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腓动脉皮支蒂小腿外侧皮瓣移位修复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郦志文  蔡明  蔡峰 《中国骨伤》2000,13(7):426-426
自1990年以来,进行了18例小腿外侧皮瓣移位修复皮肤缺损术,其中17例为腓动脉皮支蒂皮瓣,1例为腓动脉蒂皮瓣,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2岁~62岁,车祸致皮肤组织缺损、骨外露12例,慢性骨髓炎溃疡创面4例,踝部疤痕挛缩仰足畸形2例。损伤部位:足踝部4例,小腿中下段8例,小腿上段6例,创面面积最大18cm×12cm,最小8cm×10cm。2 治疗方法21 皮瓣设计 经血管多普勒听诊仪或HD13000彩超仪测定腓动脉及分支分布情况。设计最接近创面的较粗皮支动脉为蒂的能到达和覆盖创面的皮瓣。皮瓣大于创面直径…  相似文献   

2.
小腿及足部皮肤缺失,可致慢性溃疡,骨质外露,骨折不愈合,甚至恶性变。自1984年来我院应用以小腿次要动脉—腓动脉为血管蒂的小腿外侧皮瓣行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共8例。男6例,女2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54岁。7例为外伤所致开放性骨折、感染,骨质外露,1例为慢性骨髓炎恶变。2例为小腿皮肤缺损行顺行腓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两套血供的改良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老年人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体会。 方法 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骨肌腱外露、需作皮瓣修复的老年病例,在传统的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及穿支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基础上,利用小腿外侧皮瓣中下段穿出的骨皮动脉皮支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供血穿支均发自腓动脉的特点,将皮瓣设计于小腿后外侧,用兼顾传统小腿外侧皮瓣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供m范围的重叠区域而形成两套血供的改良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临床共应用11例,所有皮瓣术后均顺利成活,供区植皮愈合良好,经3~9个月随访,6例皮瓣外观满意,踝关节伸屈功能正常,基本恢复行走功能;5例合并伸肌腱缺损者3个月后作肌腱移植重建后恢复行走功能。 结论 采用两套血供的改良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是修复老年人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足跟缺损在交通事故中出现较多,尤其在高速运动中的绞伤、摩擦、拖位常导致小腿足跟的皮肤软组织损伤,轻者皮肤缺损,跟骨外露,重者会导致跟骨缺损,此种损伤治疗上比较复杂,常常需要转移皮瓣来修复,以保证足跟软组织厚度,高度及需磨性。我院自2002年采用小腿外侧皮瓣复合二期皮瓣扩张修复足跟缺损患者7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改良式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小腿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小腿创伤性皮肤损伤患者106例,游离皮瓣组接受改良式薄型皮瓣修复治疗(56例),常规皮瓣组接受常规式皮瓣修复治疗(50例).[结果]游离皮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常规皮瓣组...  相似文献   

6.
小腿中下段由于血运较差,是外伤和下肢溃疡好发部位。外伤和溃疡经常导致皮肤坏死,小腿中下部胫骨外露。小腿前外侧皮瓣位于小腿中上部前外侧面,血管表浅恒定,切  相似文献   

7.
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胫前和足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报道应用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胫前和足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1999年8月~2004年12月应用小腿外侧岛状皮瓣顺行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5例,逆行修复足跟、足背软组织缺损10例,游离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3例。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术后出现动脉危象,经拆除蒂部缝线,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危象解除;1例因术中意外损伤腓静脉出现皮瓣静脉危象,术后切开皮瓣边缘皮肤放血并局部滴注肝素液1周,皮瓣成活。本组均获随访2个月~1年,皮瓣无臃肿,弹性好。结论 小腿外侧皮瓣具有血管解剖恒定、厚薄适中、供区隐蔽等优点,是修复胫前和足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腿后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小腿后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韩岩,殷奇,鲁开化小腿胫前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或贴骨瘢痕处理起来较为困难,如不能良好的覆盖创面则会影响深部组织的进一步处理。以往采用的方法常费时费力或要牺牲主要的血管。近来我们采用小腿后侧逆行筋膜皮瓣修...  相似文献   

9.
游离小腿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前臂及足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游离小腿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前臂及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腓动脉应用解剖为基础,术前超声多普勒定位血管蒂,并以此为中心设计皮瓣。皮瓣面积:5cm×9cm-10cm×20cm。2009年10月-2012年5月,应用游离小腿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前臂及足部皮肤缺损17例。结果17例皮瓣及供区植皮全部成活,受区外形及功能满意,小腿功能无影响。结论游离小腿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手前臂及足部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腿外侧逆行岛状复合皮瓣修复足跟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87年6月至1992年6月,我们用由小腿外侧皮瓣、腓骨及其邻近肌肉共同组成小腿外侧岛状复合皮瓣,以腓动、静脉为蒂逆行移转修复足跟缺损6例均获成功,较好地恢复了足的行走恙负重功能。  相似文献   

