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恺 《重庆医学》2008,37(15):1732-1733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集本科2004年8月至2005年12月住院的MP感染72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MP感染在同期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占12%.其中小于3岁30例(占42%),>3岁42例(占58%);伴肺外症状者30例(占42%);出入院符合诊断者32例(占44%).结论 MP感染在呼吸道感染中不少见,发病年龄不受限,MP感染后肺外损害较多,初入院误诊率较高,值得重视.所有患儿用阿奇霉素效果好,疗程2~3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部及肺外表现的临床特点,以及本地区的流行特点,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14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3岁占21.8%,~5岁占29.6%,~14岁占48.6%,婴幼儿多表现为发热、喘憋,年长儿除肺部表现外,常有肺外表现,同时在本年度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中肺炎支原体感染2004年占1.5%,2005年占4.7%,2006年占12.5%.结论 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不同,其临床表现各异,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并通过分析以期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水平.方法 对本院2010年3月到2011年6月住院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行分析.结果 同期呼吸道感染中小儿支原体肺炎占20%,其中男42例,女29例,小于3岁12例(占16.9%),3~6岁26例(占56.6%),大于6岁33例(占46.4%).发病高峰期为11月到3月.结论 肺炎支原体(MP)在呼吸道感染中十分常见,并容易造成肺外感染,应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小儿MP感染的临床认识,以进一步提高MP感染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8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2193例住院患儿常规进行MP检测,并对MP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统计相关因素.结果 MP阳性为351例,阳性率为16.01%.小儿下呼吸道感染1365例.MP阳性327例,阳性率为23.96%;136例婴幼儿中有78例(57.35%)肺部可闻及湿罗音,215例3岁以上患儿中有52例(24.19%).2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6例婴幼儿出现肺外并发症者17例(12.50%),215例3岁以上患儿中出现62例(28.84%).2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住院患儿MP感染临床表现在婴幼儿与3岁以上患儿间差异较大,前者肺部体征明显,后者则不明显,但后者肺外并发症发生率高.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海晶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5):790-79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7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婴幼儿病例43例,占56.5%;3岁以上患儿33例,占43.4%。婴幼儿病例中肺部出现湿音者23例,占53.5%;3岁以上患儿中肺部出现湿音者6例,占18.2%,二者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婴幼儿病例中出现肺外并发症者12例,占27.9%;3岁以上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者16例,占48.5%,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婴幼儿病例与3岁以上患儿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婴幼儿病例以肺部表现明显且较重,而3岁以上患儿则肺部体征不明显,更易发生肺外并发症,所有病例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有时呈小流行.临床表现除有呼吸道症状外,还有其他系统受累的征象.我科从2003~2006年共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65例,其中有肺外表现者20例,占30.77%,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惠清 《海南医学》2004,15(1):9-9,8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肿外表现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64例MP感染肺外表现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64例MP感染患儿肺外表现主要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损害,分别占25%、50%,心血管系统累及较少,只占125%,累及神经系统者病情严重,占住院MP感染患者的6.3%;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结论小儿MP的肺外感染发生率很高,累及神经系统者病情严重,临床上应开展新的检查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8.
熊维 《中外医疗》2008,34(34):147-148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80例诊断为MP感染住院病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多见于1~3岁年龄段及3~14岁年龄段,分别占90.6%和99. 1%,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病儿占94.7%,肺外合并症者占30.5%,胸部X线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改变,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结论 小儿MP感染好发1~3岁年龄段及3~14岁年龄段儿童,同时可引起较多的肺外并发症, 红霉素-阿奇霉素联合序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6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雪梅 《中外医疗》2010,29(8):97-97
目的探索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临床特征。方法总结6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婴幼儿病例29例,占46.8%;3岁以上患儿33例,占53.2%。婴幼儿病例中肺部出现湿音者13例,占44.8%;3岁以上患儿中肺部出现湿音者5例,占15.1%。婴幼儿病例中出现肺外并发症者6例,占20.7%;3岁以上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者14例,占42.4%。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婴幼儿病例和3岁以上患儿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婴幼儿病例以肺部表现明显且较重,而3岁以上患儿则肺部体征不明显,更易发生肺外并发症,所有病例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10.
肺炎支原体 (MP)是学龄期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原因 ,发病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 ,本病不仅多见于年长儿 ,婴幼儿感染率也高达 2 5 %~ 6 9% [1] 。肺炎支原体常侵犯呼吸系统 ,部分患儿有多个系统受累表现。本文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 ,肺外脏器受累情况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9月 ,在我院确诊为MP感染的 132例患儿中有 34例肺外脏器受累 ,男 19例 ,女15例 ;0 .5~ (岁 ) 6例 ;3~ (岁 ) 17例 ;7~ 12 (岁 ) 11例。 34例均符合MP感染诊断标准[1] 。1.2.  累及脏器  34例中累及神经系统 13例 ;…  相似文献   

11.
