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Me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及其受体c Met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2 0例正常子宫内膜 ,4 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GF及c Met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正常子宫内膜HGF及c Met在增生期内膜的表达明显高于分泌期子宫内膜的表达。②子宫内膜癌c Met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明显相关 (P <0 .0 5 ) ,Ⅰ、Ⅱ期低于Ⅲ、Ⅳ期 ,G1、G2 级低于G3 级。与年龄、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无关 (P>0 .0 5 )。半定量分析 :HGF表达与子宫内膜癌Ⅲ +Ⅳ期有关 (P <0 .0 5 )。结论 HGF/c Met系统在子宫内膜癌的侵袭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c Met可能成为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的良好参考指标。HGF及c Met联合检测对于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p27~(kip1)和Cyclin E在子宫内膜癌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 p2 7kip1和 Cyclin E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p2 7kip1和 Cyclin E在正常子宫内膜 ( 8例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 8例 )和子宫内膜癌 ( 5 2例 )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 p2 7kip1和Cyclin E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 ,与正常子宫内膜和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相比 ,p2 7kip1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明显下降 ,Cyclin E明显上升 ,差异具有显著性 ,在内膜癌中 p2 7kip1与 Cyclin E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 r=- 0 .30 2 6,P<0 .0 5 )。 2 p2 7kip1和 Cyclin E蛋白表达与内膜腺癌组织学分化程度和肿瘤肌层浸润程度或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与病理类型无关 ;Cyclin E表达高低也与临床分期和 5年生存率有关。结论 :p2 7kip1表达降低和 (或 ) Cyclin E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Cyclin E可作为判定内膜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Cyclin D1在增生性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引侠  王淑莉  樊江波 《医学争鸣》2003,24(12):1127-1129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D1 (Cyclin D1)蛋白在增生性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对14例正常子宫内膜,25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43例子宫内膜癌中Cyclin D1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单纯加复合增生、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Cyclin D1阳性率分别为14.3%, 43.8%, 77.8%, 72.1%.增生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内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典型增生与单纯加复合增生Cyclin D1过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Cyclin D1过表达阳性率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与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 Cyclin D1异常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其过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对内膜癌Cyclin D1蛋白表达的检测有助于估计其进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yclin D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38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12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cyclin D1蛋白表达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呈明显上升趋势,三者之间cyclin D1蛋白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cyclin D1蛋白表达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在Ⅲ~Ⅳ期病例明显高于Ⅰ~Ⅱ期(P=0.006);cyclin D1蛋白在组织学分级G1、G2、G3中的表达逐渐增加(P=0.010);淋巴结转移阳性者明显高于阴性者(P=0.008);Ⅱ型子宫内膜癌明显高于Ⅰ型(P=0.020)。cyclin D1蛋白表达与肌层浸润程度、腹腔液细胞学及患者年龄均无统计学相关(P>0.05)。cyclin D1蛋白阳性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患者(P=0.017)。结论 cyclin D1蛋白的过表达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提示其可作为有效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1 6基因、细胞周期素D1 (cyclinD1 )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41例子宫内膜癌、1 5例增生型子宫内膜、8例正常子宫内膜中P1 6蛋白、cyclinD1蛋白的表达 ,并对比观察其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不同的病理分级、肌层浸润、临床分期中的差异。结果 :P1 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率为 5 1 .2 % ,明显低于正常及增生型子宫内膜 (P <0 .0 1 ,P <0 .0 5 )。子宫内膜癌中cyclinD1表达阳性率为 5 6.1 % ,高于正常和增生型子宫内膜 (P <0 .0 1 )。P1 6表达随着子宫内膜肿瘤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增高而降低 ,而cyclinD1蛋白表达阳性率却逐渐增高。两者协同表达异常则见于低分化、深肌层浸润及晚期子宫内膜癌。结论 :P1 6基因、cyclinD1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可作为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细胞周期调控蛋白 Cyclin D1,P1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并探讨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64例子宫内膜癌标本中 Cyclin D1蛋白和 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Cyclin 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 5 4.68% ,其表达与 FIGO分期有关 ;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 5 3.13% ,其表达与年龄、组织学分级和 FIGO分期有关 ;Cyclin D1蛋白和 P16蛋白的表达有相关性 (r=- 0 .40 0 7)。结论 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相关蛋白 Cyclin D1和 P16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且两者间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E 钙粘附蛋白 (E cad)及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 38例子宫内膜癌及 19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进行了p16蛋白及E 钙粘附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①在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 ,E cad和p16蛋白的表达差异显著 (P <0 .0 1)。