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我们对1981年至1989年在我科行全宫术的450个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其中间断褥式缝合230例,连续锁边缝合116例,“8”字缝合84例,各组术后阴道残端并发症(出血、感染、息肉、裂开及外露)的发生率分别为22.6%,43.10%和46.43%,经x~2检验,间断褥式缝合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另两种缝合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差均非常显著,P<0.01;而另两种缝合的并发症发生率间的相差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间断褥式缝合阴道残端的效果最佳,而连续锁边和“8”字缝合的效果较差。我们认为:在全宫切除术缝合阴道残端时,应首选间断褥式缝合法。  相似文献   

2.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施行的手术 ,近年来新的术式不断涌现 ,术后并发症也随之下降。针对阴道残端肉芽组织增生问题 ,我们对 5 6例患者全宫切除术时 ,对阴道残端同时进行连续褥式缝合和传统式连续缝合 ,观察阴道愈合情况 ,发现连续褥式缝合阴道残端能有效地减少阴道残端肉芽发生的并发症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 :我院 2 0 0 0年 3~ 6月住院病人 5 6例 ,年龄33~ 5 5岁 ,平均 45 .3岁。子宫肌瘤 46例 ,子宫腺肌症 9例功能性子宫出血 1例。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病例 ,选择手术方式 ,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 37例 ,简便腹式全宫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处理方法 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分析2006年1月~2010年3月在我院施行的875例腹式子宫全切除术病例,其阴道残端分别用闭合缝合或开放缝合法缝合,通过对术后发热、阴道残端出血,阴道残端肉芽增生等情况观察,分析两种阴道残端缝合方法 的优缺点.结果 与闭合缝合阴道残端相比,开放阴道残端术后阴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缝合法在术后发热,阴道残端肉芽增生的发生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连续锁边开放缝合法优于闭合缝合法,是经腹全子宫切除术防止并发症的较理想的缝合方法 .  相似文献   

4.
子宫全切除术,目前均关闭阴道穹窿部。对于阴道穹窿部的缝合方法一般采用全层缝合法或浆膜肌肉层缝合法。我院1979年前均采用全层缝合方法,分别为连续全层缝合、间断褥式缝合、连续锁边缝合。这种缝合方法使阴逍前后壁  相似文献   

5.
全子宫切除术为治疗妇科多种疾病的重要方式。术后阴道残端出血是全子宫切除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原因与手术操作有极为密切的关系。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我们采用两侧角间断中间单纯连续加间断加固缝合阴道残端,降低术后阴道残端出血,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全子宫切除术中,阴道断端的缝合是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以往通常采用间断缝合或连续锁边缝合,但术后阴道出血及残端息肉的机会较多。现我院采用阴道断端u字倒针连续缝合法,经临床证实,效果良好。现报导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3年12月至2005年7月已排除恶性病变的子宫良性病变需行全子宫切除术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了阴道断端u字倒针连续缝合方法。病人年龄35至60岁,平均年龄44岁。患者多因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月经过多引起贫血或因多发性子宫肌瘤或渐进性痛经而就诊,要求手术治疗。另取同期3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行常规腹式…  相似文献   

7.
全子宫切除术并发阴道残端出血盆腔内积血是妇科临床并发症之一。从 1999年 1月开始 ,我们在做全子宫切除术时采用阴道残端开放式锁扣样缝合处理。经观察 ,除有二例出现阴道内少量流血外 ,没有一例阴道出血大于 50ml及盆腔积血的症状。1 临床资料我科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共作 145例全子宫切除手术 ,其中 :A组 1998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 6 0例采用阴道残端闭合性缝合。术前阴道内擦洗 3天每日 2次 ,预防性抗炎。术中用 0号羊肠线连续闭合性缝合间断加固。术后阴道残端出血 10例占 17% ,盆腔积血 1例占 1.7%。B组 1999年 1月至 199…  相似文献   

8.
我院1984年1月至1988年5月,共施行子宫全切除术143例,其中行阴道断端间断缝合法101例,用间断褥式“∩”形缝合法42例。间断褥式“∩”形缝合法:以1号肠线自阴道断端后壁进针,穿过前壁,再从前壁进针穿出后壁,呈“∩”形,在阴道后壁直肠侧打结,使阴遭断端内翻,阴道顶端呈光滑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残端缝合的最佳方法。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8月~2010年12月施行阴式子宫切除病例146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采用1,0薇乔线。对照组80例阴道残端单层锁边缝合,从阴道顶端一侧开始缝合直至另一侧;实验组66例在单层锁边缝合的基础上,残端两侧角半荷包缝合,第2层水平褥式缝合。术后3个月随访,由门诊医师统计阴道残端息肉发生率。结果对照组随访65例,息肉发生率为38.5%(25,65);实验组随访45例,息肉发生率为15.6%(7/45),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极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残端两角半荷包缝合+双层褥式缝合法优于单层锁边缝合法。  相似文献   

