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足细胞病。近年来IMN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IMN病程长、预后多样,30%~40%的患者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最终进入终末期肾脏病[2]。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IMN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临床中,气阴两虚证是IMN常见的中医证型,故本研究收集53例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气阴两虚型IMN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观察运用益气养阴、固涩化瘀法治疗气阴两虚型IMN的疗效差异。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NS)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成人NS的33%[1]。膜性肾病以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和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为特征的,根据病因分为特发和继发两类。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9.89%[2]。目前采用的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未能取得满意疗效,且长期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可引起严重的副反应。中医药在膜性肾病治疗方面有很多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MN的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笔者长期从事中医临床肾脏病防治工作,根据临床上肾脏病常呈现出"症少难辨"的特点,传统中医"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思路难显优势,创新性地提出了"寡症"概念,由此形成了以"逻辑推理、病证结合、中西互参"为特点的新型中医辨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是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其发病隐匿、症状单一,绝大多数患者因体检发现尿蛋白阳性或水肿来诊,无其他不适主诉,传统辨证论治难以避免以偏概全,甚则忽略病机的主要矛盾。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证实,基于"寡症"理论辨病辨证论治IMN可提高辨证准确度,保障临床疗效,为临床辨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导致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难治性IMN约占以NS表现的MN患者中的1/3,其更易发展至尿毒症或者出现并发症。本文就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证治疗这三个方面具体的了解特发性膜性肾病,从而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的难治性。IMN的发病机理被大多数人总结为肺失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阖、三焦气化失司四个方面。IMN的中医辩证分型常被归纳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四型。中医药治疗IMN方面,可以从湿浊、血瘀、虚损入手分析其难治的原因,也是以后需要进一步探索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目前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1]。该病以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为特异性表现,以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生为基本病理改变[2],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蛋白尿、进行性肾功能损伤。从临床特点来看,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继发的"消肾"、"尿浊"、"水肿"等病的范畴。现代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等慢性肾脏疾病是心血管疾病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心血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中医药治疗在临床中效果显著。兹就IMN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等方面现状进行总结归纳,并阐述现阶段尚存在的不足,以期为此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为今后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膜性肾病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其中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乙型肝炎相关肾病等继发因素后,病因未明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1]。IMN起病隐匿,其临床表现及预后个体间差异较大,约80%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余表现为无症状性蛋白尿,同时可有不同程度的血尿、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等。相关研究显示,对未经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肾性水肿是肾内科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中医将肾性水肿归属于"水气病"范畴[1],多见于现代医学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如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性肾炎,淀粉样肾病等。吾师远方教授致力于慢性肾脏疾病的中医药研究  相似文献   

9.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MN)是一种慢性肾脏疾病,发病高峰期在30~50岁,60%~80%膜性肾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约占膜性肾病的2/3,根据尿蛋白的量可以分成低危、中危、高危3个等级。中医学认为,"大气"亏虚是高危IMN的发病原因,进而导致"大气""滞而不运、脱而不升、散而不聚"的病理状态,临床根究"大气"的不同病理状态,可以从"补气清源、活血澄源、固肾复源"3方面来治疗高危IMN,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辩证分型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5年09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住院,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15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中医的辩证分型对于特发性膜性肾病(后面可统一用IMN)患者临床症状、病理的影响。结果:研究共入组IMN患者150例,男性87例,女性63例,男女比例为1.38:1。年龄50.0±12.3(18~74)岁,发病至肾活检时间0.5~48个月(中位数4.0个月)。中医证型以脾肾阳虚、气阴两虚居多,其中气阴两虚较脾肾阳虚型患者病程长,尿蛋白量多,肾小球滤过率低,脾肾阳虚组较之气阴两虚组更容易发生高胆固醇血症或高脂血症。结论:IMN的中医辩证分型与临床及病理密切相关,探讨IMN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有助于更好的指导中医辩证分型及提高疗效水平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以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病理上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增厚,有弥漫性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点,一般不伴有细胞增殖的一组疾病。本病可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导致继发性膜性肾病的病因很多,临床诊断时应仔细鉴别。而IMN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疾病,目前更倾向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即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膜的上皮侧,导致免疫损伤和炎症的疾病。目前已明确导致IMN的最常见的自身抗原是M型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receptor,PLA2R)。本专栏将对IMN进行介绍,从中医角度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当前中医的诊疗思路和具体的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现状与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难治性肾病通常是指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不佳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可以是初次治疗疗效不显或复发后再治效果不佳的病例[1] 。从病理类型分析 ,常见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病、膜增殖性肾炎以及部分 Ig A肾病等。因此难治性肾病在临床上可分作两类 :一类是原来对激素敏感的组织病变 ,但由于某种原因影响疗效 ;另一类是对激素不敏感的组织病变。中医对难治性肾病的原始认识散见于顽固水肿、尿血、癃闭及虚劳等 ,总结及回顾中医对难治性肾病的治疗经验 ,对于提高慢性肾炎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1 积极处理并发症积极处理难治性肾病…  相似文献   

