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4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作超声心动图检查表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4例AD患者经TTE诊断,诊断出46例,准确率85.1%。结论超声检查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特点解剖变化,可出现假阳性,应结合彩色多勒超声诊断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4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作超声心动图检查表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4例AD患者经TTE诊断,诊断出46例,准确率85.1%。结论超声检查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特点解剖变化,可出现假阳性,应结合彩色多勒超声诊断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李忠慧  田辉 《现代保健》2011,(34):89-9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手术确诊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撕裂的内膜、累及的范围、分辨真假腔及破口的位置,并能对主动脉夹层进行细分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成为临床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新豫 《现代保健》2011,(12):17-18
目的研究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的发病原因,并分析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对该病诊治的意义。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4例AD患者,分别对胸片、MRI、CTA及DSA进行检查,分析其误诊情况,并针对检查和确诊结果采取临床治疗。结果全部患者中,16例病愈出院,4例患者于住院4周病情稳定后至上级医院行主动脉支架置人术成功,4例住院期间死亡,对患者进行随访,1年内有2例因血压控制不佳,再次发生夹层,死亡1例。结论主动脉夹层死亡率离,早期诊断足治疗关键,MRI、CTA及DSA检查有助于确诊,在内科治疗基础上采取介入或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超声检查对32例AD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32例其中29例经超声确诊为AD,超声漏诊3例,敏感性90.6%,特异性100%。结论超声检查对诊断AD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主动脉成像在主动脉夹层(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AD患者均接受MSCT主动脉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主动脉成像诊断AD的价值。结果 MSCT主动脉成像检出AD分型、 AD破口率、破口平面主动脉直径与DSA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主动脉成像示夹层血栓57例(71.25%),动脉壁钙化9例(11.25%); DSA检查未检出血栓与钙化。结论 MSCT主动脉成像在准确诊断AD分型、破口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能显示夹层血栓及动脉壁钙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早期诊断线索和方法,选择合理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5月4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患者发病特点,早期选择合理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快速诊断,尤其增强螺旋CT、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符合率最高。本组患者内科保守治疗32例,外科人丁血管置换术12例,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术4例,治愈30例,死亡18例。结论对于AD患者早期快速诊断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平扫、胸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在主动脉夹层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后接受CT平扫、胸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以急诊手术结果或主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图像质量、伪影情况、分型诊断情况,真假腔、破裂口判断情况。结果:急诊手术或主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证实AD的35例,其余25例患者为其他疾病。CT平扫诊断结果显示AD诊断正确的患者22例,非AD诊断正确的患者21例,灵敏度62.86%(22/35),特异度84.00%(21/25),符合率71.67%(43/60)。胸腹部CTA诊断结果显示AD诊断正确的患者32例,非AD诊断正确的患者25例,灵敏度91.43%(32/35),特异度100.00%(25/25),符合率95.00%(57/60)。胸腹部CTA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均显著高于CT平扫,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腹部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中诊断效能好,有较好的图像质量,帮助患者及早检出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主动脉夹层误诊的原因,加强对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年1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分别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胰腺炎、泌尿系结石,死亡2例。结论:临床医师应该加强对该病的早期诊断,以减少误诊或漏诊,降低死亡率,最大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心电图表现. [方法]对117例AD患者心电图进行分析. [结果]83例患者心电图异常. [结论]AD患者的心电图无特异性,但对症状相似的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尤其是内膜破口、直径、假腔的范围及受累血管的显示。方法:对6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其影像信息进行后处理后再现,分析相关影像特点。结果:参考DeBakey分型,60例患者中Ⅰ型12例,Ⅱ型6例,Ⅲ型42例。其中3例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2例合并腹主动脉瘤样扩张,32例伴发胸腔或心包腔积液,18例假腔内有附壁血栓形成,17例合并明显的肾缺血,11例右半肠管缺血,2例左半肠管缺血,2例合并一侧下肢动脉闭塞。破裂口检查率为93%,影像诊断临床符合率为91.3%。结论:多层螺旋CT造影检查可明确主动脉夹层诊断、分型、受累范围及脏器累及情况评估和术后评估,对临床诊断的明确、手术方式制定及术后评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围手术期临床观察重点和护理体会。方法:34例De 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采取严密的监护措施。结果:34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生活,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De 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早期诊断和及时恰当的治疗、围手术期严密监护和精心护理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苟小军  李强 《现代保健》2014,(11):136-138
