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溃炎宁合康复新液序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中溃疡性结肠炎(UC)的结肠造影价值;材料与方法:将选入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溃炎宁合康复新液序贯灌肠治疗前、后行结肠造影后记录并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前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X线表现小钡斑或小毛刺状改变;在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患者均经过结肠造影,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结肠造影的变化(表3),可以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钡剂造影技术在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中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为临床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信息,结合临床与内窥镜检查可对UC作出更精细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
钟英强  黄花荣  李楚强  苏红 《新医学》2007,38(4):220-222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TR)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36份活动期UC患者的结肠黏膜标本(结肠炎组)及30份体检者的结肠黏膜标本(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SSTR的表达情况.结果:SSTR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结肠黏膜的上皮细胞、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和小血管的内皮细胞的细胞质中.SSTR在UC结肠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P<0.05).中、重度UC患者结肠黏膜SSTR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轻度UC患者(均为P<0.05).便血明显(肉眼可见)的UC患者结肠黏膜SST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便血不明显(肉眼不可见,但潜血试验阳性)的UC患者(P<0.05).结论:活动期UC患者结肠黏膜的SSTR的表达上调,其上调程度在病情较重或伴明显便血患者中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β-内啡肽(β-EP)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免疫机制的调节作用。方法 UC患者30例,轻度活动期8例,中度活动期10例,重度活动期12例。同期结肠息肉患者15例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液中β-E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结肠黏膜组织中β-EP、IL-1β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血浆中的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血液中β-EP、IL-1β、CD4~+、CD4~+/CD8~+各项指标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其表达水平也有差异,依次为: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重度活动组(P0.05)。血浆中β-EP分别在活动期和缓解期的变化与IL-1β、CD4~+、CD4~+/CD8~+的变化呈正相关(r=0.522,P0.01;r=0.532,P0.05;r=0.964,P0.01)。结论β-EP通过调节T细胞亚群及IL-1β的分泌参与了UC免疫机制的调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UC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 3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标记分析。结果 :化疗后CD 4,CD 4/CD 8较化疗前升高 (P <0 0 5 ) ,而CD 19,CD 16CD 56下降 (P <0 0 5 )。化疗有效组CD 4/CD 8比值高于无效组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化疗增强了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有利于改善生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胃肠安丸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用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胃肠安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及中医症候积分。结果 治疗3个月,两组CD4+、CD8+、CD4+/CD8+水平显著升高,中医症候积分(腹泻、血便、腹痛)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安丸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用可提高UC的治疗效果,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学发病新观点。方法检测 5 0例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粘膜活检标本 (32例活动期 ,18例非活动期 )及5例对照组的免疫复合物 Ig G与补体 C3c。结果免疫复合物及补体同时在粘膜上皮下及小血管壁基底膜沉积 ,在活动期较非活动期明显增强。结论免疫复合物和补体的活化与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性密切相关 ,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组织损伤的重要参与者 ,并已成为溃疡性结肠炎免疫调节网络中的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7.
