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至2010年8月12例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资料。结果术后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颈动脉通畅。所有患者脑缺血症状较术前均有改善。12例中1例出现术后切口血肿导致呼吸困难,其余未见手术并发症。随访6个月到45个月,随访期内无一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脑缺血的发生和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2月在我科行CEA的126例患者临床资料,122例均是初次手术,4例为双侧狭窄对侧治疗后再次手术;108例术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17例术前曾患脑梗死,1例术前无症状(狭窄率〉90%)。所有患者术前经选择性颈动脉造影证实狭窄率70%~99%。其中35例患者术前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合并冠心病,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围术期1例患者因脑出血死亡。其余术前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术后有较明显改善,TIA消失。术后随访2~24个月,1例在随访期间因心脏病死亡,其余患者病情稳定。结论CEA是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主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是当今全球成人致残和死亡的重要病因,其中缺血性卒中占75%~85%。颈动脉狭窄和闭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约1/3的缺血性脑卒中由颈动脉狭窄引起。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即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脑血循环,减少卒中发生率,自1954年Eastcott完成首例CEA以来,CEA已有6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文章对颈动脉狭窄的手术适应证、术前评估及手术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王志文 《医学综述》2007,13(16):1243-1246
颈动脉狭窄和闭塞是最常见的老年病之一,由于脑部供血不足,早期主要表现为嗜睡、一过性晕厥或黑蒙,随着狭窄的加重,随时有可能发生脑梗死,导致偏瘫或死亡。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术前需进行头部CT扫描、磁共振、颈动脉超声或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有临床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程度超过50%,无临床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程度超过60%可作为CEA的主要手术指征。全身麻醉仍是CEA的主要麻醉方法,局部麻醉亦有有利之处。补片成型以及应用转流被大多数学者所采纳。与CEA相比,血管内治疗仍处在实验阶段,尚不能取代CEA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方面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沈俐萍 《华夏医学》2021,34(1):145-148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CEA治疗,观察组行CAS治疗,比较两组颈动脉狭窄再通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和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再通成功率100%;对照组再通成功率9...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19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行脑血管造影及脑部多普勒检查,所有患者颈动脉血管狭窄缓解,脑部供血均有明显改善;术后随访6个月,均未再次发生脑卒中事件。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中重度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CEA治疗的中重度颈动脉狭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术后恢复良好,脑缺血症状有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内均未出现死亡及脑卒中事件,并且在术后的随访中均未出现脑卒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 采用CEA治疗中重度颈动脉狭窄,对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1年内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3年6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EA(CEA组,16例)和CAS(CAS组,10例)2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及1年出现的脑部、心血管及局部并发症,重度再狭窄(狭窄率>70%)的情况。结果 CEA组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2例(75.0%),有效3例(18.8%),无效1例(6.2%);CAS组患者经治疗后显效7例(70.0%),有效2例(20.0%),无效1例(10.0%)。CEA组有4例(25.0%)发生局部并发症,1例(6.3%)发生心肌梗死,CAS组有2例(20.0%)发生局部并发症,1例(10.0%)发生脑卒中,两组均无病死病例。两组1年内血管再狭窄的发生例数分别为0例(0.0%)及3例(30.0%)。两组患者术后在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的治疗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局部并发症、脑卒中、心肌梗死及病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CAS组颈动脉血管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CEA是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围术期处理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6月收治的19例施行CEA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总结。结果 19例患者共行21台次CEA治疗,手术均获成功,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50~110 min,平均(60±10)min。阻断颈动脉时间8~20 min,平均(12.5±1.3)min。术后切口下血肿1例,给予拆开部分切口缝线取出血肿并止血后好转。术后3 d内出现口角歪斜1例,同时一侧肢体肌力减退,给予对症处理并请神经内科医生协助治疗,10 d后症状消失。术中牵拉舌下神经损伤1例,2个月复查时症状消失。术后随访3~6个月,其中1例术后4个月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结论 CEA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脑缺血,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58例颈动脉硬化狭窄而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大部分患者症状改善,术后1例患者发生颈部血肿,2例发生脑梗死,1例一过性声音嘶哑。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应作好围手术期处理,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是当今造成人类死亡的第三大原因,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的最常见原因.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通过外科方法将堵塞在颈动脉内的斑块取出,使血流通过得以通畅,从而预防中风.20世纪90年代已有多个随机对照试验证实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相比于内科药物治疗对于预防卒中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就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阐述,有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关系,以有利于在中国不断推广这项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颈动脉内膜剥脱+人工血管补片成形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资料,分为翻转式颈动脉剥脱组(eCEA)和颈动脉剥脱+补片成形组(pCEA).结果 共248例患者完成随访,共行274例次手术,其中eCEA组101例次,pCEA组173例次.所有手术操作顺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危险因素、病变狭窄程度及双侧病变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EA组在转流管使用率(15.8%)、抗生素使用率(26.7%)、手术时间(88±20) min、术中出血量(45±16) ml及住院天数(16±4)d上均低于p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手术相关死亡、术后再狭窄及术后同侧脑卒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安全有效,eCEA术式具有潜在优势,但具体术式选择需根据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术者经验等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基础上,我们通过两例病例报道来研究一种新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无需补片,改变颈动脉切口的方向以防颈内动脉再狭窄,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研究发现,与外翻式、补片式相比,改良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既可防止再狭窄发生,又能缩短手术时间,具有明显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该院收治的7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CAS治疗,研究组采用CE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75.68%(2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APTT、TT和PT均长于术前,且研究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0%(1/37),低于对照组的21.62%(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CAS,CEA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更好地改善神经...  相似文献   

15.