②E cad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肌层浸润和临床分期无关 (P >0 .0 5 ) ,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p16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及病理分级无关 (P >0 .0 5 ) ,与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和临床分期有关 (P <0 .0 1,P <0 .0 5 )。结论 E cad及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DPC4/SMAD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mad4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 56例子宫内膜癌Smad4的表达情况,并与 30例正常子宫内膜和 42例各型增生性子宫内膜对比。结果Smad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单纯性增生性子宫内膜(P<0. 01,P<0. 05),且与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明显相关 (P<0. 01,P<0. 05),而与肌层浸润深度无关。结论Smad4蛋白的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重要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非典型性增生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HIT、Cyclin D1表达情况。结果:FHI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与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P<0.01)。FHIT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病变程度呈负相关(P<0.01)。Cyclin 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CyclinD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FHIT随着子宫内膜病变程度的增加,表达率逐步降低,而CyclinD1随着子宫内膜病变程度的增加,表达率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p7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蛋白表达情况 ,以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 5 8例子宫内膜癌标本 ,2 0例子宫内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标本和 2 4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中p7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①p73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阳性率为 5 3.4 5 % ,在子宫内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中阳性率为 2 5 .0 0 % ,在正常子宫内膜中阳性率为 4 .17% ,各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②p73在子宫内膜癌各期的阳性率分别为 :Ⅰ期 31.82 % ,Ⅱ期 5 6 .2 5 % ,Ⅲ~Ⅳ期 75 .0 0 % ,Ⅲ~Ⅳ期与Ⅰ~Ⅱ期相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且p73的阳性率随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转移而升高 (P <0 .0 5 )。③p73“ +”的患者比p73“ -”的患者预后差 (P <0 .0 5 )。结论 p73蛋白表达异常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p73蛋白过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有关 ,可能作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钙激活性中电导钾离子通道(KCa3.1)的表达变化及其在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蛋白质印迹法、Real-time PCR技术检测25例正常子宫内膜、26例非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和2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Ca3.1蛋白和mRNA的表达;用克霉唑阻断剂和siRNA干扰两种方法,阻断KCa3.1的作用后,观察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Ca3.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克霉唑呈剂量依赖性方式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使S期细胞减少;转染siRNA细胞KCa3.1蛋白表达量为转染阴性对照siRNA细胞的(40.27±6.09)%,与转染阴性对照siRNA的HEC-1A细胞比较,转染KCa3.1 siRNA可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使S期细胞减少;同时降低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Ca3.1的表达增高,KCa3.1可能通过影响cyclin D1蛋白表达参与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调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 FHIT、细胞周期素 D1(Cyclin D1)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 30 例正常子宫内膜、30 例非典型性增生子宫内膜、30 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FHIT、Cyclin D1 表达情况.结果 FHIT 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与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P<0.01).FHIT 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病变程度呈负相关(P<0.01).Cyclin D1 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Cyclin D1 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FHIT 随着子宫内膜病变程度的增加,表达率逐步降低,而 Cyclin D1 随着子宫内膜病变程度的增加,表达率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β-连环素和PTEN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32例子宫内膜癌、2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和1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石蜡包埋组织中β-连环素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β-连环素的异常表达率依次增高(P<0.05)。PTEN蛋白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高表达,在内膜癌组织中表达降低(P<0.05)。β-连环素的表达与病理分级、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TEN蛋白的表达与促进细胞增值、抑制凋亡导致肿瘤的增殖和转移有关。结论:子宫内膜癌发生过程中β-连环素与PTEN蛋白异常表达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纤维粘连蛋白(FN)及其受体CD29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与组织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以及在子宫内膜癌转移浸润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图象分析法检测56例子宫内膜癌、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FN和CD29的表达。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FN弱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细胞基底部;内膜腺癌组织FN染色增强,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低分化腺癌染色强度低于高分化组(P<0.05),阳性面积比例与细胞分级成反比。CD29在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呈强阳性表达;在不同分化的内膜腺癌组织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与细胞分化有关;FN和 CD29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的FN和CD29表达与正常明显不同。