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方园 《临床医学工程》2019,(10):1367-1368
目的观察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试验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周,试验组的眼压、浅前房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较对照组高(P均<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可有效降低眼压,减少浅前房发生,提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7,(1):63-64
目的探讨单纯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至2015年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浅前房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眼压完全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眼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浅前房发生率,控制术后眼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罗康生 《现代保健》2011,(20):43-44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及5-FU的临床效果。方法小梁切除术中制作好巩膜瓣后,将浸透25mg/ml的5-FU棉片敷贴于巩膜瓣下5min,大量生理盐水冲洗,作小梁切除及虹膜根部切除,10—0丝线作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深度、结膜滤过泡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前房形成平均时间1.2d,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96.5%,远期平均眼压(15.2±1.7)mmH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及5-FU,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降眼压效果好,是一种较理想的抗青光眼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王三红 《健康天地》2010,4(2):41-41
目的:评价低浓度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在原发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将58例82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38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MMC组32例44眼于常规小梁切除术中巩膜板层剥离片下应用0.2mg/ml MMC棉片,放置2分钟后取出冲洗,继续其余手术步骤,术后处理2组基本相同。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眼压稳定情况及滤过泡形成维持状况等指标,结果:MMC、组手术成功率为95.4%,显著高于对照组81.6%(P〈0.05)结论:低浓度MMC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有效减少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通道瘢痕的形成,提高小梁切除的成功率及延长滤过泡的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填充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治的12例(12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在施行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填充术,术后观察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结果术后眼压稳定,视力无明显变化,功能性滤过泡形成良好,并发症仅为早期浅前房和低眼压。结论羊膜填充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82例(89眼)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并进行分析.结果 82例(93眼)发生浅前房15只眼,发生率16.1%,其原因主要为术后滤过过强10眼,占10.7%,结膜瓣渗漏3眼,占3.2%,脉络膜脱离1眼,占1.1%,恶性青光眼1眼,占1.1%.采用保守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后前房均形成.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主要并发症为低眼压性浅前房,滤过过强是最常见的原因.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结膜瓣渗漏、恶性青光眼等引起的浅前房亦不容忽视,故应针对不同病因及时作出相应处理以形成前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异常滤过泡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49眼)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异常滤过泡发生、治疗情况和随访1年恢复情况.结果 49眼术后异常滤过泡进行及时药物、眼球按摩、针刺分离和手术修复等治疗,47眼(95.92%)异常滤过泡转化为功能性滤过泡.结论 术后密切观察滤过泡,对异常滤过泡早期发现并及时正确治疗,可使绝大部分异常滤过泡转化为功能性滤过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小梁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变化和治疗后的浅前房发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眼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浅前房发生率为8.3%(5/60),并发症发生率为6.67%(4/60),以上指标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传统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更好,能够降低患者眼压,减少浅前房发生率,手术的成功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医疗病例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羊膜和丝裂霉素C(MMC)用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方法对28例(48眼)施行标准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和术中一次性应用MMC(浓度为0.2~0.4 mg/ ml,时间24分钟)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的观察及护理对策,术后做好眼部护理和主要安全问题的护理,认真细致地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施以正确的出院指导。结果手术成功率: 两组的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均高于标准小梁切除术,两组之间的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羊膜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浅前房,MMC引起的并发症有薄壁滤过泡、术后浅前房、滤过泡渗漏、持续性低眼压、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等。结论羊膜与MMC应用于小梁切除术中,均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长期保留功能性滤过泡,恰当应用,可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年来本院30例(30眼)的各种类型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MMC),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同时对照组35例(35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中不放置MMC棉片.结果 术后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者,MMC组28眼占93.3%,对照组30眼占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MMC组28眼占93.3%,对照组28眼占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浅前房的比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无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MMC能有效防止滤过泡的粘连,降低眼压,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30例422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0.4g·L^-1。对术后浅前房100例(116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统计。结果本组330例422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均下降,发生浅前房100例116眼。原因:房水滤过过强58眼,结膜瓣渗漏30眼,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0眼,恶性青光眼8眼。保守治疗88眼,手术治疗28眼。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后浅前房较常见,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30例422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0.4g·L-1。对术后浅前房100例(116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统计。结果本组330例422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均下降,发生浅前房100例116眼。原因:房水滤过过强58眼,结膜瓣渗漏30眼,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0眼,恶性青光眼8眼。保守治疗88眼,手术治疗28眼。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后浅前房较常见,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小梁切除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1月本科室收治的93例(135眼)行小梁切除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结果:93例(135眼)术程顺利,经耐心周到的护理和术后准确、及时的抗炎、止血等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心理应激反应,22眼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11眼浅前房伴低眼压,10眼暂时性高眼压,1眼出现脉络膜脱离,经及时发现积极治疗护理,全部得到有效控制。术后随访3个月,眼压降至(15.94±6.05)mm Hg(1 mm Hg=0.133 kPa),与术前眼压(48.12±7.29)mm 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33,P〈0.05),视力无进一步下降,视野无进一步缩小。93例完全成功率为71.1%(96/135),部分成功率为12.6%(17/135),总成功率为83.7%(113/135)。结论:术前的心理护理和术后并发症护理是小梁切除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青光眼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带深巩膜床切除的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45例(151眼),其中85例(91眼)行带深巩膜床切除的改良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60例(60眼)行经典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视力变化、眼压、滤过泡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术后1个月视力<0.1、0.4~ 0.5、>0.5眼数比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0.3眼数比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1个月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眼压为(29.6±4.1) mmHg(1 mmHg=0.133kPa),术后12个月眼压为(13.1±4.9) mmHg,降低幅度为(16.6±5.0) mmHg;对照组术前眼压为(30.4±6.3)mmHg,术后12个月眼压为(18.9±3.0) mmHg,降低幅度为(10.4±4.0) mmHg,两组术后眼压及眼压降低幅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Ⅰ型和Ⅱ型)77眼(84.6%,77/91),对照组为51眼(85.0%,51/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8眼发生一过性低眼压,对照组5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深巩膜床切除的改良小梁切除联合手术治疗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较常规方法能更好地降低眼内压,未增加术中风险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荀红 《现代保健》2014,(22):77-79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10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角膜散光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观察组视力、眼压和角膜散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有效控制眼压,提高患者视力,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00例(142眼)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及角膜散光情况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显著,可明显控制患者眼压,提高视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可调节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0年5月~2002年5月收治的首次接受滤过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79例(91只眼)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9例(48只眼)进行标准小梁切除术,40例(43只眼)进行可调节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并在术后根据眼压水平、前房情况、滤过泡形态适时拆除巩膜缝线,于术后第2d、1周、1月、3月、1年检查并比较两组的眼压、滤过泡、前房情况、视力。结果两种术式都可以有效地控制眼压;进行巩膜调节缝线组患者术后浅前房、低眼压的发生均低于标准术式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2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眼压的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在早期可调节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减少术后超滤过引起的浅前房和低眼压等并发症,增强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于治玲 《现代保健》2014,(16):16-18
目的:对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其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月本院眼科收治的136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6个月患者的视力、前房深度与眼压的情况,并观察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经过6个月的随访,两组手术后的视力、眼压、前方深度均明显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术后的视力、前房深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没有出现大出血、虹膜损伤、继发恶性青光眼及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具有临床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眼科2009年3月至2012年8月收入的白内障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250例)和对照组(250例)。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则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观察对比术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眼压的下降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虽然观察组6.4%的并发症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的3.2%,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能较为有效地缓解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视力,降低眼压,而且不会增加并发症,保障了患者的健康,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