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探讨带蒂皮瓣在手背软组织缺损的应用。对 2 6例手背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六种带蒂皮瓣修复 ,指背损伤用食指背岛状皮瓣、掌背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及带蒂随意皮瓣修复 ,手背用前臂骨间背动脉岛状皮瓣、尺动脉腕上支皮瓣、旋髂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结果表明应用带蒂皮瓣是修复手 (指 )背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拇指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时皮瓣的修复方法及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11月于本院治疗的50例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游离皮瓣修复组、局部皮瓣修复组、带蒂皮瓣修复组,并对比治疗效果。结果:12例游离皮瓣修复患者中有7例患者达到优,2例良,3例差,优良率为75.00%;11例带蒂皮瓣修复患者中有5例患者达到优,3例良,3例差,优良率为72.72%;27例局部皮瓣修复患者中有16例患者达到优,8例良,3例差,优良率为88.89%。三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皮瓣修复手术应根据拇指缺损的程度及医疗水平进行选择,最大限度地恢复拇指的功能及外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对比用筋膜蒂皮瓣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5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致肌腱、血管、神经、骨质裸露的1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两组分别采用筋膜蒂皮瓣修复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172例皮瓣成活良好,筋膜蒂皮瓣坏死5例,腹部带蒂皮瓣坏死3例,成活的皮瓣伤口愈合佳.全部患者术后3~12个月随访,筋膜蒂皮瓣术后患指耐寒程度、整体外观、屈伸功能、耐磨性及感觉恢复情况都较腹部带蒂皮瓣好(P<0.05),8例坏死皮瓣经换药、植皮愈合良好.结论 用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综合疗效优于腹部带蒂皮瓣.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和提高腹部带蒂皮瓣在手外伤伴软组织缺损应用中的修复质量。方法对89例手外伤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应用腹部带真皮下血管网带蒂皮瓣修复创面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腹部带真皮下血管网带蒂皮瓣治疗效果好,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腹部带真皮下血管网带蒂皮瓣是修复手外伤伴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手术操作不难,皮瓣成活率高,手术风险小,手术效果比较好,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普遍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腹部带蒂皮瓣在手外伤伴软组织缺损应用中的改良方法,提高修复质量.方法 对180例手外伤伴软组织缺损病例应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腹部带蒂皮瓣治疗效果好,皮瓣成活180例,8例发生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结论 腹部带蒂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亦存在不足处,经改良后,疗效得到更好发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游离皮瓣及带蒂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患者足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糖尿病足足部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观察1组患者给予游离皮瓣修复,对观察2组患者给予带蒂皮瓣修复,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6.67%)与观察1组患者(80.00%)相对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90.00%)与观察1组患者(83.33%)相对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应用游离皮瓣及带蒂皮瓣修复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创面均可获得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缺损应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治疗的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5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带蒂额肌皮瓣进行修复,实验组采取游离前臂皮瓣进行修复,比较两组修复后的创面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Ⅰ期愈合率53.3%、对照组40.0%,Ⅲ期愈合率10.0%、对照组24.0%,愈合不良率3.3%、对照组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63、6.328、8.459,均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缺损应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显著,能促进创面愈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7,(3):389-390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术对软组织缺损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穿支组和常规组,每组25例。常规组给予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术治疗,穿支组给予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穿支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术可有效提高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治疗疗效,有利于促进愈合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皮瓣和肌皮瓣修复治疗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并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期降低皮瓣修复手术方法的感染率,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感染患者161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81例为单纯采用植皮患者,根据创面情况选择腓肠肌、比目鱼肌、小腿前外侧、小腿外侧、小腿内侧、内踝上等6种皮瓣;选取80例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感染患者采用植皮加抗菌药物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6.3%,观察组为96.3%;两组患者在感染控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一般临床效果和近远期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瓣和肌皮瓣修复治疗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并感染的近远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腹部带蒂皮瓣和游离皮瓣修复手部感染创面及骨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38例手外伤后创面感染且骨外露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10例,Ⅰ组患者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治疗,Ⅱ组患者行足背游离皮瓣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Ⅰ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4.73%,Ⅱ组为63.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2.3±23.5)min,短于Ⅱ组(189.3±36.9)min;Ⅰ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9.5±3.2)d,长于Ⅱ组(19.4±1.2)d;Ⅰ组患者手术次数为(2.2±0.8)次,大于Ⅱ组(1.0±0.2)次;Ⅰ组患者总住院费用为(12 324.6±145.2)元,高于Ⅱ组(8734.2±45.6)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为52.63%,Ⅱ组为73.6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手外伤创面感染及骨外露的修复治疗,带蒂皮瓣术后成活率较高,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而游离皮瓣修复可实现外形和功能的良好恢复,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可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11.