10.
处理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出血192例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彩利  关植蕊 《当代医学》2009,15(32):84-84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出血的诊断,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1993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行子宫全切术的1446例患者资料,将手术后发生阴道残端出血的192例进行分析。结果术中阴道残端用10号丝线间断缝合726例,术后残端出血172例,发生率为24%;术中阴道残端用。号肠线U型间断缝合720例,术后残端出血20例,发生率为3%。结论子宫全切术中注意阴道残端的缝合,降低术后阴道残端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11.
全子宫切除术中,阴道残端的缝合是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以前通常多采用间断缝合或连续锁边缝台,但术后阴道出血的机会较多,我们采用改良的阴道残端双重8字缝合法,经临床证实,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总结报告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40例子宫全切术进行了改进,采用下腹横切口钝性拉开腹壁,常规法处理子宫韧带,筋膜内脱袖切除子宫,不处理主、骶韧带,附件残端荷包包埋,筋膜残端腹膜化间断缝合2—3针。结果:该术式简便、快速、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伤口美观,对术后性生活及体力劳动影响小,深受患者欢迎。结论:腹式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优于传统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3.
林凛然  方碧梅  邢秀月 《海南医学》2007,18(5):112-112,16
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中,阴道残端的缝合是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以前通常多采用用0号薇乔线连续锁边缝合阴道断端,再用0号薇乔线连续缝合宫颈筋膜及盆底腹膜,但术后阴道,出血及残端愈合欠佳的机会较多,自2004年1月~2006年6月我院有95例排除恶性病变的子宫良性病变行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其中64例采用了改良的阴道残端双重8字缝合法,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出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北京顺义区医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因子宫良性肿瘤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出现阴道残端出血的患者共412例为研究对象,总结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子宫肌瘤272例(对照组),术后阴道残端出血29例,发生率10.66%;子宫或卵巢存在内异症140例(观察组),术后阴道残端出血30例,发生率21.43%,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阴道残端缝合方式:阴道残端连续锁边缝合355例,术后阴道残端出血35例,发生率9.86%;单边锁扣缝合55例,术后阴道残端出血26例,发生率47.27%,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与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出血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不同阴道残端缝合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0年2月间在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52例,随机分为治疗与对照两组,对照组采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常规缝合阴道残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全子宫切除术后,采用阴道断端及盆腔腹膜缝合及术后处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子宫残端局部及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组24 h~10 d内出血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有断端息肉发生,治疗组患者肠线吸收不良、脱落线套松驰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子宫切除术后实施阴道断端及盆腔腹膜缝合及术后处理,可明显降低阴道残端出血的发生,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子宫全切术中阴道残端的处理通常采用间断缝合或连续锁边缝合[1~ 3 ] ,术后常发生阴道出血。作者采用两针缝合法即双“8”字缝合法缝合阴道断端 ,疗效较好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 ,本院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 (症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子宫良性疾病施行子宫全切术患者共 4 2 3例。年龄 2 9~ 6 2岁 ,平均 4 2 .5岁。主诉多为月经过多、不规则性子宫出血、痛经及子宫肌瘤等。其中 5 6例为观察组 ,采用两针法缝合阴道断端 ;其余36 7例为对照组 ,采用常规方法缝合阴道断端。1.2 手术方法  2…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经腹子宫全切除术阴道断端的缝合方式以锁边式缝合开放法64例与连续缝合关闭阴道顶的46例作了对照,结果开放式术后病率明显下降(P<0.05);关闭式术后阴道残端中晚期出血10.9%,开放式为3.1%,因而认为阴道断端缝合开放式优于关闭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阴道残端经镜下及经阴道缝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阴道缝合法,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连续缝合的方式,对比2组手术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阴道排液时间、残端出血及残端息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缝合残端出血量、缝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对阴道残端采用经镜下缝合可更好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手术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中阴道穹隆部缝合术传统采用可吸收线连续或锁边缝合。本文应用4号丝线间断“8”字缝合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中阴道穹隆部的外膜及肌层26例,与传统缝合法28例作比较。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999年9月~2000年9月我院共行全子宫切除术119例,患者年龄34~69岁。随机选择54例,术后病理证实,子宫肌瘤32例,7例为子宫腺肌病,10例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例为卵巢良性肿瘤,1例为宫颈不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20.
消化道闭合器在处理阴道残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消化道闭合器在子宫全切除术中闭合阴道残端的应用。方法:回顾2002~2003年间子宫全切除手术中处理阴道残端的方式,并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及阴道肉芽形成等情况对闭合器闭合阴道残端和传统缝合残端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闭合器闭合阴道残端较传统缝合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病率低、阴道残端肉芽组织的形成减少。结论:闭合器处理阴道残端比传统缝合方式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