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应用细胞病毒抑制法进行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测定时,影响因素较多,掌握影响因素,可控制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应用MEM培养基、WISH细胞、VSV病毒,进行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测定,应用倒置生物学显微镜进行实验观察,应用酶标仪进行实验结果的测定。结果:针对细胞状态、病毒滴度等影响因素,经过反复的实验摸索,掌握了影响干扰素...  相似文献   

2.
自1935年 Hoskins 报道动物病毒的干扰现象,直到1957年英国学者 Isaacs 和 Lin-denmann才发现,正常细胞受到病毒刺激后能产生一种干扰其他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可溶性蛋白质,特将其称为干扰素。由于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很快就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重视。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干扰素除具有抗病毒作用外,还具有抑制细胞增殖及免疫调节作用,特别是它在抗肿瘤作用上显示出良好效果,受到广泛注意。许多国家组织大规模协作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真核细胞重组表达的小鼠干扰素(mIFN)-λ3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其抗病毒机制。方法:用构建好的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mIFN-λ3在293细胞中表达。MTT法检测表达产生的目的蛋白对A549和SW620的生长影响,并通过在A549、SW620中诱导MxA抗病毒蛋白的产生。结果:pcDNA3.1-mIFN-λ3在293细胞中稳定表达了mIFN-λ3,该蛋白能抑制A549、SW620的生长,刺激其产生MxA。结论:mIFN-λ3抗病毒效应的分子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产生MxA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国产同位素铬酸钠(Na_2-~(51)CrO_4)标记K_(562)传代细胞(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短程释放法,观察α和γ干扰素对人外周血NK细胞活性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从二种干扰素促进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Interferon,简称 IFN)是生物学活性相当高的糖蛋白。它除了具有抗病毒作用外,还有抑制细胞分裂及调节免疫反应的功能。以往根据制备人 IFN 的细胞来源,将三类主要的人 IFN 分别称为人白细胞IFN、人成纤维细胞 IFN 以及人类淋巴细胞IFN。最近,有关专家提出了对 IFN 命名的  相似文献   

6.
NK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是杀伤细胞中的一类,它不需要抗体存在,也不需经抗原致敏,就能迅速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并参与骨髓移植排斥反应等。近年研究证实,麻醉及手术刺激可明显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在手术中机体NK细胞的活性增加,但术后数日活性即下降,小手术时这种变化较轻。Tφnnesen发现,术前焦虑及麻醉均可使NK细胞活性增加,手术创伤后NK细胞活性进一步增加,术后3~6天活性下降,且低于术前水平。有人认为此变化是由于麻醉与手术影响内分泌系统所致,  相似文献   

7.
几乎所有脊椎动物细胞在病毒或其它诱生剂的刺激下,都能产生干扰素(interfe-ron,IFN)。IFN是细胞中多个结构基因所编码的一类蛋白质。它们不但有抗病毒作用,还能抑制细胞繁殖及调节免疫反应。可见IFN是多功能的生物学活性物质,它们在防御外来因子侵袭及维持细胞功能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从1957年Issacs与Lindenmann发现干扰素(If)以后,由于它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人们曾寄予很大的期望。但由于产量上的限制,未能广泛地在临床上试用。后来又发现If具有抗肿瘤的活性,而且近年来已能把If提纯到10~9单位/mg蛋白的水平,目前世界各国正在大力进行研究。现把有关If临床应用的新进展综述于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物体所处的自然环境,总是在不断周期性变化,如昼夜交替、四季变迁。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物体为适应环境,机体各系统的功能亦相应地发生节律变化,以保持体内环境最佳状态,此即为生物节律。时间生物学  相似文献   

10.
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室壁,存在一种特殊的室管膜细胞。主要位于第3脑室底和腹侧壁,是丘脑下部正中隆起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这些细胞顶部接触脑脊液,底部伸出长的突起至正中隆起的外层、脑垂体门脉系前毛细血管和弓状核、腹内侧核的毛细血管袢  相似文献   

