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玉霞  徐长波  李学强 《中国医药》2011,6(10):1165-1167
目的 评价早期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 116例UA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40 mg/d组63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40 mg/d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 组53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口服,用药时间均为2周。2组其他治疗措施相同。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和心电图、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改变情况。结果 用药2周后,阿托伐他汀40 m/d组显效28例(44.4%)、有效30例(47.6%)、无效3例(4.8%)、加重2例(3.2%);阿托伐他汀10 mg/d组显效7例(13.2%)、有效8例(15.1%)、无效28例(52.8%)、加重10例(18.9%)。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方面,阿托伐他汀40 mg/d组显效26例(41.3%)、有效32例(50.8%)、无效4例(6.3%)、加重1例(1.6%);阿托伐他汀10 mg/d组显效6例(11.3%)、有效10例(18.9%)、无效26例(49.1%)、加重11例(20.8%)。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40 mg/d组治疗前后hs-CRP水平分别为(8.97±3.72)、(4.26±1.08) mg/L;阿托伐他汀10 mg/d组则分别为(9.13±3.58)、(6.10±1.67) mg/L。2组hs-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阿托伐他汀40 mg/d组治疗前后比较下降更明显,治疗后组间hs-CR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40 mg/d组发生心脏事件2例,均为急性心肌梗死。阿托伐他汀10 mg/d组发生心脏事件11例(20.7%),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0例,心源性猝死1例。阿托伐他汀40 mg/d组总缺血事件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10 mg/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早期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治疗UA,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且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60例,在常规检查治疗的基础上,高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d,低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比较两组入院24h内及治疗12周后血脂水平及hs-CRP.结果:治疗后,两组TC、TG、LDL及hs-CRP水平均比治疗前低,HDL水平比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TC、TG、LDL及hs-CRP水平比低剂量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DL水平与低剂量组相比,变化不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机体内血脂水平,对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80mg/d的给药剂量临床效果明显优于20mg/d,可能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脂、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接受PCI的ACS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分别接受阿托伐他汀10mg/d和40mg/d治疗。测定术前,术后4、12、24周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观察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24周,2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hs-CRP水平及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B组血脂和hs-CRP水平较A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但2组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PCI术后再狭窄具有预防作用,强化剂量作用更明显,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袁先琢  诸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6):2427-2428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调脂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影响.方法 纳入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基础治疗+阿托伐他汀10 mg/d),他汀强化治疗组(基础治疗+阿托伐他汀40 mg/d).疗程均为8周.观察、对比治疗前后血清hs-CRP、血脂变化、心电图疗效及硝酸甘油停减情况.结果 两组心绞痛疗效及血清hs-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短期他汀类强化调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可以迅速改善血管内高炎症状态,进而防止不稳定斑块的破裂、血栓形成,从而防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20mg/d)、B组(阿托伐他汀40mg/d)各50例,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来预防卒中复发,治疗1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血脂和hs-CRP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20mg/d和40mg/d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水平均下降,其中40mg/d组下降的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阿托伐他汀20mg/d和40mg/d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治疗前后均有升高趋势,且40mg/d组HDL-C升高水平高于20mg/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降TC、TG、LDL-C和升高HDL-C水平及抗炎作用,且40mg/d组降TC、TG、LDL-C和升高HDL-C水平及抗炎作用强于20mg/d组。  相似文献   

6.
