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Caveolae是细胞表面直径为50—100nm的胞膜穴样内陷,主要由胆固醇、糖基鞘磷脂、鞘磷脂和一些结构蛋白如Caveolin组成。Caveolin-1是Caveolae的主要组成成分,它与细胞骨架蛋白间接偶联来维持Caveolae的内陷形态。Caveolae和Caveolin-1在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各种细胞如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表面都有表达,它们通过对各种细胞功能和多个信号转导途径的调节参与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种细胞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引起许多研究者的重视,现将有关进展择要综述。1 Caveolin-1、Caveolae和动脉粥样硬化Caveolae是细胞表面直径50~100 nm的胞膜穴样内陷,于20世纪中期首次发现]。迄今为止,已发现三种Caveolin亚型,分别命名为Caveolin-1、Caveolin-2和Caveolin-3,Caveolin-1和Caveolin-2表达于大部分终末分化细胞,Caveolin-3主要表达于平滑肌细胞和横纹肌细胞。其中,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多种细胞均有Caveolae和Caveolin-1的表达,它们在内皮功能失调和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跨细胞转运的调节中,Caveolae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转运调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2 CXCL16与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AS)的炎症学说越来越受到重视,趋化因子在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最近发现的趋化因子CXCL16除了能使炎症细胞定向迁移外,还能促进细胞间的黏附、平滑肌的增殖、血管新生,其同时是可以结合磷脂酰丝氨酸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道夫受体。充分参与炎症反应的CXCL16在AS病变处聚集,了解其所发挥的作用可能有助于进一步认识AS炎症反应,并提供新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脂联素与炎症、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联素是脂肪分泌的特异性蛋白质,具有许多内分泌功能,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浆脂联素的降低是发生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脂联素的深入研究将为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症及肥胖症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为新药的研发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脂肪因子是指由脂肪组织分泌的多种物质,如瘦素、脂联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等.刘岩等[1]研究发现血浆脂联素水平随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呈进行性下降,低脂联素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样,也有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血浆瘦素水平增高[2],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瘦素水平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由此可见,脂肪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但是脂肪因子导致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6.
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脂联素是新近发现的脂肪细胞特异性蛋白,研究显示脂联素通过抑制内皮细胞黏附因子的表达、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以及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的转变,终止炎症反应、改善脂代谢等几个方面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对其进一步研究将提高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认识,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脂肪细胞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参与过程,它的发生发展涉及到内皮功能的紊乱,泡沫细胞的形成,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血栓形成等多个过程。许多脂肪细胞因子如瘦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作为危险因子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而脂联素却是一个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因子,它们相互作用参与了多个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脂联素(ADPN)质量浓度与慢性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06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肾内科MHD患者60例和对照者30例,分别测定血清ADPN和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肱动脉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MHD患者血清ADPN(0.99±0.37)明显高于对照组(0.39±0.14)。血清ADPN与CRP、IL-6呈负相关(r分别为-0.22、-0.31、P<0.05)。MHD患者IMT非增厚者血清ADPN(1.24±0.31)明显高于增厚者血清ADPN(0.74±0.29)。血清ADPN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r为-0.26,P<0.05)。MHD患者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ADPN与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呈正相关(r为0.27,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血清ADPN是颈动脉IMT及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的影响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ADPN升高,高质量浓度的ADPN可以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传统上,普遍认为脂肪组织为能源仓库,由于肥胖和代谢疾病发病率的迅速增加,脂肪组织也获得了巨大的研究价值,其分泌的脂肪因子除了调节脂肪存储和养分平衡,还参与了胰岛素抵抗(IR)、糖脂代谢、炎症调节等病理生理过程。21世纪,糖尿病已成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而其大血管并发症,即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较突出的部分脂肪因子作一综述,以阐述其对该病理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联素是新近发现的脂肪细胞特异性蛋白,研究显示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并且脂联素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转变、参与终止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炎症反应,以及改善脂肪代谢等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对脂联素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为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血凝素样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的影响,探讨白细胞介素10抗动脉粥样硬化可能的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四组进行不同处理24 h:即空白对照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白细胞介素10组和白细胞介素10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联合刺激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黏附分子E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血凝素样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经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24 h后,其表面的黏附分子E选择素表达量显著增加了20%,血凝素样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的表达量也显著增加了25%,而同时加入白细胞介素10联合刺激组E选择素和血凝素样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的表达量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比较均出现显著下降(分别为20%和40%),回到基线水平。而单独使用白细胞介素10对E选择素及血凝素样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的表达没有影响;本实验未能检测到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结论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能通过下调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的作用。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随机分组: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25 mg/L)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255、0和100 mg/L)组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50 mg/L) 辛伐他汀(1和10μmol/L)组,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蛋白印迹分析检测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上调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P<0.05)。辛伐他汀明显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P<0.05),且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的抑制作用更强(P<0.05)。结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能通过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导致内皮功能障碍,辛伐他汀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是其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患者倾向于早期发生广泛弥漫的动脉粥样硬化,而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提示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加速了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进程,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是一种新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糖尿病中血管内皮细胞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呈表达上调状态,而且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有可能成为血管性疾病的生物学指标.