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患慢性乙型肝炎十多年,最进去医院复查诊为肝硬化早期。化验时发现空腹血糖为7.8毫摩/升。复查化验血糖仍高。医生确诊为早期肝硬化、肝性糖尿病。我父母均无糖尿病,过去多次化验血糖均不高。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2.
孙焕林 《家庭医学》2005,(15):62-62
我携带乙肝病毒近30年.肝功能化验时谷丙氨酸略高于正常。最近去地区肝病中心复查肝功能正常,B超检查肝内光点增粗增强,脾略大,诊为早期肝硬化。我在同事的建议下去军队中.心医院复查,B超完全正常。两种检查结果使我疑惑不解。请问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病友长期自我管理,学习糖尿病知识。因此,病期也是学期,求知无止境。记得1986年单位组织体检时发现我的血糖高,经复查又不高,当时我没在意。过了6年,在一次体检中又发现我的血糖高,再次复查,结果显示:空腹血糖为15.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22.7mmol/L。我从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就是要严格地控制血糖,使其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良好的血糖控制需要适度频率的血糖监测。因此,化验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来说,在化验血糖前是否该停用降糖药一直是个糊涂的问题。很多糖尿病患者都认为:"我用药后血糖水平恢复  相似文献   

5.
一位退休教师,患糖尿病十多年,近日感觉头昏、脚凉,要求复查血糖。我问他查过血脂、血液黏滞度(血黏)吗?他说:“没有,只查血糖就行了。”我给他测量血压后劝她最好一起检查一下。检查结果,空腹血糖7.2毫摩/升,血压136/88毫米汞柱,但血脂、血黏均明显增高。 糖尿病常伴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黏。治疗糖尿病,不能光降低血糖,还要同时控制后三者,才能达到治疗目的。高血压、高血脂主要损害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高血黏影响重要器官(脑、心、肾)血流量;而高  相似文献   

6.
陈跃 《健康博览》2014,(8):17-17
江苏南通 阿孟 我有喜欢吃甜食的习惯,喜欢糖果、甜的糕饼,做菜也喜欢放糖。都说现在糖尿病多,与吃糖有关,但我现在体检化验血糖正常。请问像我这样喜欢吃糖会不会得糖尿病。糖尿病是以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血液中含糖量过高为特征的慢性病,是由于机体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所致。如果胰岛功能好,摄入的糖可以得到利用、分解、处理,血糖会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我的一位同事10年前患了乙型肝炎,半年前到医院复查肝功能,化验发现AFP值很高,不久便去世了。我今年55岁,患肝硬化多年。听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     
《大众医学》2009,(1):66-66
问:前几天单位体检,我的空腹化验单上,血糖为8.9毫摩/升,其他检查均正常。会不会是糖尿病?我自我感觉良好。平时也没有任何不舒服,是否需要去医院复查?  相似文献   

9.
唐啸 《现代养生》2008,(1):50-51
餐后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的早期表现 张大爷是一位老糖尿病人,这天正好是我的专家门诊,他如约来复查,这次陪他来的是他儿子-张经理.给张大爷查完之后,我注意到张经理已中年发福,遂建议他也查查血糖,排除糖尿病.张经理连说不必,他的单位前不久刚刚组织过体检,空腹抽血检查除血脂高些外,血糖等都正常.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我院糖尿病中心收治了来自吉林某县的刘姓父子,父亲36岁,儿子12岁。父亲是在当地县医院化验尿常规时偶然发现尿糖(++++),但其本人没有任何自觉症状,随后又化验了血糖,结果正常。之后多次化验血糖及尿糖。空腹血糖在6.0-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在8.0—11.Ommol/L之间,当地医生考虑是早期2型糖尿病,嘱病人严格控制饮食并给予消渴丸等降糖药物治疗,期间病人多次出现心慌、手颤、头晕、出汗发作,血糖忽高忽低。  相似文献   

11.
正预防糖尿病肾病要从源头抓起,只有控制好血糖,才能有效避免肾脏的损害。早期信号为尿蛋白阳性尿蛋白阳性指的是尿液中白蛋白排泄量增加。早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往往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仅仅是在血糖控制不好、运动或者劳累时化验发现尿白蛋白排泄量增多(30毫克/24小时)。如果积极控制血糖,合理安排作息,则能恢复正常。如果肾病进展,患者将会出现持续性的微量白蛋白尿(30~300毫克/24小  相似文献   

12.
那天我刚上班,一位约40岁的女性因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前来就诊,当时测血压146/90毫米汞柱,尿常规:白细胞、葡萄糖、蛋白均为阳性。我建议她化验血糖、血脂、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小时血糖,她一看单子就和我吵了起来“,我看泌尿系感染,干吗开这些无关的化验,你们医生为挣提成,不管百姓死活,这二百多块钱的化验费可是我一个月的工资呀……”经耐心解释后,她仍很不高兴地说“:结果要没事,这钱你给我出。”三小时后,化验结果出来了:空腹血糖7.3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18.7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10.0%,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均高。这下她不…  相似文献   

