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过敏性紫癜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过敏性紫癜(HSP)的关系.方法 对住院就诊的87例患儿进行MP感染检测,并按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结果 (1)87例HSP患儿中,符合MP确诊依据的有21例,阳性率为24.14%.(2)经积极针对性抗感染治疗,21例MP感染的HSP患者在1~3周内均完全消退,其他临床症状也于3周内消失.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9±3.3)d.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发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方法对88例HSP的住院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的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38例MP感染并发HSP的患儿,均在常规抗过敏、抗凝、改善循环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正规治疗,治愈32例,好转6例。结论 MP感染可并发HSP,HSP诊治中应注意检测MP-IgM,以利早期诊断,缩短疗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伴发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提高临床医生对HSP伴发MP感染的认识。方法对本院确诊为HSP伴发MP感染的患儿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确诊的HSP患者205例,其中42例HSP伴发MP感染,患儿予以HSP常规治疗,同时予抗支原体治疗,治愈40例,好转2例。结论 MP感染可能是HSP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建议将MP抗体检测作为HSP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住院呼吸道疾病患儿肺炎支原体病原学检测结果,为临床儿童呼吸道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尤其是喘息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方法选择2005~2006年呼吸道疾病患儿,取其咽拭子用快速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对检测标本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42份标本中,非喘息性疾病642例,喘息性疾病400例;肺炎支原体阳性标本202例,占标本例数的19.4%,其中喘息性疾病患儿MP阳性124例,占标本例数的31%,非喘息性疾病患儿MP阳性78例,占标本例数的12.1%;而且,喘息性疾病患儿MP感染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结论MP是2005~2006年深圳市喘息性疾病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而且具有年龄和病种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表现的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资料与z护理要点.结果 9例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均为阳性,经治疗9例患儿紫癜均消失,8例痊愈出院,1例患儿好转出院.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除了能引起肺炎等呼吸系统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外,还可引起其他器官系统为主要症状体征的肺外表现.其中,过敏性紫癜就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表现之一,故提示我们在过敏性紫癜的过程中,除对症治疗外,应积极寻找病因,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石家庄市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石家庄市<14岁过敏性紫癜病例,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411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0 ~3岁占13.7%,4 ~9岁占72.8%,10 ~14岁占13.5%.其中男:女=1.8:1,城区:农村=1.18:1.分型:单纯皮肤型占23.7%,关节型占28.8%,腹型占39%,肾型占13.6%.HSP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可发现病原体感染率及个人、家族史、环境因素的差异.其中HP、MP、EB感染,有明确过敏史,食物不耐受,剖宫产,生活在二胎或多胎家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石家庄市<14岁人群过敏性紫癜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以4~9岁年龄组最多见,城区、农村发病率无差别;腹型紫癜明显增多;HP、MP、EB病毒感染成为HSP最主要的感染诱发因素,有明确过敏史、食物不耐受、剖宫产、生活在二胎或多胎家庭成为HSP发病的潜在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方法 对1996~2006年间收治286例支原体肺炎中的16例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进行明胶凝集法检测MP-IgM,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6例患儿MP-IgM均阳性.结论 MP除引起支原体肺炎外,还可导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引起I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过敏性紫癜惠儿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2012年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惠儿7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A组(50例)和B组(26例),并选择32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3组惠儿均进行血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后,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即IgM(MP—IgM)检查,对两组惠儿的MP—IgM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3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存在差异,其中B组的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显著高于A组和C组,且A组显著高于C组,P〈O.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仅能导致严重肺炎,而且会导致过敏性紫瘢的发生。