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略论《内经》的形神兼养理论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形神兼养理论是中医养生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内经》相关献的整理研究,试从辨证的形神一体观和具体的形神兼养大法两个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全面的探讨和总结,使之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并阐述了它的现实意义,为医学模式的转变提供理论依据,为现代心身医学的建立和养生保健提供宝贵经验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动则不衰,静则凝神,动静平衡,形神兼养是中医养生思想的精髓。华佗在动静养生思想的影响下,创编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养生功法——五禽戏。华佗五禽戏以“动则养形,静则养神”为主要养生理念,即通过运动调形以疏经通络、积精旺血,从而外强四肢百骸,内滋五脏六腑;通过调心,达到静心凝神、专心怡神和清心守神的效果。动静结合,形神兼养,从而达到身强体健、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1.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养生的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性。正如《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2.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正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3.动静结合现代医学主张“生…  相似文献   

4.
从中医学理论出发探讨了运动养生的理论基础:天人相应观,整体恒动观,形神相因观,指出形神俱养、动静结合是运动养生的指导原则,认为八段锦、太极拳是运动养生的特色方法。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与《淮南子》所阐述的养生思想颇多相似之处。"体道"是二者养生的共同原则。形神兼养是二者具体的养生方法。太上养神,其次养形。养神以静,养形以佚。导引、服气、药物养生等是二者常见的炼养方术。《黄帝内经》追求养生的最高境界是成为"真人",但其养生思想的落脚点却是日常百姓的饮食、起居、情志等的调养,其养生思想更平实,更具实践性。《淮南子》认为通过体道返性、和于术数等,亦可以成为"真人",这为后世道教养生提供了源泉;但其通过养生、养性、体道而成为真人的方法,对普通人而言,则较难以企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道家思想对养生的影响,为中医养生建立道家理论支持。[方法]通过道家无为而治、返朴归真、治未病、崇阴贵柔等思想对养生的影响,总结道家思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结果]道家思想在中医养生中有着重要作用,道家养生强调虚无淳真,归属于自然,使生命重回原始的状态,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并且重视对人体阴气固护,着重调养五脏以充养。[结论]道家思想是我国传承几千年的重要思想之一,是支撑祖国文化的瑰宝。中医养生是其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清静思想、返璞归真的自然思想、形神兼养的治未病思想、崇阴的贵柔思想对中医养生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信道体真的宗教精神、重人贵生的价值取向和我命在我的主体意识,始终是道教养生的指导思想,而清静自然、趋利避害、阴阳平秘、形神兼养、天人和谐则是道教修炼普遍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中医养生理论历史悠久,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就提出调节情志、注重养生的观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加。遵循中医养生理论,只有顺应四时阴阳变化,适应自然环境,使身体与自然相协调,才能达到身心健康;把握"少欲""守中"原则,保持健康平稳的心态,当产生不良情绪时要学会自我调节,不要过悲过喜过怒;适度用神,避免过度熬夜劳作,方能使神气充足,精神内守而提升自身应对能力;合理饮食,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形神兼养,达到形充神养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9.
嵇康提出养生必须“导养得理”,强调形神兼养与防微杜渐,并要持之以恒,方可延年益寿。嵇康批判了儒家的天命观,否定了道家“去人任天”的主张,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重视社会致病因素的防止,要求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对“性动”和“智用”的区别,反映出他对养生认识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0.
万友生教授善于养生,倡导敬畏生命、尊重生命规律的养生理念,强调身心统一、形神兼养的养生原则,精神上超脱于世俗、命运、金钱、名利、恩怨的束缚,怡然自得,形体上谨守生活规律,坚持静坐调息之法,并饮食有节、慎避风寒,而安泰舒适。同时,在临床上亦能根据患者体质,辨别各种病情,予以养生指导。  相似文献   

11.
以中医气理论为指导探求人体之气与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查阅古今中医有关气理论的文献,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并加以分析,概括出气的涵义,提炼出气的生理功能,总结出气的健康状态及护养原则。得出结论人体之气与健康状态密切相关,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保持人体健康状态提供基本保障,调养人体之气能提高和维持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认为形与神俱,不可分离。其形神合一理论蕴涵着丰富的养生思想,在其养生思想的指导下,中医形神共养的养生保健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形神合一理论对于指导养生保健,延缓衰老,延年益寿、颐养天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认为形与神俱,不可分离。其形神合一理论蕴涵着丰富的养生思想,在其养生思想的指导下,中医形神共养的养生保健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形神合一理论对于指导养生保健,延缓衰老,延年益寿、颐养天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宇僖  王彤 《中医学报》2022,37(1):50-53
中医通过运用五行学说,将五音与五脏、五志相结合,利用中医心理学理论和中医气一元论思想,让其发挥舒神静性、颐养身心的目的,是中医五音疗法的理论基础.五音疗法有辅助治疗、改善中医情志病和心理疏导等作用,对情志类疾病患者情志和情绪可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能够畅志怡情、调和脏腑,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并且能有效提...  相似文献   

15.
在系统整理归纳前贤论述的基础上,首次在总体水平上提出:未病是机体处于发病或其传变的前期状态的总称。根据未病的不同表现分为潜病态、患病态、病差态三种基本类型,并以中介方法分折了未病的中介性特点。认为未病学说是中医学关于未病的形成、发展及诊治的理论体系,阐明了它在养生、辨证论治等方面的优势,并着重归纳了各种未病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其诊断治疗的基本规律佃原则,使中医“治未病”思想系统化,成为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走罐疗法可以改善人体内环境、排除体内毒素,延缓人体的衰老进程。走罐疗法有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增强组织器官的功能;有增加细胞活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有促进新陈代谢,排除体内毒素的功能;有改善内环境,增加局部组织的痛阈和耐痛阈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简单解释,旨在提高人们对走罐疗法的认识,对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医学职业素养是医疗健康领域从业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是医德医风、人道主义、专业水准三个方面的总和,而安宁疗护的核心理念是强调人本主义、身心社灵的整体观和科学的生死观,二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因此,将安宁疗护的理念整合在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医学职业素养的内容具体化、可视化,培养医学生反思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促进其个人健康,是医学职业素养教育的一个有益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中医临证四大核心理念之中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崇奉“中和”之道,创建中和医派,倡导治疗目的是实现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平衡,因此要重视自然、社会、气候、食物、水源、情志、劳逸、阴阳、气血津液代谢与人体的关系。将中和观视为中医学健康观、疾病观、治疗观和养生观的核心与精髓:认为身体健康有中和;身体疾病为失中和;主张治疗疾病求中和;养生保健顺中和。  相似文献   

19.
《饮膳正要》为元代忽思慧所著,书中将蒙古族饮食养生的特点,如保养守中,饮食有节;养生之道,宜忌为要;食物之味,不可偏颇的道理。论述条理清晰,条分缕析,值得今人学习,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老年人口快速增长,人们在追求健康生活质量的同时,对预防保健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社区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只有转变观念,广泛开展整体护理,护理教育,并进行合理的社区护士人力配置等才能更好地推进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