肺炎支原体(MP)为呼吸道致病病原,多存在于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咽、气管、支气管及肺中.部分MP感染患儿,特别是小龄幼儿其原发感染症状不明显,临床就诊时又以肺外症状为主诉而被忽视.本院1998年9月至2001年9月收治6岁以下的MP感染患儿共66例,其中26例以肺外症状为主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14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婴幼儿病例82例,占56.9%;3岁以上患儿62例,占43.7%。婴幼儿病例中肺部出现湿罗音者46例,占53.5%;3岁以上患儿中肺部出现湿罗音者12例,占18.2%,二者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婴幼儿病例中出现肺外并发症者24例,占27.9%;3岁以上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者32例,占48.5%;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婴幼儿病例与3岁以上患儿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婴幼儿病例以肺部表现明显且较重,而3岁以上患儿则肺部体征不明显,更易发生肺外并发症,所有病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肺外表现。方法分析60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年龄、季节不限,60例中并有肺外症状者23例(38.3%)。结论 MP多发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在儿童感染中有年龄提前的趋势,好发年龄提前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呼吸道症状突出,表现为剧烈阵咳、少痰;肺部体征少、X线改变出现早且明显;还可使肺外脏器受损,用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用大环内酯类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我院8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婴幼儿病例中肺部出现湿啰音者52.17%;3岁以上患儿中肺部出现湿啰音者17.65%,二者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婴幼儿病例中出现肺外并发症者23.9%;3岁以上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者47%,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婴幼儿病例与3岁以上患儿临床表现差异较大,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患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科收治的97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97例患儿除有呼吸道症状外,48例(49.5%)患儿有肺外损害的表现,以消化道系统(47.9%)、神经系统(25%)、心血管系统(14.6%)、泌尿系统(6.3%)多见.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临床多样化,除呼吸道症状外还可引起多系统损害,易致肺外脏器受累,尤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易误诊、漏诊,应常规给予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以明确诊断,并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MP感染住院患儿中发热86例,呼吸道病毒抗体检测合并嗜肺军团菌、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腺病毒等22例,28例婴幼儿痰培养提示混合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10例;婴幼儿MP感染气促、"三凹征"明显,年长儿以高热和刺激性咳嗽及部分伴咳喘为特征;肺炎支原体肺炎(MPP)72例,合并难治性MPP伴肺不张3例,少量胸腔积液及胸膜改变9例.有肺外表现(1~4个脏器受损)46例.除1例死亡外,余治愈或好转出院门诊随访,住院时间6~27 d,1例随访8个月右下肺病灶仍未完全吸收.结论 MP感染后可引起肺内外表现及多脏器功能损害,大多数经抗MP及对症支持治疗预后良好,个别难治性MPP病程迁延,重症MP感染可危及生命,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本地区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发病率。方法:回顾性总结儿科门诊及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206例用明胶颗粒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占各种呼吸道疾病的35.02%,3岁 ̄6岁发病率最高,冬秋季好发,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之一,其引起小儿肺炎有增加的趋势[1],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对临床治疗极有帮助,是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肺外器官损害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 MP)感染主要引起呼吸道病变,而MP感染所致肺外器官损害临床报道不多.2001年4月~2005年10月我院儿科共收治确诊MP感染患儿347例,其中有肺外器官损害者66例,现总结报道如下.胃肠道、肾、血液、皮肤和关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以婴幼儿为主,3岁以内27例(48.2%),3-5岁14例(25%),5岁以上15例(26.8%)。婴幼儿以发热、肺部表现为主,其中表现为喘息者16例(59.3%)。有肺外损害是本病的特点29例(51.8%),并多见于年长儿,主要损害消化、心血管、神经、血液、泌尿等系统,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心力衰竭、脑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肾炎等。结论:婴幼儿感染MP的发生率较高,不同年龄组的临床表现各异,有肺外表现者可涉及多个系统,提示对以喘息和肺外表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儿,应警惕MP感染,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及早诊断和治疗,可取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426例 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26例MP感染中,72例有肺外并发症,发生率16.9%,主要有支原体脑炎、心肌炎、泌尿系统受累、肝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皮疹等.结论 MP感染可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部分患儿可同时有2种或2种以上的合并症,少数以肺外合并症为首发症状,易误诊、漏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