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分析本院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DHF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32例患者随访12个月,因再次心衰住院6例,E/A比值增大27例,无明显改善3例。结论 DHF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治疗导致DHF的危险因素或原发病,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延缓DHF进展是极为重要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能逆转左室肥厚;DHF并发心房颤动,应尽可能转复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66例DHF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以缓解心力衰竭症状为主,同时针对心力衰竭演变过程中的潜在机制采取治疗措施。结果本组66例DHF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心功能I级以上56例(84.84%);心功能I或Ⅱ级8例(12.12%);有效64例(96.97%)。2例(3.03%)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自动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本组存在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心脏超声示DHF;DHF的治疗在针对基础疾病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基础上,以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以及为主。  相似文献   

3.
李允新  张晶晶 《中国医药》2006,1(3):140-141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近3年住院治疗的DH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HF占全部心力衰竭患者的46.2%,男女比例为1:1.47,原发病以高血压、冠心病为主。结论患者存在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心脏超声示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左心室射血分数≥50%,即诊断DHF;治疗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血管扩张剂、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以缓解DHF症状,一般不用洋地黄类强心剂,同时针对基础疾病采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on-converting eniyme inhibitor,ACEI)能改善心功能和心室重构,在我国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Ⅱ,AngⅡ)受体拮抗剂作用于高血压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构的影响研究不多。本研究将Ang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irbesartan)和ACEI贝那普利(benazepril hydroehioride)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使用参麦注射液治疗)45例和对照组(予利尿、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硝酸酯类及他汀类等治疗)45例,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6 min步行实验及左室舒张功能等的影响。结果治疗组6 min步行实验及左室舒张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41例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福辛普利和血管紧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替米沙坦治疗,探讨两药合用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2月至2009年2月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中,显效21例(32%),有效35例(58%),无效9(10%)例,总有效率90%。无效病例中2例患者死亡。结论老年患者常规治疗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效果不佳时应考虑到舒张功能不全引起,及时正确诊断,合理治疗,才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结果舒张性心力衰竭早期心力衰竭症状较轻,可提前至中年发生,合并SHF(收缩性心力衰竭)者心力衰竭较重。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评价DHF的主要方法,可对DHF进行分期,患者大多左房增大,部分患者左室及右房增大,LVEF正常或基本正常,舒张功能异常,左心型DHF占多数,少数患者合并右心型,综合治疗可延缓心室重构,改善心衰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效果及治疗经济性。方法采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西地兰)、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心律平等)和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适时加用β受体阻滞剂(B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治疗心力衰竭患者55例。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4.55%;治疗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室舒张末期客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住院后第1周所花费用最多,随着病情的稳定及控制,医疗费用逐渐下降。结论在心力衰竭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地应用适量的ARB,BB或ACEI及醛固酮拮抗剂,既可增加患者长期用药的依从性,又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剂量螺内酯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强效利尿剂呋塞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强心类药物地高辛等),同时给予螺内酯20 mg/d。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螺内酯,60 mg/d。观察两组患者左室重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治疗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螺内酯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蕊香  赵会承  刘艳虹  张霞 《河北医药》2011,33(17):2640-2641
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B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拮抗剂成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基本药物,似乎更着重于远期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郭岚  刘慧珍 《天津药学》2001,13(4):12-13
近年来,世界各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治疗,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不但可改善症状,并可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收缩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洋地黄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每天3次,连续用药6个月。服药前后记录血脑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NYHA分级、6min步行距离(6MWT)。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CRP、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NYHA分级、LVEF、6MWT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能更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研究坎地沙坦片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和洋地黄类药物治疗,治疗组除了应用对照组所用的药物之外加用坎地沙坦酯片(8 mg/d)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每分心排血量(CO).结果 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减小(P〈0.05) ,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能够更好的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影响,以评价该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常规予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B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 2组治疗后LVEDD、cTnⅠ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而LVEF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且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与对照组同期比较LVEDD、LVEF改善更明显,cTnⅠ水平下降更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能够降低cTnⅠ水平,逆转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复方卡托普利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29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复方卡托普利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了29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应用强心利尿剂无效的情况下,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复方卡托普利片,以自身对照比较了治疗前后患者临床指标的变化,评估其临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治疗2周后有效率达89.65%,尤其对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疗效显著,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应用强心,利尿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首先庆考虑舒张性心力衰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复方卡托普利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使用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医学认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能量饥渴"造成基因表达异常引起的超负荷性心肌病,表现为心脏储备能力耗竭,进而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和死亡.心力衰竭的主要特征是"心室重构",神经-内分泌系统扮演着重要角色.心力衰竭治疗的最新观点认为:治疗是在改善近期血流动力学的基础上,通过使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ARB)、醛固酮拮抗剂等以对抗神经内分泌系统活化,从而达到延缓或逆转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生存期.β受体阻滞剂是一很强的负性肌力药,以往一直被禁用于心力衰竭治疗.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试验显示,治疗初期对心功能确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但长期治疗(>3个月时)则一致改善心功能,LVEF明显增加,降低心室肌重量和容量、改善心室形状、逆转心室重构.β受体阻滞剂之所以能从"心力衰竭的禁忌证"转而成为常规治疗的一部分,就是因为走出了"短期""药理学"治疗的误区,认识到了"长期"治疗的"生物学效应",这也就是近年来心衰治疗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用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清  姚铮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0):158-159
目的:调查北蔡地区登记在案的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服用降压药物情况,并加以统计分析,以提高社区治疗水平。方法:通过走访调研,分析25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情况。结果:250例患者中,单一用药113例(45.2%),联合用药114例(45.6%),未服药23例(9.2%);治疗总有效147例(58.8%)。使用药物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113例(45.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53例(21.2%),钙离子拮抗剂(CCB)105例(42.0%),β受体阻滞剂51例(20.4%),利尿剂55例(22.0%),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效果,有效率为73.47%。结论:北蔡地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以钙离子拮抗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为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钙离子拮抗剂的治疗方案降压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肖磊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7):56-58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螺内酯治疗组(治疗组),1个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生化、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心功能均较前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其血浆醛固酮浓度、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可改善左心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史靖芹  李刚  高连彬 《河北医药》2011,33(1):129-130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证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最严重阶段。"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明确指出治疗心衰的关键是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阻断心肌重塑。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用于治疗CH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