13.
在急性感染、外伤、手术或其他应激情况下,病人血糖可以明显升高,但却不能立即诊断为糖尿病。因为在应激状态解除以后,这些病人的血糖大多可以恢复正常。所以,一定要在排除应激因素的影响以后,多次复查血糖均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才能最终确诊为糖尿病。  相似文献   

14.
总结肺结核合并糖尿病 16 1例临床特点 ,糖尿病患肺结核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两病合并存在时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首先取决于糖尿病是否被控制 ,其次取决于结核病的轻重 ,如糖尿病已被控制 ,结核病早期即能好转 ,反之则预后不良。提示 :无论是糖尿病还是肺结核患者都应常规作胸部X线摄片 ,尿糖、血糖化验。并尽可能转当地结核病归口管理单位诊治 ,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邱伟伟 《现代保健》2009,(32):73-74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18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0例肝硬化中发生糖尿病41例,Child—Pugh A级4例,B级15例,C级22例;发生于乙肝后肝硬化24例,酒精性肝硬化9例,丙肝后肝硬化5例,自身免疫性肝硬化3例。伴糖尿病的多食、多饮,多尿及消瘦并不明显,仅5例,均无并发酮症酸中毒,无糖尿病神经及血管并发症。人院时空腹血糖≥7.0mmol/L者10例,空腹血糖正常者31例,但餐后2h血糖均≥11.1mmol/L。给予积极保肝、营养支持、防治肝硬化并发症治疗,给予糖尿病饮食及小剂量的α-葡萄糖苷酶、短效胰岛素治疗。5例死亡。结论肝硬化易发生糖代谢紊乱,治疗原则包括肝病本身与糖尿病的治疗,以肝病治疗为主,糖尿病治疗为辅,不宜常规使用口服降糖药,应用胰岛素为主,血糖控制水平可稍高于原发性糖尿病,饮食控制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对33例的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率为12.18%,其中乙肝肝硬化为9、42%,丙肝肝硬化为23、53%,酒精性肝硬化为14.10%,其它原因肝硬化为4.76%。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空腹血糖大多正常或轻度升高(84.85%),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以升高为主(90.90%),餐后胰岛素水平大多延迟(57.58%)。结论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率较高,临床表现不典型,生化检查隐蔽。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个体化原则及及早使用胰岛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和临床治疗的方法、效果.方法:选取180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均给予患者保肝、降黄及支持治疗,并严密观察血糖及尿糖变化,或应用小剂量的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对于血糖持续升高及饮食控制不理想的予短效胰岛素治疗.结果:治疗后180例患者入院时平均的空腹血糖水平为5.2~13.6mmol/L,平均(6.1±1.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6.78~18.56mmol/L,平均(15.45±2.63)mmol/L;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时,以肝病治疗为主,糖尿病治疗为辅,重视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肝硬化所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肝硬化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与单纯原发性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肝硬化所致肝源性糖尿病组15例,Ⅱ型糖尿病组20例,Ⅱ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组12例,均进行OGTT实验,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肝硬化所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好于Ⅱ型糖尿病患者;Ⅱ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患者与单纯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没有差异.结论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若应用胰岛素,其剂量应相对小,并以短效胰岛素为好;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时,胰岛素应用与单纯Ⅱ型糖尿病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临床病例前两天,医院消化科请笔者给一位晚期肝硬化患者会诊。据主管医生介绍,患者既往无糖尿病病史,可入院以后,血糖一直不稳定,空腹血糖正常,但多次检查餐后血糖均高(最高达14.6毫摩尔/升),而且经常在下半夜出现低血糖反应,为此,患者不得不每天半夜起来加餐。根据患者的其他表现以及上述情况,笔者考虑患者属于肝源性糖尿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生命早期经饲料补充维生素D对链脲菌素作用小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糖尿病发病率,以及链脲菌素致胰岛损伤的影响。方法 C57BL/6鼠离乳后分别饲喂标准饲料和补充维生素D(VD)饲料9周后注射链脲菌素(STZ),继续喂养4周,注射STZ后每周末测定空腹血糖,计算糖尿病发病率,4周后测血清胰岛素水平,并采用HE染色法观察胰腺形态学变化。结果①生命早期补充VD能降低STZ作用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并以补充高剂量VD的降糖效果最好,其在注射STZ后4周血糖值明显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1);②生命早期补充VD降低STZ致小鼠糖尿病发病率,并以补充高剂量VD的干预效果最好,其在注射STZ后4周时糖尿病发病率为0%,完全抑制糖尿病的发病(P<0.01);③生命早期补充高剂量和中剂量VD明显上调STZ作用小鼠的血清胰岛素水平(P<0.05),并以补充高剂量VD的上调作用最显著(P<0.01)。④生命早期补充高剂量和中剂量VD对STZ致胰岛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且以补充高剂量VD的保护作用最好。结论生命早期补充一定量VD能降低STZ作用小鼠的血糖水平和糖尿病发病率,上调血清胰岛素水平,改善STZ对胰岛细胞的损伤,且均以补充高剂量VD的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