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优点,是目前冠心病治疗使用较广且有效的方法。PCI可快速改善冠状动脉堵塞与狭窄,使血流通畅,具有解除患者心肌缺血,改善心肌供氧等效果。但PCI术后可能再次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预后较差,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研究报道,PCI术后患者非支架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治疗手段.心功能不全、低血压、梗死范围大等使PCI手术风险加大,若不及时纠正,进展至泵功能衰竭时,患者往往预后不良.早期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有助于稳定此类患者的病情,使患者最终有可能通过PCI手术获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来改善预后.我们观察PCI术中使用IABP患者18例,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CABG和PCI治疗成为重建冠状动脉血流、改善症状的有效方法。由于前臂动脉血管解剖学特点,前臂动脉在冠状动脉搭桥和PCI术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前臂动脉特别是桡动脉,在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对40例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和术后24h内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QTc、QTd及QTcd四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PCI术后QT和QTc为(406±33)ms和(413±37),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而QTd和QTcd则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PCI能减少心绞痛患者的QTd,改善心肌复极电生理,有助于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对72例AMI患者行直接PCI术.对其中68按AMI后行直接PCI时间分为:<6h直接PCI组(A组)和>6h直接PCI组(B组),通过心脏超声(UCG)随访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ES).结果72例AM患者中,70例成功施行了PCI术,成功率达97.2%(70/72).A、B而组住院期间(术后1周)EF、ED、ES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均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I行直接PCI安全、有效,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的最佳方法.AMI后<6h内行直接PCI能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原红霞 《首都医药》2002,9(12):42-43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尽早、持久、充分开通梗死的相关血管(IRA)可挽救更多的存活心肌,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通过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AMI的临床观察,探讨急诊PCI对AMI的临床策略.  相似文献   

7.
孙小霞 《中国实用医药》2012,17(17):220-221
目的 评价规范性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室冠心病行PCI+IABP术后32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通过术前、术中、术后做好规范、整体护理,经治疗30例痊愈出院.2例则因冠状动脉血管严重病变死亡.结论 对于接受IABP的PCI术冠心病患者,采用规范、科学的护理方法,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的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明  杨立绘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085-2086
目的 比较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近期临床预后.方法 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PCI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PCI组和择期PCI组,比较两组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早期PCI组心绞痛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住院时间术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择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PCI能明显改善AMI患者的近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情况,借以评价PCI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31例,在其行PCI前1周和术后3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功能情况,以对比分析PCI术的临床价值.结果 PCI术前后对比,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在各组中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单纯药物治疗对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共49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慢性闭塞的患者,29例对闭塞病变行PCI术成功(手术组);20例因未行PCI术或手术不成功而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临床随访(5~12个月),比较两组随访病例临床终点事件;复查心脏彩超,观察患者心功能及室壁运动情况.结果 手术组不稳定心绞痛,再次心梗及死亡率均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彩超显示手术组心功能及室壁运动情况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 PCI可改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远期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并发症严重,死亡率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可以充分持久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挽救濒死心肌,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derotic heart disease,CAD)患者平板运动试验Duke评分(DTS)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生存质量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对101例已行PCI患者按DTS不同分为低危组和中、高危组,1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运动时间延长、参加文体活动情况、自身心理状况及本人与家人和睦相处情况,以揭示不同DTS与PCI后生存质量状况改善的相关性.结果 DTS中、高危组患者与低危组患者对比,运动时间延长、参加文体活动情况、自身心理状况及本人与家人和睦相处情况等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DTS中、高危患者更能从介入治疗中获得生存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的心功能及心绞痛的改善作用。方法 8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慢性闭塞病变,其中男57例,女25例,平均年龄(67.3±11.6)岁。行PCI治疗使再血管化,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进行临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脑钠肽(BNP)等检查,评价患者心功能和心肌缺血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PCI术后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各导联ST段变化总和、射血分数、CCS及NHYA分级明显改善。结论 PCI可以改善慢性闭塞病变患者的心绞痛发作及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李燕  梁建英  陈欣华  吕新湖  傅向华  李亮 《河北医药》2009,31(22):3071-3072
目的 探讨溶栓后即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复流现象的影响. 方法将94例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后即刻PCI组(A组)36例,直接PCI组(B组)58例.A组就诊后首先给予rt-PA 50 mg静脉溶栓,溶栓后即刻行冠状动脉造影,血管未开通者及残余狭窄≥70%者行PCI治疗.B组则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适合者行PCI治疗.术中观察靶血管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分级.并于PCI后1周行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室的射血分数.了解二者对AMI后心肌组织灌注和心室功能的影响. 结果 2组患者从发病至PCI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溶栓后即刻PCI组PCI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 3级血流者明显较直接PCI组增多(P<0.01).2组介入治疗成功率及术后TIMI 3级血流者溶栓后即刻PCI组多于直接PCI治疗组(P<0.05).PCI后1周时,溶栓后即刻PCI组心室功能(LVEF)明显好于直接PCI组(P<0.01).2组均未发生大出血并发症.结论 溶栓后即刻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早期再通率高,更有利于保护心室功能,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宋晓菊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207-2208
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传统方法是经股动脉穿刺,但卧床时间长,局部并发症多.我院2006~2009年经桡动脉行PCI患者44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冠心病( CHD)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42例,在行PCI术前后均进行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MCE)结合腺苷负荷检查,通过心肌显影程度定量判断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情况并记录其图像,将PCI治疗前后心肌声学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PCI手术前后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以便判断PCI手术疗效,估计患者预后.结果42例患者中39例患者成功完成PCI术,病变血管全部开通,重复造影示TIMI血流3级;灌注异常心肌节段治疗后局部所有毛细血管横截面积之和[A=(15.46±3.27)分]、血流速度[β=(0.75±0.16)分/s]、心肌血流量[A·β=(12.00±4.51)分2/s]均较治疗前[A=(6.68±1.76)分、β=(0.40±0.12)分/s、A·β=(2.82±1.38)分2/s]明显增加(t=37.25、27.58、30.65,均P<0.05).3个月后随访,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t=13.77,P<0.01),室壁运动记分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8.75,P<0.01).相关分析显示,PCI术后A、β、A·β相关性较强(均P<0.01).结论 PCI术可有效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尽早行PCI术,可以挽救梗死区的缺血心肌,改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7.
自1977年Gruentzig医生完成首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PCI)以来,这项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术的一个重要方式。随着经验的积累、技术的提高和器械的改进,特别是冠状动脉支架的广泛应用,使PCI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改善。近10年来有大量的临床研究对比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和PCI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这些研究的结果使我们  相似文献   

18.
吴咏昕  袁颖  张宏 《江西医药》2012,47(5):450-451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药物治疗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6例AMI患者分为药物治疗组和延迟PCI组(急性心梗后7-15d行PCI术),比较1年后两组间死亡、再发心梗和心绞痛的发生率以及左室的射血分数(LVEF);结果 PCI组死亡率、再发心梗和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而左室射血分数则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结论 AMI延迟PCI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急诊冠脉介入(PCI)与静脉溶栓(IVT)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心绞痛发生率、血栓、冠状动脉开通率、心功能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经比较,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冠状动脉开通率高达95%,心绞痛发生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均低于接受静脉溶栓(IVT)的患者。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开通率高,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实施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方法。PCI的传统入路为股动脉,其优点是管腔大插管成功率高,但易发生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术后拔除动脉鞘管需暂时中断肝素治疗,对PCI术后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