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振华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2(11):999-1001
脑利尿钠肽(brain natriurelic peptide,BNP),又称B型利钠肽,是利尿钠肽家族中的一员。这个家族还包括心房利尿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C型利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及树眼镜蛇利尿钠肽(dendroaspis natriuretic peptide,DNP)。BNP是1988年由日本学者Sodoh等首先从猪脑中分离纯化,主要由心室合成和分泌。心室负荷和室壁张力的改变是刺激BNP分泌的主要条件。BNP对于调控心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心室重构、水钠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机体抵御血容量超负荷的重要因素及心肌源性的抗纤维化因子。本文就目前关于BNP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脑钠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涛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7):1071-1073
脑钠肽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多肽。可以评判心力衰竭,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心房纤颤患者的预后。此外,对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也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4.
目前认为 ,脑钠利尿肽 (BNP)是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标志物之一 ,可用以识别无症状性左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本文研究首次心肌梗死 (MI)后左室重构与BNP的关系。方法 1 996年 1 2月至 1 997年 1 0月拟诊为首次MI、接受溶栓治疗并存活 3天以上的1 3 3例列为研究对象。溶栓治疗开始前、其后60、90、1 80min时记录 1 2导联心电图。MI后早期 (指MI后 3~ 7天 )及后期 (指MI后 2个月时 )分别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 ,检查及采血测定血浆BNP浓度。结果 5例于MI后 2个月内死亡 ,其余1 2 8例可供分析。①BNP与 1年死亡率 :… 相似文献
5.
循环利尿钠肽家族由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C-型利尿钠肽(CNP)及树眼镜蛇属利尿钠肽组成。在正常状态下,ANP、BNP和CNP主要在心房产生,ANP和BNP合成和分泌的主要刺激是心室壁张力。就实验检测:ANP前体(proANP)与成熟ANP相比半减期更长,且由于其为激素前体物质、没有相关的作用受体、胞间或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小、分子量大、在血浆中的稳定性高,因此被认为是比成熟ANP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脑利尿钠肽(BNP)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因胸闷、胸痛在本院心脏中心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38例,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对冠脉造影中每支冠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定量评定.按冠状动脉病变多少分为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BNP,比较各组间BNP的差异.结果 冠心病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多支病变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比例及肌酐、尿酸、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与正常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冠状动脉病变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多支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冠心病组BN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是多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BNP明显升高,BNP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具有明显的相关性,BNP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脑钠肽(BNP)有利钠、利尿、扩张血管及松弛平滑肌作用和对抗心室重塑,减少心肌肥厚和心室扩大的作用.BNP血浆浓度是监测许多疾病发生、发展、预后的一项良好指标,尤其在心血管疾病.检测血浆BNP水平是心肺疾病鉴别诊断.心血管疾病诊断和评估疗效、预后以及指导改善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瓣狭窄是临床最常见的瓣膜疾病之一,可导致心力衰竭和死亡风险增加,其发病率在未来20年内可能会随着人口老龄化而翻倍。目前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然而无症状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最佳手术时机仍存在争议,警惕的等待策略既安全又可行,但猝死的风险每年几乎达到5%。研究发现,血浆利尿钠肽水平与主动脉瓣狭窄的严重程度、症状的发展以及预后相关,有助于监测疾病进展,并确定哪些患者将从早期治疗干预中获益最大,从而降低长期不良事件的风险。文章概述了利尿钠肽在主动脉瓣狭窄的诊断、临床管理、风险分层和潜在治疗意义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44例年龄超过75岁老年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8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36例,无心肺疾病健康查体者26例。并对患者进行了6个月的随访。结果老年患者即使无心肺疾患,其平均血浆BNP水平高于正常水平(478.3±62.4 vs 100pg/ml);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浆BNP水平高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954.6±89.2 vs 597.1±81.6pg/ml,P〈0.05);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血浆BNP水平高于无心肺疾患患者(597.1±81.6 vs 478.3±62.4pg/ml,P〈0.05);且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4231.9±112.3 vs 996.6±42.5pg/ml,P〈0.05)。结论老年患者的血浆BNP水平高于正常;血浆BNP水平可以反映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尤其是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脑钠肽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是很多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转归,脑钠肽作为心力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和指导治疗的新指标,以及作为一类治疗心力衰竭的新型药物都有其重要的价值.在国内外颇受关注.脑钠肽的作用机制也在不断探索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和血清脑利尿钠肽(NT-proBN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和心内科ACS住院治疗患者120例,分为不稳定心绞痛(UAP)、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并选取普通胸痛患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及对照者血浆β-EP和血清NT-proBNP并比较分析。结果 ACS组患者BNP、β-E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STEMI组和NSTEMI组患者BNP、β-E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患者(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浆β-EP和血清NT-proBNP水平不仅能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功能受损程度,而且有助于早期发现ACS。 相似文献
12.
脑钠肽和氨基端脑钠肽前体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钠肽和氨基端脑钠肽前体是近期发现的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少数几种有力的血清标志物之一,其血浆水平的升高与左室功能下降程度密切相关,且在心衰的排除诊断方面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两者与其它心血管疾病如心肌缺血和高血压等的病变程度及预后同样有着良好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脑利尿钠肽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脑利尿钠肽(BNP)升高。BNP主要由心室合成和分泌,血浆BNP的浓度是反映左室舒张末期压的生化指标,与CHF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以反映心室功能的变化,可用于CHF的诊断,预后和治疗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15.
周庆华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6):5-6
心房利钠肽(ANP)是由28个氨基酸共同组成的一种多功能活性肽,是近年的临床研究热点。由于ANP在机体内功能众多,因而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又称为利尿素、心钠素、血管舒张素和利钠素。ANP常用于临床利尿、利钠、调控细胞增殖、舒张血管平滑肌,有极佳的水、钠、血压维持效果,在心血管临床中使用广泛。本文对最新的ANP与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心血管临床ANP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脑钠肽(BNP)是一种主要从心室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在心脏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正常中起着重要的代偿作用,其同源代谢产物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具有半衰期长、稳定性良好等优点,临床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有助于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同时可用于对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急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预后评估及指导治疗。本文就NT—proBNP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心血管疾病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的改变,造成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并引起心脏泵血功能受损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发生时,人体各个器官的血流量降低导致呼吸困难、出汗、咳嗽、头晕、乏力、烦躁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负担。心房利尿钠肽(ANP)是一种心脏激素,可通过利尿利钠调节水盐平衡。ANP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具有独特性,可从多方面缓解心力衰竭。因此,此文对ANP进行了系统概括,并阐述了ANP在心力衰竭中发挥的作用及ANP相关药物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希望可通过此文提升人们对ANP和心力衰竭的认识,并为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心房利钠肽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利钠肽属于利钠肽家族,其通过与受体结合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促进细胞内环鸟苷酸水平升高而发挥生物学功能。心房利钠肽具有利钠、利尿、舒张血管平滑肌、抑制细胞增殖等多种作用,在维持血压,水、钠平衡以及在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