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居民健康知识与行为现状,为政府制定卫生政策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大兴区3个乡镇9个社区/行政村的18~79岁居民807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大兴区居民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8.82%,其中健康生活方式、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慢性病预防知识和传染病与地方病预防的知晓率分别为74.85%、77.20%、59.48%、59.48%和73.11%。结论大兴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距离《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和《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应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广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南宁市创建的首个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青秀区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提出相应对策。方法于2013年10—11月,在南宁市实施行动的慢性病示范区青秀区和未实施行动的兴宁区,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8岁以上常住居民共977名进行调查。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居民调查问卷》对居民行动知晓率和参与率、健康知识知晓率、自身健康信息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等指标进行调查,对行动地区和非行动地区进行比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行动地区和非行动地区调查对象分别为533名和444名。行动地区居民对行动的知晓率为50.5%,参与率为38.8%,均高于非行动区(38.1%、20.1%),在健康知识知晓率、自身健康信息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等方面也普遍高于非行动区,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南宁市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区取得显著效果,对促进人群健康行为养成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乡镇群众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健康知识问卷》、《健康行为调查》题库自行设计问卷,随机抽取机关工作人员、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共74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机关公务员80.39%,社区居民56.94%,中学生68.38%,小学生76.45%。健康行为形成率机关公务员66.39%,社区居民63.46%,中学生76.45%,小学生95.15%。结论机关公务员健康知识知晓率比社区居民、中学生和小学生高,而小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重庆市农转非社区居民健康知识和相关行为状况,为在该类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18个社区1003人作为调查对象。结果农转非居民的平均健康知识知晓率为34.75%。甲肝的传播途径、乙肝的传播途径和接种卡介苗预防什么疾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分别为13.58%、8.95%和4.94%。调查对象健康行为形成率在30.56%~85.91%之间,女性的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多高于男性,而不良行为形成率全部低于男性。生病时,61.93%的人自己买点药吃。健康知识主要来自电视、广播(79.12%)。结论重庆市农转非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相关行为形成率较低,需要对社区居民进行广泛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基本健康相关知识,促进健康行为形成的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南宁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以下简称行动)实施效果。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南宁市实施行动的城区(简称行动区)和未实施行动的城区(简称非行动区)抽取居住6个月以上的居民共977名进行问卷调查。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居民调查问卷》对居民行动知晓率和参与率、健康知识知晓率、自身健康信息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等指标进行调查,并对行动区和非行动区调查对象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行动区和非行动区调查对象分别为533和444名。行动区居民对行动的知晓率为50.5%(269/533),参与率为38.6%(206/533),均高于非行动区;在健康知识知晓率、自身健康信息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等方面也普遍高于非行动区(P0.05)。结论南宁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施效果显著,对提高居民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健康行为养成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分析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影响因素,为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和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我镇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16岁以上常住居民400人进行健康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2.42%,社区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2.89%,男性健康知识知晓率低于女性健康知识知晓率,大专本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高于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居民;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职业会影响居民健康知识与行为。结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形成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开展多渠道、多方位的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关注男性以及文化程度较低的居民。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四川省什邡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进一步做好居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采用现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对什邡市16个镇(街道)的445名居民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人群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及技能的总体平均答题正确率为68.3%;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中,对"结核病防治、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母婴传播途径、流感预防方法 "的知晓率最高,均在88.3%以上,对"被动吸烟引发的疾病、癌症先兆信号"的知晓率最低,分别为13.5%和16.9%;健康行为部分,"骑摩托车必须戴头盔、开窗通风是消除室内空气污染最有效的方法、过期食品不能食用"正确回答率最高,均在91.8%以上,"发现病死家禽和鸟的正确处理方法、孕妇怀孕后孕期检查次数、菜板的正确使用习惯和有人在室内吸烟会劝阻吸烟者"均低于40.0%;健康技能部分,对"紧急医疗救助电话"掌握情况最好,为99.1%,对"放射性和生物安全标识"的掌握度最低,分别为17.4%和20.6%。结论什邡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应进一步提高,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中应进一步加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和基本医疗常识的宣传,提供促进健康行为形成的支持性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京市江宁区开展创建健康城市后,居民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与健康行为的形成率。