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手术室护士经常接触血液、体液及锐器,经常受到辐射和化学有害物质的污染,因此,手术室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1],如何增强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减轻有害因素对自身的危害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护对策,现总结如下。1职业暴露危险因素1.1生物性因素手术室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渗出物等,受病原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手术室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对手术室护士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及防护对策.方法 对医院2007-2009年手术室护士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50名手术室护士中37人发生过职业暴露,发生率为74.0%;共发生职业暴露315人次,主要原因有锐器刺伤,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低职称、低学历、低工作年限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职称、高学历、高工作年限护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意识淡薄,应加强全面性防护教育,建立并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将职业暴露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3.
赵文斌 《现代保健》2011,(1):183-184
目的 对手术室医务人员暴露乙肝病毒(HRV)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防护措施,降低血液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09年12月发生在手术室30例乙肝职业暴露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HBV职业暴露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采取处理措施,经6个月跟踪监测,未发现1例感染。结论手术室护士是易发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能够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正血源性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血液接触。手术室是一个工作压力大,节奏快,高度紧张的科室,由于科室的特殊性,手术室护理人员每天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比例,感染的风险均高于其他科室~([1-2])。为了有效地控制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血源性感染,探讨职业暴露相关因素及防护措施,我们对2016-2018年该院手术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室医务人员血源性暴露的风险和职业防护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本院手术室发生的98例次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血源性暴露情况,包括血源性职业暴露类型、操作环节、职业防护情况3个调查表,职业防护情况采取百分制评分,得分越高代表职业防护越好。结果98例次血源性职业暴露类型包括锐器伤63例次(64.29%)和暴露于血液/体液35例次(35.71%)。锐器伤中手术缝合针18例次(18.37%)、手术刀16例次(16.33%)、玻璃伤14例次(14.29%)、套管针8例次(8.16%)、注射针头7例次(7.14%)。皮肤暴露于血液/体液中24例次(24.49%),黏膜损伤11例次(11.22%)。手术室医生与护士职业暴露操作环节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室医生主要风险因素、血源性疾病感染途径、预防性接种评分明显高于护士,锐器伤原因评分明显低于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术室医务人员血源性暴露风险因素复杂,医生血源性暴露职业防护的总体水平高于护士,应提高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行为的执行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及认知情况。方法以本院手术室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8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职业暴露环节、暴露部位、职业暴露时检出患者病原体类型、职业暴露的原因。参考卫计委颁布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办法设计调查问卷,对职业暴露相关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生职业暴露的手术室医务人员中,护士占50.00%(42/84),明显高于医生[33.33%(28/84)]和麻醉师[16.67%(14/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生、护士、麻醉师职业暴露各环节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4例职业暴露的手术室医务人员中,存在病原体暴露的46例(54.76%),其中医生17例、护士22例、麻醉师7例。医生、护士、麻醉师职业暴露的原因主要为操作不规范和防范意识不足,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工作疲乏和意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室医务人员中对患者体液、血液等感染源的认知率为82.14%(69/84),对血源性暴露防护标准的认知率为67.86%(57/84),对隔离措施的认知率为86.90%(73/84),对潜在血源性感染疾病的认知率为80.95%(68/84)。结论手术室医务人员中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病原菌暴露以乙肝病毒为主;职业暴露主要原因为操作不规范和防范意识不足,应加强对医护人员血源性暴露防护标准的培训。  相似文献   

7.
当前,医护工作者正面临着严重职业暴露的危险,而医院手术护士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尤其是遇急诊手术或抢救患者时,容易忽略自身防护,常因工作紧张,难以按常规程序进行操作,更易发生锐器伤而接触血液、体液造成职业暴露,现将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总结如下:1防护对策 1.1加强防护意识,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应戴手套,接触有传染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时应做好防护措施,带双层手套、护目镜及脚套;对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检查报告未知的患者严格按照标准预防的措施进行操作[1]。  相似文献   

8.
