异同,更好地为本地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色流式细胞术分析健康儿童和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8+细胞)、B淋巴细胞(CD19+)、CD3-CD56+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数量。结果儿童组总淋巴细胞(百分率和绝对数)、CD19+淋巴细胞(百分率和绝对数)、CD3+淋巴细胞百分率、CD3+CD4+淋巴细胞百分率、CD3+CD8+淋巴细胞绝对数、CD3-CD56+细胞绝对数、CD4+/CD8+细胞比值与成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3+CD8+淋巴细胞百分率、CD3-CD56+细胞百分率、CD3+淋巴细胞绝对数和CD3+CD4+淋巴细胞绝对数与成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童组CD3+CD8+淋巴细胞、CD19+淋巴细胞、CD3-CD56+细胞的百分率和绝对数均高于成人组,CD3+淋巴细胞(百分率和绝对值)、CD3+CD4+淋巴细胞(百分率和绝对值)和CD4+/CD8+细胞比值低于成人组。相同与不同性别组内均有多个指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受年龄、性别因素的影响,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与百分率随年龄的变化不总是保持一致的。用于血液性和免疫性疾病诊断时,采用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作为参考指标优于百分比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粤北地区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情况及基因分型。方法 红细胞休克-管定量法对所有受检人进行地贫筛查,对地贫筛查阳性的标本进一步采用PCR法进行α地贫1基因检测,用PCR结合反向点杂交法(RDB),进行β地贫的基因检测。结果 在1010例受检者中,地贫筛查阳性的有118例,占受检总人数的11.6%。地贫筛查阳性的所有标本均进行了α地贫1基因检测,诊断为α地贫1杂合子的有69例,占受检总数的6.83%,32例进行了β地贫基因检测,其中21例为β地贫杂合子,占受检总数的2.1%,其基因突变类型分别是:CD41—42(-TTCT)突变12例,IVS-2—654(C→T)突变2例,-28(A→G)突变2例,CD17(A→T)突变2例,71-72( A)突变2例,27—28( C)突变1例。结论 粤北地区地中海贫血发生率较高。做好婚前及产前地贫筛查及产前基因诊断等工作,对避免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海口地区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情况及基因突变的类型和频率。方法用红细胞脆性一管定量法对2191例受检者进行地中海贫血的筛查,对筛查阳性者进一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反向斑点杂交(RDB)技术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分型的检测。结果在2191例受检者中,地中海贫血初筛阳性284例,占受检总人数的12.96%。284例初筛阳性的受检者中,检出地中海贫血阳性128例,地中海贫血检出率达45.07%。其中α地中海贫血85例(66.41%),β地中海贫血36例(28.13%),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7例(5.47%)。结论海口地区地中海贫血发生率较高,做好婚前及产前地中海贫血筛查和产前基因诊断等工作,对避免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提高当地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及构成比,以及其在临床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应用PCR-RBD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受检对象进行非缺失型α-地贫基因分析。结果 374例非缺失型α-地贫待排的受检者中有101例检测到携带该基因,其中ααQS/αα71例、ααWS/αα15例、ααCS/αα12例、ααQS/--SEA1例、ααCS/--SEA1例、ααQS/-α3.71例,大约27%受检者能确诊为非缺失型α-地贫携带。结论初步阐明非缺失型α-地贫的基因突变类型和构成比,提高了α-地贫检出率,为非缺失型a地贫基因检测必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湖北地区84例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预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减少出生缺陷。方法基因诊断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反向斑点杂交(reverse dot blot,RDB)技术。结果湖北地区84例疑诊患者共检出44例阳性,其中β-地中海贫血为37例。结论湖北地区也应加强地中海贫血的筛查,以减少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7岁以下儿童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情况,为防治地中海贫血提供依据。方法运用Sys-mexKX-21N和迈瑞-2000血细胞分析仪、地贫一管筛查法和醋酸纤膜Hb电泳系统进行地贫筛查。统计分析采用SPSS.13.Window/PEMS.3软件包,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筛查2781人,(1)地贫发生率为33.7%,检出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7.3%和16.4%;β-地贫携带者,分民族以基诺族居首为28.9%,其后依次为汉族25.7%,傣族20.0%,布朗族6.6%;(2)分县市以景洪市居首28.7%,其后依次为勐腊县23.3%,勐海县11.6%;同一地区不同民族景洪市汉族与傣族也无显著差异;(3)α-地中海贫血发生率以勐腊县最高为52.2%,其次依次为景洪市32.4%、勐海县24.5%。