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颅内多发皮样囊肿CT及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皮样囊肿甚为少见,约为颅内肿瘤的0.2%,颅内多发皮样囊肿更为罕见。我们遇到两例,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1例为单发,另1例为多发,为提高本病在CT、MRI表现的认识,现报告并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现代影像学检查对眼眶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眼眶皮样囊肿的X线、B超、彩色多普勒、CT、MRI检查结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CT、MRI均可明确病变位置并提示病变的性质,但B超能较好显示病变内结构和动态,CT能较精确确定空间位置,MRI上信号高低与脂质、H 含量有关。结论上述影像学检查对眼眶皮样囊肿均有诊断价值,CT检查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3.
女性盆腔囊性肿瘤绝大多数来源于卵巢 ,而发生在非卵巢源性皮样囊肿则极为罕见。我院诊治一例经盆腔CT检查和手术病理证实为非卵巢源性皮样囊肿。为拓宽诊断思路 ,提高诊断水平 ,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性 ,5 4岁。下腹部间歇性绞痛一年余 ,近一月来发作频繁。体查 :左下腹部轻度压痛 ,无反跳痛 ,未触及肿块。妇科检查 :经阴道指检其左后壁可触及到类圆形肿块 ,表面光滑 ,稍活动 ,质稍硬。肛检 :直肠左后壁触及一质地较硬肿块 ,表面光滑 ,稍活动。实验室检查无阳性所见。B超 :阴道左后方见欠均质性低回声肿块。CT平扫示 :尾骨左…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1988年收治1例眼眶先天性皮样囊肿癌变,极为罕见,报告如下。患者,女,44岁。1958年始无任何诱因左眼眶外缘隆起一包块,皮肤破溃后流豆渣样物。并形成窦道。1980年曾在外院诊为“脓肿”,行切开排脓。1年后又形成新窦道,流脓不止。抗结核治疗无效。1987年12月21日来我院就诊时,左眼球明显突出,眼球向上方运动受限。X-线检查示左眼眶内组织、眶上壁及外侧骨壁密度增高,正常眼眶结构消失,眶尖与眶外缘的颞侧示不规则骨密度减低区。颅底片示左眼眶外壁部分消失。CT扫描左眶尖、眶外  相似文献   

5.
颅内皮样囊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8年来,我院对10例颅内皮样囊肿行CT和MRI检查并采用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满意,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多层CT、低场MRI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进行诊断分析,为临床手术提供最大的帮助。方法对32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进行CT、MRI及动态增强检查。对病变进行三维重建。结果CT及MRI均可反映肿瘤的良性特征,根据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可对大多数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作出定性诊断。两种方法均有助于肿瘤的准确定位,随着多层的三维应用。CT对肿瘤与眶壁的关系诊断准确,MRI可明确肿瘤与视神经的关系。增强扫捕均可反映血管瘤病理特性。结论CT及MRI对本病的定位诊断均有重要作用,强化特点对定性诊断有重要作用。为临床术前提供准确诊断,为手术提供三维模拟路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皮样囊肿和7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病例,对其MRI表现、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其中8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5例颅内皮样囊肿病例中,3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1WI为高信号,2例T1WI及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的3例均表现为厚壁中等强化。7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病例中,4例表现为T,WI低信号,T2WI高信号,2例TlWI及T2WI均为高信号,l例T1WI及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的5例中4例表现为薄壁轻微强化,1例壁无强化。结论:颅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均有较典型的MRI表现,可实现术前正确诊断,MRI鉴别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内皮样囊肿破裂(intracranial dermoid cyst)的特殊影像表现,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皮样囊肿破裂患者的平扫及Gd-DTPA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颅内中线旁含脂样成分囊性病变.结论 MRI具有多方位、多参数、多序列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的优点,对颅内皮样囊肿诊断的准确率高,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9.
脉络裂蛛网膜囊肿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脉络裂蛛网膜囊肿 (以下简称脉络裂囊肿 )相对于其他部位的蛛网膜囊肿来说发病率较低 ,且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 ,故许多医学影像专业书籍均未有系统介绍 ,文献报道也不多。本组收集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6月脉络裂囊肿 2 1例 ,全部行CT及MRI检查 ,结合文献分析其CT、MRI特征 ,旨在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率 ,避免误诊或漏诊。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1例中男 13例 ,女 8例 ,年龄 6~ 6 5岁 ,平均 34.1岁。受检患者中外伤 11例 ,头晕、头痛 5例 ,脑血管病 2例 ,体检及其他原因行CT检查 3例。本组均先经CT扫描发现病变 ,并全部…  相似文献   

