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患者HI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应答的特征。方法 以HIV-1 B、C亚型构建的2个全基因组肽库作为抗原,通过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法检测HIV/AIDS患者HIV特异性CTL应答。结果 无论HIV-1 B亚型还是HIV-1 C亚型所构建肽库的应答效应和频率主要集中在Gag和Nef蛋白,其他蛋白也有不同程度的应答。HIV-1 B、C亚型间应答比较,整体范围大致相同,但单个肽段水平还存在着一定差异,B亚型应答频率最高的是Nef的GPKEPFRDYVDRFYKTLR(5/17,29.4%)和Gag的LWVYHTQGYFPDWQNY(5/17,29.4%),C亚型应答频率最高的是Gag的GPKEPFRDYVDRFFKTLR应答频率为35.29%。结论 中国人群CTL应答多集中在Gag和Nef蛋白,B、C亚型在单个肽段水平略有差异。提示中国人群的CTL应答研究对设计针对中国人群的HIV疫苗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HIV-1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及其相关的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型(HLA-Ⅰ)的限制位点。方法 以位于HIV-1 Gag、Vif、Nef区域的合成肽作为刺激表位,选择来自4例健康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建立4株EB病毒转化的B淋巴细胞样细胞系(BLCL),以此作为抗原递呈细胞(APC),对1例临床上长期不进展的HIV-1感染者CD8+T细胞的IFN-γ分泌细胞频率进行体外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测定和HLA—I限制位点比对分析。结果在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中HLA—1分子能限制性递呈HIV-1表位,且呈现出高特异性;HLA—Ⅰ位点A03、A26、C04和C08限制性递呈HIV-1Gag区域表位,A03和C08还限制性递呈Nef区域表位。结论 HIV-1Gag区域表位的HLA—Ⅰ限制位点可能包括A03、A26、C04和C08,Nef区域表位的限制位点可能包括A03和C08。  相似文献   

3.
Th1/Th2细胞因子与肝病关系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小虎  朱金水 《肝脏》2004,9(2):135-137
辅助T细胞(helperTcell,Th)是指能帮助B细胞分化成抗体产生细胞和放大细胞免疫应答的一个细胞群,它表达CD4而不表达CD8。Th活化后可释放细胞因子,调节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活性,根据产生细胞因子的不同,Th可分为Th1、Th2及Th0三型,机体对细胞内与细胞外抗原的免疫应答主要受Th1和Th2调节。活化的Th1产生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和其他免疫效应分子,可促进T细胞应答,增强细胞免疫应答,抑制抗体产生、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活化的Th2释放IL-4及IL-10等细胞因子,可使B细胞活化、促进抗体产生。Th细胞是免疫应答的中心细胞,它不但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启动细胞,而且其活性对整个免疫应答具有调节作用,如果没有Th的活化,机体就会处于无能状态。Th1与Th2之间存在相互制约或促进作用,细胞因子组成一个复杂的分子网络,参与调节炎症反应以及器官功能的自我稳定,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应答在肝细胞炎症坏死、病毒清除及病毒持续存在等方面的免疫机制中均起着中心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HBV、HCV感染者树突状细胞(DC)的非病毒特异性免疫功能状态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免疫应答以及病毒清除的关系。方法 对25例成人慢性HBV和HCV合并感染者进行了间隔8年的两次调查、依据临床转归分为HBV和HCV均清除组(A组)14例、单独HCV清除者(B组)6例,单独HBV消除者(C组)3例,HBV和HCV均未清除者(D组)2例,对照组(N组)为同一地区健康献血员11例。体外分离培养DC,检测其表型及抗原摄取功能、刺激异体淋巴细咆增殖能力和4组感染者的CTL免疫应答情况。结果 B、C、D组与A组、N组比较,DC的非病毒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表现为CD86表达的降低、刺激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下降以及抗原摄取能力降低。A组对HBV和HCV的4条抗原表位多肽均有较高的CTL应签率(11/12);B组对HCV的两条抗原表位多肽均有应答(5/5),但无对HBV两条表位多肽均应签者、仅有1例对P2有反应;C组对HBV的抗原表位多肽均有应答,但无对两条HCV表位多肽均应答者;D组及N组对HBV或HCV所有实验多肽均无应答。结论 HBV和HCV的清除与病毒特异性的CTL应答相关。HBV和(或)HCV持续存在可能是导致DC功能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近年研究提示,CTL应在HCV感染中可能有抑制病毒生长作用,病毒特异性CTL在初感染时的病毒消除上发挥有重要功能。于HCV已告清除的病例,在其后35年的漫长期间里均可验证有对HCV之CD4+与CD8+T细胞之应答。遗憾的是HCV感染的机体免疫应答不够强,病毒惹发的急性肝炎肝损害不重。故而容易造成转为持续感染。如果诱发Th1免疫应答则可酿成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而导致重度肝损害。  相似文献   

6.
