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下套扎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3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在急诊状态下紧急内镜套扎,观察止血效果。结果:急诊止血成功率94.71%,术中无并发症发生,近期再出血5例,且4例经再次内镜套扎止血成功。结论:急诊内镜套扎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下套扎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3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在急诊状态下紧急套扎,实施整体护理。结果:增加了急诊止血成功率,抢救了患者的生命,无因护理不当发生并发症。结论:及时高效的做好术前准备,为患者争取了急诊治疗的机会及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9,(3):293-294
目的研究急诊胃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51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急诊胃镜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51例患者中,经急诊胃镜止血治疗后均出血缓解并出院,急诊止血有效率达到100.00%,早期再出血率为0.00%;患者均未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食管曲张静脉直径、红色征发生率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手术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中,急诊内镜能够及时有效地控制患者的出血状况,同时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早期再出血发生率极低,保障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适宜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急诊治疗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急诊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联合奥曲肽治疗与单用奥曲肽治疗两种方案控制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进行经济学分析,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78例经内镜证实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分别采用急诊EVL联合奥曲肽治疗和单用奥曲肽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其成本-效果比.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基础治疗相似,具有可比性.联合治疗组控制急性出血止血率明显高于单用奥曲肽组(94.4%us.78.6%,P=0.04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19 4% us .42.9%,P=0.027);早期再出血率(2.9%us.7 7%,P=0.358)和死亡率(5.6%us.14.3%,P=0.205)也低.联合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奥曲肽应用天数、输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单用奥曲肽组(P<0.001).两组治疗的总费用平均每例分别为联合组9046.5元、奥曲肽组13 743.6元(P=0.045),内镜下套扎联合奥曲肽治疗的成本效果比明显优于单用奥曲肽治疗组.结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应在加强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应用成本-效果比低的急诊内镜下套扎联合奥曲肽治疗,其具有经济学价值优势.  相似文献   

5.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与死亡原因,内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治疗(EVL)与硬化治疗(EVS)是控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防止再出血的有效方法。武汉市第三医院通过对22例患者采用内镜下套扎与硬化联合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不仅获得满意的急诊止血效果.而且能增加静脉闭塞率、减少再出血,因而有利于提高这类患者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环境不断变化,乙肝的患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许多乙肝患者进入到肝硬化期,肝脏功能障碍导致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病症凶险性与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乙肝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临床针对该病症的治疗方法中,胃镜下套扎术由于具有术后并发症小、止血率高等优势,逐渐得到了医生的重视。由此,本文通过分析不同胃镜下套扎治疗方法,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进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内镜下套扎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破裂出血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本院自2000-04~004-05肝硬化致EV患者破裂出血143例,分别进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VL)108例和内科药物治疗35例。结果EVL组急诊止血率98.1%,相对于药物治疗组42.1%,有显著差异(P<0.05),根治率70.4%,有效率20.4%,两组在住院期间死亡率18.5%vs42.9%,P<0.05),及半年存活率(80.6%vs40.0%,P<0.05),有显著差异,且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EVL是肝硬化EV破裂出血近期止血可靠手段之一,但其长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内镜下硬化剂、套扎、套扎 硬化剂序贯法治疗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59例肝硬化并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进行随机分成三组,分别接受硬化剂、套扎、套扎及硬化剂的序 贯疗法.结果:近期止血成功率、平均治疗次数、再出血率及病死率三组均接近.但在严重并发症上,硬化剂治疗组 明显增多,套扎及硬化剂组次之;半年后曲张静脉的复发率以套扎治疗组明显增高,余下两组相近.结论:硬化剂、套扎、套扎及硬化剂的序贯疗法是目前治疗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且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攀 《医疗装备》2023,(21):13-16
目的 探讨内镜下套扎术(EVL)联合硬化剂注射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EV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EVL治疗,观察组行EVL、硬化剂注射联合治疗,两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凝血功能、生活质量、再出血率及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门静脉压(PVP)、门静脉血流速度(PVV)、门静脉血流量(PVF)及门静脉内径(PVD)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BG)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中各项评分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套扎术、硬化剂注射联合治疗EVB效果更佳,可增强止血效果,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纠正凝血功能异常,降低远期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0.