手术相关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手术相关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情况,为制定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监测报告系统,调查手术相关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结果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共收到197名相关工作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报告。其中,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暴露41人,锐器伤156人。医生发生职业暴露的比率最高,达78.05%;工龄较短(0--10年)者发生职业暴露的比率占70.73%;眼睛的血液或体液溅污暴露达92.68%,92.68%的暴露物是血液;导致伤害的锐器中,缝合针占58.33%;暴露源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液占60.91%。对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及时进行相关干预,经追踪随访,无人因暴露而发生感染。结论应加强针对性培训,提高使用防护眼镜的自觉性,在手术室安装紧急洗眼装置,正确使用、传递和处理锐器,暴露后进行主动干预以降低暴露后感染的危险,保护广大医务人员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策略,降低手术室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3年7月两所三甲医院手术室103名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资料,选取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源性职业暴露源病原体构成和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处理措施,并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策略。结果 2 057名手术室医务人员中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103人,发生率为5.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无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认知、医院防护管理较差以及学历是导致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分析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职业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室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2015-2018年广安市广安区手术室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现状,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降低手术室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01/03,根据广安市广安区现有的医院数量、性质,结合本项目资金预算,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三级甲等、二级乙等和一级甲等医院各1家,以手术室的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职称、HIV职业暴露经过等资料,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3家医院手术室在2015-2018年间共发生职业暴露404例,其中发生HIV暴露34例(8.42%)。三级甲等医院发生HIV职业暴露18例(52.94%),二级乙等和一级甲等医院16例(47.06%)。手术室医生和护士发生HIV职业暴露分别为15例(44.12%)和19例(55.88%)。年龄<30岁、30~岁和≥40岁组医护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分别为15例(44.12%)、11例(32.35%)和8例(23.53%)。初级、中级和高级职称的手术室医护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分别为18例(52.94%)、6例(17.65%)和10例(29.41%)。HIV职业暴露环节中,锐器伤为主要暴露环节(88.24%)。暴露后,立即局部挤血+冲洗+消毒、立即局部挤血+消毒、立即局部挤血/冲洗、未立即处理的比例分别为73.53%、8.82%、11.76%和5.88%,且100%的手术室医护人员HIV暴露后均进行了血液检测和使用HIV用药程序预防治疗。暴露后未进行局部规范处理的原因主要为防护意识差、缺乏正规/严格的防护教育及工作繁忙。结论广安市广安区手术室医护人员存在一定比例的HIV职业暴露,需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加强个人防护措施以减少手术室HIV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6年10月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提高医务人员防范意识、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为主题,通过制定目标、分析原因、确定要因、制定措施、实施对策,遵循PDCA工作程序解决存在问题。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手术室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度明显提高、发生职业暴露人次减少。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范意识、降低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特征,为预防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来源于医院院感中心质管部的2015—2019年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发生血源性暴露的手术室医护人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5—2019年北京市某医院共报告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126例,各年依次为32、28、29、23、14例,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手术室医护人员例数逐年减少。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手术室医护人员以女性为主,占66.67%。年龄20~53岁,以20~39岁为主,占57.94%。以医师为主,占70.63%。大专学历的医护人员所占比例最大,为43.65%,只有32.54%的医护人员有参加过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培训,病原体以乙肝病毒为主,占53.97%,其次为丙肝病毒,占31.75%,苍白密螺旋体占5.56%。暴露发生环节以术中缝合、传递手术器械以及协助操作为主,共占总暴露病例的71.43%。结论北京市某医院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情况逐年减少,但仍有发生,院感防控任务仍较重,标准预防需要加强,需健全手术室安全教育培训,增强预防职业暴露能力,以降低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3.
