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美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8):891-89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髋臼骨折手术入路选择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3例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与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折复位按M atta标准评价:解剖复位13例,满意复位10例。随访6个月-36个月(平均26.5个月),疗效评价按照D'Aubigne-Postel经M atta改良的标准:优16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1.1%.结论髋臼骨折手术入路应根据患者骨折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移位的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明显改善关节功能。我们共收治32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总结32例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手术采用K-L入路18例;髂腹股沟入路8例,前后联合入路5例,延长的髂骨入路1例,复位后应用骨盆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1.6个月,解剖复位20例,良好复位9例,差3例。感染1例,骨化性肌炎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结论:髋臼骨折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时机、入路、手术顺序和术中良好的复位,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髋臼骨折56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总结髋臼骨折56例。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手术采用K—L(Kocher—Langenbeck)入路35例,髂腹股沟入路8例,前后联合入路(髂腹股沟加K—L入路)13例。复位后应用骨盆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6个月(8—42个月)。复位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解剖复位31例,良好复位21例,差4例,优良率92.9%。发生创伤性关节炎4例,异位骨化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结论:髋臼骨折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时机、入路、手术顺序和术中良好的复位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梁绍雄 《广西医学》2009,31(7):986-987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各种手术入路的优缺点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各种入路手术治疗70例髋臼骨折。根据Letournel分类,后壁骨折17例(其中6例合并股骨头后脱位),后壁骨折+后柱骨折14例,前壁骨折+前柱骨折11例,双柱骨折8例,髋臼横形骨折20例。对前壁和前柱骨折者,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和S-P入路;对后壁或后柱骨折者,采用K-L入路;对于髋臼横形骨折,视骨折移位是以前柱或后柱为主,分别采用前或后入路;对于前、后柱移位均明显和双柱骨折的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扩大的髂股入路。结果53例获随访1-5.5年,其中优27例(51%),良18例(34%),可6例(11.3%),差2例(3.8%)。发生异位骨化4例,发生股骨头坏死2例,创伤性骨关节炎9例。结论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应尽早手术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于减少手术创伤,准确复位骨折,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累及双柱的髋臼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髂腹股沟(I—I)入路联合Koche-Langenbeck(K—L)入路(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累及双柱严重移位的髋臼骨折的经验。方法对37例应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的累及双柱严重移位的髋臼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3.6年。结果骨折复位情况按Matta评定标准,骨折复位优良率:前后联合入路组80.9%(17/21),单一入路(K—L或I—I)组68.7%(11/1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功能按照改良的Merled 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关节功能优良率:前后联合入路组85.7%(18/21),单一入路(K—L或I—I)组75.0%(12/1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入路组21例中严重异位骨化2例,无1例感染。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累及双柱严重移位的髋臼骨折显露充分、复位方便、固定稳定、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髂腹股沟联合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经髂腹股沟联合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治疗的26例复杂髋臼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32个月,平均18个月;解剖复位12例,满意复位9例,不满意复位5例;优14例,良8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4.6%;异位骨化4例。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具有显露好、复位方便、固定牢靠、异位骨化率低等优点,适用于涉及两个柱的复杂的髋臼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髋臼骨折的治疗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年来的28例髋臼骨折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及预后进行了随访观察。根据髋臼的解剖学特点,生物力学特性,髋臼骨折类型的分析,依据影像学诊断,特别对手术患者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分别进行了论述。特别强调了治疗中必须重视的治疗原则: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恢复股骨头在髋臼内的中心位置及两者的完美、协调一致性,保证髋关节的稳定性。对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手术的创伤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髋臼复杂型骨折前后联合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例复杂型髋臼骨折行联合入路手术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3.5 h,平均失血量为1200 ml。术后以Matta复位标准:优6例,良4例,中1例。经6个月~3年随访,按照Matta功能评分法:优5例,良5例,一般1例。K-L入路发生BrookerⅢ度异位骨化1例(9.1%),BrookerⅠ~Ⅱ度3例(27.3%),髂腹股沟入路无1例异位骨化。结论:经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显露充分、方便复位、固定稳定、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髋臼骨折多由高能量创伤所致,非手术治疗常遗留较多后遗症,近年来手术复位和内固定已成为治疗髋臼骨折的主要方法[1].