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讨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riod mi-crocarcinoma,PTMC)的手术方式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术后短期的常见并发症。方法:分析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手术治疗的60例PTMC I期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患者的临床病历。结果:60例I期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患者中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31例,全甲状腺切除17例,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叶大部分切除12例。清扫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3.3%,淋巴结转移与病灶浸润包膜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病灶大小、数目多少无关(P0.05)。无术后永久性并发症发生,随访15~24个月,1例术后半年出现转移,再次行患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余病例未发现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单侧病灶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双侧病灶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并常规I期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一种有效术式,同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2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并经过病理证实为PTMC的10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术前甲状腺彩超敏感率为85.7%,细针穿刺针吸细胞学活检阳性率66.9%,65例行患侧甲状腺+峡部甲状腺全切除,30例行患侧甲状腺全切除+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10例行甲状腺全切除,全部患者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所有患者随访1~8年,仅1例复发。结论甲状腺彩超在甲状腺微小癌的术前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腺叶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可作为主要的手术方式,术后内分泌治疗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术中切除范围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9年7月收治46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单侧33例,27例采用患侧腺叶加峡部全切除及对侧大部切除,2例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2例患侧腺叶全切除,1例腺叶次全切除,1例腺叶大部切除.双侧13例,11例腺叶全切除,2例患侧腺叶加峡部及对侧次全切除,单、双侧淋巴结肿大者均行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术,无淋巴结肿大者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46例术后2例单侧喉返神经损伤,6个月后恢复正常,无甲状旁腺损伤.42例随访6个月至7年,2例复发,二次手术治疗,未发现远处转移及PTMC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PTMC临床漏诊率较高,术前仔细触诊,超声检查,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和术中认真探查可疑结节有助于提高微小癌的诊断率,同时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决定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在临床颈侧淋巴结阴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临床颈侧淋巴结阴性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患侧甲状腺、峡部切除及对侧甲状腺腺叶次全切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长期随访.结果 24例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48例未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随访1.5~4.5(3.4±1.1)年,4例患者出现喉返神经麻痹,均在4个月内恢复正常.4例患者术后第3年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余患者均未见转移.结论 临床颈侧淋巴结阴性PTMC患者易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对临床颈侧淋巴结阴性PTMC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可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在颈侧淋巴结阴性(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cN0期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同时术后进行长期随访。结果6例患者术后病理示Ⅵ区淋巴结转移,余12例未见Ⅵ区淋巴结转移。随访时间0.5~6.0(3.5±1.2)年,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予以对症处理后,3个月内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后第3年发现Ⅵ区淋巴结转移,余患者均未见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cN0期PTMC患者易出现Ⅵ区淋巴结转移,因此预防性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对cNn期PTMC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改善患者预后及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微小癌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超声征象,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对最大直径≤1.0cm的甲状腺结节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PTMC的发生率与甲状腺结节单发或多发关系不大;声像图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周边无声晕、低回声、回声不均匀、实性结节,内可见微小钙化,颈部淋巴结肿大,内部血流信号为主。结论:超声对PTMC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双侧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频率及方式,提供最佳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分析2006年3月至2008年8月58例双侧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的性状,颈部淋巴结转移频率、方式及外科治疗.结果 58例患者中行双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44例.一侧腺叶全切除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14例.颈中央区(Ⅵ区)淋巴结清扫加双侧颈内静脉淋巴结链(Ⅱ、Ⅲ、Ⅳ区)切开探查47例,颈Ⅵ区淋巴结清扫加单侧颈部淋巴结清扫10例,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1例.患者肿瘤平均直径为(6.28±2.23)mm,共26例(44.8%)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双侧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具有明显颈部淋巴结转移倾向(P<0.05).88.5%(23/26)患者仅有颈Ⅵ区淋巴结转移,3.8%(1/26)发生颈内静脉旁Ⅱ、Ⅲ、Ⅳ区跳跃性转移;7.7%(2/26)发生颈Ⅵ区伴其他区域转移.结论 双侧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具有很高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颈Ⅵ区是淋巴结转移好发部位,对于双侧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应进行常规颈Ⅵ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侧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分析136例cN0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PCR方法对其石蜡包膜组织检测BRAFV600E基因突变.结果 136例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8.2%(52/136),BRAFV600E基因突变率44.9%(61/136).单因素分析显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BRAFV600E基因突变、包膜侵犯有关(P<0.05),与肿瘤直径的相关性接近显著水平(P=0.05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RAFV6600E基因突变、包膜侵犯是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对于BRAFV600E基因突变、包膜侵犯者,应该常规清扫中央区淋巴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52例,行一侧腺叶全切除+对侧近全切除术3例.结果 双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中,5例均见双侧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100.0%(5/5);单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中,9例见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81.8%(9/11).