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袁霞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0,22(5):735-736
下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 ,临床诊断困难 ,结肠镜检查是有效的诊断方法。我们对 1996年 1月~ 1999年 12月进行结肠镜检查的一组 35岁以下病人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为临床医师提供该年龄组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 ,供临床参考。1 资料与方法病例资料的选择 :①有肉眼鲜血便、果酱色大便或大便潜血阳性 ;②近 2个月内有血便史 ;③基本排除上消化道出血性病变。本组 197例中 ,男 10 7例 ,女 90例 ,年龄 16~ 35岁 ,平均2 7岁。除便血外 ,伴下腹痛 92例 ,腹泻 6 5例 ,里急后重 30例消瘦 2 0例 ,腹部包块 7例 ,贫血 6例。检查方法及成… 相似文献
2.
3.
我院自1983年6月至1998年6月,共对160例60岁以上的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紧急内镜检查,并对部分患者进行了内镜下治疗,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160例均为本院急诊或住院病人,男性108例,女性52例,平均年龄68.5岁(60~93岁)。轻度出血(出血量<500ml)28例,中度出血(出血量500~1000ml)61例,重度出血(出血量>1000ml)71例。临床表现为 相似文献
4.
梁智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6):772-773
目的探讨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早期治疗敏感的有效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及早期治疗的有效指标。结果 60例老年缺铁性贫血患者铁剂治疗后MCV、MCH很快上升,网织红细胞上升稍慢。结论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为肿瘤、钩虫、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胃溃疡、进食少,尤其是进食少为多,铁剂治疗后MCV、MCH较网织红细胞敏感。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9~2003年12月经内镜检查并病理证实的胃溃疡患者共668例。其中老年性胃溃疡患者124例,中青年胃溃疡患者544例,现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内镜表现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68例受检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176例有消化道症状,92例为健康查体者。
结果胶囊内镜检查中均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267例完成检查,其中204例发现有消化道病变,检出率为76.4%。检出病变包括食管病变52例(25.4%),胃部病变74例(36.2%),小肠病变89例(43.6%),结肠病变28例(13.7%)。3例小肠间质瘤,1例克罗恩病,1例小肠淋巴瘤,2例血管畸形经手术证实。手术前胃镜、结肠镜、全消化道造影、腹部CT、肠系膜血管造影检查,仅1例小肠间质瘤腹部CT证实,1例克罗恩病全消化道造影诊断可疑。
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方法安全,对消化道疾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实用医技杂志》2019,(11)
目的对消化道肿瘤诊断中消化内镜新技术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间入治的共10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确定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消化内镜新技术诊断,对照组应用常规诊断技术,比较诊断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呈现影像的形态、胃小凹分型、毛细血管等部位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组间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0%,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72%,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5.4±1.2)d,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2.4±1.5)d,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5%,可见观察组各项指标参数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消化道内镜技术在早癌诊断中的应用,能够准确识别肿瘤病灶,配合科学治疗措施,治疗效果更好,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途径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缺铁性贫血 (IDA)的病史特征 ,评价内镜检查在IDA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比观察研究 2 81例中年和老年患者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因素 ,并根据内镜观察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年龄大于或等于 6 0岁为老年组 (1 4 3例 ) ,年龄 4 0~ 5 9岁为中年组 (1 38例 )。结果 :2 81例患者 ,中年组的IDA主要表现为轻中度贫血 ,内镜检出其主要来源于上消化道疾病 (82 1 38) :溃疡病和胃炎等 ;老年组的IDA主要表现为重度贫血 ,内镜检出其主要来源于下消化道疾病 (86 1 4 3) :痔疮 ,结肠炎等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X2 =1 4 .0 1 ,P <0 .0 1 )。结论 :老年人 6 0 .1 4 %IDA的病因来源于下消化道 ,临床表现重度贫血较突出 ;中年人 5 9.4 2 %来源于上消化道 ,临床主要表现为轻中度贫血。(对疑诊为IDA的患者应反复做大便OB试验 ,并常规做胃肠镜双向检查。)结合大便OB试验及内镜双向检查 ,对提高IDA病因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下消化道大出血系指在短时间内一次或反复多次解鲜红或暗红色血便而导致血流动力学变化 ,常需输血、输液或紧急手术 ,药物治疗有时难以奏效。本病虽远不如上消化道大出血常见 ,但临床常难以确定其出血原因与部位。我院于 1994年10月~ 1999年 6月急诊结肠镜检查 2 0例 ,其中在内镜下治疗13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中 ,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10~ 6 5岁 ,平均 45 .1岁 ;每次便血量 30~ 30 0ml ,2次便血间隔 15min~ 3h ,便血总量 75 0~ 15 0 0ml。所有病例均收住院 ,予禁食、输血、… 相似文献
10.