10.
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洪涛  卢漫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3):82-83,F0003
目的探讨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的超声特点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皮样囊肿与7例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结果12例皮样囊肿超声表现为囊性团块,内部呈低弱或混合回声,壁厚11例,可见光点11例。7例表皮样囊肿超声表现为囊性团块,壁薄,内部为无回声3例、低回声4例,可见光点5例。结论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超声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认识其特征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刘颖  陆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5):1636-1638
目的探讨眼眶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眼眶SFT的CT和MRI表现,其中2例只行CT检查,2例只行MRI检查,1例同时有CT和MRI检查。患者中女性3例,男性2例,年龄33~54(中位年龄46)岁。影像表现主要评价其部分、大小、边缘、CT密度、MRI信号和增强方式。结果 5例病变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最大直径2.1~3.5 cm。3例位于球后肌锥外,2例位于球后肌锥内。3例CT上表现为稍高密度或等密度,其中1例其内可见点状钙化;3例MRI检查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信号相对均匀,而T2WI则信号稍混杂,其中1例等信号为主,混杂有高、低信号影,另2例肿块大部分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其内可见散在斑状、小片状低信号影。增强检查肿块均表现为明显欠均匀强化。结论眼眶SFT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应纳入眼眶富血供肿瘤鉴别之列。  相似文献   

12.
13.
14.
作者分析了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包虫囊肿的CT表现。显示为眶内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的囊性病变。其CT值近似水的密度。增强扫描囊壁不增强或仅轻微增强。本病的CT表现颇具特征性,是诊断艰眶包虫囊肿安全可靠的理想检查方法。此外还对某些少见病例的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颅骨表皮样囊肿及皮样囊肿在CT应用之前,诊断有一定的难度,误诊较多.本文收集2005~2006年15例经过手术证实的颅骨表皮样囊肿及皮样囊肿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借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郑秋平  李志中  吴祺钊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2):478-478,483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CT和MRI诊断为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患者18例,CT轴位扫描12例,冠状扫描3例,其中增强扫描8例。MRI进一步检查6例,直接MRI检查3例。结果:18例病灶均发生于脉络膜裂区,右侧12例,左侧6例,均为单侧。直径为9~20mm,呈圆形或椭圆形,CT值5~20HU,增强扫描均无强化,与环池相连9例,灶周无水肿。结论:CT和MRI均可检出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但在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MRI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眼眶肿瘤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眼眶肿瘤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由手术、病理以及临床随访证实。结果:球内肿瘤23例,钙化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15/16);眶内原发良性肿瘤18例;眶内原发恶性肿瘤3例及继发转移性病变3例,大多伴有骨质破(5/6);炎性假瘤13例,表现多样,结论CT有助于眼眶肿块定位,对大大部分病变可以单独或结合临床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颅内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皮样囊肿和7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病例,对其MRI表现、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其中8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5例颅内皮样囊肿病例中,3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2例T1WI及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的3例均表现为厚壁中等强化.7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病例中,4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2例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1例T1WI及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的5例中4例表现为薄壁轻微强化,1例壁无强化.结论:颅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均有较典型的MRI表现,可实现术前正确诊断,MRI鉴别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李康军  王小英 《吉林医学》2012,33(7):1445-1446
目的:根据临床CT诊断肠系膜囊肿的相关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其在治疗上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经CT诊断确诊的肠系膜囊肿患者4例,对其CT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其诊断效果。结果:4例病例采取CT方法进行扫描均见囊性肿块,多房囊肿1例,单房囊肿3例,肿块直径>10 cm的2例,<10 cm的2例,结肠系膜囊肿3例,小肠系膜囊肿1例,囊肿浆液性2例,乳糜淋巴液性2例,其中1例伴有出血。结论:CT诊断能够直观快速的确定肠系膜囊肿的结构和发生部位,并可发现继发感染,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对治疗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