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肠腔静脉侧侧吻合术不仅比H型搭桥分流术简化了操作过程,更重要的是血流不需通过两个成直角的径路,而直接从高压的肠系膜上静脉注入低压的下腔静脉,从而减少了吻合口血栓形成机会,使分流生效。操作步骤 1.切口:以脐为中点,作右腹直肌切口,长约14~16cm,切口过长并无帮助。若有切除脾脏的必要,可从此切口的上端,向左肋缘与锁骨中线的交叉点延长。如遇脐旁静脉开放,只须将圆韧带牵开,可避免切断此侧支循环。 2.显露术野:进腹腔探查肝、脾与胃肠后,将横结肠上提,用纱垫严密拦开小肠和结肠,再以拉钩固  相似文献   

3.
限制性门胶静脉侧侧分流术是指根据术中测得的门静脉压力决定吻合口径大小,将其严格控制在12mm以下”。我科应用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同时加脾切除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已近30年,通过不断地摸索和探讨,感到此术式不失为口前治疗门脉高压的一种较好方法。我科始终将其作为首选术式治疗门脉高压症,由1960年至今已近600余例。本文将就手术操作要点加以介绍并对手术适应证等有关问题作简单说明。一、手术步骤及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4.
5.
侧侧与端侧肠腔分流术比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铮  陈光 《中华外科杂志》1990,28(6):374-377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防止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后吻合口扩大的方法。方法 对 3 2例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患者行限制性门腔静脉分流术 ,术中采用不吸收缝线连续缝合门腔静脉吻合口前后壁形成自然的限制环 ,以防止术后吻合口的扩大。结果  3 2例患者于术后 3~ 3 6个月行彩超或螺旋CT检查 ,显示门腔静脉吻合口均无扩大 ;术后再出血率为 3 .1% (1/3 2 ) ,肝性脑病发生率为 6.3 % (2 /3 2 ) ;术后 ≤6个月时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与术前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全部病例随访 6~ 49个月 ,随访率为 10 0 %。结论 改良的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是治疗肝硬变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的食管癌根治切除后胸内或颈部食管胃端侧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仍然很高,并且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及术后生活质量。近2年,我们尝试对3例行中上段食管癌切除者采用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手术经过顺利,效果满意。术后分别随访2年、15个月、1年,无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结合国内食管癌、贲门癌手术较多习惯于取左胸径路的特点,我们尝试了胸腔内的食管胃侧侧吻合,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将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侧侧吻合组61例,男43例,女18例;年龄45~73岁,平均(60.51±6.83)岁;贲门癌20例、食管下段癌9例、食管中段癌32例.端侧吻合组65例,男49例,女16例;年龄44~78岁,平均(61.08±7.31)岁;贲门癌15例、食管下段癌9例、食管中段癌41例.术前均经食管钡餐造影及胃镜证实.每例病人术前均签署手术告知同意书.  相似文献   

10.
周围神经侧侧缝合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目的 提出一种修复周围神经操作的新方法--侧侧缝合法,并对侧侧缝合后神经的再生模式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选用SD雄性大鼠12只,双下肢随机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实验侧:将腓总神经在大腿下1/3处切断,断端结扎后将其远端与相邻胫神经干适当松解后靠拢,纵行切开两神经相邻侧面的神经外膜、束膜长约0.5cm,至部分神经纤维外露。紧密对合两切开面后缝合束膜、外腊。对照侧:腓总神经在相同部位切除0.5cm,至部分  相似文献   

11.
改良的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防止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后吻合口扩大的方法. 方法: 对1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行限制性门腔静脉分流术时,采用不吸收线连续缝合吻合口形成自然的限制环. 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6~39个月,随访率达100%.术后未有再出血和肝性脑病的发生,经彩超检查发现术后吻合口无扩大,术后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01). 结论: 改良的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及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一种相当危急的疾病,平均有73%(40~80%)的病人死于第一次大出血[1];如不采取手术措施,幸存者中将有50%在一年内再次发生大出血而死亡[2],因而对病人的威胁很大。门腔分流术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的止血效果是无异议的。但分流术后脑病是使手术效果减色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使门脉高压症病人在手术后既减压满意,复发出血率低而脑病发生率也低,我院外科在60年代提出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根据血动力学的研究,动物实验及临床实践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左半结肠切除术中消化道重建采取端侧或侧侧吻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20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收治的105例行腹腔镜辅助左半结肠切除术的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消化道重建行端侧吻合68例(端侧组),行侧侧吻合37例(侧侧组)。比较分析两组病人术中及术后情况,并随访观察预后相关指标。结果 端侧组术中肠管切除长度短于侧侧组,且手术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和0.01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评分、首次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粘连性肠梗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75.9% vs 72.3%,P=0.752)。结论 腹腔镜辅助左半结肠切除术采用结肠端侧吻合与侧侧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均可行,当肿瘤位置位于降结肠及降乙交界处时,端侧吻合可能减少脾曲游离的操作。  相似文献   

