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莨菪碱与雷公藤多甙合用治疗过敏性紫癜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男24例,女18例,年龄4~14岁,病程2~20天,其中单纯型20例,胃肠型13例,关节型7例,肾型2例。治疗方法 山莨菪碱0.5~1mg/kg.d,雷公藤多甙片1mg/kg.d,均分3次口服,有感染者或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者加用抗生素治疗。7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果 治愈(皮疹消退,症状消失,大便潜血阴性,尿常规正常)40例(95%),好转(皮疹部分消退,症状部分消失)2例(5%)。1个疗程治愈22例(55%),2个疗程治愈18例(45%)。皮疹消退时间6天…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告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口服泼尼松发生水疱性损害的过敏反应。14岁女性,确诊为SLE。应用泼尼松20mg/d,治疗4日后于上肢、躯干部出现中央为水疱的红斑,呈靶形,伴剧烈瘙痒。1周后,停用泼尼松,改用琥珀酸的甲泼尼龙静脉给药,皮损迅速消退。3日后,改用泼尼松60mg/d,口服给药。首次给药后6小时,面部、前胸、眼睑出现成群水疱。停用泼尼松,取皮损处及无皮损处皮肤活检:皮损处表皮内水疱,表皮水肿,少量细胞坏死,嗜酸粒细胞浸润,无皮损处皮肤免疫荧光染色与SLE一致。当再次改用甲泼尼龙…  相似文献   

3.
10例住院天疱疮患者接受环孢素A口服治疗,开始剂量为5mg/kg/d,如果2个后症状无改善,则加用强的松片30mg/d。症状控制后减量维持。结果有3例红斑型,2例建常型患者单独应用环孢素A治疗,症状即可控制,其余患者在联合强的松或银屑灵0.75mg/kg/d口服后,症状亦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环孢素A(CsA)是非细胞毒免疫抑制剂,能选择性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白介素(IL-2)及其他淋巴因子的释放。笔者所在科室近期用小剂量CsA联合泼尼松治疗3例重症皮肌炎(DM),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住院患者3例,男1例,女2例,年龄38~49岁,病史5~17个月。均系统服用皮质类固醇,2例合用甲氨喋呤;1例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症状无改善,四肢近端肌无力、肌痛加重,声音嘶哑,鼻音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2例卧床不起。辅助检查:CK:391~908U/L(25~200U/L),尿肌酸:158…  相似文献   

5.
环磷酰胺冲击联合皮质类固醇治疗寻常型天疱疮9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联合常规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寻常型天疱疮9例。冲击方法:环磷酰胺8~12mg·kg·d,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1~2小时滴完。每半月连续2天为一个疗程。结果经2个疗程(7例)或3个疗程(2例)冲击,环磷酰胺总量达2.0~3.6g,达到临床痊愈。除胃肠反应外未见严重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重症天疱疮30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与环磷酰胺同时并用治疗重症天疱疮30例。结果表明采用泼尼松相当量为60mg/d时控制病情者12例,80-100mg/d者8例,120-150mg/d者6例,180mg/d得1例,超过180mg/d者3例。副作用包括血压升高、消化道出血、感染及精神症状,经上副作用经对症处理及皮质类固醇的迅速减量距减轻或消失。26例患者近期痊愈,4例近期基本痊愈。结果证实联合用药具有疗效高。皮质类  相似文献   

7.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合并泼尼松治疗重症寻常型天疱疮1例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IVIg)已被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1].最近我们对1例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与环磷酰胺并用不能控制病情且出现严重副作用的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加用IVIg治疗获得成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7岁。因口腔糜烂7月,四肢及躯干起水疱3月,加重1周入院。7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口腔糜烂、疼痛,按口腔扁平苔藓治疗无效,病情渐加重;3月前胸、背、腋窝及腹股沟出现散在的水疱,易擦破,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天疱疮,予以泼尼松60mg/d,病情得到控制,泼尼松渐减量。入院前1周泼尼松减…  相似文献   

