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何敏 《贵州医药》2006,30(7):635-635
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首先从人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Hp)以来,有关Hp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大量研究表明,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MALT淋巴瘤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1,2].  相似文献   

2.
<正>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从发现到现在已有超过20年的历史。20年来,胃肠病工作者对Hp与上胃肠道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大量而逐渐深入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与贲门部化生的相蕃性。方法 分别对227例胃溃疡、萎缩性胃炎中Hp感染和贲门部化生应用甲基绿-哌咯宁染色和爱先蓝染色进行检测。结果 胃溃疡、萎缩性胃炎中胃窦部Hp检出率50.45%,贲门部Hp检出率21.10%,胃贲门部化生率71.55%。Hp检出率与病人年龄、性别、病变类型有关,胃窦部Hp检出率与贲门部化生显著相关(P〈0.05)。结论 胃窦部Hp感染可能是贲门部化生原因,机制可能是除Hp定植于贲门部外的其他途径。  相似文献   

4.
朱坤  杨敏  舒艳  赵云 《北方药学》2013,(8):80-81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胃炎临床病理特征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1838例确诊为慢性胃炎的病例,根据年龄、性别、炎症程度、活动性炎症、淋巴滤泡等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组,分析每组Hp感染情况。结果:小儿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阳性率16.5%,男、女Hp感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10~18岁小儿慢性胃炎患者Hp阳性率较10岁以下患者明显增多(P<0.05);轻度慢性炎症组无Hp感染,中度慢性炎症组Hp阳性率16.3%,重度慢性炎症组Hp阳性率85.9%,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无活动性炎症组Hp阳性率0.1%,轻度活动性炎症组Hp阳性率58.7%,中-重度活动性炎症组Hp阳性率92.2%,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无淋巴滤泡组Hp阳性率2.0%,轻度淋巴滤泡组Hp阳性率32.6%,中-重度淋巴滤泡组Hp阳性率84.7%,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是小儿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10~18岁小儿感染率较高;Hp感染与胃黏膜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及淋巴滤泡等病理组织学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白班俊  黄国美 《贵州医药》2005,29(2):139-140
幽门螺杆菌(Hp)公认是许多消化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子,关于Hp感染与肝硬化高氨血症关系研究已是热点之一。本文通过观察感染Hp阳性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以及行Hp根除治疗后浓度变化,旨在探讨幽门螺杆菌与肝硬化高氨血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食管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有学者怀疑这可能与幽门螺杆菌(Hp)成功根除后造成的Hp感染率下降有关,但也有研究结果持否定态度,认为GERD的发病与Hp感染之间并无关联.GERD与Hp关系的争论使临床医师在面对Hp阳性的GERD患者时感到困惑,本研究将通过对经内镜检查确诊的糜烂性食管炎(RE)患者进行Hp检测结果的现况调查,获得RE患者Hp感染率的流行病学资料,为进一步研究GERD与Hp感染的关系提供基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45例GERD患者(观察组)和4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对照组)进行Hp检测,并对两组患者及GERD各级患者间Hp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Hp阳性率为37.8%,较对照组的62.2%显著降低(P<0.05)。GERD各级患者间Hp阳性率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GERD相关,对GERD的发生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CG及PU患者Hp感染后血清NO水平变化及其二者的相关性,以进一步研究Hp导致CG及PU的发病机制。方法所有受试者均经^13C-尿素呼气实验和血清学检测Hp及其抗体。两者均为阳性者判定为Hp阳性,两者均为阴性者判定为阴性。血清NO测定:通过显色深浅测定其浓度的高低。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Hp阳性CG、PU患者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p阴性PU患者血清NO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而Hp阳性CG患者血清NO含量均显著高于Hp阴性CG患者。结论CG,PU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可能有NO参与,并与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2型糖尿病胃肠道症状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本文对112例2型糖尿病Hp阳性就其抗Hp治疗方法及Hp根治前后患者胃肠道症状的变化作如下观察。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及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丽萍  郭代红 《中国药师》2003,6(11):735-737
目的:研究Hp的耐药性、治疗进展,从而有效的治疗Hp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方法:通过Hp对硝基咪唑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耐药性分别进行探讨。结果:Hp的耐药机制尚不清晰,Hp耐药性是造成根除Hp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对Hp耐药性,治疗前应进行硝基咪唑的药敏试验,治疗中选择不会引起Hp耐药的高效根除Hp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幽门螺旋杆菌(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密切相关,对这些疾病中Hp阳性者根除Hp在国内已达成共识,在临床实践中探索疗效高,副作用少,依从性好的Hp根除治疗方案显得十分重要。现将多种三联根除Hp的治疗方案进行比较,取得较好的临床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12.