14.
15.
神经端侧吻合术与侧侧吻合术再生能力比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周围神经端侧吻合与神经侧侧吻合术后神经再生的情况.方法Wistar大鼠22只,分成A、B两组,每组11只.A组左侧腓总神经切断并在胫神经干上外膜开窗后,与胫神经干作端侧吻合;B组左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与胫神经作侧侧吻合.术后3月,行形态学、电生理检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法评价神经再生情况.结果两组间神经纤维的数目、面积、神经传导速度以及背根神经节阳性神经元数目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神经端侧吻合术与神经侧侧吻合术的再生能力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鼠周围神经端侧缝合与侧侧缝合修复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进一步探讨神经缝合修复方式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方法 将SD鼠分为两组。端-侧缝合组将腓神经远侧断端与去外膜胫神经(开窗)行端侧缝合,开窗大小相当于腓神经的直径。侧-侧缝合组将腓神经远侧断段侧壁去除外膜,同样胫神经侧壁去外膜,两者去除外膜的面积相当于腓神经直径的3倍。将去外膜的两神经干进行侧-侧缝合。通过足印分析法,组织学方法,电生理,神经纤维密度等测量。比较两种修复法神经再生质量。 结果 术后16周时端-侧组和侧-侧组腓神经功能指数分别为(-39.92±11.67)和(-64.49±31.31)(P=0.033),有显著差异。电生理术后16周侧-侧组腓神经潜伏期(Lat)(1.17±0.26)、波幅(Amp)(24.9±3.59)优于端-侧组Lat(1.42±0.06)、Amp(16.5±7.04)。组织学检查显示侧-侧组神经纤维密度(4330±672)较端-侧组(3186±199)高。 结论 鼠类腓-胫神经侧-侧缝合对神经再生有益。  相似文献   

17.
脾肾静脉侧侧分流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肾静脉侧侧吻合术降低吻合口闭塞率的作用.方法:对72例门脉高压病人施行脾肾静脉侧侧吻合术,并以97例传统的端侧吻合术作为对照,观察疗效.结果:侧侧吻合术吻合口不受血管直径影响,术后分流通畅率高于对照组;侧侧吻合术后降压及食管静脉曲张的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脾肾静脉侧侧吻合术疗效优于端侧吻合术,可作为常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实施胸腔内食管胃侧侧吻合术61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护理经验。结果6l例食管胃侧侧吻合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结论通过加强患者病情观察,重视呼吸道管理、引流管护理、营养支持、并发症的预防及管理,加强基础护理,能有效减少食管胃侧侧吻合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脾肾静脉侧侧分流术疗效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评估脾肾静脉侧侧分流术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对脾肾静脉侧侧分流术72例进行系统长期随访,并与同期脾肾静脉端侧分流术97例对照分析。证实脾肾静脉侧侧分流术降低门静脉压有效率77.7%,缓解食道静脉曲张率61.1%,明显优于端侧分流术;术后再出血率为5.5%,对照组为13.4%;且不增加术后脑病与肝功能衰竭(肝衰)的发生率。脾肾静脉侧侧分流术的优点在于改善了端侧分流术脾静脉通道及吻合口成角现象,保留吻合口周围的胰脾交通支维持压力递差,吻合口大小不受血管直径影响,无狭窄变化,使分流道通畅,减少并延缓血栓形成,增加分流量,使临床效果优于端侧分流术。  相似文献   

20.
周围神经侧侧吻合治疗痉挛性脑瘫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周围神经侧侧吻合术治疗肢体痉挛性脑瘫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16例肢体痉挛性脑瘫患者采用正常神经干与病变神经干的侧侧吻合术,即将支配痉挛肌群的主要神经干与相对正常的邻近神经干的近端显露出5~6cm后相互靠拢,切开两神经相邻面的神经外膜和束膜1~2cm,直至神经纤维裸露后相互紧密对合再吻合其束外膜。结果:经10~39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的肢体痉挛、畸形均有明显的缓解,其中6例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