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汉防己甲素和磷酸羟基喹哌联合用药治疗矽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矽肺是我国危害工人健康最严重的一种职业病。50年代我国就开始进行中药治疗矽肺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1960年国内首次合成克矽平[1],70年代开始筛选抗纤维化药物,已从数千个药物中筛选出汉防己甲素、磷酸喹哌、羟基磷酸喹哌、柠檬酸铝等,并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用于临床,取  相似文献   

4.
汉防己甲素和羟基磷酸喹哌联合应用治疗矽肺720天的临床观察孙金英赵文华刘韶华刘春娥姜莉矽肺是严重危及接尘工人生命的职业病。自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矽肺治疗措施及效果评价研究”下达后,我们联合应用汉防己甲素(汉甲)和羟基磷酸喹哌(羟基喹哌)治疗矽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汉防己甲素和磷酸羟基喹哌联合用药治疗早期矽肺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15人,其中0^ 7人,矽肺I8人,汉防己甲素200mg/d,100mg/p.o,bid,每周服用6d;磷酸羟基喹哌0.5g,p.o,每周1次,服用3个月后休息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为期2年,对照组15人,0^ 7人,矽肺18人,应用安慰剂,每次2片,每周2次,疗程同治疗组,结果 用药2年后,临床症状改善,机体抵抗力增强,肺功能改善都优于对照组,血清铜蓝蛋白,血清肿瘤坯 煞费苦心因子经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说明早期矽肺抗纤维化治疗是有一定疗效的,而且无任何副反应,该方案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汉防己甲素、磷酸羟基哌喹联合用药治疗矽肺临床观察武汉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院(武汉430071)徐惠敏杨明茂王华北成金兰袁美英矽肺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职业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能够治愈。“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以汉防己甲素与磷酸羟基哌喹联合应用治疗矽...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汉防己甲素和羟基磷酸哌喹联合用药的方法对225例矽肺进行了临床疗效的观察研究。采取随机配对分组的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比例为2∶1。治疗组口服汉甲100mg×2/日×6天,羟基哌喹0.5g×1/周,3个月一疗程,连续治疗2年共6个疗程。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症状(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有明显改善,有效率为73.7%,明显优于对照组,呼吸系统感染频率明显下降(62.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线胸片治疗组好转率为11.8%,稳定率81.6%,进展率6.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Ⅲ期矽肺及进展快型病例好转率分别为34.3%、23.2%。肺功能(FEV1.0)治疗后有一定改善。联合用药毒副反应较小,临床疗效肯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矽肺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8.
汉防己甲素与羟基哌喹联合用药治疗矽肺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汉防己甲素和羟基哌喹联合治疗34例矽肺病人(对照组17例),通过6个疗程,2年的对比观察,证明30例病人X线胸片表明明显好转或好转与稳定,而对照组无好转病例,进展例数多于治疗组,说明上述二药联合应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对“八五”国家矽肺治疗课题大连组的32例矽肺病人采用维持剂量的汉防己甲素和羟基磷酸喹哌巩固疗效治疗2年整,结果证明用维持量的汉甲和羟哌巩固疗效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对矽宁、汉防己甲素(汉甲)和磷酸羟基喹哌在等毒条件下进行了大鼠实验性矽肺的疗效研究,结果表明,治疗3个月后全肺湿、干重及肺胶原蛋白含量明显低于矽肺对照组,差别显著,但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病理形态显示矽宁和汉甲组对矽肺纤维化有更明显的抑制作用,病灶间和肺泡腔内具有大量泡沫样细胞浸润。治疗组的肺巨噬细胞内均有细小的棕褐色颗粒。矽宁治疗组血清中SOD和铜蓝蛋白的含量明显低于其它治疗组。  相似文献   

11.
汉防己甲素与克矽平联合治疗矽肺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病人按国家"八·"课题<矽肺治疗措施及效果评价研究>的汉防己甲素和克矽平联合治疗矽肺的方案治疗2年后,停药1年,继续进行治疗并观察远期疗效.[方法]根据30例矽肺病人胸片的读片结果分成全量复治组(简称全量组)6例,维持量组(简称维量组)6例,继续停药观察组(简称停药组)7例和对照组11例.全量组以汉防己甲素200 mg/d,每周服药6 d;1%克矽平144 ml在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滴注,每年滴注一次.维量组汉防己甲素300 mg/周,每周一分3次口服.停药组和对照组口服安慰剂4片,每周一口服.每3个月为一疗程,停药1个月再进行下一疗程,共进行6个疗程(2年)的继续治疗观察.[结果]全量组和维量组的症状好转率较停药组和对照组高,尤其是呼吸困难症状.X线胸片全量组有明显好转病例2例,有进展的病例也较其他组少.好转病例仍集中在过去接触高浓度矽尘的病例.停药后病变出现反跳的经继续用药,可以好转.不良反应较轻.[结论]汉防己甲素和克矽平联合用药治疗矽肺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矽肺患者含铜酶与血清铜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选择矽肺及其合并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全血SOD的活性、血清Cu含量、CP活性及LPO水平。结果表明,矽肺及其合并症患者全血SOD活性、血清Cu含量、血清CP活性及血清LPO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初步提示了这些生物学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矽尘接触者和矽肺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探讨SOD、GSH-Px在矽肺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比色法对100名不接触粉尘的对照人群,200名接触矽尘1 a以上的接尘工人,32名矽尘作业观察对象及130例矽肺患者,检测其血清SOD、GSH-Px水平。结果接尘组和矽肺组SO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矽肺组SO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H-Px水平矽肺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接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矽肺期别愈高GSH-Px亦随之升高。结论血清中SOD、GSH-Px水平与矽肺发病有明显相关关系,并与矽肺的严重程度也有关,提示机体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失衡与矽肺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矽肺发病机制与遗传易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矽肺是矽尘暴露导致的职业性肺部疾患,它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及其调节网络、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通路、矽肺遗传易感性探索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该文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关于矽肺发病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矽肺患者血液流变学与动脉血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测定了67例Ⅱ、Ⅲ期矽肺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动脉血气。结果提示,不同期别和不同氧分压的粘度特性(ηp、η0.312、η51.2、A.I、CHT)和粘弹特性(η′、η″、G′)有显著差异。η0.512、η52.2、A·I、η′、η″、G′与PaO_2呈负相关,与PaCO_2和pH无相关关系。ηp可能与血液中免疫球蛋白有一定关系。作者认为提高血氧对改善矽肺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Silicosis in slate pencil workers: I. An environmental and medical stud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 environmental and medical survey was undertaken in the slate-pencil industry in the central part of India. The industrial hygiene survey revealed that concentrations of free silica dust were very high. The medical survey, involving 593 workers, revealed that the prevalence of silicosis in this industry was 54.6%. Of these, 17.7% of workers had conglomerate silicosis (progressive massive fibrosis, PMF). The radiologic appearance of simple and conglomerate silicosis resembled closely the simple pneumoconiosis and progressive massive fibrosis (PMF) among other occupational groups exposed to free silica and also found in coal workers. The pulmonary lesions were detectable after a relatively short duration of exposure. The short latent period of development and the high prevalence of silicosis observed among these workers are related to exposure to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iliceous dust in the work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