结论 (1)西双版纳地区为地贫高发区,交通发展滞后的地区和民族地贫发生率相对较高;(2)同一地区不同民族地贫发生率无差异;(3)不同地区同一民族地贫发生率有差异,无论α-地贫和β-地贫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为防治地贫提供了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克隆TNF相关的诱导凋亡配体胞膜外段基因(the extracellular region of the human TRAIL cDNA,TPAILex),构建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DH5α中高效表达有生物学活性的TRAIL蛋白胞膜外段.方法抗CD3McAb刺激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用RT-PCR、巢式-PCR方法从活化的淋巴细胞中获得人TRAIL基因及其胞膜外段cDNA,并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中,DNA测序鉴定.将TRAIL的胞膜外段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GEX-2T,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TRAILex,用IPTG诱导表达TRAIL蛋白的胞膜外段,GST-Agarose 4B层析柱纯化GST-TRAILex融合蛋白,Westem-blot鉴定纯化产物.结果抗CD3 McAb能诱导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RAIL的高表达,成功地克隆了TRAIL胞膜外段基因,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GEX/TRAILex,IPTG诱导后得到高效表达的TRAIL蛋白胞膜外段,经12%SDS-PAGE分析,可观察到一分子量和理论值相符(约54kD)的诱导表达带.Kodak软件分析表面GST-TRAIL胞膜外段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蛋白总量的28%,进一步分析证实TRAIL蛋白的胞膜外段主要以可溶性的形式表达,用GST-Agarose4B层析柱纯化超声破菌后的上清,每升细菌培养液可得到9.8 mg纯度的95%以上的GST-Tex.Western-blot结果证实54KD的表达带可与鼠抗TRAIL McAb起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地克隆了人TRAIL基因,并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人TRAIL蛋白的胞膜外段,为进一步研究TRAIL的功能及其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地中海贫血产前筛查及基因诊断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调查广州市海珠区人群地中海贫血的发生率及及突变基因构成比。方法以来院的产检人群为研究对象,表型分析采用日本System KX-21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美国Helena公司的SPIFE COMBO血红蛋白电泳仪进行血红蛋白分析;基因型确诊运用PCR法或PCR结合反向点杂交(RDB)技术进行地中海贫血常见突变分析。结果在3662例产检人群中,检出α地贫表型阳性897例(24.49%),β地贫表型阳性184例(5.02%)。149例基因诊断阳性病例中,α地贫为107例,β地贫为42例(包括3例是β地贫复合α地贫)。3种常见α地贫缺失型基因的构成比是:--SEA占75.45%;-α3.7占22.73%,-α4.2占1.82%;7种常见β基因突变类型的构成比是:CD41-42占39.53%,IVS2nt654占25.58%,TATAbox-28占13.95%,CD17占6.98%,CD26、CD71/72、TATAbox-29各占4.65%。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广州市海珠区人群的地贫发生率和基因突变谱的分布特点,为我区开展地贫人群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预防计划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广州东部妇女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宫颈感染分布,分析其早基因E6/E7的多态性,分析L1和E6基因定量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通过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的HPV-16感染;通过特异性扩增获取病毒早基因E6/E7序列,克隆测序并进行多态性分析;荧光定量PCR技术对E6基因和L1基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806例宫颈脱落细胞样本中HPV-16感染阳性36例(4.5%),其中18例(50.0%)宫颈细胞发生高度以上病变;7例(4例低度或以下病变,3例高度以上病变或浸润癌)阳性标本得到E6/g7序列有15个位点分别出现变异;高度病变组(A组,11例)与低度或以下病变组(B组,14例)的L1基因和E6基因定量数据对数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L1/E6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结论 本地区在17~62岁妇女中HPV-16感染阳性发生率约4.5%,50.0%发生高度以上宫颈病变,本研究显示病毒基因拷贝数与宫颈病变程度可能有关,L1/E6比值未能提示病毒整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