8.
20000899 川芎嗪与维生素E、C联合治疗新生儿硬肿症/邓惠玲(深圳南山区医院儿科)/广东医学.-1999,20(10).-814 在新生儿硬肿症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注射液5~10mg/(kg·d),加入10%葡萄糖溶液30~50ml中,静滴,1次/d,直至症状消失;维生素E50mg/d,肌注,1次/d;维生素C300~500mg/(kg·d),静滴,疗程均7d。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轻度硬肿症两组全部治愈。中、重度硬肿症治疗组中出血率为6.45%,病死率为9.67%,而常规治疗组中分别为…  相似文献   

9.
尽管常规大剂量皮质类固醇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可控制重症天疱疮的病情,但仍有少数病例反应欠佳。近来我们对3例平均泼尼松用量超过180mg/d仍不能控制病情的天疱疮患者采用超大剂量皮质激素冲击疗法,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2~50岁,病期6~7个月,入院前经临床诊断为天疱疮,给予泼尼松30~80mg/d治疗4~6个月不能控制病情。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3例患者的四肢、躯干均布满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尼氏征阳性,其中2例胸背部受累较重,1例颈、腋窝及腹股沟等皱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组胺H1和H2受体拮抗剂联合使用治疗Ⅰ型过敏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对三组志愿者(每组12人)分别服用息斯敏10mg,1次/d;息斯敏10mg和雷尼替丁300mg,各1次/d,息斯敏10mg,1次/d和雷尼替丁300mg,每12h1次。5天后停雷尼替丁,继续服用息斯敏2天。第1~5天,每日比较服药前和服药后第3h、第6h组胺(100μg)诱导即刻型皮肤(风团和红晕)的反应强度(%)。第8天组胺皮试重复1次。结果息斯敏10mg,1次/d和雷尼替丁300mg,每12h1次组对组胺诱导皮肤风团和红晕的反应强度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息斯敏10mg,1次/d组,统计学处理除第2次服药前风团强度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它各时间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息斯敏联合雷尼替丁与息斯敏单独使用相比,明显加快和加强组胺诱导皮肤反应抑制作用,该方案为临床治疗Ⅰ型过敏反应性疾病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75岁。因“全身红斑水疱7天”收住我院。7天前患者面、颈、胸部出现红斑,起疹前半月内因“肺间质纤维化、肺部感染”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商品名舒普深)、左氧氟沙星(商品名左克)等药物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诊断为药疹,予以甲泼尼龙40mg/d治疗,2天后,患者红斑面积迅速扩大,很快融合成片,发展至全身,皮疹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口腔黏膜破溃,将甲泼尼龙加量至80mg/d,并同时使用丙种球蛋白400mg/(kg·d^-1),连用5天。3天后病情仍未能控制,不断有新疱生成,皮损面积达90%以上,遂将甲泼尼龙加量至120mg/d,病情尚得到控制,无新疱生成,渗液较少,5天后甲泼尼龙减量至80mg/d,之后减到60mg/d,皮疹未出现反复。病程中同时予能量合剂为患者补充能量,奥美拉唑钠保护胃黏膜,  相似文献   