武惠珍  魏艳静  卞红磊  白希瑞 《临床荟萃》2004,19(21):1246-1248
目的 探讨中药溃结露 (KJL) )对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colitis,UC)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 4 2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柳氮磺胺吡啶 (SASP)组和溃结露两个治疗组 ,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血栓素B2 (TXB2 )以及血小板黏附功能 (PAdT)、聚集功能 (PAgT) ,并设 30例正常对照。结果 UC活动期患者治疗前的PAdT、PAgT、GMP 14 0、TXB2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 2周后 ,两个治疗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 ,有效率分别为 95 .5 %、90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两个治疗组的PAdT、PAgT、GMP 14 0、TXB2 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5 )。两个治疗组的血小板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溃结露能够抑制血小板的活性 ,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临床及结肠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苏锐  张桂霞 《中国内镜杂志》2004,10(11):103-104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临床与结肠镜检查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C)病人102例临床及结肠镜检查情况。结果轻度50例(49.0%),中度34例(33.3%),重度18例(17.7%)结肠镜下分级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18例、29例、55例,以慢性复发型最多占53.9(55/102),以慢性复发型和初发型两性占87.2%(89/102),重度UC全结肠者占55.4%,重度UC中66.3%为结肠镜下Ⅲ级。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临床严重程度与结肠镜检查溃疡性结肠炎镜下分级及病变范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过敏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 (HSP)患儿免疫功能变化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 49例HS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果 :HSP患儿组与对照组比较 ,CD4 /CD8降低 (P <0 0 5 ) ,CD8、CD19明显升高 (P <0 0 1) ;IgA明显升高 (P <0 0 1) ,IgG降低 (P <0 0 5 )。结论 :HSP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而体液免疫功能则处于高反应状态 ,为临床使用免疫调节剂治疗HSP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胃癌病人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病人手术前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47例胃癌病人在术前和术后 2 0d外周血样用单扩散法分别作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测定 ,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 3 、CD 4、CD 8、CD 4/CD 8的值 ,并与 47例正常对照比较。结果 :胃癌病人手术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与正常组比较 ,胃癌病人手术前的CD3 、CD64 、CD 44 /CD 8降低而CD 8升高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与术前比较 ,手术后 2 0d的CD 3 、CD 4、CD 4/CD 8升高而CD 8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胃癌病人肿瘤的消长与细胞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 ,而与体液免疫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11.
重症肌无力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与鼻黏膜耐受疗效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 (MG)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异常应答及双类似物鼻黏膜免疫耐受疗效。方法 检测MG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中CD4 及CD4 CD2 5 T细胞 ;检测IFN -γ、IL - 4及IL - 10分泌细胞含量 ,并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转归进行评定。结果 MG组鼻黏膜耐受治疗前IFN -γ、IL - 4及IL - 10阳性细胞含量均明显高于各自健康对照组 (P均 <0 .0 1) ,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 ,但与各自的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 ;CD4 T淋巴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耐受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 ,但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其亚群CD4 CD2 5 T细胞耐受治疗前明显低于对照组 ,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 (P均 <0 .0 1) ;而CD4 CD2 5 -T细胞治疗前明显高于对照组 ,耐受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 <0 .0 1)。结论 MG患者体内存在特异性细胞免疫活化和细胞因子网络的失衡 ,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的免疫参数可反映MG患者的免疫学改变 ,提示MG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乱 ,符合自身免疫病的特点 ;双类似物鼻黏膜耐受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2.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1例脓毒症患者在CBP治疗前后采血,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4~ /CD8~ 比值,同时检测血及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观察CBP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TNF-α的变化。结果CBP治疗后APACHEⅡ评分降低(P<0.001),CD3~ 、CD4~ 、CD4~ /CD8~ 比值均较CBP治疗前升高(P<0.001、P<0.001、P<0.05),而CD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BP治疗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对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为研究对象,检测IL-17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探讨Th17细胞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方法对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变部位结肠黏膜和对照组结肠黏膜IL-17表达,并将其与疾病活动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对照组血清IL-17蛋白表达。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对照组血清IL-17表达无差异(P〉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对照组结肠黏膜IL-17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轻度与中度UC患者相比IL-17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中度与重度UC患者相比IL-17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IL-17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中高表达,并与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局部阻断Th17细胞的分泌可能成为治疗UC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炎症状态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 (UC)和克罗恩病 (CD) ,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 ,国内发病率亦呈增加趋势。UC特征为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层 ,偶尔累及黏膜下层的反复发作的炎症。CD则可累及从口至肛周的整个消化道 ,并呈透壁性的炎症的特点。1 溃疡性结肠炎 (UC)的内科治疗1 1 活动期UC1 1 1 轻度UC 可选用柳氮磺胺吡啶 (SASP)或 5 氨基水杨酸 (5 ASA)制剂 ,如美沙拉秦或奥沙拉秦。从低剂量开始 ,逐渐增至最大剂量 :SASP 4~ 6g/d、美沙拉秦 4.8g/d、奥沙拉秦 3g/d ,每日 3~ 4次给药。病变局限于直肠或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TNF-α、ICA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学方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观察针药结合犤电针足三里和上巨虚+西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灌胃犦、电针足三里和上巨虚及西药SASP灌胃治疗对UC大鼠脾脏和结肠粘膜TNF-α、ICAM-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脾脏和结肠粘膜TNF-α、ICAM-1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针药结合组、电针组、西药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以针药结合组最为显著。结论:针药结合可能通过调整UC大鼠TNF-α、ICAM-1的基因表达,纠正其异常的免疫功能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6.
