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核渗出性胸膜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胸腔穿刺,积液抽取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经皮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的间断引流治疗。结果:98例患者经过治疗体温均呈阶梯状下降,各种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短程化疗配合经皮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的间断引流对结核渗出性胸膜炎效果明显,可作为结核渗出性胸膜炎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过中心静脉导管向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高纤维蛋白原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高纤维蛋白原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1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75例,两组均给予全身化疗(2HREZ/4HR)及泼尼松40 mg,1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和尿激酶胸腔内注射,对照组行常规胸腔穿刺抽液。观察两组胸水消退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胸水20 d后完全吸收率,治疗组73.6%(64/87),对照组为37.3%(28/75);胸膜肥厚粘连发生率,治疗组34.5%(30/87),对照组为72.0%(54/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联合尿激酶治疗高纤维蛋白原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一项和常规治疗方法相比更可行的技术,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地塞米松与环磷酰胺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粉祥 《职业与健康》2006,22(24):2277-2278
目的观察胸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与环磷酰胺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方法对198例胸膜腔积液500 m l以上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随机选择106例为治疗组,92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常规化疗加抽胸液和胸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对照组:常规化疗加抽胸液。结果临床症状改善,血沉恢复正常天数、临床治愈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胸液吸收时间和抽胸液次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膜腔积液在500 m l以上,被确诊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在胸膜腔穿刺抽胸液后向胸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在临床应用上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0月100例结核性胸膜炎伴发中至大量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持续引流胸腔积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间断胸腔穿刺抽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天数、胸水吸收时间、发热消退时间、治疗3月后胸膜厚度及并发症发生率(胸水包裹、复张性肺水肿、胸膜反应、气胸)。结果胸水吸收时间、发热消退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缩短,治疗后第3月胸膜厚度治疗组比对照组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采用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方法简单、易操作、创伤小、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于兰芳 《工企医刊》2013,26(2):145-146
目的就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65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所收治的65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资料中65例患者都采用2HRZE/4HR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每日顿服激素泼尼松30mg左右,在患者连续服用2周之后,逐减量,每周递减5mg,控制在5—7.5mg。采用常规胸腔穿刺的方法对65例患者的胸腔积液进行抽液,有8例患者发现穿刺抽液效果较差后,改用经皮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引流胸腔积液。结果65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经过上述治疗之后,显效55例(84.6%),有效8例(12.31%),无效2例(3.08%),总有效率96.92%,无任何明显副作用。结论一旦发现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那么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就及时将患者的胸腔积液抽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平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对照组采用多次常规胸腔穿刺术.结果:治疗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除常规抗结核治疗外,对照组采用胸腔穿刺抽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胸腔积液排出量较高,胸腔积液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胸闷消失时间较短,胸膜厚度较低(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7%(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8%(P<0.05)。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细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胸腔内注射异烟肼和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80例大量积液的结核性胸膜炎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细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胸腔内注射异烟肼和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40例,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和6个月检查,治疗组显效32例和34例;对照组显效14例和2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胸腔内注射异烟肼和地塞米松促进胸水吸收、防止胸膜肥厚、粘连,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深静脉导管引流在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应用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中的疗效。 方法 在全身规则抗结核治疗下 ,治疗组 3 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 ,采用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 ,对照组 3 3例采用常规每周 2~ 3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胸液引流量、胸液消失时间、胸膜增厚情况以及体温变化。 结果  (1)胸液引流量 :治疗组中位数为 1615ml ,对照组中位数为 95 0ml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2 )胸液消失时间 :治疗组平均(3 .88± 1.42 )d ,对照组 (18.2 3± 13 .76)d ,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3 )胸膜增厚发生率 :治疗组 2例(6.2 5 % ) ,对照组 6例 (2 4.2 % ) ,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4 )平均退热时间 :治疗组平均 (3 .5± 1.3 )d ,对照组 (3 .8± 1.1)d ,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胸腔内留置深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方法方便 ,操作简单 ,创伤小 ,引流胸液充分 ,疗效满意 ,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向中华 《中国卫生产业》2013,(24):116-116,118