12.
大剂量静注丙球冲击疗法治疗皮肤病5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大剂量静注丙型冲击疗法(HDIVIG)治疗2例伴发肿瘤的泛发性太疱疹患者,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的皮肌炎,大疱性类天疱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各1例,剂量为0.4/(kg.d)共5天,并辅以中等剂量的皮质类固醇激素。经治疗虱的症状迅速缓解,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27岁,有寻常型天疱疮病史3年。曾经口服泼尼松、肌注金盐及金诺芬等治疗,尽管一再增加药量(泼尼松80mg/d,环磷酰胺100mg/d),另加氨苯砜75mg/d,但病情无改善,且因明显的副作用(高血糖、柯兴征及白细胞增多症)而不能继续用药。在治疗期间所有水疱曾经完全消失,但患者回忆病情好转是与因精神压力而开始吸烟有关。由于患者已观察到,停止吸烟天疱疮会加重,故处方给予尼古丁贴片,但患者以吸烟代替,平均15支/天。结果:吸烟1周后,天疱疮迅速开始消退,遂逐渐减少泼尼松及环磷酰胺用药量,至两个月时停药,而氨苯砜则一开始就停用。吸…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回顾性对照研究,观察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环孢素A早期冲击治疗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肺纤维化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1月~2007年11月收治的151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10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洗胃、血液灌流及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中氧合下降、胸部CT提示肺纤维化者采用甲泼尼龙(15mg/kg)+环磷酰胺(15mg/kg)冲击治疗;试验组患者来诊后立即使用甲泼尼龙(15mg/kg)+环孢霉素A(5mg/kg)冲击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病死率、肺纤维化发生率及因肺纤维化而死亡者占各组患者总数的百分比。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服毒量、重度中毒患者占各组患者总数的百分比三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病死率分别为52.00%(26/50)和43.56%(44/1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8);肺纤维化发生率分别为20.0%(10/50)和6.93%(7/101),差异显著(P=0.027);因肺纤维化而死亡者占各组患者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8.00%(9/50)和4.95%(5/101),差异显著(P=0.015)。结论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环孢素A早期冲击治疗可显著降低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但其确切效果尚需通过大样本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5.
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进展期与稳定期白癜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前瞻性开放性临床研究来评价大剂量甲泼尼龙短期冲击疗法对泛发性白癜风的疗效。材料与方法 :进展期 (8例 )或稳定期 (6例 )白癜风 14例 (男 5例 ,女 9例 ) ,年龄 11~ 59岁 (中位数34岁 ) ,皮损面积占体表面积的 10 %~ 50 % ,不包括皮损有自发性色素再生者。治疗前进行详细体检和实验室检查 (包括自身抗体检测 ) ,对糖皮质类固醇治疗有禁忌证 (如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病史、严重高血压、精神病史、心脏病史、急性或慢性感染史和内分泌病史 )者排除之。甲泼尼龙 (8mg/kg)静脉滴注 (30分钟滴完 ) ,每日 1次 ,连续 3天。治疗前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在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收住院的5例药物引起的TE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采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的效果及预后。结果 5例患者均痊愈。例1先静脉滴注甲泼尼龙80 mg/d,皮疹仍加重,第3天皮下注射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50 mg,皮疹渐好转;例2先皮下注射50 mg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1次,皮疹仍进展,第2天静脉滴注甲泼尼龙250 mg/d,皮疹渐好转;例3、4、5皮下注射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50 mg,2次/周(共3次),前3 d联合静脉滴注甲泼尼龙250 mg/d,后甲泼尼龙快速减量,皮损明显好转。结论单独应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或甲泼尼龙治疗TEN疗效不佳时,联合用药有助于控制病情,治疗早期联合用药可能有助于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64岁。患严重的落叶型天疱疮3年。曾系统应用皮质类固醇、硫唑嘌呤、甲氨喋呤和环孢素治疗。用泼尼松40mg~60mg/d和硫唑嘌呤100mg/d可维持病情稳定。患者已出现与治疗有关的数种副作用:高血压、柯兴征和一次播散性皮肤疱疹感染。于1993年7月开始应用体外光化疗法(EP),每4周连续治疗2天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0岁,因面部红斑、四肢关节痛、不规则发热、双下肢浮肿,化验检查ANA及dsDNA(+),狼疮细胞(+),尿蛋白(),确诊为SLE。自1992年5月开始应用泼尼松、环磷酰胺等药物治疗,病情好转后泼尼松量减至15~30mg/d维持。当病情进一...  相似文献   

19.
唯尔本注射液与新洁尔灭联合治疗扁平疣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方法:治疗组30例肌注唯尔本(卡介苗多糖核酸)每次1支(05mg),隔日1次,并用新洁尔灭液外涂皮疹处(用原装5%新洁尔灭以注射用水稀释1~3倍,视病情及年龄而定。)对照组20例肌注聚肌胞,每次1支(剂量2mg),隔日1次,并外涂1%病毒唑酊,...  相似文献   

20.
特比萘芬治愈近平滑念珠菌所致口腔念珠菌病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性,65岁。患寻常天疱疮5年,曾反复用地塞米松、泼尼松治疗。舌剖、口腔内颊部粘膜奶黄色厚膜半年。厚膜真菌学检查鉴定为近平滑念珠菌,给予特比萘芬250mg/d。连用80天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