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双源CT定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双源CT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将双源CT判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例共计450冠脉节段,双源CT均获得满意的评价图像(3例进行心电编辑)。双源CT判定轻度狭窄38个节段,中度狭窄23个节段,重度狭窄36个节段;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双源CT诊断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12%、95.34%和95.11%。结论: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双源CT在定量诊断冠脉狭窄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一项准确可靠的无创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IVUS为参照,研究冠脉造影三维重建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定量测量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收集2006-09~2007-07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WUS)的24处血管段(1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IVUS为参考标准,回顾性分析冠脉三维重建测量分叉病变各血管段的参数值,评估其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2处分叉病变的主支、分支参考血管直径、分叉/开口处血管直径及面积狭窄率在冠脉三维重建和IVUS两组测量值之间无差别.以IVUS为标准,三维重建对分支开口狭窄的检出及分叉病变类型的判断各出现1例偏差.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三维重建对冠脉分叉病变的定量测量及病变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64排1 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0月间在我院影像中心接受螺旋CTA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3d内完成冠状动脉螺旋CTA检查及冠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螺旋CTA图像特征,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A对冠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结果 100例患者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均取得满意的检查图像.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显示轻度冠脉狭窄数量多于冠脉造影,中度及重度冠脉狭窄数量少于冠脉造影,经卡方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共显示146处冠状动脉狭窄(≥50%).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50%)诊断的敏感性为96.4%(137/142),特异性为96.8%(274/283),阳性预测率为93.8%(137/146),阴性预测率为98.2%(274/279).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可以与冠脉造影相媲美,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冠脉造影三维重建定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IVUS为参照,研究冠脉造影三维重建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平面对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定量测量准确性的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9月~2007年3月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的19位患者(20处血管段)的影像资料。以IVUS为参考标准,比较冠脉三维重建和传统平面图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定量测量的准确性。结果:冠脉造影三维重建诊断冠脉狭窄≥5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3%和92.3%,传统造影平面图像分别为76.9%和90.9%。20处病变中最窄处管腔直径/面积、参考血管直径/面积、最窄处面积狭窄率在三维重建与IVUS测量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冠脉造影三维重建比传统造影平面图像对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定量测量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CT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36例疑诊为冠心病患者行64层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以CAG为标准评价CCTA诊断冠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并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分析其与经CAG确诊的冠脉狭窄程度之间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36例患者中共检出105个斑块。冠脉轻度狭窄以钙化斑块引起为主,冠脉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以混合斑块引起为主。CCTA诊断冠状动脉钙化斑块与管腔轻度狭窄、混合斑块与中重度管腔狭窄存在相关性。结论:64层CCTA可在诊断冠脉狭窄的同时无创性评价斑块性质,可及时发现冠脉中脂质成分丰富的斑块,以便尽早及时给予临床干预,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临床诊断及分级评价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进行128层螺旋CT检查诊断的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分析,并与CAG对比评价冠脉狭窄程度分级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20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状动脉狭窄阳性84例,阳性率为70.00%;阴性36例,阴性率为30%。另外,120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冠状动脉内斑块出现钙化82例,钙化率为68.33%,非钙化38例,非钙化率为31.67%。120例患者经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确诊冠状动脉狭窄阳性85例,阳性率为70.83%;阴性35例,阴性率为29.17%。另外,120例患者经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发现冠状动脉内斑块出现钙化83例,钙化率为69.17%,非钙化37例,非钙化率为30.83%(37/120)。经统计学分析经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与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两种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的阳性率和冠状动脉内斑块检查中钙化率检出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120例患者检出1572段血管节段,在行冠脉狭窄程度检查时,其对狭窄程度分级过程中均清晰显现出较多的低估或高估情况。