苏任腾 《现代医院》2012,12(5):48-50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我院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因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48例患者,采用Wilson-Cook或Microvasive多环结扎器进行内镜下的加扎治疗,对其疗效和并发症进行36个月的随访并加以分析。结果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完全根除率为75.0%,非完全根除率为25.0%。30个月的随访,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为37.5%。复发时间均多见于套扎术治疗后的6~24个月。再出血率及死亡率分别为20.8%和18.8%。结论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36个月的疗效观察证实存在较高的静脉曲张复发率,需要进一步改善该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何容 《健康大视野》2006,14(9):87-88
目的正确护理应用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人。方法用生长抑素持续静脉泵入并作好观察护理。结果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显著。结论合理应用生长抑素、正确实施护理,能收到理想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上海吴女士我丈夫最近因肝硬化、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急诊胃镜下静脉血管套扎术抢救才转危为安。请问有什么更好的治疗方法才能防止大出血?  相似文献   

13.
谢素元 《现代养生》2014,(8):245-246
目的:总结无痛胃镜下行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为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有效的护理后,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套扎术,并于术后15min左右恢复意识,无一例患者出现术中呕吐、咳嗽、躁动不安的现象。所有患者对手术操作无任何疼痛感,也无任何记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无痛胃镜下行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效果安全有效,于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可能,同时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选择套扎及硬化术临床疗效差异观察.方法 68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计算机随机等额法分组.对照组单独接受套扎术治疗,观察者单独应用硬化术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5.
本院自1982年6月开始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继而在该术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食道下段周围血管的离断范围,并附加粘膜外胃底横断术(即联合断流术).至1995年10月止共计7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6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常以垂体后叶素作为首选,并联合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自生长抑素问世以来,为评价其临床疗效,本文与垂体后叶素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62例肝硬化病人,在治疗前或后均经胃镜证实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将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应用生长抑素治疗32例,垂体后叶素治疗30例。两组组间比较,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出血量多少、B超测定门脉的宽度、脾静脉的宽度及病人的病情均无显著差异(P>0.5)。按估计出血量的多少,再分为A、B、C三组:A组出血量小于400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照研究的方法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 (TIPSS)和食管静脉套扎术 (EVL)在治疗难治性或反复发作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 1 2例经胃镜确诊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行急诊或择期TIPSS治疗 ,并另选取 1 2例有相似病情和一般条件的患者 ,采取急诊或择期EVL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 2年随诊期内不同时间的死亡率、再出血率、肝功能和外周血小板的变化。结果 TIPSS组在术后 30d死亡率低于EVL组 (1 6 .67%vs 33 .33 % ) ,1年时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1 6 .67%vs 41 .67% ) ,到 2年时 ,两组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50 0 0 %vs 58.33 % )。随诊期内 ,EVL组的再出血率要高于TIPSS组 (75 %vs 2 5 % )。与EVL组比较 ,TIPSS组术后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两组病人术后外周血的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结论 TIPSS治疗的近期疗效优于EVL治疗 ,中远期观察 ,两种方法似无差别。TIPSS组的病人术后主要死亡原因是肝功衰竭引发的肝肾综合征和严重的肝性脑病 ,EVL组患者的死亡原因与高再出血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VB)患者经内镜治疗出血控制后12个月内出现活动性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20年12月因肝硬化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于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206例患者。根据内镜治疗后是否再次发生EVB分为出血组及未出血组。对两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超声及内镜检查及内镜手术方法进行单因素组间比较,将单因素组间比较有差异的因素纳入到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出血组77例,未出血组129例,1年内再出血率为37.38%。两组间比较,Child-Pugh分级、腹水程度、AST、ALT、PLT、PT、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及内镜下活动性出血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门静脉内径、PLT、PT、CTP分级、腹水程度是影响EVB患者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再出血受多种因素影响,需根据门静脉宽度、PLT、PT、腹水程度、CTP分级等风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早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提高其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并统计患者的病因、性别及年龄。结果: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其次是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60%vs40%);发病人群大多介于45—60岁之间的中老年组。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危急病症,且发病原因多变,多发于男性患者和中老年群体中,因此应当综合采取多种治疗方式,并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0.
曾莉萍 《医疗装备》2023,(23):77-79
目的 探究内镜下组织胶注射(EGGI)与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4月医院收治的60例EVB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予EVL治疗,对照组予EGGI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止血成功率、再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静脉曲张改善总有效率、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近期及远期再出血率、总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GI和EVL均可改善EVB患者静脉曲张、止血效果,术后近期、远期再出血发生率均较低,但EVL比EGG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