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孙小淳 《现代养生》2014,(24):65-65
目的:探讨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手术创伤比较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曹阳 《现代保健》2011,(17):54-55
目的探讨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有效性和安全忭。方法对13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行B型超声联合官腔镜电切术治疗,且术后定期随访。结果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肌瘤,手术时间10-70min,术中出血量10~200ml。术后随访6-48个月,0型、I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后满意率均达100.0%,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结论B型超声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是目前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陈丽娟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917-1918
目的:观察宫腔镜双极电切除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宫腔镜双极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总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双极电切除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具有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在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妇产科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对象分为观察组85例(包括宫腔镜治疗组50例、腹腔镜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开腹治疗)35例。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1%,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宫腔镜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安全,出血量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大肌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30例子宫黏膜下大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直接行宫腔镜电切术,观察组先采用HIFU治疗,1个月后再行宫腔镜电切术。比较两组宫腔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灌流量出入差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83.93±24.65)min、(39.93±10.15)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0.47±109.85) mL、(60.47±37.21) mL;灌流量出入差分别为(561.33±288.94) mL、(187.53±89.24)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腔镜电切术无1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有3例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HIFU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大肌瘤能克服单一手段的局限性,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濮玉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42-6143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某院临床诊断为子宫黏膜下肌瘤的58例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手术全程顺利,手术时间在10~46 min之间,出血量为10~90 ml,术后6h常规拔除尿管均可自行排尿,术后24 h之内均完全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在5~7 d出院. (2)术后评价治疗整体满意率为96.55% (56/58),0型黏膜下肌瘤治疗满意率均为100% (38/38),Ⅰ型黏膜下肌瘤治疗满意率92.86% (13/14),Ⅱ型黏膜下肌瘤治疗满意率83.33% (5/6). (3)术中及术后未发生1例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 宫腔镜下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疗效满意,手术安全、可靠,术中应注意严格选择适应症及提高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子宫黏膜下肌瘤经宫腔镜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M)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经宫腔镜采用PKRM治疗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9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之上行综合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13.3%(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PKRM予以综合手术护理配合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取2010-2015年该院收治的12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肌瘤类型分为0型(A组,56例)、Ⅰ型(B组,42例)和Ⅱ型(C组,2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治疗,统计分析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治疗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方面,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满意度方面,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的疗效确切,尤其适用于0型和Ⅰ型患者,具有术后并发症少、身体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GnRH-a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兴宁市人民医院妇科行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术前GnRH-a预处理组(予2次GnRH-a预处理后再进行手术)和对照组(入选后直接进行手术)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灌注液使用量、术中并发症、术中肌瘤完全切除率、术者对手术的难易程度及满意程度的VSA评分等指标的差异;术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症状改善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前予GnRH-a预处理组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灌注液使用量、降低手术难度、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a预处理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肌瘤完全切除率、术后6个月异常阴道流血症状的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GnRH-a预处理可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前提下降低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手术难度,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间41例子宫粘膜下肌瘤经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92例子宫肌瘤开腹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情况。结果本组41例宫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方面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4~24个月,有效率100%。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子宫粘膜下肌瘤治疗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运用。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7月本院妇科收治的125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两组腹腔镜手术治疗、宫腔镜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卵巢功能无明显变化,且组间差异不显著;观察组术后恢复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治疗中,宫腔镜手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较小,且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固微创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热凝固器,将射频定点介入到子宫肌瘤病灶内,使病变组织热凝固坏死、吸收,对80例单发子宫肌瘤患者在超声监测下射频治疗观察肌壁间肌瘤40例,黏膜下肌瘤32例,浆膜下肌瘤70%突向肌壁间肌瘤8例的治疗效果。结果治愈55例(68.8%),显效16例(20.0%),有效6例(7.5%)。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和)达96.3%,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此技术安全性高、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不影响卵巢功能,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保留子宫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3.
