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面制品中铝含量测定预处理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找出面制食品中铝含量测定较优的样品消化方法。方法:采用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测定油条、面包、馒头、膨化食品四种面制品中铝含量,对前处理的灰化法、湿法消化、高压消解、微波消解四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对四种消化方法铝含量结果的加标回收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灰化法是比较好的消解方法,四种面制品中铝含量测定的精密度达到2.15%~3.21%,回收率85.3%~102.3%。结论:对于含油量较低的面制品,四种消化方法均可作为面制食品中铝含量测定的消化方法应用,但对于含油量较高的面食品不宜采用湿法消化、高压消解、微波消解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找出适合于食品中铝的消解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干法消解、湿法消解、微波消解、高压消解4种方式对样品进行前处理,然后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铝的含量。结果干法消解的回收率不稳定且偏低,精密度差;湿法消解、微波消解和高压消解的回收率为95.5%~103.0%,精密度RSD5.0%,3种方法处理面制食品所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法消解不适合用于食品中铝的测定,湿法消解、微波消解和高压消解适合于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且这3种消解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但湿法消解、微波消解不宜用于植物性含铝样品的测定,植物性含铝样品的测定应采用高压消解方法。  相似文献   

3.
食品中铝测定前处理方法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食品中铝测定三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比较,探索简易、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取不同种类的面食样品,采用硝酸酸法消化、干法消化、微波消解三种前处理方法。按GB/T5009.182-2003进行检测,同时做回收率试验。结果:面制品经三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检测结果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1。三种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2%,92.1%,102.5%。结论:酸法、干法、微波消解三种样品前处理方法适合于食品中铝测定,简单、快速,结果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适用于面制食品中铝含量的分光光度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微波消解体系的选择,消解温度和消解时间的优化,共存离子干扰试验以及与ICP-MS方法的比较,确定最佳样品预处理条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面制食品中铝的含量。结果铝浓度在0.01 mg/L^0.50 mg/L浓度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8。当称样量为0.5 g,定容体积为5 ml时,方法检出限(LOD)为1.0 mg/kg,定量限(LOQ)为3.0 mg/kg。所建方法与ICP-MS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方法用于面制食品中铝含量的测定,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面制食品中铝的一种简单可行的前处理方法。方法样品分别经干法灰化、2种湿法消化和微波消解前处理后,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馒头、油条和粉丝3类面制食品中的铝含量。结果①干法灰化前处理时,相对标准偏差为0.2%~0.9%,方法回收率为91.0%~98.6%;适合3类面制食品前处理;②硝酸/高氯酸(国标)法前处理时,相对标准偏差为0.1%~1.0%,方法回收率为91.0%~96.8%;适合馒头和粉丝样品前处理。③硝酸回流消化时,相对标准差为0.1%~0.9%,方法回收率为98.0%~99.5%;适合馒头和粉丝样品前处理。④微波消解前处理时,相对标准偏差为0.1%~0.9%,方法回收率为98.5%~99.2%;适合3类面制食品前处理。结论干法灰化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安全及结果准确的前处理方法,同时适合各种样品的批量处理。  相似文献   