夏璐  徐百升 《辽宁医药》2007,22(3):23-24
有关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因子,国内外学者已做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粘膜幽门螺旋杆菌(Hp)检出率为80%~100%,胃溃疡患者Hp检出率为55%~93%,Hp感染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诸多发病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3]。根除Hp使得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合并症、手术率均明显下降,考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探讨奥美拉唑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将82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与雷尼替丁组各41例,分别给予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奥美拉唑组治愈率为97.56%,雷尼替汀组治愈率为65.85%,奥美拉唑组治愈率明显高于雷尼替汀组(P0.01);奥美拉唑Hp根除率为92.68%,雷尼替汀组Hp根除率为51.22%,奥美拉唑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雷尼替汀组(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具有疗效好、Hp根除彻底、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点,可作为目前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一种首先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10天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效果,探讨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符合Hp根除适应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10天序贯疗法和标准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结果 序贯疗法组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均高于标准三联疗法组(P<0.05).结论 10天序贯疗法可提高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对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张秋艳 《北方药学》2018,(7):139-140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与阿莫西林联合依替米星对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Hp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8)给予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n=48)予以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与依替米星联合治疗,14d为1个疗程,均治疗3个疗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Hp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95.83%(46/48)]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7.08%(3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3.75%(45/48)]Hp转阴率高于对照组[75.00%(3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25%(3/48)]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92%(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与阿莫西林联合依替米星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能有效提高Hp转阴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几种培养幽门螺杆菌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发现幽门螺杆菌(Hp),并在1983年成功地从人胃黏膜分离以来,对Hp的研究真是胃肠病研究中的重点。细菌的分离培养是研究Hp的基础方法。H声生长条件要求苛刻,较一般细菌培养困难且易变异,现今用于培养Hp的培养基主要有改良培养基和商品化的培养基,两者各有其优缺点,难以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因此筛选一种既能使Hp良好生长又经济便宜的培养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淮安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并在1983年成功地从人胃黏膜组织中分离以来,对Hp的研究一直是胃肠病研究中的重点。反流性食管炎(RE)是酸相关性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近年来成为上消化道常见疾病之一,其与Hp感染的关系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目前尚无定论。为此,本研究观察了Hp阳性患者中RE的检出率以及RE患者中Hp的感染率,同时也观察了根除Hp对治疗RE患者的疗效,旨在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韩意  韩夏 《中国乡村医药》2005,12(10):26-27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密切相关,根除Hp后溃疡愈合率提高,复发率降低。为探讨一种根除Hp的理想方案,作者用丽珠胃三联(枸橼酸铋钾、替硝唑、克拉霉素)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19.
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年龄、性别关系。方法: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中青年组,通过胃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Hp检测,分析不同年龄段、性别、上消化道疾病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老年组Hp阳性率为74%,中青年组阳性率为4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Hp阳性率分别为78.5%及72.7%,中青年组分别是32.3%和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Hp阳性率与中青年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Hp阳性率为79.3%,女性患者为65.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的感染与年龄、上消化道疾病状况、性别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7,(22):11-14
目的探讨运用决策树理论评价多种Hp根治方案的差异。方法运用决策树理论对我院2016年消化科门诊抗Hp治疗的病例进行分析,分为阿莫西林组与非阿莫西林组,各组在分为不同亚组,分别比较各组及各亚组的Hp根治情况。结果阿莫西林组Hp根治率显著高于非阿莫西林组。阿莫西林组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高于阿莫西林胶囊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中,泮托拉唑组的Hp根治率显著高于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镁、雷贝拉唑组;阿莫西林胶囊组中,泮托拉唑组的Hp根治率显著高于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镁、雷贝拉唑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加泮托拉唑组中,联合左氧氟沙星组高于克拉霉素组及甲硝唑组;非阿莫西林组中,克拉霉素+甲硝唑组、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组高于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组;非阿莫西林组中,泮托拉唑组的Hp根治率显著高于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镁、雷贝拉唑组。结论运用决策树理论对抗Hp治疗进行分析有利于评价多种Hp根治方案的差异,进一步说明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联合铋剂的Hp根治方案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