323例老年人血液病骨髓检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液病患者骨髓涂片的血液学改变。方法 检查323例老年人血液病患者的骨髓涂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老年人血液病患者以贫血为主;依次为缺铁性贫血占17.03%;继发性贫血占15.79%,再生障碍性贫血占6.81%,巨幼细胞性贫血占4.02%。其次为白血病;依次为急性白血病占12.38%,慢性白血病占6.50%。结论老年血液病患者中主要为缺铁性贫血;老年白血病患者中主要为急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胶囊胃镜与普通胃镜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内镜组,60例)和观察组(胶囊内镜组,60例),比较两组不同出血时间者的病灶检出率、不良情况发生率、不适感程度及干预前后的应激状态。结果:观察组不同出血时间者的病灶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不良情况发生率及总不适感率低于对照组,而干预初始及干预15min时的应激状态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胶囊胃镜在上消化道不明出血中的综合应用价值高于普通胃镜,对患者的不良影响相对更小。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胃镜检查相比,胶囊内镜具有无痛、无创、无导线等很多优点,且胶囊内镜能够对上消化道疾病发生病变的具体情况予以客观反映,为诊断上消化道疾病提供具一定价值的临床参考资料。但我院在胶囊内镜的应用中,出现了检查后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现象,本文对其进行探讨,希望对临床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食管、胃异物经内镜取出是目前认可的方法 ,成功率约90 % [1 ] 。但是对部分异物特别是细长锐利性异物取出时 ,易有出血、穿孔合并症 ,且极易伤及食道及咽喉部黏膜 ,甚至出现黏膜撕裂、剥脱及引起嵌顿等严重并发症。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消化内科 1 995年 1月~ 2 0 0 3年 5月应用食管保护性套管成功取出食管及胃细长锐利性异物 6 9例 ,无 1例异物造成继发性食管黏膜损伤发生。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①本组 6 9例患者。男 4 2例 ,女 2 7例 ;年龄 2 2岁~ 92岁。误服异物史 :30min~ 7d。②异物种类 :缝被针、铁钉、铁… 相似文献
14.
高频超声内镜鉴别上消化道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内镜鉴别上消化道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的价值.方法 129例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术前行高频超声内镜检查,分析上皮内癌、黏膜肌层癌、黏膜下癌的超声影像学特征.34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5例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90例行外科手术.术后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确定其浸润深度.结果 高频超声内镜显示上皮内癌30例,黏膜上皮层增厚,黏膜肌层形态规则;黏膜肌层癌42例,36例黏膜层及黏膜肌层增厚,两层界限不清楚,黏膜下层形态规则,6例黏膜层及黏膜肌层增厚,黏膜下层部分稍增厚,形态规则;黏膜下癌57例,黏膜下层形态改变,变细8例,增粗6例,扭曲5例,不规则10例,部分中断12例,与黏膜肌层分界不清楚16例,固有肌层形态规则.术后病理:黏膜内癌78例,黏膜下癌51例.高频超声内镜判断黏膜内癌特异性为92.2%(47/51),敏感性为87.2%(68/78),黏膜下癌特异性为87.2%(68/78),敏感性为92.2%(47/51),其鉴别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准确性为89.1%(115/129).结论 高频超声内镜能较准确鉴别上消化道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成人电子胃镜检查进一步了解小儿上消化道症状的病因.方法对128例小儿腹痛、上消化道出血、误吞异物和误服硫酸进行成人电子胃镜检查.结果疾病检出率为100%,发病率依次以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炎、慢性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消化性溃疡并出血、上消化道异物、食管狭窄逐步递减.结论成人电子胃镜在儿童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对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病因诊断有重大价值,并对儿童误吞异物和食管狭窄同样可实施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6.
Evolu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VEN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is an important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tool in our daily medical practice. The evolution of endoscopic technologies from simple tubes to the flexible scopes of today was achieved by cooperation between physicians, surgeons, technicians, and manufactures. 相似文献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is an important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tool in our daily medical practice. The evolution of endoscopic technologies from simple tubes to the flexible scopes of today was achieved by cooperation between physicians, surgeons, technicians, and manufactures.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对52例疑诊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并总结分析。结果 52例患者中,50例患者顺利完成胶囊内镜检查,检查成功率为96.2%。2例胶囊滞留,经外科手术取出。共发现小肠病变31例,阳性率59.6%。其中,可疑肿物2例、血管性出血2例、溃疡或多发黏膜糜烂14例、寄生虫6例、小肠淋巴滤泡增生3例、小肠憩室1例,新鲜出血影响视野观察3例。结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高,安全性好,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Robins GG Sarwar MS Armstrong MJ Armstrong M Denyer ME Bush S Hassan T Everett SM 《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2007,83(986):768-772
Aims
To audit the safety of differing protocol‐driven early‐discharge policies, from two sites, for low‐risk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GI) bleeding and determine if default early (<24 h) in‐patient endoscopy is necessary.Methods
All patients with low‐risk acute upper GI bleeding presenting to two separate hospital sites in Leeds from August 2002 to March 2005 were identified. Both hospitals operate nurse‐led process‐driven protocols for discharge within 24 h, but only one includes default endoscopy. Relevant information was obtained from patients'' notes, patient administration systems, discharge letters and endoscopy records.Results
120 patients were admitted to site A and 74 to site B. Median length of stay on the clinical decisions unit was 12.6 h at site A and 9.4 h at site B (p = 0.045). O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 was performed on 89/120 (74%) patients at site A compared with only 7/74 (9%) at site B (p<0.001). Six of 120 (5%) patients from site A were admitted to hospital for further observation compared with 6/74 (8%) from site B (p = 0.38). Of the remaining patients, all were discharged within 24 h, and 8/114 (7%) at site A vs 17/68 (25%) at site B were given hospital clinic follow‐up (p<0.001). None of the 194 patients had further bleeding or complications within 30 days.Conclusions
Patients admitted with a low‐risk acute upper GI bleeding can be managed safely by a nurse‐led process‐driven protocol, based on readily availabl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variables, with early discharge <24 h. Avoiding in‐patient endoscopy appears to be safe but at the price of greater clinic follow‐up. 相似文献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上消化道内镜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都采用上消化道内镜术,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配合积极的循证护理干预。结果:两组都无死亡患者,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P<0.05);治疗组的感染、再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上消化道内镜术可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而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