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老年性缺铁性贫血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爱国 《中原医刊》2007,34(9):44-45
目的提高老年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2000年至2005年住院的137例老年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铁摄入不足占4%,均为长期素食;铁吸收不良占26%;慢性失血和铁丢失过多占61%,以胃癌多见;还包括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致缺铁性贫血、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长期饮浓茶及咀嚼茶叶习惯以及其他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结论消化道疾病占老年性缺铁性贫血整个病因的第一位,大便隐血试验、消化道内窥镜等检查可作为必须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2.
陈银芸  廖江涛  吴娟 《中外医疗》2014,(12):187-188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常规内镜检查阴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胃肠镜检查阴性患者65例均行M2A胶囊内镜检查系统行消化道检查,评价胶囊内镜检查效果。结果全部65例患者共行胶囊内镜检查65次,检查成功61次,成功率为93.8%;急性大量出血患者检查成功率为85.0%(17/20),慢性显性出血组检查成功率为97.8%(44/4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中胶囊内镜病变检出率为88.5%(54/61),假阴性率为16.4%(10/61);急性大量出血患者检查阳性率为82.4%(14/17),慢性显性出血检查阳性率为84.1%(37/4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大出血或慢性出血,胶囊内镜检查成功率和病变检出率均较高,可作为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以缺铁性贫血为特点的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方法 收集缺铁性贫血症候群就诊的首诊非消化内科门诊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98例,行内镜检查及14C呼气试验检查,总结患者首诊症状及首诊门诊分布,观察患者胃镜下溃疡分布情况、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大便潜血情况.结果 以缺铁性贫血为特点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消化道症状不典型,首诊科室分散,胃镜检查结果以胃溃疡为多见,且高胃体溃疡多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大便潜血阳性率低.结论 缺铁性贫血消化性溃疡老年患者消化道症状常不典型,贫血原因不仅与溃疡失血有关,还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此类患者消化科门诊首诊率低,以缺铁性贫血特点的老年患者要常规推荐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4.
余建新  方机 《河北医学》2004,10(9):809-810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缺铁性贫血 (IDA)的病史特征 ,评价内镜检查在IDA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比观察研究 2 81例中年和老年患者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因素 ,并根据内镜观察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年龄大于或等于 6 0岁为老年组 (1 4 3例 ) ,年龄 4 0~ 5 9岁为中年组 (1 38例 )。结果 :2 81例患者 ,中年组的IDA主要表现为轻中度贫血 ,内镜检出其主要来源于上消化道疾病 (82 1 38) :溃疡病和胃炎等 ;老年组的IDA主要表现为重度贫血 ,内镜检出其主要来源于下消化道疾病 (86 1 4 3) :痔疮 ,结肠炎等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X2 =1 4 .0 1 ,P <0 .0 1 )。结论 :老年人 6 0 .1 4 %IDA的病因来源于下消化道 ,临床表现重度贫血较突出 ;中年人 5 9.4 2 %来源于上消化道 ,临床主要表现为轻中度贫血。(对疑诊为IDA的患者应反复做大便OB试验 ,并常规做胃肠镜双向检查。)结合大便OB试验及内镜双向检查 ,对提高IDA病因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胶囊小肠镜与磁控胶囊胃镜应用于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共15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胶囊内镜检查可行性及疾病检出情况,并对胶囊小肠镜组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主要临床症状组间小肠疾病检出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所有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均顺利完成消化道主要部位检查并采集图像,最终在2周内顺利排出,仅1例老年患者在磁控胶囊胃镜检查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后自行缓解。磁控胶囊胃镜组消化道疾病总体检出率96.6%(85/88)高于胶囊小肠镜组78.8%(5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胶囊小肠镜组在小肠疾病的检出率71.2%(47/66)高于磁控胶囊胃镜组21.6%(1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胶囊小肠镜组消化道出血组的小肠病变检出率95.7%(22/23)远高于其他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磁控胶囊胃镜组在胃部病变检出率为90.9%(80/88),在小肠病变检出率为21.6%(19/88),小肠部位以糜烂性病变42.1%(8/19)、溃疡性病变31.6%(6/19)为主。  结论  胶囊小肠镜与磁控胶囊胃镜均为消化道疾病筛查的重要方式,胶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尤其是小肠出血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磁控胶囊胃镜不仅对胃部疾病检出率较高,对于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效能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晨  胡乃中 《安徽医学》2011,32(4):434-436
目的研究缺血性结肠炎(IC)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肠镜检查时机,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77例IC住院患者临床及内镜资料,并电话随访其转归。结果 IC多发于女性(男∶女=1∶2.85)和50岁以上患者(92.21%),67.61%合并基础疾病者,多为心脑血管疾病。腹痛71例(92.21%),便血74例(96.10%),腹泻36例(46.75%),其中有腹痛、腹泻、便血三联征36例(46.75%)。早期行肠镜检查(≤48 h)可以提高诊断率。结肠黏膜病变大多累及左半结肠,急性型73例,慢性型4例。肠镜检查前IC误诊率达18.18%。结论 50岁以上和女性患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是IC高危因素,典型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三联征;肠镜检查应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性肺炎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1例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诉的老年性肺炎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结果、合并基础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诉的老年性肺炎,误诊7例,其中误诊为消化不良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冠心病2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漏诊3例均误诊为急性胃肠炎.好转或治愈27例,死亡4例.结论 老年性肺炎临床症状不典型,误诊、漏诊率高,因合并基础疾病,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对无特异性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诉的老年患者应警惕肺炎的可能,并和以下常见基础疾病鉴别: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贫血,如确诊肺炎后还应明确其是否合并以上疾病,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8.