Zhang HW  Qiu ZF  Li TS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2):911-914
目的探讨欧美流行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B亚型株与我国HIV感染和艾滋病(AIDS)病人 gag特异性CD+8 T细胞应答交叉反应性.方法研究对象为长期不进展者(LTNP)7例和艾滋病患者9例,将覆盖HXB2 HIV-1 gag全长的125个重叠肽段组成11个肽段库作为抗原,用γ干扰素刺激原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方法检测LTNP和AIDS病人的特异性CD+8 T细胞应答,观察两组病人间的差异及其与CD+4 T细胞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 LTNP组和AIDS组HIV-1 gag特异性CD+8 T细胞应答强度分别为(1212±796)斑点形成细胞数(SFC)/106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182±203) SFC/106PBMC,识别肽段库的个数(间接反应了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应答的宽度)分别为3.0±0.8和0.8±0.7,LTNP组显著高于AIDS组.CD+8 T细胞应答的强度和宽度与CD+4 T细胞计数呈正相关,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结论欧美流行株与我国病毒株之间具有交叉反应性,HIV-1 gag特异性CD+8 T细胞应答在阻止疾病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信号肽和辅助性T细胞表位以及GST表位增强猪带绦虫保护性抗原诱导的免疫应答。方法:在猪绦虫融合抗原pCC27(本室从六钩蚴cDNA表达文库筛选的三个保护性抗原经拼接所得)基因片段5′末端引入人IL-2信号肽、一个通用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位,谷胱甘肽还原酶的T和B淋巴细胞表位(TGG),经pGEX4T-2表达鉴定,序列分析后构建成DNA疫苗,通过肌肉注射途径将这种DNA疫苗免疫小鼠。结果:这种含辅助表位的DNA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效果明显超过对照组,对绦虫卵攻击的保护率为90%。结论:构建了含绦虫融合抗原pCC27及TGG的核酸疫苗,动物试验结果表明.TGG表位既可提高IgG、IgG1、IgG2a的水平,又进一步增强Th1和Th2细胞间的平衡关系。免疫小鼠对绦虫卵的攻击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免疫应答是机体自身抵抗疾病的反应,免疫系统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是通过抗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介导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是通过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炎性因子等实现的。病原微生物和细胞因子的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均被用于肿瘤的治疗。抗原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功能是以T细胞和抗体产生的B细胞二者的分工为基础,抗体或T细胞的过继免疫和瘤苗免疫标志着特异性免疫原理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不仅介导机体止血和凝血过程,而且作为炎症细胞参与机体感染免疫。在1型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中,血小板内化吞噬HIV-1,充当病毒感染CD4+T淋巴细胞的中介,并且保护HIV-1不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促进HIV-1在体内的系统传播与持续存在。同时,活化的血小板可以通过释放促炎因子,维持系统的免疫活化和持续炎症反应。而且,血小板通过与免疫细胞的结合精准调节免疫细胞功能,进而影响机体对HIV-1感染的免疫应答。本文旨在了解血小板在促进HIV-1感染与免疫致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艾滋病病毒1型(HIV-1)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在病毒的免疫学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病人临床病情了解的需要促进了各种检测和定量HIV-1特异性CTL方法的发展。最早的检测HIV-1特异性CTL的方法,是在^51Cr释放法(Chromium releaseassay,CR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方法虽然在检测CTL识别的抗原多样性方面非常有效,且能精确阐明被CTL识别的最佳表位,但实验周期长,所需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较多,有放射性污染,  相似文献   

11.