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应采用调节这些粘附蛋白和粘附分子表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 ,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PTEN蛋白在 77(子宫内膜样腺癌 72 ,子宫浆液性癌 5 )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 2 5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并比较PTEN表达变化与组织学类型、手术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子宫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患者年龄等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表达缺失率为 6 0 % ,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 (0 % )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0 0 0 )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TEN的失表达率为 6 4 % ,而子宫浆液性癌为0 % ,二者差异显著 (P =0 .0 0 4 8) .PTEN的失表达率随内膜癌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P =0 .0 0 34) ,但与手术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患者年龄等因素无关 (P >0 .0 5 ) .结论 :抑癌基因PTEN是在子宫内膜癌发生过程中占重要地位的突变基因 ,PTEN基因的失表达与子宫内膜癌 ,特别是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王茂彩  李骁  陈姗  陈勍△ 《广东医学》2021,42(2):197-201
目的 探讨粒细胞嗜酸性白血病整合位点1(Meis1)和细胞周期蛋白D3(Cyclin D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2例正常子宫内膜及4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组织中的Meis1和Cyclin D3的蛋白阳性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Meis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腺细胞中阳性表达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77.8%>33.3%);高、中分化腺癌组CyclinD3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低分化组及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3与Meis1的阳性表达率之间呈正相关(2=0.296,P<0.05);Meis1和Cyclin D3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时间短(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eis1的表达阳性率升高,与Cyclin D3的表达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17.
p16蛋白和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16基因和PCNA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蛋白和PCNA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正常内膜组织(P《0.05),而PCNA表达高于正常内膜组织(P《0.01),p16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相关(P《0.05,P《0.05),PCNA指数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相关.p16蛋白表达阴性者预后差.结论p16基因和PCNA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p16蛋白检测可做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5 3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37例子宫内膜癌、2 0例子宫内膜腺瘤样增生、18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2 8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的抑癌基因 p5 3的表达。结果 p5 3表达阳性率 :子宫内膜癌为 48.6 5 % ;子宫内膜腺瘤样增生为 10 % ,显著低于子宫内膜癌 (P <0 .0 1) ;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均为阴性。子宫内膜癌病理组织学分级G1级 p5 3阳性表达率为13.33 % ,显著低于G2级 6 6 .6 7% (P <0 .0 1) ;而G2级又低于G3级 p5 3阳性表达率 (80 % ) (P <0 .0 5 )。在子宫内膜癌的手术分期中一期p5 3阳性表达率为 32 % ,显著低于二期以上的 83 .33% (P <0 .0 1)。子宫内膜癌局限于子宫内膜组p5 3阳性表达率为 9.1% ,低于癌侵润肌层组的 5 0 % (P <0 .0 5 )。p5 3表达阳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3年、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表达阳性的患者 (P <0 .0 1)。结论 抑癌基因p5 3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起作用 ,与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相关 ,对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判断及治疗的选择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增殖细胞核抗原Ki 6 7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增生期内膜中的表达状况及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淋巴浸润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 4 1例子宫内膜癌、1 7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 35例子宫增生期内膜组织中Ki 6 7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 :Ki 6 7在子宫增生期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且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子宫内膜癌中Ki 6 7表达随临床分期以及分化程度和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强 (P <0 0 5 )。结论 :Ki 6 7蛋白对正常内膜细胞的增生、分化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同时Ki 6 7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明显逐渐增高 ,推测Ki 6 7蛋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Ki 6 7蛋白可能成为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S100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①目的 观察S10 0A4、S10 0A8、S10 0A11mRNA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差异 ,探讨S10 0亚型的分布规律及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②方法 选取正常的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癌组织各 30例 ,用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S10 0A4、S10 0A8、S10 0A11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③结果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10 0A4、S10 0A8、S10 0A11mRNA均为高表达 ,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t=2 .34~ 7.0 4 ,P <0 .0 5 )。S10 0A4、S10 0A8mRNA在G3级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G1、G2级组织 (t=2 .36、3.0 8,P <0 .0 5 )。S10 0A4、S10 0A8mRNA在Ⅲ、Ⅳ期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组织中的表达 (t=3.6 5、3.2 5 ,P <0 .0 5 )。S10 0A11mRNA的表达则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无关。④结论S10 0A4、S10 0A8、S10 0A11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S10 0A4、S10 0A8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 ,对S10 0A4、S10 0A8的检测在评价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和判断其预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