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徐俊红 《药物与人》2014,(10):258-259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糖尿病(AOSC)患者手术后的治疗爱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肝胆外科因急性化脓性胆管炎需手术的糖尿病患者120例进行资料回顾,术后控制血糖、补液,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厦护理。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所接受的护理干预不同,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一般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60例,针对患者在不同阶段的病情特点和体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患者在不同阶段的临床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对糖尿病合并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总结护理方法以减少死亡率。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7月来我院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糖尿病的1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例,然后观察组对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各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对照组:3例术后伤口裂开,7例由于休克、多器官衰竭、胆道大出血死亡,2例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患者在一般情况,伤口愈合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组,住院天数方面,观察组为(7.1±1.1)d,观察组为(10.1±2.2)d。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对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样性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之2016年9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94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47例,采取多样性护理干预形势进行,对照组47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临床对比后,发现实验组患者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中采用多样性护理干预措施,具有很好的效果,不仅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而且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在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从护理结果来看,观察组的血糖水平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于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较好,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探究护理对Ⅱ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影响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4年我院收治的36例Ⅱ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心理、饮食、运动及服药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经过针对性护理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Ⅱ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疾病恢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分析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化疗期间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3月到2016年4月我院收治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8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抽签法将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7.56%,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49%,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化疗期间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不良反应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穆树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480-5481,5483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减少急性胰腺炎合并心肌损害等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9月~2011年12月在某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者167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n=78)和对照组(n=89),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的掌握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3.6%、96.2%,显著高于对照组76.4%、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期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住院期间各种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张会英 《中国卫生产业》2014,(8):54+56-54,56
目的研究分析对再次剖宫产患者术中出血的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再次剖宫产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所采用的不同护理措施,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采用满意度测评量表评估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满意度评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6%,对照组为78.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再次剖宫产患者加强临床治疗期间的舒适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供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曹云丽 《药物与人》2014,(12):232-232
目的:探究急性脑卒中合并应激性溃疡性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患者44例,按数字法随机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90.9%,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68.2%.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急性脑卒中合并应激性溃疡性出血患者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在并发肺部感染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择在2014年9月-2016年9月这段时间内,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并发肺部感染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并发肺部感染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王嘉梅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399-140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96例结肠癌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按结肠癌围手术期护理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胃肠道及管道护理、病情观察、及有效的术后护理等措施。结果实验组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满意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魏美霞 《现代保健》2013,(22):65-67
目的:观察全自动化疗泵持续静脉输注5-FU(5-氟尿嘧啶)化疗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总结全自动化疗泵使用中的护理经验。方法:对70例使用全自动化疗泵持续静脉输注5-FU化疗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分组观察,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化疗期间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宣教。对两组患者化疗过程中的毒副反应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化疗期间出现的毒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化疗期间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化疗期间的各类毒副反应,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分析预见性护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便秘、脱住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2%,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7.8%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满意率8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骨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我院骨科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手术患者96例选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模式将96例患者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48)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n=48)护理模式为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6%,明显高于观察组22.9%,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3%,明显低于观察组95.8%,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黄丽娟 《现代保健》2014,(23):88-90
目的:总结分析优质护理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住院护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210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送,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观察比较两组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科室间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为0.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科室间满意度为99.05%、患者满意度99.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护送时间为(22.5±5.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2.1±6.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住院护送中具有积极意义,能显著降低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科室间满意度以及患者满意度,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选取某医院妇科接受剖腹产手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最新优质护理方法护理。结果: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可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并且也可以使意外情况的出现率降低,对手术的安全以及效果也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肝癌患者围术期护理需求,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对患者围术期的积极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1月诊治的肝癌疾病患者,共计80例.进行随机法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ERAS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肝...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晚期死胎引产产妇哀伤情绪的心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9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孕晚期死胎引产产妇62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心理恢复情况和对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疼痛评分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下降更加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6.78%,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晚期死胎引产产妇哀伤情绪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和疼痛程度,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并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燕 《药物与人》2014,(8):116-117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干预对妊高症产妇的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2012年02月-2014年0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妊高症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把这些产妇平均分成两组,一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是为对照组,另一组接受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是为观察组,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先兆子痫、子痫、难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不满意的患者有8例,较满意的患者有14例,非常满意的患者有20例,患者的满意度为80.9%。在观察组中,不满意的患者有2例,较满意的患者有10例,非常满意的患者有30例,患者的满意度为95.2%。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程度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在妊高症产妇中获得良好的疗效,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杨乙荣 《现代保健》2014,(17):102-10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期间住院就治的90例符合WHO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指导临床护理的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平均卧床及住院时间、平均医疗费用、心功能分级、心律失常发生率、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等。结果:循证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08±1.05)d、平均卧床时间为(2.98±0.76)d,平均住院费用为(5175.85±613.4)d,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12.22%)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健康知识达标率(95.56%)和患者满意度(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在给予循证护理后能够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心功能、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