苗卫华 《现代保健》2013,(23):26-28
目的:对小腿外侧皮瓣的切取进行改进并总结其在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经验和技巧。方法:2004年7月-2012年7月,应用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创面19例,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创面6例。其中8例将皮瓣内感觉神经与创面内感觉神经进行吻合。皮瓣面积最大27cm×12cm,最小9cm×5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出现动脉危象,经拆除蒂部缝线,局部注射利多卡因后危象解除。1例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经拆除蒂部缝线、抗凝、换药处理后成活良好。本组病例随访时间6个月~2年,皮瓣外形满意,质地耐磨,足踝部功能恢复好。吻合神经的皮瓣恢复部分保护性感觉。结论:小腿外侧皮瓣血管解剖恒定,厚薄适中,供区隐蔽,是修复足踝部创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介绍应用游离上臂外侧骨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并掌骨缺损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19例手部软组织及掌骨缺损的患者,设计带桡侧副动脉后支的肱骨下段骨皮瓣一期修复皮肤和骨缺损。结果 骨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优,移植骨块全部骨性愈合,手功能按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8例,良1例。结论 游离上臂外侧骨皮瓣切取方便,血供可靠且不损伤主要血管,是修复手部组织伴骨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可吸收敷料在足趾甲床、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足趾甲床、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趾甲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可吸收敷料(皮耐克)修复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敷料(皮耐克)修复足趾甲床、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比较跗外侧动脉皮瓣与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为两者的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10月,选取23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手指部软组织缺损10例;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部软组织缺损10例、手背部软组织缺损3例。结果本组23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1年,跗外侧动脉皮瓣与手部肤色、纹理接近,质地柔软、弹性良好、耐磨,外观较佳,对手指屈伸功能无影响,皮瓣两点辨别觉达5~8mm;术后3例供区植皮部分坏死,换药治疗7—21d后,2例愈合,1例行二次游离植皮,足部活动良好。腓动脉穿支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耐磨、皮瓣两点辨别觉达8—10mm,但较周围肤色稍深、纹理较疏松:术后4例因皮瓣臃肿行削薄手术;小腿供区9例仅留线状瘢痕,4例植皮成活良好对供区外观影响小,功能无影响。结论手部较小面积的软组织缺损采用跗外侧皮瓣修复外观及功能较佳,但足部供区植皮容易坏死应注意防范;腓动脉穿支皮瓣对供区损伤小,适宜修复手部中等面积的软组织缺损;根据手部软组织缺损部位及程度,选择适宜皮瓣修复,可以达到更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应用游离上臂外侧骨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并掌骨缺损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9例手部软组织及掌骨缺损的患者,设计带桡侧副动脉后支的肱骨下段骨皮瓣一期修复皮肤和骨缺损。结果骨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优,移植骨块全部骨性愈合,手功能按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8例,良1例。结论游离上臂外侧骨皮瓣切取方便,血供可靠且不损伤主要血管,是修复手部组织伴骨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杨波  金超 《现代保健》2013,(10):120-121
目的:探求手外伤带蒂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本院手外科2011年1月-2012年1月采用带蒂皮瓣修复手皮肤破损6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根据不同的皮肤损坏部位进行手术涉及的皮瓣的切取,观察术后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手功能优良率为63.3%,有效率为91.3%。结论:手外伤带蒂皮瓣修复加上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手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足内侧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比较,进一步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体的临床效果,为该皮瓣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不同类型的足跟部软组织损伤,23例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19例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后通过对两组皮瓣修复面积、皮瓣长、宽及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Enneking下肢功能评分系统、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采用SPSS13.0软件,利用两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修复创面大小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修复面积、修复皮瓣的长、宽均大于足底内侧皮瓣组(P〈0.05);在术后功能恢复评分上,两组在出院时及出院后,在运动、行走、日常生活能力、皮瓣感觉、外观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不仅能够单纯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同时在预后上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足部负重后局部发生溃疡及软组织坏死的几率,该方法操作较为简便,能够一期修复较大面积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近节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应用近节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30例(30指),其中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19 ~ 58岁,平均(36±12)岁。其中指腹缺损伴指骨外露12例,指尖皮肤软组织伴甲床远端及末节指骨远端少量缺损8例,指尖皮肤及甲床缺损5例,甲床大部分缺损伴末节指骨远端少量缺损5例。创面缺损范围为3.0 cm×1.5 cm ~ 2.0 cm×0.5 cm。按照指端缺损面积设计皮瓣大小,皮瓣蒂部为指桡背侧或尺背侧筋膜组织,旋转点最远不超过远指间关节平面,旋转皮瓣及蒂部180°逆行修复指端缺损,供区全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术后对皮瓣外形、感觉和手功能恢复等指标进行观察评价。 结果术后30例(30指)皮瓣25指顺利成活,5指术后起张力性水泡,拆线换药后表皮脱痂愈合。术后随访2~12个月,皮瓣修复外观及质地良好,患者对皮瓣及伤指外观满意,患指屈伸功能恢复良好,皮瓣感觉两点辨别率为4~12 mm。 结论近节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明确,切取灵活方便,不牺牲指固有动脉,是修复指端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