6.
马兰  赵馨  周爽  杨大进 《卫生研究》2012,41(3):462-466
目的建立适用于面制食品中铝含量的分光光度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法或湿消解法消解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铝的含量。结果铝浓度在0.25~5.0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8。检出限(LOD)为:2.3ng/ml;定量限(LOQ)为:7ng/ml。结论该方法用于面制食品中铝含量的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光光度法测定面制食品中铝含量检测的样品消化方法。方法采用干法消化样品,用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测定面制食品中铝含量。结果铝的吸光度值在0~6.0μg/25 ml浓度范围以内,其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0.002 4X+0.099 8,r=0.999 2。回收率在90.16%~106.3%,RSD2.38%。结论该消化过程更加安全简便,样品消化完全,精密度及准确度均能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波消解法和湿法消解法在前处理食品(米粉和麦粉)中对食品总砷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根据国家标准GB 5009.11-2014总砷中第二法(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别采用微波消解与湿法消解法对质控样品和试样样品消解处理后进行总砷含量测定。结果两种处理方法测定食品(米粉和麦粉)中总砷,其含量为0.726 mg/kg时,两法精密度、准确度都较高(RSD2%,回收率为112%115%),试样样品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3,P0.05);在总砷含量为0.317 mg/kg时,湿法消化检测结果准确性很高(RSD2%,用"z-比分数"法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价,z值均≤2),而用微波消解法检出总砷含量为0.222 mg/Kg,仅为质控样品含量的70%(RSD=2.8%),内质控样品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91,P0.05)。国标规定,谷物中总砷含量限值为0.5 mg/kg,本次试验以此值为分界值,低于0.5 mg/kg的样品称为总砷含量较低的样品,而高于0.5 mg/kg的样品称为总砷含量较高的样品。结论微波消解法和湿法在消解麦粉和米粉样品时,总砷含量高,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一致性好。样品总砷含量低时,湿法消解处理待测样品,检测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找出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苹果铅含量实验中较优的样品消化方法。方法对用湿消化法、干灰化法、微波消解法3种消化检测的食品中铅含量结果的变异系数及加标回收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种消化方法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5,P>0.05)。3种消化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无统计学意义(F=2.57,P>0.05)。结论 3种消化方法均可作为食品中铅含量的消化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10.
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面制食品中铝含量。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湿法消化或干法消化后,在乙二胺-盐酸缓冲溶液中,三价铝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与铬天青S形成绿色三元体系,其吸光度与铝的含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正比。结果:吸光度与铝在0—8μg/50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9,相对标准偏差在2.5%-3.7%之间,回收率在89.5%-104.5%之间。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灵敏,显色反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能用不同消化方法处理样品,适用于各实验室开展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4种不同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阴道粘膜干细胞(VMSCs)所得结果的差异,确定最适合体外培养VMSCs的方法。方法选择组织块培养法、胰酶消化培养法、胶原酶消化培养法、胰酶和胶原酶混合培养法对小鼠VMSCs进行原代培养,并通过HE染色、SP免疫组化法鉴定VMSCs,分析4种方法的优劣。结果 4种培养法中,胶原酶消化培养法细胞生长很差,无法得到VMSCs;组织块培养法培养时间较长,培养出的细胞包含成纤维细胞较多;单纯胰酶消化培养法,可获取较单一的VMSCs,但细胞活性相对较差;只有胰酶、胶原酶混合培养法,在适当的比例和浓度时,可发挥最佳作用,获取数量多、较纯的VMSCs。且经HE染色、免疫组化法鉴定结果均显示培养出的细胞即是VMSCs。结论 4种方法中有3种体外分离培养VMSCs的方法,均可得到VMSCs,其中以胰酶、胶原酶混合培养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找出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含量试验中较优的样品消化方法。方法对三种消化方法检测的8份尿样中碘含量结果的变异系数及加标回收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种消化方法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差异无显著性(F=2.017,P>0.05);三种消化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差异无显著性(F=2.017,P>0.05)。结论三种消化方法均可作为尿中碘含量测定的消化方法应用,过硫酸铵消化法较其它两种消化方法更加简便,更加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3.
Zeeman火焰原子吸收法 (ZFAAS)测定人血红细胞 (RBC)样品中锌。采用低渗 Triton x- 1 0 0冷溶液和超声波联用溶血技术替代常规的样品酸湿消化方法 ,RBC样品只需经简单稀释后即可用 ZFAAS直接测定其中的锌含量 ,避免了因对 RBC样品采用复杂冗长的酸湿消化法易引起的锌的污染和丢失问题。该法锌的最低检出限为 0 .0 0 5 μg/ml;对锌浓度为 1 3 3 .9、1 5 5 .8和 1 6 8.0μmol/L的 RBC样品测得的精密度分别为 4.1 %、2 .7%和 1 .9% ;回收率为95 .5 %~ 1 0 1 .0 % ;对同一混合 RBC样品中锌的测定结果与常规的酸湿消化法测得的结果十分吻合。本法已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和医学实验研究工作中对 RBC样品中锌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奶粉用1.0% 盐酸溶液溶解,直接喷入空气—乙炔火焰中测定吸光度,以标准曲线法定量。测定结果与常规消化法一致。回收率在97.2% ~102.8% 之间,相对标准偏差< 2.1% 。  相似文献   

15.
A method is described to measure in vitro the extent of isotopic exchange between the native nonheme food iron and added inorganic reduction to radioiron tracer. The food is digested with pepsin and trypsin in the presence of radioiron. The exchangeability of food iron is calculated from the specific activity in the food and in an extract of bathophenantroline in isoamyl alcohol obtained after digesting this food. The precision and accuracy of the method is illustrated by two kinds of studies, those in which different amounts of contamination iron are added to a meal and those evaluating contamination iron in natural meals. The present method will make it possible to measure validly iron absorption from meals contaminated with unknown amounts of iron of unknown exchangeability with the extrinsic radioiron tracer.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深圳市儿童主要食品铝的膳食暴露水平,评估深圳市儿童铝膳食暴露的安全性。方法 2009-2011年对深圳市11类主要食品的铝含量进行抽样调查,应用深圳市2008年的膳食营养状况调查数据进行铝的膳食暴露评估。结果深圳儿童膳食铝摄入量P50为1.31mg/d,占暂定每周可耐受量(PTWI)的31.76%,铝摄入量P95为3.74mg/d,占PTWI的96.31%,居民铝摄入量P97.5为4.51mg/d,占PTWI的127.00%,P97.5的膳食铝来源前3位的食物种类依次是蔬菜2.41mg(34.53%)、发酵型面点2.22mg(31.81%)和豆类0.75mg(10.41%)。结论深圳儿童膳食铝的摄入量的P95是安全的,而P97.5超过PTWI的推荐标准。减少含铝膨松剂的使用是控制铝膳食摄入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小麦中砷的含量是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监测的重点项目。砷是有毒有害元素,对人体危害极大。采用混合酸消解,去除有机质,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小麦中砷的含量,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强、操作简便实用,适合于小麦及植物中砷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铝器铝溶出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