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2例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eystic carcinoma,SACC)中VEGF的表达和病灶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记数,采用SPSS13.0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62.5%SACC组织呈VEGF阳性表达。VEGF表达阳性的SACC组织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P〈0.05)。VEGF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VEGF是SACC主要的新生血管诱导因子之一,可促进SACC的血管生成,VEGF可做为SACC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用于识别高危转移和不良预后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eystic carcinoma,SACC)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的表达与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2例SACC手术切除标本VEGF、iNOS、eNOS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unclear angigen,PCNA)的分布及表达。结果①20例(62.5%)SACC组织表达VEGF,22例(68.75%)表达iNOS;25例(78.13%)表达eNOS;②VEGF与iNOS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VEGF与eNOS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③表达VEGF的涎腺腺样囊性癌PCNA标记指数(PLI)明显高于不表达VEGF的SACC;表达iNOS的涎腺腺样囊性癌PLI明显高于不表达iNOS的SACC。表达eNOS的涎腺腺样囊性癌PLI与不表达eNOS的SACC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①VEGF与iNOS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说明iNOS在VEGF的生成和发挥作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②PLI随着VEGF和iNOS表达的增加而增加;说明二者对SACC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VEGF-C和CD34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探讨ACC转移机理。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ACC中VEGF-C和CD34表达情况,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采用SPSS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EGF-C的表达和MVD与ACC组织类型有关(P=0.000;P=0.001);MVD和VEGF-C表达间无相关性(P=0.165)。结论VEGF-C和MVD可作为ACC分化的指标之一;VEGF-C可能与ACC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中表达的相关性;探讨三者与SACC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VEGF的相互作用及NO在VEGF促肿瘤生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2例SACC手术切除标本VEGF、iNOS和eNOS的表达,CD34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结果:①20例SACC组织表达VEGF,22例表达iNOS,25例表达eNOS;②VEGF与iNOS的表达正相关,与eNOS的表达无相关;③VEGF、iNOS的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MVD呈正相关,eNOS的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MVD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VEGF的表达与SACC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iNOS的表达与病理类型、肿瘤部位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与淋巴结转移未见相关。eNOS表达与以上因素均无关。结论:①iNOS对VEGF的生成和发挥作用的过程有重要影响;②MVD随着VEGF和iNOS表达的增强而增加,说明两者对SACC血管生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xygenase-2,COX-2)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SACC中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并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SACC中COX-2表达与VEGF、iNOS表达密切相关(P〈0.05,P〈0.01)。SACC中COX-2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MVD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SACC中COX-2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有关,iNOS和VEGF可能参与COX-2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该肿瘤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55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MVD和VEGF的表达,采用SPSS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VEGF在小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高表达阳性(强度)率明显高于大涎腺(P=0.0398);随着肿瘤分期的增加,VEGF的高表达率明显增加(P=0.0175);而MVD与肿瘤部位、分期差异无显著性。MVD和VEGF的表达与该肿瘤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区域淋巴结转移、组织类型及生存率无显著的相关性。VEGF高表达组的平均MVD值明显高于低表达组的平均MVD值(P=0.0202)。结论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MVD和VEGF作为预后因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二者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该肿瘤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5例涎腺样囊性癌中MVD和VEGF的表达,采用SPSS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VEGF在小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高表达阳性(强度)率明显高大于涎腺(P=0.0398)的随着肿瘤分期的增加,VEGF的高表达率明显增加(0=0.0175);而MVD与肿瘤部位,分期差异无显著性。MVD和VEGF的表达与该肿瘤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区域淋巴结转移,组织类型及生存率无显著的相关性。VEGF高表达组的平均MVD值明显高于低表达组的平均MVD值(P=0.0202)。结论L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MVD和VEGF作为预后因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二者的表达呈明显的 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腺样囊性癌(AC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28例多形性腺瘤(PA)、31例ACC中TGF-β1和VEGF的表达和相关性,并由CD34标记MVD计数,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86例不同亚型的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病理切片、20例正常腮腺组织切片及ACC-2细胞爬片进行EGFR的检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ACC-2细胞中EGFR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EGFR呈过度表达,其阳性率要明显高于正常腮腺组织(P<0.05);EGFR的表达在腺样囊性癌的恶性程度相关(P<0.05);ACC-2细胞中也检测到了EGFR的过度表达。