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江宁区18个社区,年龄在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自填式问卷调查其健康基本知识、生活行为方式、健康城市常识情况。结果江宁区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2.5%,健康行为形成率为7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城市知晓率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3和0.52。结论江宁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较好,对健康城市的相关知识了解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福田区益田社区居民健康知识、行为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健康行为形成情况,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对3600名社区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9.4%,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9.9%。预防艾滋病、肥胖、病毒性肝炎知识知晓率顺次居前3位,分别为90.4%、86.3%和77.4%;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最低(47.2%)。不食变质食品、勤洗手、不酗酒的健康行为形成率顺次居前3位,分别为88.7%、87.6%和84.0%,坚持体育锻炼最低(29.2%)。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呈正相关;深圳户籍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比流动人口和暂住人群高(P〈0.01);不同年龄组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存在差异(P〈0.01),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要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重点宣传专题,反复实施健康促进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余杭区居民的健康知识和行为危险因素现状,为完善健康促进策略,制定全民健康促进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余杭区11 131名15~64岁居民进行了健康知识、相关行为、健康状况与卫生服务等内容的问卷调查。结果:余杭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68.7%,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51.7%。65.9%的人认为自己健康状况很好,近一年内因病缺课或缺勤、因病不能干活的占13.7%。最近一年用于医疗保健的花费在1 000元以下的占80%以上。57.3%的调查对象对医院或卫生服务站的服务满意。76.1%的人最近一年内没有听过健康讲座,79.7%的人最近一年内没有进行过健康咨询。结论:余杭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水平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水平均不高,需要通过全民健康促进行动来普及健康知识,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提高余杭区居民健康水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居民突发灾害相关知识水平以及健康教育的需求,提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房山区7个乡镇(社区)14岁以上居民进行抽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灾害相关行为和灾害相关知识两大部分。结果此次调查共抽取700人,回收有效调查问卷695份。北京市房山区居民应对常见突发灾害相关知识知晓率为总知晓率,为52.5%,应对火灾相关知识知晓率最高(65.6%),其次为应对地震灾害相关知识知晓率(61.9%)、灾后防疫相关知识知晓率(45.8%)、应对洪涝灾害相关知识知晓率(27.0%),农村人口(48.O%)和18岁以下人口(43.2%)应对常见灾害相关知晓率相对较低。参与调查的房山区居民希望了解应对常见灾害知识主要是地震(81.2%)、洪涝灾害(67.2%)和火灾(61.7%),获取各类灾害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电视广播(90.6%)、网络(52.5%)和报纸(38.O%)。结论北京市房山区居民应对常见灾害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较低,今后房山区灾害相关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加强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应对常见灾害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常住居民健康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确定16249名18~79岁的北京市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调查居民健康知识水平。结果北京市常住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3.7%,其中安全与急救知识知晓率为79.3%,健康生活方式、传染病预防、基本医疗与保健、慢性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4.8%、74.1%、73.0%和67.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居民得分是农村居民的1.168倍,女性是男性的1.227倍,家庭月均收人为1000~1999元和2000~2999元分别是1000元以下的1.290和1.247倍;以18~24岁年龄段为参照,其他各年龄组的比数比为1.142~1.718;以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为参照,其他各组的比数比为1.685~6.762,呈现随文化程度递增而增高的趋势;文化程度是健康知识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北京市居民健康知识知晓水平不容乐观,建议以农村地区、低文化程度、男性为主要干预对象,以慢性病预防为重点内容,实施全方位、广覆盖、多种形式的知识普及活动。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顺义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析影响居民健康素养的各种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在顺义农村地区抽取两个村,每村随机抽取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样本总量共670人。结果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三方面健康素养知晓率分别为74.68%、69.82%、63.97%,均呈现45岁以下年龄组高于45岁以上年龄组的特点。同时受教育程度越高,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越高。结论顺义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知晓水平总体不高,未达到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80%的指标,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特点,采用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和健康行为情况,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9个丰台区街乡镇的27个居委会/行政村,从每个居委会/行政村中按北京市18~79岁常住人口性别和年龄构成等比例选取100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调查问卷共调查2700人。结果北京市丰台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3.24%,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8.14%。非北京市户籍、男性、文化程度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和家庭收入较低的居民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都较低,不同特征人群的组别之间对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和安全与急救两个方面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79.97%和78.09%;对慢性病预防和地方病两个方面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较低,为65.74%和60.50%。结论北京市丰台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尚可,但特定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仍较低,不同方面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差别较大,需针对不同人群和知晓率较低的健康知识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5.