杨丽  欧阳钦  胡仁伟 《华西医学》2006,21(4):718-719
目的:通过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患者中Smad7及IκBα的表达,探讨Smad7增高对UC患者肠粘膜免疫紊乱的影响。方法:收集UC患者及正常结肠粘膜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肠粘膜组织中Smad7和IκBα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半定量图像分析,评价Smad7和IκBα的相关性。结果:Smad7在正常结肠粘膜仅微弱表达或不表达,而在UC患者结肠粘膜组织内则表达增高;IκBα在正常结肠粘膜表达明显,而在UC患者中则表达降低。两者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r=-0·773,P<0·001)。结论:Smad7的增高有可能通过抑制IκBα的活化而导致溃结患者肠粘膜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D-二聚体(D-D)、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g)检测在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50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溃疡性结肠炎组,15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比较各组D-D、APTT、Fig水平。结果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组、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组D-D、Fig依次升高,APTT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溃疡性结肠炎D-D、Fig依次升高,APTT依次降低;D-D、Fig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APTT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发生在左半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及全结肠的溃疡性结肠炎D-D、APTT及Fig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凝血指标D-D、APTT及Fig检测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颈椎骨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子表型表达情况 ,探讨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 17例颈椎骨折患者的淋巴细胞分子表型 ,健康体检成人 30例为对照组。结果颈椎骨折患者CD19、CD5 6、CD6 9免疫表型淋巴细胞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 0 5 ) ,17例颈椎骨折患者外周血CD4 CD8低于正常 (P <0 . 0 5 )。结论 颈椎骨折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增强 ,外周血T细胞亚群出现异常活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胸腺肽注射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 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 (DC) 30例 ,糖尿病治疗组 (DT) 30例。DC组在饮食控制基础上 ,给予达美康控制血糖 ,生理盐水 (NS) 5 0 0ml+CoA 2 0 0U静滴等常规治疗 ;DT组在DC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注射液 10 0mg/d ,静脉滴注 ,共 2周。治疗前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活性及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水平 ,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 治疗前 ,DC组、DT组与正常对照组 (NC)相比 ,SIL 2R水平显著增高 (P <0 0 1) ,CD4 /CD8、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 (P <0 0 1)。治疗后 ,DC组各项免疫指标差异无显著意义。DT组SIL 2R水平比治疗前下降 (P <0 0 5 ) ,DT组CD4 /CD8、NK细胞活性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 (P <0 0 1)。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易导致感染的发生。胸腺肽注射液可在短期内提高低下的细胞免疫功能和NK细胞活性 ,且短期疗效安全、肯定。  相似文献   

20.
炎症性肠道疾病 ( IBD)是由于胃肠道内的炎症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复发性肠道疾病 ,可分为溃疡性结肠炎 ( UC)和节段性回肠炎( CD)两种类型。临床特点  UC和 CD病因尚不清楚 ,但都有腹痛、腹泻、便急及大便失禁、直肠出血及周身乏力 ,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UC是浅层炎症 ,局限于结肠粘膜 ,而 CD是一种累及肠道各部位的疾病。治疗 尽管 IBD难以治愈 ,但对 IBD的症状是可以通过治疗来控制的。治疗方法包括 :( 1 )药物治疗 :1皮质类固醇类 :如泼尼松、强的松 ,可用于控制炎症。 2氨基水杨酸类 :可降低 IBD的复发率 ,防止肠道癌症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