11.
1888年Stillmark发现蓖麻籽抽提液能凝集红细胞。1936年Sumner和Howell首先阐明凝集素的糖专一性,他们证明从刀豆分离的凝集素(ConA)能沉淀溶液中的糖原和淀粉,它的血凝活力被蔗糖抑制。本世纪四十年代后期,Boyd和Reguerd以及Renkonen分别发现某些种子所含的凝集素,对人的血型抗原专一。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将人脾和猪脾淋巴细胞制备的 TF 经 LKB—2137柱层析系统分成不同组份,用不同的组份分别去对猪血 T 细胞温育激活2小时,然后做 Et—RFC 试验,根据花结形成数目的高低来探讨T F 原液和 T F 不同组份及相互之间的活性关系。初试结果说明 T F原液和 T F 各组份对 T 细胞 E 受体都显示有激活作用,但组份之间存在差异性,最高活性成份为组份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研究蛋白磷酸酶I(protein phosphatase1 regulatory subunit 3,PPP1R3)在直肠癌SW480细胞中的黏附、运动、迁移和侵袭能力的生物学活性。方法用PPP1R3、EGFR抗体、VEGFR抗体干预SW480细胞后,分别对其行细胞运动实验、黏附实验、迁移及侵袭实验,分析PPP1R3对SW480细胞运动、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随着PPP1R3浓度的增加,直肠癌SW480细胞的黏附、运动、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退(P<0.05)。而且穿过人工基底膜的能力明显减低(P<0.05)。结论 PPP1R3能够抑制直肠癌SW480体外的侵袭、转移作用,可为PPP1R3基因表达缺失的直肠癌术后患者提供放化疗、生物靶向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分别与两种冻融抗原致敏DC细胞共培养后获得的DC细胞诱导的特异性肿瘤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 induced killer.DCIK)的增殖活性及其对K562、Namalwa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方法采集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NC),先诱导培养CIK细胞及两组DC细胞(K562-DC和Namalwa-DC),然后将两组DC细胞分别和CIK细胞按1∶10的比例分别混合培养,并以CIK细胞单独培养组为对照。计数细胞扩增倍数,并于共培养6d 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对K562、Namalwa细胞杀伤活性。结果两组DCIK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快于单纯CIK细胞组(P0.05);共培养6d,相同的效靶比情况下,两组DCIK细胞对两种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都比单纯CIK细胞明显增强,而用相应肿瘤抗原致敏得到的DCIK细胞对该种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最强。结论 DCIK细胞的增殖能力、抗肿瘤活性均高于CIK细胞,致敏的DCIK细胞对相同肿瘤靶细胞有杀伤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1 引言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又名基底细胞上皮瘤(basal cell epithlioma)为皮科最常见皮肤癌之一,恶性度低于鳞状细胞癌,但发病率高,约占皮肤恶性肿瘤的65~75%。bcc多见于有毛皮肤,局部侵袭、生长缓慢、较少转移,但有复发倾向。由于目前对肿瘤的病理分型、转移、治疗和组织发生等方面看法尚不一致,故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与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与转移的相关性研究张亚历,周殿元,张月彩,文斌为探讨大肠癌生物学特性与转移的临床病理学联系,本文综合评价了大肠癌组织学特征、细胞增殖动力学及癌基因蛋白表达等与癌转移的关系,以期能对临床病理标本进行正确诊断,指导预后评估。一、材料及...  相似文献   

17.
2'-5'P_3A_3是干扰素作用于细胞后产生的三聚腺嘌呤核苷酸,它具有广泛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本文就2'-5'P_3A_3抗病毒活性能否在细胞之间转移进行了研究,并证实了这一效应.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泡沫细胞(foam cell)是这种病变中的主要细胞成份。泡沫细胞可来自血管的平滑肌细胞,也可以来自巨噬细胞,也有报告可来自其他血细胞(Trillo 等1982)。一般认为:巨噬细胞可摄取大量胆固醇,转变为胆固醇脂,本身则转变为泡沫细胞。并可用组织化学特徵(如细胞色素过氧化酶等)及免疫形态学的特徵来确定粥样斑块中的泡沫细胞来自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可通过吞噬含有胆固醇的细胞或细胞碎片摄取胆固醇,也可通过受体途径将含有胆固醇的脂蛋白  相似文献   

19.
牛磺酸(Taurine)的化学名为2—氨基乙磺酸,是一种β型的含硫氨基酸。长期以来,人们仅了解其与胆酸结合生成牛磺胆酸,组成胆汁,促进脂类及脂溶性物质消化吸收的生理功能。近二、三十年的研究发现:牛磺酸可能作为一种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广泛的抑制作用;它参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活动,可促进生长激素、泌乳素的分泌,拮抗N—甲基天门冬氨酸引起的促黄体生成素的释放;通过与胰岛素受体呈可逆性特异结合而调节胰岛素的作用。它还可能是人和动物早期发育阶段的必需氨基酸,一旦缺乏可造成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视力障碍、增加癫痫易感性,甚至导致心肌病等。此外,牛磺酸对心血管系统生物学作用的研究也有很大进展,本文对此作一综述。1 牛磺酸的代谢和分布牛磺酸广泛存在于动物组织细胞内,在海洋动物中的含量尤为丰富。在哺乳动物体  相似文献   

20.
将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cDNA(2.2kb)经DNA连接酶插入到pEE14质粒的多克隆位点上,构建了pEE14/人HGF(11.45kb)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用Lipofectin将pEE14/HGF质粒转导至CHO细胞表达,表达pEE14/人HGF的CHO细胞的培养上清液能促进原代培养大鼠细胞的DNA合成,CHO细胞表达和合成的人HGF的水平高于293和NSO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