袁峰 《临床医药实践》2007,16(4):255-257
目的:观察正常血脂水平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白介素-6(IL-6)和高效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对其干预效果。方法:将血脂水平正常的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0 mg/d×4周)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4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对照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比较组间及两组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ACS患者血脂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其IL-6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时血脂水平无显著变化,但IL-6和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1),治疗4周时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IL-6、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且显著低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水平正常的ACS患者同样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阿托伐他汀具有独立于调脂的抗炎作用,其快速抗炎作用在ACS患者早期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确诊的ACS患者1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阿托伐他汀(辉瑞)20 mg/d常规治疗组及首剂80 mg负荷量,继之40 mg/d强化治疗组。所有实验对象在研究初始及2周后2次行肝功能、肌酸激酶、肾功能、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血浆脑利钠肽(BNP)浓度测定。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血浆Hcy、BN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NO水平明显升高,以强化治疗组升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肝肾功能损伤、肌酸激酶明显升高等不良反应。结论对ACS患者来说,与20 mg/d阿托伐他汀比较,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肖家平 《河北医药》2010,32(10):1197-1199
目的 探讨短期内使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 6(IL- 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影响,以了解其对脑梗死炎症抑制和颈动脉斑块稳定作用.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每组60例.抽血检查后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 mg/d,口服)和强化治疗组60例(阿托伐他汀40 mg/d,口服),每组60例.所有患者药物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检测血脂及hs-CRP、IL-6和MMP-3等指标.结果 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中血脂及hs-CRP、IL-6和MMP-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强化治疗组中2亚组(尤其是易损斑块组)血清LDL-C、hs-CRP、IL-6和MMP-3三项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能迅速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抑制炎症和斑块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早期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且早期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d进行治疗,观察组早期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血脂、hs-CRP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出血发生率和脑梗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脂、hs-CRP水平,抑制炎症因子,更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致残、致死率,对于临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抑制作用及对患者短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PCI治疗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强化组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d,常规组给予20 mg/d,2组于治疗前和术后4周测定反应冠脉斑块炎症的炎性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浓度.治疗前和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术后4周2组TNF-α、IL-6、hs-CRP和N-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强化组变化更显著(P<0.01).术后4周常规组LVEDD、LVESD、LVEF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强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对AMI介入术后患者炎性反应抑制作用显著,且强化组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短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降低血脂幅度的比较.方法 连续入选12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10mg/d)65例,B组(30mg/d)62例,比较各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结果 两组冠心病患者治疗4周后血清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下降(P均<0.01),阿托伐他汀30mg/d组和10mg/d组相比,4周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有更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5);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血脂水平,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脂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06例为本研究试验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接受瑞舒伐他汀片10 mg/d,B组接受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均12周。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及营养学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在血脂、微炎症状态及营养学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接受12周治疗后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脂指标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B组[(2.1±0.6)mmol/L与(2.8±0.7)mmol/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A组治疗后的微炎症状态参数水平显著低于B组,其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为(2.5±0.4)mg/L与(3.3±0.6)mg/L(P=0.03)。另外,在治疗后A组的各营养学指标水平显著高于B组,其中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为(32±4)g/L与(30±6)g/L(P=0.04)。结论与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脂、微炎症状态及营养不良的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的影响。方法将60例CAPD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另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疗程为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Hcy、hs-CRP、LDL-C及CCA-IMT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Hcy、hs-CRP、LDL-C及CCA-IMT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CCA-IMT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Hcy等指标变化与LDL-C下降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CAPD患者Hcy水平及CCA-IMT,延缓动脉硬化的进展;抗动脉硬化作用可能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102名在我院就诊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1例。瑞舒伐他汀组用瑞舒伐他汀10 mg.d-1治疗,阿托伐他汀组用阿托伐他汀20 mg.d-1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血脂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评价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脏功能。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2组内血脂水平,hs-CRP,内皮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总胆固醇(TC),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疗效更好。2组均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复发性心绞痛,瑞舒伐他汀组2例,阿托伐他汀组4例;血运重建,瑞舒伐他汀组为3例,阿托伐他汀组5例,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药物均可降低患者血脂,改善患者炎性反应,提高血管内皮功能,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作用,但血脂及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瑞舒伐他汀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31例。常规组在连续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d一个月后,转为20mg服用1年;实验组术后持续13个月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d。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脂状况以及肝功能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TC、HDL-C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hs-CRP、MMPs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给予强化他汀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其血脂水平,抑制血清炎性因子,减少斑块以及血管的损伤,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预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旭  孙振学  吕豪 《河北医药》2012,34(2):175-17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白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测定治疗前后血脂、IL-6及hs-CRP的变化.结果 对照治疗组及治疗组在治疗后血脂、IL-6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对照治疗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下降与IL-6及hs-CRP下降无相关性(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脂、IL-6及hs-CRP水平,20 mg优于10 mg,其抗炎作用不依赖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轻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88例轻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低于30%)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用3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联用1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持续用药3个月。统计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MT)、血脂水平(T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CMT、TC、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MT、TC、hs-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提升轻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与低剂量治疗相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探讨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9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1例,曲美他嗪片60 mg/d,阿托伐他汀片20 mg/d,发病24 h内开始服用)和对照组(47例,每日口服安慰剂),而两组其他治疗方法相同,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脂的浓度,血脂采用酶法测定。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血脂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HDL-C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用ACS患者可明显改善血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80mg/d阿托伐他汀(立普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强化降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4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阿托伐他汀20mg/d)和强化组51例(阿托伐他汀80mg/d),分别测定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血脂水平、肝肾功能、心肌酶、血常规,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事件。结果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2组TC和LDL-C治疗前后下降幅度分别为对照组14.97%和17.87%、强化组24.48%和27.68%,2组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肝功能、心肌酶、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降脂疗效显著,其效果与剂量相关并具有剂量依赖性,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以及瑞舒伐他汀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92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每组46例。阿托伐他汀组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治疗,瑞舒伐他汀组采用瑞舒伐他汀10 mg/d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统计血脂达标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是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瑞舒伐他汀组患者改善的幅度更加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2种他汀类药物均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但是瑞舒伐他汀在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方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