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中央叶和全腺体积比值与尿动力学的关系。方法:采用B型超声横断位、矢状断位检查膀胱充盈及排尿过程中的尿动力学改变,临床诊断为BPH的患者50例。结果:BPH患者的中央叶与全腺体积的比例与尿动力学改变有密切关系,当中央叶和全腺体积的比值增大时,最大流率(Qmax)降低,尿道开放压(Popen)和最大尿流率时膀胱尿道压(Pmax)升高,说明有梗阻的存在,但当中央叶与全腺体积比例超过0.5时,Qmax降低,Popen和Pmax反而降低。结论:中央叶指数与尿动力学梗阻变化的程度成正比,指数超过0.5时,尿动力常表现为逼尿肌代偿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李宏  周明  江咏  刘勇  果佳 《西南军医》2009,11(2):222-223
目的 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国产Nidoc-970A下尿路尿流动力学分析仪对我院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检查,依据其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相关情况综合制定治疗方案。结果8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前应用尿流动力学检查,明确诊断,确定梗阻原因及程度,综合评估膀胱、尿道功能,选择治疗方法得当,效果良好。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提高了BPH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对掌握手术指征及选择治疗方案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郑红霞  杨胜 《人民军医》1999,42(6):363-364
1995年3月~1997年11月,我们采用SMP-H型前列腺消融治疗仪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88例,取得了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188例,年龄45~87岁,平均65.8岁。病程:1~5年44例,5~10年62例,10~15年42例,15~20年30例,>20年10例,平均病程11.6年。临床表现多为尿频、尿急,排尿不尽,尤以夜尿为甚。其中16例(8.5%)出现尿潴留,长期留置导尿;44例(24%)残留尿在200ml左右。直肠指诊,前列腺质地变硬,压痛明显,中央沟不明显。度22例(11.7%),度124例(66.0%),度42例(22.3%)。前列腺三维B超显示均有增大,三项指标平均为6.8cm×5.3cm×3.9cm。1.…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尿动力学变化特点及诊治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泌尿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前列腺患者,根据是否伴有DM分为BPH合并糖尿病60例为观察组,单纯BPH 60例为对照组,对2组的尿动力学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逼尿肌乏力为46.67%和21.67%,高顺应性膀胱为40.00%和18.33%,逼尿肌功能受损分别为56.67%和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865,P=0.037;x2=19.458,P=0.043;x2=18.382,P=0.041).膀胱出口梗阻分别为75.00%和68.33%,逼尿肌不稳定分别为51.67%和4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586,P=0.135;x2=4.963,P =0.126);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膀胱初尿意容量分别为(242.08±15.46) ml和(146.65±22.34) ml,膀胱最大容量为(306.65±44.52) ml和(226.85±22.73) ml、残余尿量为(166.18 ±23.35) ml和(56.00±12.31)ml,最大尿流时逼尿肌压力(26.46±9.64) cmH2O(1 cmH2O=0.098 kPa)和(61.73±11.75) cmH2O、膀胱顺应性为(47.36±4.68) ml/cmH2O和(23.26±5.37) ml/cmH2O及最大尿流率(Qmax)为(4.12 ±2.12) ml/s和(8.78±2.36) ml/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5,P =0.016;t=2.183,P=0.045;t =2.275,P =0.038;t =2.258,P =0.042;t =2.465,P =0.033;t =2.472,P =0.032).结论 伴有糖尿病的BPH患者,膀胱逼尿肌受损较单纯性BPH患者更明显,对BPH合并DM患者应该尽早施行尿动力学检查,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很多,现以TURP及开放摘除前列腺为主。但术后发生前列腺癌很少见,现报告2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病例资料 患者 ,男 ,74岁。因排尿不畅 3天 ,伴血尿 12h入院。 3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尿不畅 ,每次排尿量少且尿线变细 ,无尿痛。体检 :直肠指诊前列腺约 6cm× 5cm ,质中 ,中央沟消失 ,指套无带血。尿常规 :RBC( ) ,WBC( +)。血常规 :无异常。临床诊断 :前列腺肥大 ,急性尿潴留。入院后 ,插尿管 ,排出血性尿液 ,含大量血块 ,给予膀胱冲洗 ,止血、抗炎治疗。CT检查 :前列腺明显增大 ,约 6.6cm×8.3cm× 6.0cm大小 ,向上突入膀胱。平扫病灶呈等密度 ,CT值 3 4HU ;CT增强扫描 ,前列腺偏左侧见约 4.4cm× 4.8cm大小的囊样无强化区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二维超声检查前列腺,采用Abu—Yousef标准,内腺横经与全腺横经比值〉0.5,PCAR〉0.65,即为前列腺增生。结果:125例前列腺增生症,经直肠前列腺指诊检查117例增大,超声符合率93.6%(117/125)。结论:前列腺增生,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超声均可显示,不仅能够方便地对前列腺增生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而且能够较准确地估计增生的程度及其并发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发病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已成为男性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我国各地其发病情况有所不同 ,60岁以上老年人BPH总发病率为 3 3 %~ 63 %。BPH的发生、发展与人均寿命延长及动物蛋白摄入量等因素有关。BPH发病呈上升趋势 ,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0.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8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01年6月—2006年10月,我们开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共82例,术后均达到与开放手术完全相同的解剖学标准,且微创,安全。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ADC值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运用MR扩散加权成像对不同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ADC值进行定量分析,并与前列腺癌ADC值进行比较。方法17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术前3个月内均进行了前列腺DW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EPI序列,b值为0 s/mm2和800 s/mm2,电切术后对标本进行了组织学分类,将增生组织分为腺体型增生和间质型增生,并分别测量其ADC值。另外还选取了15例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癌病人,测量其癌区的ADC值。对所得3组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腺体型增生、间质型增生、前列腺癌的ADC值分别为(1.80±0.20)×10-3mm2/s、(1.56±0.18)×10-3mm2/s、(1.27±0.21)×10-3mm2/s,3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F=47.366,P<0.01,one-way ANOVA),两两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腺体增生和间质增生间有62%的ADC值重叠,腺体增生和癌之间有22%的ADC值重叠,间质增生与癌之间有57%的ADC值重叠。