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1例见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25.0%(1/4);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14例见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66.7%(14/21).术后随访0.5~12.9年,53例无瘤生存,2例伴远处转移者也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为多发癌,宜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应结合患者的肿瘤分期,考虑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其分为转移组(n=29)和无转移组(n=71)。患者均采用高频超声诊断,分析其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的结节数目、结节形态、结节回声、结节边界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组结节直径≥5 mm、内部微钙化、侵及被膜占比均高于无转移组(P<0.05)。10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经病理检查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29例,无转移71例;经高频超声检查结果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28例,无转移72例。高频超声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5.00%。结论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甲状腺癌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甲状腺癌首选手术治疗,术后终身行甲状腺激素治疗。手术范围一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加中央区淋巴清扫。确诊有淋巴转移,行功能性淋巴清扫术,手术技巧熟练及无手术禁忌可保留颈丛神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衡水市教师甲状腺结节流行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某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该市教师2 863例健康检查资料及问卷调查,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甲状腺结节总患病率为31.68%(907/2 863),其中男性患病率25.85%,女性患病率35.93%,女性明显高于男性(χ2=32.779,P=0.000)。2共检出甲状腺结节患者907例,甲状腺结节大小在2 mm×1 mm~80 mm×87 mm之间。多发515例(56.78%),单发392例(43.22%);双侧428例(47.19%),单侧479例(52.81%),其中右叶256例(28.22%),左叶223例(24.59%);实性613例(67.59%),囊性140例(15.44%),囊实性86例(9.48%),伴钙化68例(7.50%),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呈现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趋势χ2=92.852,P=0.000),〉60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达到46.31%,每一年龄段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P〈0.05)。4中专及大学教师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男性教师相比,女性教师更易患甲状腺结节(OR=1.939,95%CI=1.622~2.318);随年龄增长罹患甲状腺结节的风险增加(OR=1.388,95%CI=1.299~1.483);睡眠差(OR=1.999,95%CI=1.647~2.426)可能是罹患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结论]衡水市教师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高,存在性别、年龄效应修饰作用,睡眠差可能是罹患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倡导教师健康工作、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可能对预防甲状腺结节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联合131I核素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6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诊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5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55例患者均采取甲状腺全切手术治疗,术后均接受甲状腺激素和131I核素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50例患者为首次接受手术治疗,5例为第二次手术治疗,手术并发症主要为喉返神经损伤9例、永久性声音嘶哑2例、低钙血症抽搐3例,有14例患者同时接受改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3个月、6个月,患者的血清肿瘤抑制基因(P53)、细胞凋亡信号受体(F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高于术后即刻(P0.05),细胞周期素E(Cyclin E)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术后即刻(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患者的血清P53、Fas、TNF-α、Cyclin E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随访,失访5例,5年复发率4.00%(2/50)、远处转移率2.00%(1/50),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41个月时复查出现复发,1例于56个月时出现转移。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取手术联合131I核素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能降低Cyclin E蛋白水平和提高血清P53、Fas、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任新翠 《现代保健》2012,(32):90-91
目的:分析甲状腺恶性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近期在笔者所在医院选择手术治疗的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7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回顾性分析甲状腺恶性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率为72.2%,误诊率为27.8%;其中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7例(77.3%),甲状腺腺瘤3例(13.6%),其他2例(9.1%)。甲状腺恶性结节超声检查主要依赖于对结节形态特征的评价,主要包括:边界、回声、内部回声结构、钙化特点以及结节内部血流情况等,恶性结节的主要特点为边界不清、低回声、内部为实性结构、无钙化或微钙化、结节内部血流丰富。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根据各项超声检查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iR-34b基因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MS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0月一2013年1月本院治疗的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组织标本(实验组)和42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瘤旁组织标本(对照组),检测两组miR-34bmRNA表达(实时定量PCR法)及miR-34b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甲基化特异性PCR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miR-34bmRNA相对平均表达量(O.84±0.04),miR-34b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71.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分期和包膜浸润之间,甲基化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存在淋巴结转移甲基化率(88.5%)显著高于不存在淋巴结转移(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34b基因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与PTC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系,建议临床深人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家族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家族性PTMC 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率为100%,随访时间9~13个月,平均10.8个月.无复发及死亡病例,未发现远处转移.8例患者中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其中可触及肿大淋巴结且病理证实为癌转移1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但病理证实为癌转移1例,均转移至同侧,均发生在颈深上组淋巴结.腺叶多发结节2例均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单发结节6例未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例.结论 PTMC多数在良性结节术中或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家族性发病罕见.术前触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中探查及冰冻切片对提高PTMC的诊断非常重要.对甲状腺肿瘤高发区患者的亲属进行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患侧腺叶切除术作为常规术式以避免二次手术.应根据PTMC的临床特征,选择不同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