双气囊小肠镜在胶囊内镜检查阴性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双气囊小肠镜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疾病的诊断,探讨胶囊内镜在不同小肠病变的诊断作用。 方法对156例疑诊为小肠疾病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随后对87例阴性患者进一步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 结果156例患者中69例胶囊内镜检查阳性,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52例,有警报症状和体征17例,总体阳性诊断率44.2%(69/156),检出的主要病变有:小肠炎症(粘膜糜烂、溃疡)32例,小肠肿瘤24例,小肠血管发育不良9例,小肠憩室1例,白塞病2例,小肠结核钙化灶1例。87例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患者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额外检出小肠病变12例,对于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患者双气囊小肠镜诊断率为13.8%(12/87),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9例,有警报症状和体征3例,检出病变有:小肠憩室5例,小肠血管发育不良4例,小肠溃疡1例,小肠肿瘤2例。 结论胶囊内镜对于表现为隆起性、浸润性、溃疡和多发性病灶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的诊断能力,但对小肠憩室和病变局限病灶较小的小肠血管发育异常者诊断能力有限,与双气囊小肠镜有效结合运用能大为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杨姝 《中外医疗》2014,(23):73-74
目的 分析肠镜在老年性下消化道出血及肠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老年性下消化道出血并行肠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检查结果显示,发病率前3位依次是肠癌(31%)、肠息肉(21%)、感染性腹泻(15%)。其中96例明确病灶部位,主要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主。结论 分析老年性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主要为肠癌,病变部位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主。肠镜用于检测和诊断老年性肠癌准确性高,且使用相对安全,是检测肠癌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偏远地区中老年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与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中老年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中老年组,另选我院同期收治的36例青年缺血性贫血患者作为青年组。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所有患者致病因素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中老年组患者消化道恶性肿瘤病因概率与重度贫血比例明显高于青年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缺铁性贫血症状主要由消化道恶性肿瘤引起,因此应做好消化道的防护作用,避免吸收不良与慢性失血。  相似文献   

11.
自制双腔胃镜治疗非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制双腔胃镜制作方法、特点及急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在电子胃镜外附加冲洗管制成能在冲洗、吸引同时进行治疗的双腔胃镜。将 34例非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双腔胃镜组及单腔胃镜组。并将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 (p>0 .0 5 ) ,但双腔胃镜组的止血时间、出血量明显低于单腔胃镜组 (p<0 .0 1,p <0 .0 0 1)。结纶 双腔胃镜急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止血快 ,疗效好 ,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2.
王旗  国维克  唐斌 《皖南医学院学报》2007,26(3):200-201,22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6月~2007年1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2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腹痛、腹胀、梗阻、消化道出血、腹块、黄疸是主要的临床表现,胃、十二指肠镜/上消化道造影对十二指肠肿瘤诊断的阳性率100%,全消化道造影对空回肠诊断阳性率66.7%,B超+CT对小肠肿瘤的诊断阳性率63.2%,术前未能确诊20.8%,恶性肿瘤的根治率33.3%。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早期诊断困难,对腹痛,腹胀,梗阻,消化道出血,腹块,黄疸的病人,应进行B超、CT、消化道造影、内镜组合检查,无法确诊者,应行剖腹探查。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甲磺酸伊马替尼对胃肠间质瘤治疗有重要的作用。螺旋CT、双气囊小肠镜、球囊内镜对提高诊断率甚至早期诊断率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旭  鹿玲  韦红  李启先 《安徽医学》2012,33(6):664-665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HSP)合并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其他脏器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125例腹型HSP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有无消化道出血分为消化道出血组和无消化道出血组,所有病例出院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消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并发其他脏器损害特别是肾脏损害的差异。结果腹型紫癜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便血、腹胀、腹泻。腹型紫癜组中消化道出血患儿与非消化道出血紫癜组相比,多脏器损害尤其肾脏受累的比例明显增高(P0.01)。结论腹型HSP合并消化道出血多脏器损害症状较多,肾脏损害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小肠肿瘤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义全  刘胜春 《重庆医学》2006,35(18):1682-1684
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j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恶性45例,以腺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为主。良性13例,以平滑肌瘤、血管瘤、腺瘤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出血、贫血、腹块、黄疸、消瘦、肠梗阻等。术前确诊率为15.52%(9/58),易误诊为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及盆腔疾病。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以恶性多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相对不足.诊断较困难,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小肠肿瘤的认识。DSA.胃肠X线、内镜及B超、CT等检查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小肠良性肿瘤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小肠良性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78年1月~2002年6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31例小肠良性肿瘤。结果:病理类型以平滑肌瘤、血管瘤、腺瘤、神经鞘膜瘤为主,部位:空肠13例,回肠10例,十二指肠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出血、贫血、肠梗阻等,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混淆。