手术室医务人员HIV/AIDS职业暴露的机会较多,是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为了解手术室医护人员对HIV/AIDS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水平,作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作为人类健康一大杀手,是只可预防不能够治愈的一种传染病。艾滋病职业暴露是指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当中,意外地被艾滋病患者的体液、血液感染到破损的皮肤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的针头以及其他尖锐物品刺伤,而导致感染的情况。由于手术工作的特殊性,手术室护理人员逐渐成为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疫情进入了高发期且目前并无治愈办法。随着艾滋病发病率的增高,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也相应增加,存在着职业暴露而感染HIV的危险。本文主要针对以上情况,提出建议对策来减少手术室医护人员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工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加强手术室护工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方法 根据手术室护工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规范化的防护措施,对护工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使其熟练应用防护技术.结果 进行防护教育后,手术室护工职业暴露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方法明显提高.结论 切实关注护工弱势群体,重视护工职业暴露防护,确保护工身心健康,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出现情况和认知水平,分析该类人群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为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2—8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4家三甲医院,对抽中的医院手术室所有医护人员进行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情况及认知情况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及认知情况进行分析,并使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78份,其中男性163人,女性115人,年龄22~45岁,平均(33.58±5.38)岁。在过去1年发生过22例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发生率为7.91%。暴露的操作环节以手术缝合最高(27.27%),暴露部位最常见的是手部(22.73%),暴露源中最高的是乙型肝炎病毒(63.64%)。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认知量表的条目全部回答正确的共201人,良好率为72.30%。在各条目中,接触血源性传播物品时需要正确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具和合理使用护目镜以及隔离衣等装备的回答正确率均为100%。通过血液传播的主要疾病类型的回答正确率最低,为75.18%。年龄(OR=2.085)、工龄(OR=1.936)、教育程度(OR=2.106、1.693)、参加相关培训(OR=3.410)、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认知(OR=2.998)是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风险的影响因素。结论 手术室医护人员具有一定的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风险,该部分工作人员对于血源性疾病的职业暴露认知水平需要提升。  相似文献   

17.
医务人员经血源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在经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为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保障医务人员健康提供参巧。方法对163例医务人员被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的锐器伤或被患者的血液、体液等直接喷溅污染了粘膜或破损皮肤的原因、方式以及发生地点、工作类别、职称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和追踪。结果共发生职业暴露163例次,暴露率10.2%。暴露原因锐器伤146例次,占总数的89.6%。暴露率以手术室最高(占71.7%),其次为急诊科(47.5%)。暴露人群以护士、初级以下职称暴露率最高,分别为26.4%、14.3%。不同科室、职业、职称发生职业暴露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发生职业暴露后,均进行紧急和进一步处理、追踪,无发现职业暴露感染个案。结论医护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感染危险性增加,锐器伤是造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传播性疾病感染的最高危因素,低年资护士是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发生最高危群体。医务人员尤其护士的防护意识仍较薄弱,不按规程操作是导致职业暴露的最危险因素。加强安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规范操作,纠正不良工作习惯和行为,减少针刺伤乃是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最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了解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难点,可以为手术室护士防职业暴露提供更加简单易行的方法。方法是增加护理人员数量,增加防护措施,做好岗前培训,手术室职业暴露明显减少,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感染职业暴露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感染职业暴露风险的现状及职业防护的重点,为完善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93名手术室医护人员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2009年1月-2010年3月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情况。结果 63名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发生率为67.74%,37名医护人员发生血液/体液暴露,发生率为39.78%;锐器伤的种类主要是缝合针,占27.81%、手术刀剪占25.83%,其次是玻璃占21.85%;主要在医护间配合传递器械,占39.07%,掰安瓿占21.19%,配加药治疗及处理使用后锐,各占10.60%等环节容易发生锐器伤;锐器伤人员中,20.63%未进行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30.16%发生锐器伤时未戴手套、7.94%锐器伤后处理伤口欠规范。结论手术室存在较高的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是锐器伤的高发场所,管理者应提供科学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有效地预防与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因素之间的关联性,采取干预措施以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开展职业暴露防护培训、讲座、建立管理规章、制定操作防护指南等干预措施,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率。结果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36.8%~89.5%,干预后88.2%~100.0%;年职业暴露率干预前:47.4%,干预后:5.3%;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暴露普遍存在,开展职业暴露相关干预活动,可有效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