结论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作为可疑冠心病患者筛查手段或低危冠心病患者的复查手段,具有可靠、简便、准确、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在评价冠状动脉斑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评价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价值.方法:对 72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强化扫描获得的轴位图像利用后处理软件进行VR、MIP、CPR、薄层VR重建,评价冠脉斑块,并对冠脉有否狭窄及狭窄程度进行诊断.结果 :MSCT冠状动脉检查诊断硬斑块、中间斑块和软斑块分别56支、10支和20支,同时可对冠脉主干的狭窄程度进行评判,本组病例冠状动脉各主干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分别为38支、20支及28 支.结论:MSCT冠脉造影检查是一种微创的冠脉检查方法,它不但可以发现粥样斑块,而且能鉴别冠脉斑块的性质,并能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及狭窄程度,是冠状动脉检查的一种比较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心肌桥、支架复查等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比较CTA与DS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CTA与DSA均显示冠脉解剖结构正常5例;CTA可见冠脉解剖结构异常2例,DSA未见冠脉解剖结构异常;CTA可见心肌桥13例,DSA显示11例;CTA见冠脉狭窄35例,5例与DSA检查结果不一致,其中3例因CTA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不齐;2例心脏冠脉支架术后复查患者CTA与DSA均示清晰支架影,支架内部管腔通畅,未见内膜增生征象,1例管腔中度狭窄。结论:CTA是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可靠方法,其在解剖结构和心肌桥显示上较DSA有一定优势,但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上与DSA存在一定误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经冠脉造影确定冠脉狭窄程度患者的Tei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用于估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测量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狭窄程度<50%)、30例轻度冠状动脉狭窄组(狭窄程度50%~74%)和30例中度冠状动脉病变组(狭窄程度75%~94%)的左心室Tei指数。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Tei值与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Tei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中度冠状动脉狭窄组Tei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ei指数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944)。结论:Tei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用于初步估测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郭召友  郑婷 《西南军医》2010,12(1):12-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诊断老年及中青年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等指标的差异。方法对16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患者轻、中、重度冠脉狭窄的敏感性分别为78.3%、79.2%、90.6%;中青年患者之敏感性分别为91.8%、86.7%、91.7%。结论64层螺旋CT诊断老年冠脉狭窄的敏感性低于中青年,轻、中度狭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狭窄时敏感性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43例冠心病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钙化处血管狭窄程度。结果无狭窄或轻度狭窄处平均钙化积分75.6;中度狭窄处平均钙化积分118.1;重度狭窄处平均钙化积分122.7。经方差分析,F=2.563,P〉0.05,三组钙化积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冠脉钙化积分仅能反映血管病变而不能准确推测冠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2.
40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40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患者行40层MSCT冠脉造影检查,利用VR、MIP、CPR等后处理功能对冠脉进行重组,以显示冠脉各主支及分支,并对冠脉病变进行诊断.结果:29例40层MSCT冠脉造影,均成功地显示冠脉各主支及其分支,其中2例偶发早搏,右侧冠脉显示错层,经ECG编辑后,错层消失,19例患者的61支冠脉有不同程度的硬斑块和软斑块,其中18例的58支冠脉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1例显示主动脉瓣钙化,1例显示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窦,2例以往有心肌梗塞的患者显示左心室心内膜下低密度灌注,其中有冠脉狭窄中的4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论:40层MSCT是一种对冠脉疾病诊断比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双源CT诊断冠脉狭窄的价值—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冠脉成像评价冠脉中度及中度以上狭窄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入选60例临床高度怀疑或已确诊冠脉疾病的患者,行双源CT扫描,扫描过程中患者心率平稳,未出现心率不齐及心律失常。患者于1周内行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并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标准,从冠脉节段及冠脉分支角度分别评价双源CT诊断冠脉中度及中度以上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结果:以冠脉节段为基础分析,双源CT诊断冠脉明显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准确性分别为81.14%、97.57%、85.34%、96.74%、95.13%;以冠脉分支为基础分析,双源CT诊断冠脉明显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准确性分别为84.21%、93.79%、89.88%、90.06%、90.0%。双源CT与选择性冠脉造影对发现冠脉狭窄节段及检查冠脉分支病变的能力进行卡方检验,χ2分别0.625、1.041;P0.05,双源CT与选择性冠脉造影比较在发现冠脉明显狭窄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在诊断冠脉明显狭窄时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作为无创性评价冠脉狭窄及疾病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 ,及经皮肾动脉球囊成形术 (PTRA)加支架术的疗效。方法 对连续 2 0 0例接受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的患者用Judkins右冠脉造影导管作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或腹主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进行肾动脉造影 ,并对其中 7例肾动脉严重狭窄 (狭窄直径≥ 85 % )患者的 8支狭窄血管行PTRA加支架术 ,所有病变均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结果  2 0 0例受检者中 ,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 10 .5 % (2 1例 ) ;其中 ,99例冠状动脉心脏病 (冠心病 )患者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 19.2 % (19例 )。 8支狭窄肾动脉手术的技术成功率达 10 0 % ,随访 3~ 9个月 ,71.4 %的患者血压易于控制 ,其中 3例复查肾动脉造影未见再狭窄。结论 对冠脉有病变的高血压患者 ,在行冠脉造影的同时 ,有必要加做肾动脉造影 ,有助于肾动脉狭窄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避免发生肾功能衰竭。PTRA加支架术是目前治疗肾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 ,具有安全、简便、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宋芸  乔瑛  韩庆元  喻朋辉  王静  董青霞 《武警医学》2006,17(10):754-758