诊断方法常规内镜及胃肠钡餐阳性率不高。结论:小肠良性肿瘤以平滑肌瘤、血管瘤、腺瘤、神经鞘膜瘤为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延误诊断。检查手段相对不足,小肠镜及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来自门诊和住院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及腹痛腹胀腹泻等患者共56例。所有患者进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前均行胃镜、肠镜及消化道钡餐检查,未发现可解释疾病的病因。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检查,56例检出小肠疾病40例(71.4%),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组26例检出小肠疾病23例88.4%(23/26),腹痛腹胀腹泻等组30例检出小肠疾病17例56.6%(17/30)。结论: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率高,操作简单、安全,且价格低、无创伤。可作为小肠疾病的常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X-ray of the digestive tract and radionuclide examination could not accurately detect diseases of the small intestine. 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 has been used to increase the detection rate of these diseases in addition to endoscopic biopsy and therap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value of 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of the small intestine. Methods A total of 258 double-balloon enteroscopies via the mouth and/or anus were performed in 208 patients. If no lesion was detected on one side (mouth or anus), examination on the other side (anus or mouth) was made. If active small intestinal bleeding was detected, endoscopic hemostasis was done to treat the bleeding. Results In the 208 patients, 50 were subjected to 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 via both mouth and anus. Lesions were detected in 151 patients, giving a rate of 72.6% (151/208). The detection rates for obscure digestive tract bleeding, diarrhea, abdominal pain and weight loss were 90.2% (92/102), 64.9% (24/37), 48.5% (16/33) and 43.3% (13/30), respectively. Lesions of the 151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by endoscopic biopsy, surgery, clinical studies, and follow-up. In the 102 patients with bleeding of the digestive tract, active bleeding was detected in 27 patients. Endoscopic hemostasis was successful in 25 of them (92.6%, 25/27).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all the patients, the average time for the procedure was 100 minutes. Conclusions 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 is safe, effective in the diagnosis of diseases of the small intestine in addition to endoscopic therapy.  相似文献   

18.
534例儿童胃镜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儿童胃镜临床应用价值及儿童胃镜检查疾病谱.方法对我院23年来(1980至今)年龄14岁以下的儿童胃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4例患儿中,胃镜检查发现主要疾病是慢性浅表性胃炎255例,球部溃疡71例,胃溃疡29例,复合性溃疡1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58例,十二指肠球炎37例,糜烂性胃炎19例,食管异物15例,食管静脉曲张6例,食管炎5例,胃息肉4例,其它12例.1988年以后的498例中401例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检查,208例Hp( ),Hp检出51.9%.结论儿童上消化道疾病以炎症和溃疡病最常见,与成人相比儿童Hp感染率较低.儿童胃镜检查对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诊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重染色内镜在消化道早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在丰台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 880例,分为观察组(406例)和对照组(1 474例),其中观察组进行内镜下醋酸-卢戈碘液、醋酸-美兰的双重染色,并行病理检查;对照组采取经验性活检取材病理检查,观察两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中,食管黏膜染色213例,总检出率为15.5%,早癌4例,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食管早癌检出率为8.0%;对照组588例,总检出率3.1%,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食管早癌检出率为1.2%,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胃黏膜染色109例,总检出率66.1%,早癌7例,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早期胃癌检出率为24.8%,对照组548例,总检出率8.6%,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早期胃癌检出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肠黏膜染色84例,总检出率79.8%,早癌1例,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结直肠早癌检出率为10.7%,对照组338例,总检出率19.8%,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结直肠早癌检出率为0.6%,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镜下醋酸-卢戈碘液、醋酸-美兰的双重染色法可提高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胶囊内镜完成率,消化道各部分阳性检出率,以及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及其他腹部症状的阳性检出率.分析胶囊内镜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56例中完成胶囊内镜检查54例,均发现阳性病灶,其中食管病变合并胃部疾病1例(1.8%),单纯胃部疾病15例(27.8%),胃部疾病合并小肠疾病38例(70.4%).其中19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检出小肠病变14例(73.7%);腹痛、腹泻等其余症状病例31例,检出小肠病变18例(58.1%);6例无症状患者检出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浅表性胃炎1例、单纯浅表性胃炎5例.老年患者26例有1例胶囊滞留于胃腔,完成胶囊内镜25例;中青年患者有1例胶囊滞留于胃内.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对胃部疾病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顺应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