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对末端病末端组织结构的影响,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治疗末端病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对筛选后的大鼠随机分成3组(Ⅰ、Ⅱ、Ⅲ)组,其中Ⅰ组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注射组,Ⅱ组为生理盐水注射组,Ⅲ组为对照组.将Ⅰ、Ⅱ组大鼠放入电刺激跳跃造模装置里,通交流电4次·min-1,通电电压由小逐步加大,直到大鼠出现有效跳跃为止,共持续20 min,休息10 min,再持续20 min.每天训练1次,每周6次,周日休息,持续4周.实验过程中常规纯鼠料喂养.每周分别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跟腱部位注射0.2 mL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生理盐水,其注射时间均为大鼠休息日,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造模4周后处死大鼠,进行取材,组织切片制作,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每个样本跟腱末端、纤维软骨区、跟骨区、腱骨界面、腱围共5个区域病理变化.结果: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注射组大鼠跟腱末端区发生了轻微的病理性变化.生理盐水注射组大鼠跟腱末端区发生了明显的病理性变化.对照组大鼠跟腱末端区未发生明显的病理性变化.结论:注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可以不同程度的有效地预防大鼠跟腱末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末端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末端病动物模型的适当时间。方法:35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电击跳跃法”造模),观察3周、4周、5周、6周、8周、10周、12周时大鼠的体征及末端区病理变化。结果:3周时跟腱末端区有不明显的病理性变化,达不到动物模型的要求,说明造模时间太短;4-12周组的大部分动物出现典型的末端病病理变化,其中8周组大鼠跟腱末端区的病理变化较为一致,造模成功率较高。结论:8周是最佳的造模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3.
大鼠跟腱末端病的细胞凋亡的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深入研究末端病的发病机制,从而探讨其运动训练中的治疗方法。选取了13只Wistar大鼠,用电刺激法进行造模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发现:末端区大部分结构的细胞凋亡明显增多,特别是腱围组织,腱骨关节而软骨,跟腿,纤维软骨区,跟骨和骨髓等部分;跟骨内软骨岛及脂肪垫的凋亡数量明显减少;滑膜囊和钙化软骨化的细胞凋亡无明显变化,总结发现,末端病中发生细胞凋亡的程度与局部血液供应,组织细胞受损伤,组织受牵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芍药甘草汤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大鼠内脏高敏感性和结肠黏膜肥大细胞(MCs)、血清5-羟色胺(5-HT)的影响,探讨芍药甘草汤治疗IBS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每组11只。采用直肠气囊扩张刺激+直肠内醋酸刺激复合方法制作IBS内脏高敏感性模型。造模后,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给予0.9%Na Cl注射液10 mL/Kg灌胃,中药组给予芍药甘草汤按生药量6.25 g/Kg灌胃,连续灌胃14天。评价大鼠腹壁撤退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观察回盲部组织MCs数量,检测血清5-HT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给药后模型组大鼠的AWR降低,回盲部组织中的MCs数量、血清5-HT含量均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AWR、回盲部组织中的MCs数量、血清5-HT含量均有改善(P0.05)。结论采用直肠气囊扩张刺激+直肠内醋酸刺激复合慢性刺激法可以引起IBS大鼠内脏敏感性增高,芍药甘草汤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结肠MCs数量、5-HT含量从而降低IBS大鼠的内脏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芍药甘草汤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模型大鼠血清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氧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的调控作用,分析芍药甘草汤对CSR大鼠Bax及Bcl-2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0只SPF级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芍药甘草汤治疗低、中、高剂量组六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以颈部神经根腋下鱼线卡压法构建建立CSR模型大鼠,采用大鼠步态障碍行为学评分进行模型评价。造模后7 d进行干预治疗,空白组和模型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采用3MA干预,芍药甘草汤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分别按8、12、16 g/kg剂量进行灌胃,分别干预治疗7 d。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大鼠,取脊髓及神经根组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丝氨酸残基的底物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 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病理表现; 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PI3K/AKT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14 d,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步态积分增高,提示造模成功; 给药14 d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Bax表达明显增高,Bcl-2表达下降,神经根组织中PI3K、p-AKT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芍药甘草汤各治疗组CSR大鼠在治疗后神经根积分明显降低,而且组织中Bax表达降低,Bcl-2表达升高(P<0.05); 神经根组织中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芍药甘草汤治疗组大鼠具有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芍药甘草汤可有效调控CSR模型大鼠PI3K、p-AKT蛋白表达,其机制可能与芍药甘草汤能够激活CSR大鼠组织中Bax和Bcl-2等生物因子抗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诱导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细胞凋亡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尾根部注射,建立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n=10)、温化蠲痹方组(n=10,简称中药组)、MTX组(n=10)。