13.
<正>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属中医"消渴"、"水肿"、"尿浊"等范畴,早期病变为尿中排出微量白蛋白,继之出现蛋白尿,最后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靳锋主任医师从事临床、科研20余年,用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有丰富经验,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1认准病证,辨明病因糖尿病肾病[1]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4.
膜性肾病(MN),特别是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作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重要原因,目前仍属临床治疗难点。杨洪涛教授长期致力于IMN中医药防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对IMN的中医病机演变与治疗颇有心得,依据病变进展之不同阶段,开展对本虚之脾肾亏虚与标实之风湿瘀毒辨治,灵活应用疏利三焦、祛邪畅络、温肾助阳、善用藤药等治法,临证长于化裁古方经典、施用药对。同时,将西药治疗所致"药毒"之防治纳入IMN中医药治疗整体规划中,减毒增效,临证多能取得较好疗效,为完善与发展IMN的中医药防治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与研究空间。笔者在跟随杨洪涛教授学习的过程中受益良多,特撰文报告,浅述相关学术经验。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医药治疗INM的临床研究也日益增多。该研究客观评价益气活血法治疗IM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计算机检索了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数据库。2名研究者单独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用软件Rev Man 5.3作Meta分析,用软件GRADEprofiler 3.6按照GRADE系统对Meta分析的结局指标进行证据分级。最终纳入11个研究,共725例IMN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IMN,降低患者的24 h UTP[RR=-1.23,95%CI=(-1.94,-0.53),P=0.000 6],TC[RR=-0.39,95%CI=(-0.57,-0.20),P0.000 1]、TG[RR=-0.49,95%CI=(-0.82,-0.15),P=0.004]及升高ALB[RR=3.56,95%CI=(1.64,5.47),P=0.000 3]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RR=0.23,95%CI=(0.10,0.52),P=0.000 4]更高。但在改善Scr[RR=-3.25,95%CI=(-9.35,2.84),P=0.30]和BUN[RR=-0.81,95%CI=(-2.29,0.66),P=0.28]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并统计临床使用频次居前6位的中药,依次是黄芪、当归、川芎、党参、白术、丹参。目前证据提示临床中治疗IMN时,当注重中医之益气活血法的应用,同时重视黄芪、当归、川芎等中药的合理使用;由于主要结局指标24 h UTP的GRADE证据等级为极低质量,尚缺乏高质量证据证实益气活血法的临床疗效,仍需要更多设计严瑾、大样本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对现有中文临床试验文献依照循证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分析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疗效评价的客观性,为中医药防治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提供文献依据。方法:文献来源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80—2015年)。以"膜性肾病"或"膜性肾炎"或"特发性膜性肾病"与"中医"或"中药"或"中西医结合"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43篇。对43篇文献进行方法学分析发现临床研究方法表述不详,随机方法描述模糊,未采用盲法,只有部分文献报道了退出或撤出病例数量及理由。因此中医药治疗IMN的临床研究文献存在方法学质量底下,循证医学证据级别低下及临床研究设计不足的问题。结论:虽然目前中医药治疗IMN的临床研究文献质量较差,但是我国学者仍然从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中医药对IMN具有确实的疗效,并有高质量临床文献发表。今后需设计科学、严谨的临床研究方案,使研究具有对比重复性,可信度更高。  相似文献   

17.
<正>原发性膜性肾病(IMN)是肾病综合征的五种病例类型之一,约占我国原发性NS的20%,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好发生于中老年。其起病隐匿,临床症状表现各异,预后差别较大,部分病例可以自发缓解。西医学关于IMN的治疗主要是减少其尿蛋白,延缓其向终末期肾脏病发展,多使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联合使用。中医在治疗IMN、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蛋白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导师王世荣教授致力于肾  相似文献   

18.
中医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肾病可很好的控制糖尿病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浅述如下。1病因病机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为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有研究显示,在欧美发达国家及地区,糖尿病所引起的终末期肾病占总终末期肾病1/3以上[1]。DKD属中医"水肿"、  相似文献   

19.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以水肿、蛋白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大多从"水肿"论治,将中医辨证理论与膜性肾病病理相结合,可以通过分析得知膜性肾病以脾肾虚衰兼湿热内蕴为主要证型,且脾肾虚衰证贯穿膜性肾病各期始末。因此可以从脾肾两脏论治,将补火生土理论与祛湿法应用于膜性肾病的治疗,选方《脾胃论》中的升阳益胃汤加肉桂、附子,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通常是指未能找到病因的肾脏疾病,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弥漫的免疫复合物沉着、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点[1]。据目前研究发现,单一使用糖皮质激素基本无效,2012年KDIGO指南推荐的首选方案为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目前我国临床大部分采用该治疗方案,取得了较为可观的临床疗效,但复发率高且不良反应较严重,需要更为合理和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2]。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1],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中药联合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治疗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并能提高临床缓解率。本文对临床自拟益气通络汤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