赵莹颖  何朝  郑奇光 《职业与健康》2010,26(24):2962-2964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农村居民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健康教育需求现状,为改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570名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顺义区农村居民对高血压8个主要危险因素全部认知的占22.5%,对糖尿病7个主要危因素全部认知的占25.0%,居民对流感的4个主要预防措施全部认知的占80.4%,对预防肠道传染病的4个主要措施全部认知的占81.1%。居民主要希望通过电视(60.9%)、医生咨询(59.8%)、健康大讲堂(41.8%)的方式来获取健康知识;而目前主要是通过电视(72.7%)、广播(50.1%)和报纸(40.09%)方式获取知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被调查对象健康需求情况有所不同,年龄越大健康知识需求越强烈。结论北京市农村居民需要掌握慢性病预防知识,今后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应以电视、健康大课堂和广播为主要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居民健康知识水平,掌握薄弱环节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6个村,3个居委会,每村(居委会)随机抽取80~100户,年龄为18~79岁的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801人。结果顺义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2.26%,安全与急救知识知晓率最高,达77.53%;而慢性病预防知识知晓率最低,为66.02%。从年龄看,30~39岁知识知晓率最高,40岁以后知识知晓率呈下降趋势,60岁以上年龄组知识知晓率最低。同时随着学历、经济收入的增高,健康知识知晓率也逐步增高。结论顺义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水平总体不高,距离85%的指标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因此,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文化程度、经济条件以及年龄等因素对社区居民接受健康知识的影响,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质,确保2018年全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7.
赵莹颖  何朝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43-1245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知晓情况,并探讨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该区农村地区2个行政村,采用北京市健康教育所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农村地区居民在干预之前(2008年)和干预后(2009年)的主要卫生知识知晓率由68.5%提高到77.6%、主要卫生行为形成率由57.9%提高到65.2%,主要卫生技能提高不明显。结论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居民主要卫生知识知晓率及主要卫生行为形成率,应针对提高健康相关技能方面探索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赵桂娟 《职业与健康》2014,(10):1403-1405
目的了解2010—2012年百色市居民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为制定下一步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百色市右江区5个社区的各80名居民进行健康知识及健康行为知识的宣传,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进行调查,以自填式问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0年居民对4个健康知识点知晓率较低,2011年所有健康知识点知晓率均明显提高,2012年则进一步提高(P〈0.05);总知晓率逐年提高(P〈0.05)。2010年4个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2011年均明显提高,2012年则进一步提高(P〈0.05),总形成率逐年提高(P〈0.05)。结论百色市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逐渐提高,表明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及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当前北京市海淀区居民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相关知识掌握及需求、疫情发生后的态度和行为改变。方法选取海淀区老年人、中学生和中小学生的家长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填问卷方法进行调查。结果1303例海淀区居民完成问卷调查。“我国/我市目前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现状、感染途径、发病早期症状为发热”知晓率最高,多数人不吃或少吃禽类产品,增加洗手次数,仅有5.7%的调查对象对疫情表示很或非常紧张。多数调查对象对北京市政府疫情信息发布和防控知识普及措施比较满意,希望得到更多有关最新疫情动态、传播途径、个人预防措施的信息。结论海淀区居民对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相关知识的了解有待进一步提高,应根据居民健康需求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县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的干预政策、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法)、简单随机抽样和KISH表法,在全县内抽取2个居委会和21个自然村,采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13.5%,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健康技能的人口比例分别是18.5%、12.5%和19.3%;具备相关健康素养的人口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安全与急救素养51%、科学健康观素养44%、传染病预防素养34.5%、信息的获取与应用素养18.3%、基本医疗素养14.8%、慢性病预防素养10.3%、日常保健素养9.3%;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68.7%。结论全县居民整体健康素养具备率较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要坚持不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