结论:EGFR表达与腺样囊性癌恶性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在腺样囊性癌(ACC)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两者与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唾液腺腺样囊性癌、13例多形性腺瘤和1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与形态。结果VEGF的阳性表达率和MVD计数在正常唾液腺组织、多形性腺瘤、ACC中依次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C中MVD计数随着VEGF表达的增强而升高(P〈0.05);ACC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和MVD计数依次增加.转移组高于非转移组.神经侵犯组高于非侵犯组(JD〈0.05);微血管形态在正常唾液腺组织、多形性腺瘤以窦状扩张型为主,ACC中多表现为芽状和细索状及球状血管丛。结论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形态与ACC的临床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ny adenoidcystic cancinoma,SACC)ACC-2细胞对其VEGF表达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人工合成硫代磷酸化VEGF-ASODN,转染SACC-2细胞,24 h后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VEGF mRNA及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VEGF蛋白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MTT实验检测转染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VEGF-ASODN能显著降低VEGF mRNA及蛋白水平、降低培养液中VEGF蛋白含量、增加细胞凋亡、抑制细胞活性及生长。结论:VEGF-ASODN转染SACC-2细胞能显著抑制VEGF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小涎腺粘液表皮样癌(MEC)的组织学分级与血管生成及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Auclair量化分级标准对77例小涎腺MEC行组织学分级。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计数CD34标记的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并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与肿瘤复发显著相关(P〈0.05)。MVD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显著相关(P〈0.05)。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5),与肿瘤复发无明显相关。结论:应用Auclair量化分级标准对小涎腺MEC行组织学分级及计数MVD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成釉细胞瘤(AB)中表达的相关性,探讨两者与成釉细胞瘤血管生成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良性成釉细胞瘤(原发24例、复发11例)及5例恶性成釉细胞瘤和10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COT)中VEGF、iNOS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并对上述指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KCOT、原发AB、复发AB、恶性AB中的iNOS、VEGF的阳性表达率和MVD计数依次增加,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成釉细胞瘤中计数均随着iNOS和VEGF表达的增强而升高(P〈0.05);iNOS和VEGF两者在成釉细胞瘤之间也具有相关性(rs=0.66,P〈0.05)。结论:iNOS和VEGF的表达与成釉细胞瘤的血管生成及其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axillin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分析47例SACC的Paxillin表达,并统计学分析Paxillin与SACC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Paxillin表达与SACC病理学分型、局部复发和患者生存率无明显相关,而与临床分期和远处转移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结果提示Paxillin的过度表达在SACC中常见,其过度表达与信号传导通路的改变可能与SACC的细胞增殖及癌转移相关,从而促进SACC的远处转移;Paxillin可作为预后指标来预测SACC的远处转移,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联合检测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MMP-9、CD147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存档的腺样囊性癌组织标本21例(癌组),正常涎腺组织6例(对照组)。21例腺样囊性癌分别依据临床分期、有无侵犯神经进行分组。运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MMP-9、CD147,结果用SPSS 13.0软件分析。结果:MMP-9及CD147在腺样囊性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2%和81.0%)明显高于在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和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和P<0.01)。Ⅲ+Ⅳ期腺样囊性癌病例MMP-9及CD147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明显高于Ⅰ+Ⅱ期病例(分别为44.4%和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有无侵犯神经的病例组间比较,MMP-9及CD147的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和CD147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均呈阴性、弱阳性、阳性、强阳性表达者分别为4、5、7和3例,表达一致率为90.5%,Kappa值为0.870。结论:MMP-9和CD147均可作为反映腺样囊性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客观参考指标,其表达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且二者之间的表达有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颜面皮肤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2例颜面皮肤癌中MVD和VEGF的表达,采用SPSS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 69.05%颜面皮肤癌组织呈VEGF阳性表达。VEGF表达阳性的颜面皮肤癌组织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音。VEGF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密切相关,而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无关。MVD记数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 颜面皮肤癌组织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有明显的相关性,是颜面皮肤癌主要的新生血管诱导因子之一,VEGF、MVD可做为反映颜面皮肤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