面对过敏性紫癜惠儿的时候要做实验室检查,找出病因,早做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水平。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实施MP-IgM抗体检测,25例MP-IgM阳性患者为观察组,25例MP-IgM阴性患者维护对照组,给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对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E、IgM及补体C3、C4各项指标进行检测,观察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IgE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观察组IgM水平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观察组C3、C4下降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患者MP感染率极高,患儿血清IgA升高或C3降低表示体液免疫参与HSP发病,随着患者被体液免疫功能逐渐紊乱,C4水平明显下降,表明MP感染对引起HSP患儿发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有关因素,为预防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82例随机分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组41例和普通呼吸道感染组41例,对两组的相关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组的EBV、MP感染率以及血清BALP检测呈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普通呼吸道感染组(P<0.01)。结论 EB病毒(EBV)与肺炎支原体(MP)是引发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选取31例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作为A组,23例单纯EB病毒感染的患儿作为B组,37例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作为C组,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A组WBC、Hb、PLT、AL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LYM、LDH、AST和ALT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变明显,是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较好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综合征)的病原学和临床特征,以便针对不同病原进行相应治疗,提高疗效和缩短疗程。方法对35例EB病毒EBV-VCA-IgM、EBV-VCA-IgA阴性而诊断为传单综合征的患儿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巨细胞病毒抗体(CMV-Ign)、腺病毒抗体(ADV-IgM)、柯萨奇病毒抗体(CBV-IgM)、弓形虫抗体(Tox-IgM)、微小病毒抗体(B19-IgM)、乙肝病毒(HBsAg)等,并与同期住院的25例EBV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患儿临床体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5例传单综合征患者MP-IgM大于1:80阳性12例(34.3%),CMV-IgM阳性5例(14.3%)、ADV-IgM阳性2例(5.7%)、CBV-IgM阳性1例(5.7%)、微小病毒抗体(B19-IgM)阳性1例(5.7%)、乙肝病毒(HBsAg)阳性3例(7.9%),传单综合征组与传统的传单组在淋巴结肿大、心肌酶、白细胞计数和异常淋巴细胞比例改变明显(P〈0.05)。结论MP与CMV是引起传单综合征的最常见病因,及早明确病原并相应采用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支原体治疗和应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王兰英  杨硕  严慧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081-3082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症状、病情治疗与转归情况.结果 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25例,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患者9例,肾型过敏性紫癜患者6例.部分患者还出现上、下呼吸道的感染.全部患者均接受改善血液流通、抗过敏等常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予以阿奇霉素、小剂量地塞米松或丙种球蛋白治疗.40例患者均治愈,平均住院天数为(18.6±3.1)d.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引发过敏性紫癜,其临床症状有紫癜样皮疹,部分伴有上、下呼吸道感染,应予以常规抗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且治疗时间要充足,这对治愈过敏性紫癜、缩短住院时间、预防病情反复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冯帅  陈波  李芳君  尹晓文 《安徽医药》2017,21(5):844-846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哮喘的关系,为儿童哮喘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8例哮喘发作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组儿童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比较其感染MP-IgM的阳性率,并分析哮喘患儿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118例哮喘发作患儿中,由呼吸道感染因素、过敏因素、运动因素、其他因素诱发的分别为89例(75.4%)、14例(11.9%)、9例(7.6%)、6例(5.1%);呼吸道感染因素诱发中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MP感染诱发的分别为26例(29.3%)、19例(21.3%)、44例(49.4%);118份哮喘患儿血清学标本中,MP-IgM 阳性血清标本44份,阳性率为37.3%;哮喘儿童性别比较,女性患儿MP-IgM阳性率高于男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2,P=0.041);不同年龄段MP-IgM阳性率比较,学龄前期哮喘患儿MP感染阳性率最高,为48.4%,高于婴幼儿组和学龄期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2,P=0.032);具有特应性体质的哮喘患儿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不具有特应性体质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7,P=0.019).