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按22.9g·kg-1·d-1剂量分别灌胃生理盐水、温化蠲痹方,均每日1次,MTX组按0.78mg·kg-1·w-1剂量灌胃MTX混悬液,每周1次。给药30天后,运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中药组和MTX组大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A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透射电镜显示,中药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较模型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明显。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CIA大鼠滑膜细胞凋亡减少,诱导滑膜细胞凋亡可能是中药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加味芍药甘草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味芍药甘草汤低、中、高剂量(12.5,25.0,50.0 g·kg-1·d-1)组,达英-35组(0.001 g·kg-1·d-1),每组6只。除正常组给予蒸馏水外,其余各组利用来曲唑(0.001 g·kg-1·d-1)灌胃给药21 d制备PCOS大鼠模型,造模后加味芍药甘草汤及达英-35组分别以相应剂量灌胃给药2周,正常组及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采用阴道涂片观察动情周期;卵巢组织切片观察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甾类激素(睾酮,雌二醇,孕酮,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大鼠卵巢组织中水通道蛋白-9(aquaporin-9,AQP-9)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动情周期发生紊乱;体质量与卵巢质量明显增加;卵巢组织中存在大量初级囊性扩张卵泡,颗粒细胞疏松,成熟卵泡内未见卵母细胞,放射冠消失;血清睾酮和促黄体生成素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雌二醇和孕酮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加味芍药甘草汤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减轻体质量和卵巢质量,降低血清中雄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提高血清中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并且与卵巢中AQP-9的表达呈相关性。结论:加味芍药甘草汤可能通过增加卵巢颗粒细胞中AQP-9表达干预PCOS大鼠卵巢多囊样变和高雄激素血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抑郁症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考察加味栀子甘草豉汤的抗抑郁作用。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结合孤养建立大鼠抑郁模型,造模15 d后,在造模同时分别灌胃给予氟西汀、加味栀子甘草豉汤,30 d后分析大鼠体质量增长率、糖水偏好度、游泳不动时间、悬尾不动时间及开放旷场运动情况,利用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体及血清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应用加味栀子甘草豉汤后,能够明显提高抑郁模型大鼠的体质量增长率,糖水偏好度(P<0.05);减少模型大鼠的游泳不动时间、悬尾不动时间(P<0.05);增加模型大鼠的运动总路程、运动平均速度及爬壁站立次数(P<0.05);并提高模型大鼠海马体及血清中5-HT、DA含量(P<0.05)。结论:加味栀子甘草豉汤可以通过提高抑郁模型大鼠血清及海马体中5-HT、DA浓度,改善其抑郁样行为,本研究可为加味栀子甘草豉汤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豁痰祛瘀法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耳蜗毛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豁痰祛瘀法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早期内耳病变中细胞凋亡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诱发糖尿病内耳病变大鼠模型,同时用中药复方高、低剂量灌胃治疗,并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都可喜组(都可喜灌胃)、西药都可喜+优降糖组(二者混合灌胃),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技术(TUNEL)试剂盒进行测试。结果:TUNEL显示糖尿病大鼠耳蜗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血管纹内皮细胞出现凋亡细胞,而正常对照组无阳性凋亡细胞,模型对照组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高于中药复方组(P〈0.05)。结果:豁痰祛瘀中药能够抑制糖尿病导致的耳蜗外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等细胞的凋亡。改善听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加味沙参麦冬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及对PTEN/PI3K/AKT通路的作用。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加味沙参麦冬汤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共6组,每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饮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溶液以复制CAG模型。阳性对照组以维酶素作为阳性对照,于造模完成后给予0.3 g/kg维酶素混悬液灌胃,加味沙参麦冬汤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加味沙参麦冬汤不同剂量灌胃,每日给药1次,持续12周。采用中性红清除法观察胃黏膜血流量,ELISA实验检测血清中Fas、Fas L的含量,TUNEL染色检测胃黏膜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PTEN/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加味沙参麦冬汤不同剂量灌胃治疗后,胃黏膜血流量明显升高,血清中Fas、Fas L的水平显著降低,胃黏膜TUNEL凋亡阳性细胞明显减少,胃黏膜组织中AKT的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 <0.05),胃黏膜组织中PTEN的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