多项研究提示治疗2型糖尿病的相关药物可抑制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的表达.本文就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调节机制及干预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设计合成有效的靶向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基因的发卡样siRNA(shRNA)表达载体。方法根据siRNA的设计原则,以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为靶基因设计并合成小发卡结构两端配对的siRNA寡核苷酸链,再经变性、复性后形成双链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hRNA。采用DNA重组技术,将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hRNA双链与线性化pGenesil-1质粒表达载体连接,脂质体法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mRNA的表达。结果测序鉴定发现插入的发卡样序列正确,成功合成了发卡样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基因RNA干扰表达载体;靶向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基因的发卡样siRNA表达载体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后,其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结论成功构建了能有效抑制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mRNA表达的发卡样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基因RNA干扰表达载体,为进一步利用RNA干扰技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一种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对单核细胞株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的变化与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THP-1单核细胞株经佛波酯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用不同浓度C反应蛋白或高密度脂蛋白在体外干预巨噬细胞,测定干预前后巨噬细胞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巨噬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反应蛋白或高密度脂蛋白均可以诱导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P<0.05),C反应蛋白使巨噬细胞内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含量显著增加(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使细胞内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显著降低(P<0.01)。结论C反应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都能引起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表面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上调,提示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并不是介导巨噬细胞参与炎症反应病理生理变化的关键性受体。  相似文献   

16.
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并从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1的途径探讨损伤作用的机制。用1 2 5I标记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进行放射性配基结合实验及配基竞争性抑制实验检测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存在的特异性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2 ,4 二硝基笨肼法测定乳酸脱氢酶活性 ,台盼兰染色、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计数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发现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膜上存在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高亲和力的结合位点 ,Scatchard分析Kd为 38.4± 18.8mg L、Bmax为 181.5± 5 5 .5ng 10 6 cells。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用 2 4h ,随着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剂量的增加 ,不仅显著增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的量 ,而且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存活率下降 ,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1受体阻滞剂聚肌苷酸和爱兰苔胶可以阻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上述损伤作用。结果提示 ,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可能是通过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1的受体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和厄贝沙坦对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THP-1细胞经0.16μmol/L佛波酯诱导分化72 h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葡萄糖组(5、8、12和15 mmol/L)和厄贝沙坦干预组,葡萄糖组将不同浓度葡萄糖与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孵育24 h,厄贝沙坦干预组用厄贝沙坦预先孵育2 h后,再加入15 mmol/L葡萄糖共同孵育24 h。用荧光定量PCR和细胞酶联免疫法检测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 mmol/L葡萄糖组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高糖组该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并且其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厄贝沙坦可显著抑制此作用,使该受体表达明显降低。结论高糖以浓度依赖方式上调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制之一;厄贝沙坦可显著抑制这一作用,可能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白细胞介素 6表达的影响及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1在其中的作用。人脐带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原代培养 ,传至 4~ 5代。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干预 ,观察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介素 6mRNA表达 ,及不同浓度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白细胞介素 6和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1mRNA表达的影响。并观察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1抑制剂多聚肌酐酸对白细胞介素 6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 ,(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作用后 ,白细胞介素 6mRNA表达显著升高 ,作用 6h出现峰值。随着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 ,白细胞介素 6mRNA和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1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 ,后两者呈正相关 (r=0 .94 3,P <0 .0 1)。 (2 )多聚肌酐酸抑制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1后 ,白细胞介素 6mRNA表达明显下降。以上表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明显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白细胞介素 6的表达 ,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1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基因沉默后能否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分形趋化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孵育,及预先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转染pGenesil-1 LOX-1 shRNA后再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分形趋化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呈浓度依赖性诱导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分形趋化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用RNA干扰抑制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的表达后,显著抑制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分形趋化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结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呈浓度依赖性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分形趋化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这种诱导作用可以被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基因沉默抑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脱氢表雄酮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影响。方法用脱氢表雄酮(5μmol/L)作用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50 mg/L)诱导的体外培养的SD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蛋白印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当细胞培养基中加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后,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分泌明显升高(P<0.05),而同时加入脱氢表雄酮可使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分泌降低(P<0.05)。结论脱氢表雄酮能够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分泌,而且可能是脱氢表雄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