结论 MP感染是儿童哮喘发作的重要诱发因素,MP感染诱发哮喘与性别、年龄及宿主的特应质体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进一步加深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10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儿科6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住院患儿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结果 本组患儿多为支原体肺炎(65例),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顽固性剧烈咳嗽,肺部体征不明显,胸部X线表现下肺多于上肺,右肺多于左肺,婴幼儿主要为斑片状模糊影,年长儿则表现为节段或大叶实变及大片状阴影;且婴幼儿较年长儿更多伴有肺外脏器受损表现.早期规范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治疗,对疾病的转归有重要意义,同时有肺外合并症者,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论 应加深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合理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进一步认识,以便有效地提高儿科医生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oneumonia,MP)的检测对儿童MP感染提供依据并分析MP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MP抗体检测试剂盒(SERODIA—MYCOII),对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就诊的1824例患儿进行检测。结果在1824例患儿中,MP抗体检测阳性者850例,阳性率为46.60%。性别比较,女性MP抗体阳性率(70.64%)高于男性(49.25%)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0.13,P〈0.05)。各年龄组阳性率为:〈1岁组59.84%,1~3岁组47.03%,4~6岁组40.68%,7~13岁组30-27%,年龄组闻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24.88,P〈0.05)。结论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中MP感染率很高,女性儿童MP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对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尽早进行MP抗体检测,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14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伴有肺外并发症,分析其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并发症,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的68.0%,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两组均采用口服阿奇霉素治疗,每次10mg/kg,每天1次,服3d停4d,连续治疗2~3个疗程。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致小儿肺外多种并发症发生,临床上应提高认识,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住院婴幼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政祥  苏红  胡晓波 《安徽医药》2008,12(2):144-145
目的探讨住院婴幼儿肺炎支原体(MP)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血常规改变。方法从我院1362例患呼吸道感染的住院儿童中选择经ELISA classicMP-IgG/IgM检测及咽拭子标本MP选择培养确诊的MP呼吸道感染住院婴儿75例、幼儿116例为研究对象,47例确诊为MP呼吸道感染的3岁以上住院儿童为对照,分析各年龄组儿童MP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病种分布、临床特点及血WBC和PLT变化。结果婴儿、幼儿、3岁以上儿童MP感染分别占呼吸道感染总数的9.0%、27.1%、27.2%,上、下呼吸道感染比例分别为1:18、1:12及1:2.6;婴儿MP感染后咳嗽1周以上伴痰鸣及哮鸣音较幼儿和3岁以上儿童明显增多;MP感染后95%以上婴幼儿血WBC正常或增高,血PLT增高者也达50%以上。结论MP已是我院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年龄越小下呼吸道感染越多,较长咳嗽、痰鸣音是婴儿MP感染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肺外损害特点及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为以后该方面的病症提供更为有效的临床治疗依据.方法 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共399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其中206例合并肺外损害,回顾性分析患儿肺外损害年龄分布及不同年龄阶段出现的肺外损害情况.结果 1~6岁是小儿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肺外损害的高发年龄阶段.引起肺外损害的206病例中,发生消化系统损害最多见,为98例(47.57%),血液系统损害为82例(39.81%),泌尿系统损害为20例(9.71%),另外有4例为过敏性紫癜,2例为心血管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多发于3岁以上患儿,血液系统损害多发于1~3岁,泌尿系统损害多发于1岁以下.结论 不同年龄段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外损害情况有一定的规律性,临床应提高认识,早期诊断并早期应用阿奇霉素规范治疗,根据肺外损害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应对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季平 《中国医药科学》2012,(22):221-222
目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临床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87例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的患儿,对87例患儿的采集样本进行检验,对咽喉壁的脱落细胞进行采集,然后进行MP-DNA检验;同时进行抽血,采取ELISA法做抗体检验;采取金标法对患儿血清进行MP-IgM检测。结果 87例患儿当中,有72例患儿发热,占到82.76%,均有咳嗽症状。15例患儿没有明显阳性体征。0~3岁患儿人数与4~8岁患儿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温较低的1~3月份和10~12月份患儿人数与气温较高4~6月份和7~9月份患儿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引起患儿出现重症肺炎,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预后;同时,对于年龄较小的人群在气温较低的时候要加强预防,以降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