目的:回顾性总结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适应证、疗效和经验体会。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13年3月本院胸心外科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心脏超声等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相关的评估,术中在DSA引导下采用覆膜血管支架封堵夹层原发破口,术后随访CTA。结果:42例移植物均成功释放。1例因手术中发现右侧股动脉细小,未能植入22#覆膜支架血管,给予保守治疗;1例因为术中见左椎动脉优势型,中途停止手术,改为血管置换、象鼻支架支架置入术。全组患者死亡1例;1例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术后发生内瘘3例(包括1例术后并发主动脉食管瘘而死亡);术后出现截瘫1例;1例再发主动脉夹层。其余随访患者术后未出现与动脉瘤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总体生存质量较好。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随访;主要优点在于安全有效、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内瘘是该疗法的主要并发症,其预后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D-二聚体在高危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并明确诊断为高危性胸痛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44~78岁,平均(62.43±5.28)岁;体重指数(18.26~24.37)kg/m2,平均(21.34±0.98)kg/m2。统计高危性胸痛中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的发生占比情况,测定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120例高危性胸痛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共53例(44.17%),主动脉夹层共38例(31.67%),肺栓塞共29例(24.16%)。肺栓塞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高于主动脉夹层与急性心肌梗死,且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高于急性心肌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清D-二聚体在不同病因所致的高危性胸痛中的水平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表达较低,呈轻度升高,在肺栓塞患者中升高趋势最为显著,故临床上可通过检测高危性胸痛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来鉴别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平扫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CT血管造影(CTA)进行对比。方法:回顾分析某医院2008年2月至2011年6月主动脉夹层32例。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后进一步行CTA检查(15例夜间急诊患者先行平扫后于次日进一步CTA检查,其余患者均平扫后紧接着行CTA检查),并进行比对。结果:32例主动脉夹层中21例典型主动脉夹层,11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壁内血肿)。按Stanford分型,A型10例,B型22例。21例典型主动脉夹层中20例平扫可见撕裂内膜片,1例仅见主动脉增宽,增强可见内膜片分隔真假腔内均有对比剂进入,其中内膜钙斑随撕裂内膜移位2例。11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平扫见主动脉壁呈半月形或环形高密度增厚,厚度≥5 mm,增强血肿内无对比剂充盈,呈半月形或环形低密度影。其中7例内膜钙化内移,3例内膜渗漏,5例穿透性溃疡。该组病例中15例伴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并发4例心包积液,24例胸腔积液。结论:主动脉夹层的确诊需要CT增强,但对于受各种条件所限,患者不能及时行CT增强时,CT平扫可以提示主动脉夹层存在,及时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A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弓杂交修复术后远端夹层形成的原因及再治疗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9月本科收治的3例A型夹层行主动脉弓杂交修复术后患者,术后常规复查发现支架远端出现新发破口,均再次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结果:随访至2013年9月,3例患者未再出现新发破口,真腔均完全打开,假腔未见显影。结论:主动脉弓杂交修复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作为一种新兴术式较传统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术相比能明显简化手术,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但随着手术例数逐渐增多,其远端夹层形成作为严重并发症不容忽视,提示该术式尚需进一步完善及更多临床验证,而腔内治疗仍可作为再次修复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7例经DSCT血管成像诊断的各种主动脉病变资料,利用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T)技术重组图像,判定主动脉病变情况,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对照。结果:双源CT血管成像良好的显示了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其他病变。14例主动脉夹层,MPR较好地显示夹层和血栓范围以及弓部血管受累情况;表面覆盖显示(SSD)见内膜片螺旋状剥离,可以区分真假腔,20例主动脉瘤,SSD清晰显示动脉瘤的范围和周围血管的关系;MPR显示壁内血栓的范围;MIP则显示了血管壁的钙化和血管内支架的位置及支架周围情况。MPR较好显示了假性动脉瘤与管腔的关系及动脉破口,主动脉壁内血肿4例,大动脉炎3例,主动脉缩窄3例,主动脉粥样硬化7例,正常6例。与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对比,结果基本相近。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是评价主动脉病变较好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聂新强  王安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4028-4029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及基层医院对该病的诊治方法.方法 通过对本院内科自2005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46例主动脉夹层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中男32例,女14例,男女比为2.29:1,年龄分布29~83岁,中位年龄53岁.结论 对突发性剧痛难忍,镇痛药疗效差者无论血压高低,均应考虑到主动脉夹层可能,尤其是疼痛部位从上至下转移者,要重视普通胸片上主动脉异常增宽的征象及心脏B超的提示,及时作CTA即可确诊,处置上及时控制血压和减慢心率镇静和卧床休息,是十分重要的方法.适时转运至上级医院治疗可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