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来红淼 《药物与人》2014,(6):306-306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随机选取我院康复中心自2012年5月--2013年3月一年以来收治的58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膀胱功能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尿路感染率(6.90%)明显低于对照组(17.2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1,P〈0.05);观察组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520,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采用膀胱功能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恢复脊髓功能恢复和排尿功能,减少排尿次数及尿路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江西省信丰县人民医院诊治的66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QOL)评分、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 Q SF)评分、排尿情况(白天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及尿失禁次数)以及护理效果。结果 2组患者干预后QOL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4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ICI Q SF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白天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以及尿失禁次数均少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3.94%(31/33),高于对照组的75.76%(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P=0.039)。结论 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用于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康复护理中,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尿失禁状况,减少排尿次数和尿失禁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文小银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7):1290-1292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坦洛新药物防治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恢复自主排尿功能的护理效果。方法 92例宫颈癌Ⅰb-Ⅱa患者,按随机的原则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观察组46例病人,即术前3d开始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即定时做盆底肌肉的收缩与放松的练习,联合坦洛新药物治疗,观察病人对膀胱充盈容量的感觉与自主排尿情况;而对照组46例病人,则按妇科腹部手术护理常规病人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尿潴留发生情况及观察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有4例发生尿潴留,对照组有16例发生尿潴留,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坦洛新药物治疗,能调节盆底肌、膀胱及神经功能,促进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于本院行子宫切除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35,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n=35,常规护理干预).测量患者护理干预后残余尿量,比较两组患者尿潴留及尿路刺激征发生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尿路刺激征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切除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排尿功能,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老年脑梗死患者,对于神经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2021年4月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按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实施常规护理的设为对照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NIHSS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间歇导尿术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4例,实验组24例,两组均参照临床指南,使用敏感抗生素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使用加压排尿的方法,实验组使用间歇导尿术,治疗时间为两周。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容量、排尿后残余尿量以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膀胱容量、排尿后残余尿量以及尿路感染发生率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膀胱容量(401.9±29.3ml)明显高于对照组(350.3±26.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排尿后残余尿量(48.2±6.3ml)明显低于对照组(117.5±9.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导尿术能够明显增大膀胱容量、减少尿潴留,对于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恢复膀胱功能、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具有很好的疗效,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压力反馈抗阻力练习与盆底肌训练对女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宁波市第七医院收治的70例压力性尿失禁(SUI)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行压力反馈抗阻力训练,对照组行常规盆底肌训练,两组训练干预时间均为8周,记录两组患者训练干预前后肌力、膀胱颈下降最大距离(BND)、最大压力期膀胱尿道后角(PUVA-s)及尿失禁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训练后Ⅰ、Ⅱ类盆底肌纤维肌力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ICI-Q-SF评分、BND及PUVA-s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漏尿量和排尿前逼尿肌压力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功能性尿道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干预后两组BND、PUVA-s与ICI-Q-SF呈正相关(R~2=0.882,0.935)。结论电刺激压力反馈抗阻力训练可显著改善SUI患者盆底肌力,促进盆底正常支持系统的恢复,较常规盆底肌训练对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行子宫颈癌根治术的62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留置尿管时间、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时间、患者护理前后心理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74.19%,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留置尿管时间、自主排尿时间分别为(5.8±0.5)d、(9.4±1.3)d,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护理后治疗组患者的心理变化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颈癌根治术后对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自主排尿时间,提高临床护理疗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在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5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排气时间分别为(14.2±3.7)d和(32.8±5.6)d,观察组分别为(8.3±2.4)d和(23.7±4.1)d,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加快其胃肠功能恢复速度,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严旭晖  王泳珍 《现代保健》2010,(29):133-134
报告了6例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肠道护理和心理护理,术后各引流管的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以及指导患者定时排尿和进行盆底肌的训练.患者拔除尿管后,经过对新建膀胱进行排尿功能训练,2周后可自控排尿.仅1例夜间偶有尿失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6月在本院因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坠积性肺炎、术口感染、假体脱出、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5.0±1.5)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45.5±3.0)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取积极的预见性护理,可降低尿路感染、坠积性肺炎、术口感染、假体脱出、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抑郁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7月-2009年7月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髋关节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以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干预前、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测量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减轻程度和抑郁缓解率。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G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出院后3个月Harri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理干预可以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抑郁状态.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进行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留置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进行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预防性干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留置尿管时间及患者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3.7%)低于对照组患者(16.7%);观察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10.8±4.5)天低于对照组患者(16.5±5.4)天;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情况满意率(98.1%)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率(85.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实施预防性干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减少留置尿管时间,提高患者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4.
杜茜琳 《现代保健》2012,(22):122-12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怠陛脑梗死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单独使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40例)使用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2周、3周、1个后时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4.24±6.51)分、(12.32±5.12)分和(10.35±6.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预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干预在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健康信念护理干预。干预后,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更低(P0.05);干预后,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更好(P0.05)。结论健康信念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患者后,有利于使患者保持健康心态,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语言及肢体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WAB评分、F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WAB评分、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恢复脑梗死患者的语言功能,促进其肢体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7.
张秋娟 《现代保健》2014,(22):110-112
目的:探讨胃肠息肉内镜下钳除术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73例择期行胃肠息肉内镜下钳除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全部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无术后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是胃肠息肉内镜下钳除术治疗的重要环节.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有助于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按一般内科常规进行治疗及护理,观察组31例除以上常规治疗、护理外,着重进行病情观察、心理指导、平衡营养饮食、防护并发症等护理干预措施。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前后的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领悟、相似性、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和木块图的认知程度普遍提高(P〈0.05),且其对领悟、相似性、数字符号和木块图的认知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9.
黄玲 《现代保健》2014,(17):76-78
目的:总结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中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肿瘤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甲状腺肿瘤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4、48 h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以及SAS和HAMA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4、48 h VAS评分分别为(3.6±0.8)分、(2.2±0.7)分、(1.9±0.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1.0)分、(4.9±1.3)分、(5.3±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6.5±1.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6±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观察组SAS和HAMA评分分别为(45.18±3.06)分、(14.12±2.0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34±3.24)分、(17.45±2.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疼痛和焦虑情绪,促进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