 目的 探讨64排容积CT在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 56例临床诊断及可疑诊断冠心病患者包括冠脉搭桥术后2例、PTCA术后6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行64排容积CT冠脉成像检查,在不同心电相位窗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行冠状动脉重建并分析其病变,12例诊断为冠脉中重度狭窄的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56例中心率<75次/min的冠脉重建相位窗多数位于心动周期R波后75%,心率>75次/min冠脉重建相位窗多数位于心动周期R波后45%,56例成功显示冠脉各主干(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221支,显示率98%;直径大于2 mm的分支(后降支、左室后支、对角支、钝缘支、窦房结支、圆锥支)237支;64排容积CT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12例行选择性冠脉造影,11例结果同64排容积CT.结论 64排容积CT下的冠脉造影成像检查是一种安全、准确、经济的检查方法,可以作为可疑冠心病及冠心病的筛选普查及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DSA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和冠脉造影对比,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8例患者同时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有创性冠脉造影检查,依据AHA17段分段法,评价所有有效节段,并将两者进行对比。结果:冠脉造影显示阴性病例占7.1%(2例),单只病变占21.4%(6例),多支病变占71.4%(20例)。按节段分析,CT检出冠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1%,94.6%,90.0和95.3%。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的冠脉造影检查对检出正常冠脉节段以及狭窄节段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夏冬梅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200-2201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69例患者脑血管造影后行冠脉造影检查,对临资料和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9例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患病率为46.4%;经脑血管造影和脑MRI证实的55例脑梗死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患病率为51.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显著狭窄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尤其是年龄≥66岁,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显著狭窄者,行脑血管造影、MRI心脏常规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冠状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64-slice 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疾病及支架置入术、冠脉搭桥术后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并采用曲面重建、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及最大密度投影技术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其中30例患者近期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CA)。结果:120例患者可评价冠脉节段1377个,可满足诊断的冠脉节段1341个,占97.39%。30例患者近期行CCA检查,MSCTCA诊断冠脉狭窄节段103个与CCA相符,占88.03%,显示轻、中、重度狭窄及血管闭塞与CCA符合率分别为77.8%、93.3%、91.6%、77.8%,得出64SCTCA诊断冠脉狭窄敏感性97.52%,特异性96.02%,阳性预测值95.16%,阴性预测值96.01%。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方面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成为筛查、排除冠状动脉病变及支架、搭桥术后随访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应激状态下血压升高的非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其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 141例疑诊冠心病的非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及超声检测肱动脉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其中将冠脉造影过程中监测血压≥140/90 mmHg的患者分为观察组,而血压<140/90 mmHg为对照组,观察术中血压升高的患者其冠状动脉狭窄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结果:①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以正常和狭窄<50%为主,而观察组则以狭窄<50%和狭窄>50%为主,观察组狭窄>50%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冠脉造影正常者例数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②观察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应激状态下血压升高的非高血压患者,业已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冠状动脉狭窄,其冠状动脉狭窄与内皮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50例患者先后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金标准",比较CT冠状动脉成像的符合率,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结果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50%的敏感性为98.6%,诊断狭窄程度小于50%的敏感性为87.0%,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性为92.5%,阴性预测值为97.7%。结论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很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