四种HIV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艾滋病病毒1型(HIV-1)血清学法(PEIA)、异源双链泳动法(HMA)、基因序列分析法(GSA)和基因芯片分析法四种亚型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及特异性,评价其优劣及对于结果判定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上述四种方法对25份经初筛及确认试验认定为HIV-1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亚型分析。结果 PEIA亚型分析结果:B亚型12份,C亚型7份,E亚型6份;HMA亚型分析结果:B亚型13份,C亚型8份,E亚型4份;GSA亚型分析结果:B亚型13份,C亚型9份,E亚型3份;基因芯片法亚型分析结果:B亚型13份,C亚型9份,E亚型3份。结论 HIV-1四种亚型分析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其中基因芯片分析法与目前通用的GSA所得结果相同,且操作简单,省时价廉,适用于大规模的标本分析,此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是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作为机体免疫应答的启动者在免疫应答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显示在感染或炎症状态下由炎性单核细胞分化而来的一种树突状细胞亚型——炎性树突状细胞,参与调节免疫应答.近来,炎性树突状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备受关注,现就炎性树突状细胞在不同类型免疫应答的作用及其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HBV所激发的免疫应答和免疫病理反应是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关键。其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是细胞免疫反应的主要执行者,而针对HBcAg的CTL应答决定病毒是否被清除。当HBV基因发生变异,可改变氨基酸分子的表达,尤其当CTL识别的重要表位发生变异会改变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九江市艾滋病病毒1型(HIV-1)流行毒株的亚型分布情况。方法对采集的6份九江市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品进行RT-PCR扩增,获得gag基因的核酸片断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在6份样品中发现B’亚型HIV-1毒株4株,B亚型和A/E重组亚型HIV-1毒株各1株。结论HIV-1流行毒株亚型在九江市分布情况复杂,防控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冠状病毒感染在全球多次暴发流行,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机体的免疫应答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发挥重要作用,与病毒的致病性密切相关,对于控制和清除冠状病毒感染至关重要。本文在简述冠状病毒及其感染的相关疾病基础上,综述机体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在冠状病毒发生、发展和致病中的作用和机制,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出入境人员中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进行病毒基因型测定,监测国内外流行的HIV毒株的状况及其变化。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或直接套式PCR方法扩增HIVenv基因C2-V3区及其邻近的基因片段,然后直接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国际标准亚型序列比较,确定基因型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2003年确认的19例HIV阳性样品中,15例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确定为B亚型4例,B’亚型2例,D亚型2例,CRF01-AE重组亚型1例,CRF02-AG重组亚型6例。这些不同亚型的HIV-1感染者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6个国家。HIV-1基因型的分布与我国国内有很大不同。结论 出入境人群中HIV-1基因型种类多且复杂,监测出入境人群HIV基因型及其变化对于发现和鉴定新型变异毒株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分析浙江省境内艾滋病病毒1型(HIV-1)流行毒株的亚型,为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14份浙江省HIV-1抗体阳性者的全血,提取前病毒DNA作为扩增模板,设计引物对enz,基因的C2-V3区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测定其序列。所得序列用Wisconsin公司的GCG软件包进行分析,确定亚型。结果 14份标本中有9份扩增阳性并得到相应序列,扩增率为64.3%。经过离散率计算和系统树分析后证实:4份标本为E亚型的A/1三流行重组模式,3份标本为B亚型,1份标本为C亚型的B/C流行重组模式,1份标本为G亚型。结论 目前浙江省境内有多种亚型的HIV-1毒株存在,流行形势严峻。迫切需要深入调查研究,并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HIV/AIDS病例血液中分离HIV并进行微量全血分离方法的研究.方法采集20份在福建发现的HIV1感染者肝素抗凝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与健康人PBMC共培养,使用含神经氨酸酶(NA)的细胞培养液进行HIV-1的分离,建立微量全血分离法,通过检测p24抗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确定病原分离结果.用MT4细胞感染试验分析病毒表型,并通过测定病毒分离株DNA的C2-V3区的核苷酸序列鉴定亚型.结果从20例HIV/AIDS病例PBMC标本中分离到18株HIV-1,分离率达90%,其中对HIV感染者的分离率为84.6%(11/13),对AIDS患者的分离率为100%(7/7).预刺激和同时刺激PBMC共培养对分离结果没有明显影响,可从10~125μl感染者全血中分离出病毒,与大量法分离比较,结果没有明显差异.18株病毒分离株只有1株可在MT4细胞中稳定传代,其它为M嗜性株;HIV-1A亚型1株,B亚型3株,E亚型13株,E亚型基因离散率为13.724±3.595.结论添加NA可能有助于提高HIV的分离率,微量全血分离法可用于病毒的分离,福建病毒分离株主要为HIV-1E亚型的M嗜性慢低复制株.  相似文献   

19.
据Medscape.com 5月15日报道(原载Nat Gen 2007),自然杀伤细胞受体KIR3DL1亚型及其配体HLA—B可以影响HIV-1感染的进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北京市同性恋HIV-1感染者HIV-1的亚型类型及传播来源和流行时间。方法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12份1993~2001年北京市HIV-1阳性同性恋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核酸样品进行扩增,并对其包膜区的C2-V3段的306个核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2份样品全部是B亚型的HIV-1毒株序列,其亚型内的基因离散率为 10.35± 2.06,与国际 A-E亚型共享序列比较后发现其与 A、C、D、E亚型的共享序列的基因离散率均大于 25%,而与国际 B亚型共享序列的基因离散率仅为11.25±3.60。系统树分析显示,12个毒株与B亚型共享序列聚在一起并远离其它国际亚型,并且12个毒株与SF162紧密相连,而与国际B亚型共享序列和泰国B亚型代表株TH14可以分开。对gp120中最重要的中和抗体决定簇V3环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发现,12毒株在V3环中变化较大,其中4毒株带有GPGR这一欧美B亚型V3环顶端四肽序列特征,占33.33%,1个毒株带有GLGR,占8.33%,而其它7个毒株为GWGR,占58.34%。结论HIV-1在北京市同性恋人群中流行的为B亚型,流行来源为欧美,流行时间10年左右,V3环顶端四肽序列特征以GWGR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