11.
应用小腿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下段组织缺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报道应用小腿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下段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1993年2月~2002年6月应用小腿外侧皮瓣17例,其中带腓骨复合瓣6例,修复小腿下段组织缺损包括胫骨缺损,皮肤缺损最大22cm×11cm,胫骨缺损2~4cm,切取皮瓣最大23cm×12cm,受区吻合血管为胫前动、静脉.结果术后皮瓣均全部成活,软组织及骨缺损修复效果好,随访6~38个月,植骨与骨折端于术后2~4个月达临床愈合,术后3~6个月达骨性愈合,术后11~18个月塑形接近胫骨形态.结果小腿外侧皮瓣具有血管解剖恒定,厚薄适中,可带腓骨复合瓣的优点,是修复小腿下段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1998年~2004年,笔者采用以腓动脉皮支为血供的小腿外侧皮瓣来修复膝区、胫前区、外踝区、跟后区刨面,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小腿外侧皮瓣(腓动脉皮瓣)顺行及逆行转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我们自1987年以来,采用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共23例,其中用于修复足部创面7例。皮瓣远端可取至髌骨下缘平面,足以修复远至足端的创面。术后随访2年以上者4例,皮瓣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功能恢复,以痛觉为佳。认为此种皮瓣对于严重足部创伤缺损的修复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们自1987年以来,采用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共23例,其中用于修复足部创面7例。皮瓣远端可取至髌骨下缘平面,足以修复远至足端的创面。术后随访2年以上者4例,皮瓣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功能恢复,以痛觉为佳。认为此种皮瓣对于严重足部创伤缺损的修复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带腓血管蒂的小腿外侧复合瓣逆行修复前足外侧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前足外侧缺损,足部三柱桁架动态支撑结构破坏,造成内侧纵弓过度承担负重,对足的负重功能造成重大影响,研究解决前足外侧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旨在恢复前足外侧生理支撑结构.方法 从1989年3月至2008年6月,对前足外侧缺损采用带腓血管蒂的小腿外侧复合瓣逆行转位移植修复并重建前足的外侧支撑点38例.结果 术后38例皮瓣全部成活,所有病例术后均随访6个月~10年,平均23.5个月.足的功能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评分标准:85分以上8例,75~85分23例,60~75分7例.结论 采用带腓血管蒂的小腿外侧复合瓣修复前足外侧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外伤性深部组织外露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外伤性深部组织外露的效果. 方法 19例小腿及足部骨骼、肌腱、关节面、血管、神经等深部组织外露患者,术前积极抗感染、创面换药、深部组织保护,术中彻底清创,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术后予以抗炎、抗凝、抗痉挛治疗. 结果 16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出现皮瓣边缘坏死,经清创缝合或补充植皮愈合;1例出现窦道形成,经二次手术清除窦道后愈合;失访1例,其他18例随访10~ 18个月,皮瓣色泽、弹性良好,感觉存在,骨折病例骨折愈合. 结论 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深部组织外露可有效消除创面,并且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带腓血管的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方法2000-2003年,在对腓血管跨区关系显微解剖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带腓血管的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2例,皮肤缺损面积最大为21 cm×10 cm,最小5 cm×8 cm,切取皮瓣最大24 cm×12 cm。结果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的外形平整美观,疗效好。结论带腓血管的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以单一高位穿支为蒂股前外侧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7年7月,采用以单一高位穿支为蒂逆行转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24~48岁。小腿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0.0cm×7.0cm^35.0cm×15.0cm,其中包括植皮和皮肤牵张修复的面积。将高位穿支穿出点设计在皮瓣近端,以此穿支作为皮瓣的单一营养血管,并将皮瓣旋转点向大腿近端上移,既增加皮瓣血供又可使皮瓣修复范围向小腿远端下移。皮瓣切取面积15.0cm×10.0cm^22.0cm×12.0cm。术后定期进行随访。结果术中皮瓣切取顺利,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皮瓣均顺利成活。患者均获得随访6~12个月,皮瓣外观饱满稍显臃肿,色泽与受区相似,质地柔软,供区无活动障碍。结论采用单一高位穿支为蒂逆行转移股前外侧皮瓣,可将皮瓣旋转点向近端上移,通过增加其血管蒂与膝上外侧动脉吻合支的数量及口径改善皮瓣的供血和回流,皮瓣的成活率不受影响。相比传统逆行股前外侧皮瓣,该皮瓣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20.
小腿外侧腓动脉皮支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研究以腓动脉皮支血管为蒂的小腿外侧皮瓣吻合血管游离移植的解剖学与临床应用。方法解剖20具40侧成人尸体小腿,测量小腿外侧腓动脉皮支的有关数据。多普勒血管仪测定30侧成人活体小腿外侧腓动脉皮支血管穿出点。临床行21例小腿外侧腓动脉皮支皮瓣吻合血管的游离移植手术。结果40侧小腿共观察到皮支140支,每侧1~7支不等,平均3.5支,其中一侧只有1支高位皮支。皮支的穿出点大多(76%)在腓骨头最凸点下方7~21 cm范围。每侧最粗的皮支动脉外径平均为(1.8±0.4)mm(1.4~2.9 mm),两条伴行静脉外径平均(3.0±0.5)mm和(2.4±0.4)mm。30侧活体小腿共测到小腿外侧皮支血管穿出点145个,平均每侧4.8个。临床切取皮瓣大小5.0 cm×3.5 cm~28 cm×11 cm,21块皮瓣均成活。结论小腿外侧皮瓣由不同数目的腓动脉皮支供养,其主皮支能满足显微外科吻合血管的要求。以皮支血管为蒂的小腿外侧游离皮瓣移植,比以腓血管为蒂创伤小、操作简单、血运重建符合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