结论用ADC值可以定量评价不同类型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增生与前列腺癌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但存在部分重叠,以间质型增生重叠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定量测定对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及分度。方法前列腺增生组25例,MRI测量前列腺和中央腺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并计算其体积、重量,以及中央腺体积占前列腺总体积的比例。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增生程度与正常组间各径线MR测量值。结果增生前列腺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体积及重量均大于正常者,中央腺体积占腺体比例平均为46.1%,明显大于正常的20.4%。不同增生程度前列腺及中央腺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体积及重量MR测量值各项间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25例前列腺增生均发生在中央腺,1例合并外周带增生,中央腺体积增大,信号不均匀,外周带受压变薄甚至消失,信号减低;增生结节T2WI可呈高、等、低信号,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结论中央腺体积占前列腺总体积的比例可作为判断是否存在前列腺增生和判断前列腺增生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寻求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症 (BPH) ,探讨经尿道单侧叶电切方法疗效。方法 应用经尿道单侧叶电切治疗BPH 39例。结果 切除前列腺重量平均 37g ,手术时间平均 43min ,术中失血量平均 5 0ml;无电切综合征及大量失血发生。 31例获随访 1~ 2 4个月 ,IPSS评分平均从术前的 34 3分降至 8 7分 ;最大尿流率从平均5 6ml/s增加至 17.4ml/s,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经尿道单侧叶前列腺电切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缩短 ,出血量少 ,疗效显著等优点 ,是一种较理想的姑息切除术式 ,适用于高危重度BPH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980 nm半导体激光气化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98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30例,激光能量167306-721100 J。对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和手术前后最大尿流率等指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0%,术后留置尿管时间(5.7±0.8)d。术后4周、3和12个月尿流率和IPS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3和12个月尿流率和IPSS评分,较术后4周也有明显改善(P〈0.01);而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高功率980 nm半导体激光应用于前列腺气化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CT所见作一回顾性探讨,以提高对BPHCT诊断的能力。材料与方法:搜集有病理证这之BPH39例,选择膀胱以下显示前鲁腺最大的层面测量其前后径及左右径,上下径则以显示前列之层面数与层间距之乘积为准。并记录前列腺之形状、轮廓、增强前后之密度和压迫“突入”膀胱内之形态。结果:BPH之前列腺前后径、左右径及上下长之平均值大于正常平均值。在膀胱以下层面,大多数(69.23%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 (BPH)发生过程中DNA定量及细胞周期变化。方法 应用计算机图像DNA定量分析技术 ,对 12例正常前列腺 (NP)组织和 42例BPH组织中DNA定量检测。结果 BPH组织中DNA含量和S期细胞比率(SPF)均显著高于NP(P <0 .0 5 ) ,而G0 /G1期细胞比率显著低于NP(P <0 .0 0 1)。BPH上皮细胞中DNA含量和SPF均显著高于间质细胞 (P <0 .0 0 5 )。结论 前列腺细胞周期运行紊乱、细胞增殖活性增强与BPH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蔡绍先  李金先  陈旭 《西南军医》2010,12(4):636-637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我院经尿道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1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中、术后出血少,术中无邻近器官损伤,无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随访6月~1年,排尿困难症状消失140例,8例症状有所改善,3例无变化。最大尿流率由术前平均8.7ml/s上升到术后平均18.9ml/s.IPSS由术前平均24.5分降到术后平均10.5分。假性尿失禁3例,术后括约肌功能锻练2月后,尿控恢复正常。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532nm绿激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讨论绿激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特点以及绿激光进行前列腺气化手术的机制;综述532 nm绿激光从较低功率38 W辅助用于前列腺治疗,到80 W以上应用于前列腺增生治疗的研究进展;展望绿激光设备在泌尿外科以及其他手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及并发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及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3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处理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13例,其中术中大出血1例,冲洗液外渗1例,术后发热7例,尿失禁2例,术后大出血1例,排尿困难1例,经过相应处理后并发症均消除.结论 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损伤小、并发症轻微.术前充分的准备和术中熟练的操作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动态螺旋CT增强诊断前列腺癌和增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动态螺旋CT增强对前列腺癌和增生的诊断 ,提高CT对前列腺疾病的检出率。方法 前列腺疾患和盆腔其他疾患男性患者共 88例常规平扫 ,再行动态螺旋CT增强扫描 ,回顾观察经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 5例前列腺癌和 11例前列腺增生的影像资料 ,着重研究病灶增强情况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 除 1例前列腺癌和 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不大外 ,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增大 ,所有前列腺癌和 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形态不完整。动态螺旋CT增强扫描前列腺癌动脉期为等或略低密度灶 ,静脉期为低密度灶 ,1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动脉期显示中央区弥漫不均匀性强化 ,两侧叶区明显 ,静脉期显示中央区进一步强化 ,双期外周区未强化 ,中央区与外周区比例增大 ;1例前列腺外形不大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动脉期、静脉期中央区局限斑点状强化 ;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延时扫描 ,其前列腺中度均匀强化。结论 前列腺癌和增生的动态螺旋CT增强病灶密度变化有一定特征性 ,可资鉴别 ,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