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路带锁钢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方法20例颈椎病及颈椎损伤患者采用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20例患者在超过12个月的随访中全部取得了骨性愈合,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无内固定物损伤、滑脱、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能为固定节段椎体提供可靠的稳定性,提供椎骨融合率,并能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及生理弧度,减少继发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2.
1952年Leroy Abbott首先开展颈椎前路手术以来,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颈椎前路融合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为了解决下颈椎不稳定、满足脊髓减压后的修复重建,都涉及颈椎内固定技术。而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专家都认识到:下颈椎前路手术,为获得良好的颈椎稳定性,要求有良好的椎间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人工椎体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n-HA/PA66人工椎体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治疗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部分患者症状基本消失,颈椎活动无明显受限.术后平均改善率为73.4%,其中优14例占53.8%,良7例占26.9%,中4例占15.4%,差1例占3.8%.影像学显示所有患者椎间高度恢复良好,椎体间均发生融合.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n-HA/PA66人工椎体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直接解除脊髓受压、重建颈椎稳定性,获得较高的融合率,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人工椎体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n-HA/PA66人工椎体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治疗后观察其疗效。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部分患者症状基本消失,颈椎活动无明显受限。术后平均改善率为73.4%,其中优14例占53.8%,良7例占26.9%,中4例占15.4%,差1例占3.8%。影像学显示所有患者椎间高度恢复良好,椎体间均发生融合。结论颈椎前路减压、n-HA/PA66人工椎体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直接解除脊髓受压、重建颈椎稳定性,获得较高的融合率,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3种前路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分别经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采取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或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术式患者的JOA减分率优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患者(P<0.05),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与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术式之间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或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优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的疗效,探讨提高颈椎前路手术的技术因素.方法 对3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减压后分别采用椎间融合器和椎间植骨加内固定两种方式进行治疗和随访,按照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经过平均12个月的观察随访,神经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1分,恢复到术后平均15.3分.术后6个月椎间植骨100%融合,无椎间融合器移位、钢板螺钉断裂现象.结论 颈椎前路手术中彻底减压是手术近期疗效的关键因素,充分植骨、内固定是确保远期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ZERO-P在前路颈椎椎间融合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20例单间隙颈椎病及单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颈前路减压同时采用椎间融合器配合颈椎压力固定器内固定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3、6个月随访,以后跟踪随访2两年,植骨均在6个月达到满意的融合效果,无颈椎压力固定器脱出、松动等不良现象发生,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达90%。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术同时采用ZERO-P椎间融合器配合颈椎压力固定器,安全,快捷,颈椎稳定良好,骨性融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单纯的前路腰椎椎间融合(ALIF)和前路自锁定椎间融合器(SynFix-LR)固定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差异.方法 选用15具新鲜小牛腰椎标本,模拟临床建立单纯ALIF模型和SynFix-LR固定模型,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上测试两种内固定模型生物力学特性上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ALIF组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下降(P<0.05),SynFix-LR固定组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增加(P<0.05).结论 SynFix-LR是较理想的前路椎间融合固定器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夏剑  许永武  高勇  邱哓洪  袁忠 《江西医药》2005,40(Z1):687-689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和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结核临床疗效,探讨前路内固定植入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的安全性和价值。方法分析2001年7月~2004年12月期间13例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并Zplate前路钛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病例随访平均19个月,所有病例无手术并发症、无复发,融合时间平均3.7个月,后凸矫正角度32.7°±8.3°。结论前路一期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矫正后凸畸形,恢复。脊柱稳定性和促进椎间植骨融合的目的,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别应用稚问融合器+骨粉、椎间融合器+自体骨、自体髂骨三种稚间植骨方法复合颈椎前路钛板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58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分别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复合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其中植骨材料使用椎闯融合器+骨粉(A组)19例、椎间融合器+自体骨(B组)28例、自体髂骨(C组)11例,平均随访10个月(8~17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时颈椎侧位片显示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应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以提高植骨融合率,维持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ZEPHIR颈前路钛板系统和异体骨笼在下颈椎不稳手术治疗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对46例下颈椎不稳患者行颈前路减压ZEPHIR前路钛板内固定、异体骨笼植入融合术。术后随访观察颈椎稳定性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及有无植入物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43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98%,无钛板螺钉松动或断裂。结论:应用颈前路减压,ZEPHIR颈前路钛板系统内固定、异体骨笼植入融合术治疗颈椎不稳具有以下优点:颈椎前路减压彻底,术后颈椎稳定性恢复好,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12.
颈椎前路带锁钛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杰  杨永华 《江西医药》2006,41(9):657-658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带锁钛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及颈椎前路带锁钛板内固定。结果随访11-23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均取得满意疗效,植骨融合良好。无钛板螺钉松动滑脱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带锁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颈椎生理曲度得到恢复,损伤节段稳定性好,植骨融合率高,方便护理,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创伤性颈脊髓中央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创伤性颈脊髓中央综合征患者采取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例患者出现颈前血肿;1例出现泌尿系感染、败血症。25例术后获随访12~45个月,全部获椎间融合,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创伤性颈脊髓中央综合征,能够获得脊柱稳定性,有助于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吴东荣  郭涛 《安徽医药》2019,23(9):1701-1705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颈椎创伤、颈椎退变性疾病及颈椎肿瘤等多种伤病的治疗,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大多数颈椎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手术方式主要分为颈前路经间隙椎间盘切除减压术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两种,减压后需选择较为合适的椎间融合方式来重建椎间高度及稳定性,该文就近年来在颈椎前路术后植骨融合方式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在颈椎结核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颈椎结核并不全瘫痪患者在效抗结核治疗下,行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及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平均随15个月,所有病例的宰经症状均完全改善,病变椎板及植骨在融合,无复发表现,结论: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应用于颈椎结核手术患者,增加植骨块及融合节段的稳定性,提高病灶及植骨块的融合率等。利用病灶恢复,症实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推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完全复位31例,复位90%以上8例。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9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并发症。7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者功能均获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早期稳定,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为早期行颈椎前路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正>自Smith-Robinsont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报道应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以来,该术式广泛应用于颈椎退行性变、肿瘤、创伤等。近年来随着颈椎前路固定器械、椎体间融合技术及界面固定理论的发展,出现了界面内固定(TFC,BAK,CHTF等)、颈椎前路钢板等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汪仁焕  陈维善 《淮海医药》2003,21(5):349-350
目的 探讨前路 Orion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路减压复位取髂骨植骨 Orion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脊髓损伤 2 6例 ,随访 7~ 2 6个月 ,定期摄 X线片观察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 ,以 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颈椎前路减压复位植骨 Orion钢板固定后 ,手术节段稳定性好 ,融合率高 ,无需外固定 ,脊髓功能平均提高 1.0 8级。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 Orion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 ,融合率高 ,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便于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推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48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48例获得随访,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颈椎高度及曲线无丢失,植骨块呈骨性愈合。结论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得到早期稳定,重建颈椎的稳定性、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高振甫 《医药论坛杂志》2013,(2):112-112,114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椎间自体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方法对89例脊髓型颈椎病实施前路减压椎间自体骨融合及钛板内固定手术,评价其疗效,并对患者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手术前及手术后的随访使用改进的JOA评分系统,发现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率达到86.3%,椎间自体骨融合率为100%。结论前路减压融合及钛板内固定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