1概述 1951年,Fisher从临床和病理学的角度提出了颈动脉闭塞综合征的概念,并提出运用血管外科手术跨越动脉闭塞部位进行血管吻合术的建议。同年10月,Carrea认识到Fisher建议的价值,首次成功地进行了颈动脉改造术。1953年Debaleu首次成功地进行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od Endarterectomy CEA),此后进行CEA治疗的病例逐渐增加,使这一方法成为最近40-50年来颅外段颈内动脉闭塞疾病的主要手术方法。目前CEA已广泛用于治疗近期有颈动脉系统TIA或轻微卒中的颈动脉狭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E)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的疗效.方法 42例颈动脉硬化狭窄,其中有慢性脑缺血症状7例,一过性脑缺血症状(TIA)23例,12例无症状;术前均行彩色超声波显像、DSA动脉造影或CT和MRA扫描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65%~95%;在颈丛麻醉或全麻下行CAE,术中置放动脉转流管14例;手术方法:经典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8例和外翻颈动脉内膜剥脱术24例.结果 术后随访3~20个月,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TIA症状消失,5例仍有轻度慢性脑缺血症状,1例手术后4天出现脑栓塞,经治疗后症状缓解;36例脑部供血有明显改善.结论 CAE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王涛 《中外医疗》2013,(28):72-73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3年2月该院采用CEA治疗的6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根据其临床表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数字减影(DSA)、CT血管造影(CTA)等检查证实为缺血性脑卒中。结果①手术均获成功,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全部有症状患者以及部分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TCD显示脑血流量明显提高,CTA显示颈动脉狭窄明显改善或消失;②术后出现伸舌歪斜4例(6.2%),颈部血肿1例(1.5%),保守治疗后缓解;③随访6个月~5年,结果显示65例患者仅有5例再次发生脑缺血,给予针对性的处理后恢复。结论 CEA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术后患者脑缺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在双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82例双侧颈动脉中、重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4例行单侧CEA,18例行双侧CEA.结果 82例患者共施行100例次CEA,92例次采用颈动脉补片,94例次采用血管内转流管,均顺利完成.76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2例出现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1例因大面积脑梗死死亡;3例出现过度灌注,其中1例最终导致脑出血.79例完成随访的患者中,76例(96.2%)无术侧颈动脉相关脑缺血事件发生,1例发现手术侧轻度再狭窄,2例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对于双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只要指征明确,均应施行CEA.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在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宁夏吴忠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例及2012年在北京安贞医院学习参与的24例,共计36例中、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行单侧CEA,4例行双侧CEA。结果 36例患者共施行40例次CEA,26例次采用血管补片,38例次采用转流管,手术均顺利完成。36例患者中,33例无术侧颈动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例发现手术侧轻度再狭窄,2例出现颅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对于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只要指征明确,均应施行CEA。  相似文献   

20.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5):445-447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颅外颈动脉硬化狭窄(CAS)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4月弋矶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例行CEA的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未使用颈动脉转流管,其中行经典CEA的患者5例,外翻CEA的患者2例。结果: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血肿,经切口引流,伤口加压治疗后痊愈。无感染、脑梗死及死亡病例。术前有头昏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术后相关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甚至完全消失。结论:CAS通过行CEA临床效果良好,虽手术存在严重的如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但可通过手术细节的精准控制做到手术风险可控,是治疗颅外CA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