目的研究导管置入胸腔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胸腔穿刺进行治疗,临床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引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胸腔积液吸收情况及胸膜肥厚、胸腔黏连情况。结果临床组总有效率为91.07%,显著高于观察组的80.36%;临床组胸膜肥厚黏连发生率为19.64%,显著低于观察组的33.92%。结论结核性胸膜炎采用导管置入胸腔引流疗法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结核性胸膜炎大量胸水的疗效和优点。方法:对36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中等量以上胸水的患者进行胸腔内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引流胸水,引流结束时经静脉导管注入灭活的草分支杆菌。结果:36例患者中14例治愈,16例显效,6例好转,总有效率100%。结论: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少、胸穿次数少、包裹性积液、胸膜肥厚粘连的发生率低,并明显缩短胸水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经济、创伤小、患者耐受性好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范昭豪  邓亮  戴武强 《现代保健》2014,(11):154-156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行胸穿术与传统的胸穿针行胸穿术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基层医院推广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取代传统胸穿针进行胸穿术治疗胸腔积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300例胸腔积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胸穿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胸穿包的胸穿针行胸穿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时间、气胸发生率、伤口感染率、住院期间穿刺次数、单次抽液成功率及结核性胸腔积液住院费用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和伤口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气胸发生率和住院期间穿刺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单次抽液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可减少气胸发生率,减少抽液次数,单次成功率高,住院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伟 《现代保健》2014,(26):49-52
目的:探究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均利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向胸腔注入地塞米松,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注尿激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引流量、胸膜厚度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5.O%(34/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P=0.001)。研究组的引流量(1790±78)mL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273±46)mL,胸膜厚度(1.10±0.20)m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42±0.28)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04,P=0.000;t=5.88,P=O.001)。而研究组出现3例胸痛、2例胸膜反应;对照组出现3例胸痛,1例胸膜反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增加引流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两种方法治疗HIV阳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志满  黄绍标  李伟新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634-2635
目的比较2种不同的方法治疗HIV阳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26例予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对照组28例应用传统胸膜腔穿刺抽液术,每周抽液二三次。观察胸水吸收时间、并发症、胸穿次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病人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治疗组:胸水吸收时间(10.35±3.02)d,胸穿次数26次,并发症2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1例,病人住院天数(19.88±3.51)d;对照组:胸水吸收时间(23.89±4.01)d,胸穿次数86次,并发症9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2例,病人住院天数(31.55±7.96)d。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在治疗HIV阳性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中疗效与安全性方面优于传统胸膜腔穿刺抽液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2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经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后总有效率达100%,胸腔穿刺抽液组总有效率87.5%。闭式引流术加尿激酶治疗组显效率达80%。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给予尿激酶胸腔送药,中毒症状消失快,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邬海 《现代保健》2014,(29):20-22
目的:观察胸腔积液危重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ICU接受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56例,通过计算机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8例,试验组患者给予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24 h的各项生化指标、胸腔引流量及所需的置管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前后24 h的各项生化指标比较中试验组C-反应蛋白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胸腔引流量及所需的置管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危重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胸腔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效果和优势。方法:资料完整的97例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胸腔置管引流组(观察组,n=58)和穿刺抽液组(对照组,n=39)。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平均胸水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胸腔置管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胸腔穿刺抽液(P〈0.05);同时可以显著减少胸水的平均吸收时间和住院时间(P〈0.05);显著降低传统治疗引起的并发症(P〈0.05)。结论:采用胸腔置管引流治疗中大量胸腔积液具有创伤小,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石艳辉 《职业与健康》2012,28(19):2421-2422
目的探讨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以下简称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以下简称胸水)的护理管理。方法将260例患者(无包裹性)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胸腔置管并注入尿激酶;对照组给予常规间断抽取胸水,比较两组穿刺点感染、穿刺点疼痛、胸膜反应、气胸、复张性肺水肿、胸水排出量、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穿刺点感染者分别为3和10例,有穿刺点疼痛者分别为5和30例;有胸膜反应者分别为3和10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复张性肺水肿、气胸,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胸水排出量多[(3 891±571)ml vs(2 874±493)ml],住院费用低[(1 417.9±341.8)元vs(2 390.9±606.8)元],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腔内置入导管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水,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但须加强置管后的皮肤和导管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