笔者自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手术治疗髋臼骨折67例并获得随访,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均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复杂髋臼骨折26例,骨折类型按Letournel-Judet进行分型,前柱骨折6例,前柱加后半横2例,后柱9例,后壁加后柱骨折5例,T型骨折1例,双柱骨折3例。结果26例骨折患者均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平均随访48月,优16例,良7例,中2例,差1例。结论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技术是临床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AO技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AO技术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根据髋臼骨折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对28例髋臼骨折采取AO技术进行治疗,其中单纯采用加压螺钉固定7例,采用钢板固定11例.两合用10例。结果:本组28例随访1年至4年1个月。疗效评定参照美国骨科学会(AAOS)提出的评价标准.本组28例中优20例,良5例,尚可3例,优良率占89.2%.无一例发生股骨头坏死。结论:CT、扫描对髋臼骨折手术以及手术人路、内固定材料的选择很有帮助,正确采用手术入路、复位准确及固定牢靠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马海涛  毕大卫  王波  刘道君  杨育生  朱元  祖罡 《浙江医学》2010,32(11):1628-1631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固定髋臼四方区内移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集8个国人新鲜固定的髋臼标本,随机分成经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组、经Stoppa入路重建钢板组、经Stoppa入路带锁定的重建钢板加垫片组和正常对照组。标本固定后置入CSS-44020生物力学试验机,试验前予加载100N压力,然后以14mm/min加载速度模拟准静态加压,加压值取最大生理载荷800N。用压敏片测量接触特性,用应变式弓形磷青铍铜传感器测量髋臼张开位移程度。结果经Stoppa入路带锁定的重建钢板加垫片组髋臼的纵向位移和横向位移,在800N压力下,仅为(1.18±0.12)mm和(0.62±0.06)mm,比经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组和经Stoppa入路重建钢板组分别小42%和20%(P〈0.05);同时髋臼的轴向刚度和横向刚度分别高40%以上。带锁定的重建钢板加垫片固定后,髋臼与股骨头之间负重区面积接近正常标本,仅相差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组和经Stoppa入路重建钢板组分别达25%和16%。结论经Stoppa入路带锁定的重建钢板加垫片固定髋臼四方区内移骨折,在生物力学的刚度和接触性方面,比经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和经Stoppa入路重建钢板固定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有移位髋臼骨折患者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平均22个月(14个月~3年)。术后解剖复位21例(65.63%),满意复位8例(25%),不满意复位3例(9.37%)。按Matta标准评定,手术疗效:优17例(53.13%),良12例(37.5%),可3例(9.37%),优良率为90.63%;X线疗效:优25例(78.13%),良5例(15.62%),可2例(6.25%),优良率为93.75%。术后无发生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具有复位良好,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提高髋臼骨折的治疗效果,对影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效果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以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的一些相关因素。方法 对78例手术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1~8年,平均3年的随访,髋臼骨折按AO方法进行分类并评价其术后髋关节功能和X线表现。结果 按Matta复位标准,解剖复位37例,满意复位21例,不满意复位20例。患髋功能评价,优21例,良23例,可18例,差16例。优良率56.4%。结论 髋  相似文献   

16.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崔可赜  张寿 《海南医学》2010,21(20):63-65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手术疗效。方法总结31例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手术采用K-L入路。复位后应用髋臼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6个月(10-58个月)。复位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解剖复位16例,良好复位12例,差3例;优良率90.3%。结论髋臼骨折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时机、手术顺序和术中良好的复位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治疗P ilon骨折的适宜手术方法、最佳手术时机及其手术疗效。方法对2001年至2004年接受手术治疗的52例单侧P ilon骨折患者进行随访,平均年龄36.5岁,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6.8 d。骨折类型:Ⅰ型4例、Ⅱ型36例、Ⅲ型12例。40例行切开复位三叶型(或T型)钢板内固定;12例行有限切开内固定并辅以外固定,其中应用外固定支架者2例,辅以石膏托者10例。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结果采用Mazur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52例患者中,优43例,良6例,可3例。术后并发症包括创面不愈合4例,感染2例,延迟愈合1例和关节退行性变7例。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根据骨折类型和条件灵活选择固定方式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髋臼骨折的治疗(附3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彦  韦绍仁 《广西医学》2002,24(6):789-791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39例髋臼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经1-3年随访,非手术治疗23例,优13例,良3例,可2例,差5例。手术内固定治疗12例,优7例,良2例,可2例,差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4例,优。结论:髋臼骨折应力求解剖复位,非手术治疗适合髋臼形态基本正常,未波及负重顶的低位骨折;凡骨折移位明显、骨折涉及负重区、关节内有碎骨块宜手术内固定治疗。对陈旧性髋臼骨折畸形愈合及严重损伤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9.
邓信昌 《安徽医学》2012,33(5):532-534
目的探讨前后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性髋臼双柱骨折的手术技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所有患者术中采用健侧可前后翻转的"漂浮"健侧卧位,对于不规则骨折,做前后路2个切口,由髂嵴开始,初步复位移位较多的大骨块,经髂腹股沟入路显露、复位和固定前柱和前壁骨折,对于高位骨折使用2块短钢板固定髂嵴内侧缘,根据髂耻嵴形状,使用1块钢板预弯固定,低位骨折沿髂耻嵴使用1块钢板固定,K-L入路显露、复位和固定后柱以及后壁骨折。结果本组手术平均时间(3.5±0.5)h,术中平均失血(1 135±230)ml,解剖复位达到67.9%,患者对治疗的总满意度为96.4%,治疗后总优良率为89.3%,总共发生坐骨神经牵拉伤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4例,髂腹股沟神经损伤1例,未出现腹股沟斜疝以及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结论前后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髋臼双柱骨折术中显露充分,其具有良好的复位效果,术后内固定稳固,并发症影响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