吴文丹 《现代保健》2013,(20):11-12
目的:研究对比非脱垂大型子宫阴式子宫切除术与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例非脱垂大型子宫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分别行阴式和腹式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基本情况以及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明显更少,且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要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术后使用镇痛药比率为20.0%;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使用镇痛药比率为76.0%;观察组整体手术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脱垂大型子宫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继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中黏膜下子宫肌瘤约占10%~15%。黏膜下子宫肌瘤使宫腔形态变形,是导致育龄期女性不孕、流产、产程延长及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宫腔镜电切术由于操作简单、出血少、并发症少,是黏膜下子宫肌瘤首选的治疗方法,但作为一种创伤性操作,黏膜下子宫肌瘤大小、手术时间、膨宫压力、膨宫介质及术后宫腔粘连等因素均会影响术后妊娠,可通过术前预处理缩小肌瘤的大小、降低宫颈损伤的概率,术中减少子宫内膜损伤、降低机体流体过载发生率,术后各种措施预防宫腔粘连的发生及严密随访等方法减少手术对妊娠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宫腔镜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TCRM)前进行缩宫素预处理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5年2月至2009年10月在本院妇产科诊断为黏膜下子宫肌瘤并接受宫腔镜TCRM的患者共计12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采用宫腔镜TCRM前是否采用缩宫素预处理将其分为预处理组(n=60,采用缩宫素预处理)与对照组(n=62,未予缩宫素预处理).预处理组术前肌内注射缩宫素3 d后再行TCRM,对照组则直接行TCRM.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液体吸收量及术后住院天数等,并随访研究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及术后妊娠情况(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平均年龄、中至重度贫血发生率、不良孕产史发生率及一般临床症状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预处理组术前经缩宫素处理后可缩短平均手术时间,减少液体吸收量及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随访(22.35±1.34)个月时,其月经量改变及不规则阴道流血症状改善率、术后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缩宫素预处理组残余肌瘤的复发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RM前应用缩宫素预处理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中液体吸收量,并可降低残余肌瘤的复发率,但是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尚需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6.
宫腔镜双极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239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宫腔镜双极电切除治疗239例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行宫腔镜下双极电切除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23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0型126例,Ⅰ型72例,Ⅱ型41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宫腔镜下双极电切术进行治疗,对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0型和Ⅱ型与Ⅰ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32,P>0.05)、Ⅱ型手术时间明显长于0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68,P<0.05);出血量及住院时间:0型和Ⅰ型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Ⅱ型、住院时间明显少于Ⅱ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982,t=-11.6916;P<0.05);术后随访3个月,3种类型子宫黏膜下肌瘤经过治疗后,肌瘤残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1267,P<0.05);0型和Ⅰ型痛经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6%和95.83%,与Ⅱ型68.2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6869,x2=16.3021;P<0.05)。结论:宫腔镜下双极电切术对于0型及Ⅰ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疗效好,出血量少,恢复快,术前肌瘤分型对于估计手术难、易程度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悬吊式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术后子宫肌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30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行悬吊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65例(悬吊组),行传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65例(对照组),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持续发热时间、腹腔镜引流量等指标,同时评价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复发因素。结果悬吊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腹腔镜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53.5±20.9)min比(100.8±26.7)min、(92.7±18.9)ml比(168.4±19.6)ml、(94.3±13.8)ml比(186.5±24.7)ml],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8%(2/65)比33.85%(2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0例随访1—3年,共38例复发,复发率为29.23%(38/130),其中对照组发生近期(术后3—6个月)复发3例,悬吊组无近期复发。初潮年龄≤13岁、多发肌瘤、手术时年龄〈35岁与复发有关(P〈0.01或〈0.05)。结论悬吊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操作快捷安全、预后效果显著、疼痛程度轻微、肌瘤切除彻底、住院周期短、近期复发少等优势。另外,初潮年龄≤13岁、多发肌瘤、手术时年龄〈35岁与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8.
沈春辉 《医疗保健器具》2014,(12):1573-1574
目的 探究宫腔镜联合腹腔镜修补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8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实验组患者予以宫腔镜联合腹腔镜修补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经阴道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且临床效果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手术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宫腹腔镜手术更具优势,如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更快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多发性子宫肌瘤腹腔镜改良剔除术与传统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多发性子宫肌瘤(4个≤肌瘤数目≤10个)患者42例,其中改良腹腔镜剔除术21例(A组),传统腹腔镜剔除术21例(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术后住院时间、肌瘤遗漏率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手术时间、肌瘤遗漏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与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子宫肌瘤,特别是直径小于2cm的肌壁间肌瘤,术中定位困难,寻找肌瘤时间长,小肌瘤容易被遗漏,改良后的手术方法解决了肌瘤的定位难题,减少了手术时间及术中肌瘤遗漏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诊断为输卵管性不孕2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宫腹腔镜治疗的10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104例接受药物等非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在诊断治疗后2年内的妊娠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术后1年宫内妊娠率41.3%(45/109),术后2年宫内妊娠率10.1%(11/109),术后2年内异位妊娠率7.3%(8/109);对照组自诊断该疾病起1年宫内妊娠率5.8%(6/104),2年宫内妊娠率1.9%(2/104),2年内异位妊娠率4.8%(5/104)。两组术后宫内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行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妊娠率,且术后1年内妊娠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